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得糊涂的爱
作者:作家tY8lvv | 分类: | 字数:138万
本书由顶点小说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290章
元旦前,小石山养殖场引进500只小尾寒羊,畜牧专家对养殖场工人进行养殖培训,让工人们了解小尾寒羊的生活习性。
畜牧专家说:“小尾寒羊6月龄即可配种受胎,年产2胎,胎产2~6只,有时高达8只;平均产羔率每胎达266%以上,每年产羔率达500%以上。
4月龄即可育肥出栏,年出栏率400%以上;体重6月龄可达50千克,周岁时可达100千克,成年羊可达130~190千克。周岁育肥羊屠宰率55.6%,净肉率45.89 %。小尾寒羊肉质细嫩,肌间脂肪呈大理石纹状,肥瘦适度,鲜美多汁,肥而不腻,鲜而不膻。而且营养丰富,蛋白质含量高,胆固醇含量低,富含人体必需的各种氨基酸、维生素、矿物质元素等。
小尾寒羊虽是‘蒙古羊’系,但是由于千百年来在鲁西南地区已养成‘舍饲圈养’的习惯,因此日晒、雨淋、严寒等自然条件均可由圈舍调节,很少受地区气候因素的影响。小尾寒羊在全国各地都能饲养,北至黑龙江及内蒙古,南至贵州和云南,均能正常生长、发育、繁衍。凡是不违背小尾寒特殊的生活习性的地区,饲养均获得成功。
小尾寒羊遗传性能稳定,高产后代能够很好的继承亲本的生产潜力,品种特征保持明显,尤其是小尾寒羊的多羔、多产特性能够稳定遗传。小尾寒羊4~6月龄羔皮,制革价值高,加工熟制后,板质薄,重量轻,质地坚韧,毛色洁白如玉,光泽柔和,花弯扭结紧密,花案清晰美观。其制裘价值堪与中国着名的滩羊二毛皮相媲美,而皮张面积却比滩羊二毛皮大得多。小尾寒羊1~6月龄羔皮,毛股花弯多,花穗美观,是冬季御寒的佳品。成年羊皮面积大,质地坚韧,适于制革,一张成年公羊皮面积可达~平方厘米,相当于国家标准的 2.48张特级皮面积。因此,制革价值很高,加工鞣制后,是制做各式皮衣、皮包等革制品及工业用皮的优质原料。
小尾寒羊初情期平均母羊为 186~255天,性成熟期差异较大,主要原因是性成熟受出生季节和胎产羔数以及初生重等生长发育影响。小尾寒羊常年发情,但以春秋两季最旺盛。小尾寒羊的妊娠期为148.6±1.93天,不同胎次的妊娠期差别不大,不同产羔类型间差异很小。由于年龄及营养状况的不同呈现一定差异,但差异不显着。非季节性繁殖是小尾寒羊的显着特征。据对170只母羊的统计资料表明,1月份~3月份分娩母羊45只,占26.47%;4月份~6月份分娩母羊61只,占35.58%;7月份~9月份分娩母羊23只,占13.53%;10月份~12月份分娩母羊41只,占24.12%。
小尾寒羊终年可繁殖,繁殖力极强,两年三产,不少是一年两产。据1964年~1991年对2101产次的统计资料表明,小尾寒羊是一个多胎羊种,平均产羔率为281.9%,最多一胎可产9羔。其繁殖性能有两个显着特点,一是前四胎之内,随着胎次的增加,产羔率大幅度提高;二是第三、四胎次的三羔率和四羔率约为第一、第二胎次的两倍,占分娩母羊数的40%以上。
公母羊体重分别在5和18月龄以后群体一致性较差:其性别差异从周岁开始明显增大,这可能与留种公羊少,早期能得到很好培育,实际利用年龄大,母羊周岁就妊娠和分娩等因素有关。
母羊体重从1月龄到成年期间基本上是稳定增长的,最大月增幅出现在第2、3和10月龄,分别是4.8公斤/月、5.4公斤/月和4.5公斤/月;公羊体重月增幅较大,而且出现次数较多,分别出现在2、3、6、9和11月龄,说明母羊比公羊体重早熟。公母羔羊初生重分别为3.72公斤和3.53公斤;3月龄公母羔分别重27.08公斤和23.68公斤;6月龄公母羊分别重47.60公斤和38.15公斤;周岁公母羊分别重113.92公斤和70.10公斤;成年公母羊体重分别为160.52公斤和72.30公斤。
