当学霸开了科技
作者:清汤云吞 | 分类:科幻 | 字数:47.7万
本书由顶点小说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143章 向成功又迈进了一步
第145章 向成功又迈进了一步
超算计算机得出的结果相当不错。
除去几个明显无法实现的结果,他至少得到了五组可行的数据。
而这每一组数据,对应着的,都是一种理论上似乎可行的选择。
“接下来,就是在实验室中验证计这些可能性了!”
计算材料研究所。
梁云拿着从超算计算机上得来的五组可行数据跟其他几位院士交谈。
几位院士从梁云破手中接过数据看了看后,都纷纷露出了有些惊讶的表情,惊讶之后又扬了笑容。
因为按照梁云所带来的数据来看,在反应堆耐热材料方面已经有了五组可选方案。
他们如今有五个方向可以解决可控核聚变中的反应堆耐热材料问题,大大增加了成功率。
很快,梁云便和几位院士安排起来关于五组数据实验。
虽然超算计算机得出来的数据在显示上很可观,但是具体情况是否能够达到显示上的效果,需要通过实验验证后才能下定论。
在可控核聚变这种大项目上,容不得半点马虎,必须确保每一个环节没有错误才行。
所以,必须要对五组超算数据进行详细的实验才行。
二十名研究员分成了五组,每组四人,分别负责不同的样品。
梁云负责带领一组,其他四组分别由另外几名院士负责。
虽说科研不是打群架,研究成果大多数情况下也不是人力就能堆出来的,但在经费充足且已经有一条明确的解决问题的思路的情况下,人多力量大的优势还是能体现出来的。
很快,梁云所在小组负责的样品实验结果出来了:成功率不到20%!
结果有些让人难受,但是也在可接受范围之内。
起码样品并没有失败,只是成功率不高而已。
成功率不高,那就做它个五六次就好!
实验做多了,摸索出规律和寻找到弥补方法后,总能将成功率提高的。
而这个过程顶多不过是在实验室打几天地铺。
这对于他们做科研之人而言,爆肝不过是家常便饭的事情。
夜已经深了,将样品拿去做XRD检测的梁云回到了实验室,看着马上开始做下一组的杨崇仁院士,压低声音小声交流了句:“杨院士,您那组样品实验的结果如何?”
正在低头准备第五次实验的杨崇仁院士,抬起头来,有些疲倦地说道:“不太理想,成功率很低,只有50%,目前正在不断改进,有望达到70%的成功率。”
听到杨崇仁院士所负责的那组样品成功率居然有50%,梁云心情有些失落,毕竟他所负责的样品成功率只有20%左右。
不过同时也很欣喜,毕竟杨崇仁院士所负责的样品成功率达到了50%,现在还有望提高到70%。
这是一个很不错的结果了,虽然还存在瑕疵,但是已经非常可观了,起码已经达到了制作为反应堆耐热材料的标准线了。
“你那组的样品情况怎么样?”留意到梁云神色变化的杨崇仁院士询问道。
“结果非常不理想,样品的成功率只有20%左右,目前正在完善和改进实验,希望能够提高样品的成功率。”
梁云一边跟告诉杨崇仁院士自己所负责的样品情况,一边揉了揉太阳穴。
“样品的成功率这么低吗!”听到梁云说样品的成功率只有20%左右,杨崇仁院士很是意外。
毕竟,一共五组实验样品,虽然其他三组的成功率都不高,但是基本上都在40%之间,只有梁云所负责的那一组样品成功率只有20%左右。
这让杨崇仁感到颇为意外,以为梁云不擅长样品的实验程序,才会导致出现这么低的成功率的。
随即杨崇仁便调出了梁云前几组的实验情况。
看完梁云前几组的实验情况后,杨崇仁院士才明白,出现这么低的成功率的原因。
并非是梁云不熟悉实验程序而造成的,而是因为实验样品本身存在问题所造成。
梁云所负责的样品,其本身就是不稳定材料,在实验过程中非常容易出现失败情况。
如今梁云能够达到20%的成功率已经非常不错了,起码让杨崇仁来做的话,可能只有10%的成功率。
在这,杨崇仁院士只能为梁云感到可惜,在分配实验样品时,梁云被分配到了最难的一组。
不过这没什么的,大家都是在为解决反应堆耐热材料问题,只要有一人的成功就行。
当谁所负责的样品成功率达到100%后,其他四组样品就可以不用做了。
只不过在还没有出现100%成功率的样品时,五组样品的实验都要继续进行。
这般情况下,梁云只能继续样品的实验了!
……
经历了一个多月的样品实验改造后,五组样品的成功都达到了高达90%的成功率。
虽然让样品成功率提升到90%这个过程十分辛苦,但是在看到这个结果时,所有实验人员的脸上都是洋溢着笑容的。
样品达标后,梁云他们便将五组样品送去了负责可控核聚变反应堆工作的小组,让他们测试五组样品在反应堆中的表现情况。
耐心等待了一段时间,那边的检测结果很快发了过来。
“那边的检测结果出来了。”
将一份资料放在梁云的办公桌上,杨崇仁院士语气激动的说道,“结果相当完美!”
五组材料分别在加压水冷却反应堆(PWR)、轻水堆(BWR)等不同辐照场景中,就不同能区的DPA产生速率进行了收集。
作为对照组的,则是在聚变装置中通常作为结构材料的奥氏体钢。
正如杨崇仁院士所说的那样,实验结果相当完美。
虽然很多数值和他通过计算材料学方法模拟出来的结果存在不小的出入,但误差都在可以接受的范围之内。
毕竟他在模拟计算时所参考的Lindhard-Robinson模型,本身就不是什么特别完美的唯像模型。如果数据完全吻合,那反而才叫不正常。
横向对比了五组样品,随着中子注量速率的放大,其中对中子的透过性以及对Frenkel缺陷对的自修复性,以第四组样品最优。
尤其在PWR环境下,辐照温度为680K,快中子注量达到了4.2×1020/cm2时,其DPA产生速率不到对照组奥氏体钢的10%!
在放射性检测中,dpa指数通常被用于表示每个原子的离位次数。
毫无疑问,他们成功了!
至少,在低能区上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