成年公羊体高为90.4厘米,体长为94.43厘米,胸围110.2厘米,管围10.40厘米;成年母羊体高为80.00厘米,体长为82.96厘米,胸围为100.35厘米,管围为9.04厘米。与体重相比,体尺增加较均匀,且性别差异不显着,但母羊各项体尺的群体一致性明显好于公羊。6月龄公母羊体高分别为70.54厘米和68.66厘米;12月龄公母羊分别为82.55厘米和75.80厘米,分别达成年公母羊的91%和94.75%。”
“专家您好,小尾寒羊的品种特性是什么?”马振山问。
专家说:“小尾寒羊具有成熟早,早期生长发育快,体格高大,肉质好,四季发情,繁殖力强,遗传性稳定等特性。SD省西南部所产的羊较优。
第290章
生产性能以SD省西南部地区所产的小尾寒羊为例,其体重平均周岁公羊为 65千克,母羊为46千克;成年公羊为95千克,母羊为49千克。剪毛量平均公羊3.5千克,母羊2千克。性成熟早,5~6个月就发情当年可产羔产羔率260-270%。
小尾寒羊产于河北南部、河南东部和东北部、山东西部及皖北、苏北一带,产区地势较低,土质肥沃,气候温和。年降水量为500~900毫米,无霜期为160~240天。产区是我国小麦、杂粮和
经济作物的主要产区之一,农作物可一年两熟或两年三熟,农副产品丰富,为养羊提供大量的饲草饲料。
小尾寒羊属于全年多次发情的动物。但由于绵羊是短日照繁殖家畜,在每年 8月中旬,日照由长变短、气温开始下降时便大部分开始发情,所以其发情又以秋季为多。因此,可以用人工控制光照来决定配种时间。夏季每天将羊遮黑一段时间来缩短光照相馆,能使配种季节提前出现;秋季在羊舍用灯光延长照明时间,能使配种季节前结束。温度对母羊发情有重要影响。每年秋季,如雨过天晴,天气变凉,羊群都会出现一批发情羊。性刺激对母羊发情有一定作用。将公羊放入羊群中,能诱导母羊开始发情或提前发情。
营养状况对母羊发情也有明显作用。营养佳、膘情好,则发情开始早。否则发情开始晚,发情时间短,发情周期少。公羊全年均可配种,但以秋季性欲最高、精液质量好,以冬季性欲最低,以夏季精液质量最差。在炎热天气到来之前给公羊剪毛,对降温和预防夏季不育有好处。
通常发情母羊精神兴奋,情绪不安,大声鸣叫,爬墙、抵门、摇尾,食欲减退,采食减少,喜欢接近公羊。从发情症状开始到发情症状结束的时间为发情持续期。小尾寒羊的发情持续期为1.5~2天,平均为44小时。
母羊从前一次发情到下一次发情,其性器官及整个有机体发生一系列周期性的变化,这种周而复始的性活动,称为发情周期。根据母卵巢、生殖道及外阴部所发生的变化,可将一个发情周期分为发情前期、发情期、发情后期和体情期4个阶段。小尾寒羊的发情周期为15~21天,平均为18天。母羊产后若在繁殖季节内仍能发情,叫产后发情。产后发情的时间为产后20~60天。平均为35天。
配种季节的确定,应根据发情季节、计划产羔次数和产羔时间而定。若要1~2月份产羔,就要在8~9月份配种;若要3~4月份产羔,就要10~11月份配种。每年8~9月份配种、翌年1~2月份所产的羔为冬羔,冬羔具有初生重大、生长发育快、成活率高和整齐度好等优点,所以,在有条件的地方应尽量安排产冬羔。
绵羊在发情开始后8~24小时排卵,所排出的卵子可受精的寿命为12小时左右,其适宜的受精时间是发情后8~20小时,因此,配种适期是在发情后8~20小时,此时,输入的精子与排出的卵子可在输卵管上1/3处同步相会。为保证受胎率,实践中常进行重复交配。
配种方法一是自由交配;二是人工辅助交配;三是人工授精。
母羊怀孕1个月左右的饲养管理是保证胎儿正常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由于母羊采食饲草中营养物质的局限性,即使母羊放牧和补喂采食能达到饱腹也不能满足其营养需要,养殖户则应根据母羊的营养状况适当地补喂精料。母羊怀孕2个月后,随着怀孕月份的增加,胎儿发育逐渐加快,应逐渐增加补喂精料的饲喂量,可用黄豆40%、玉米30%、大麦20%、小麦10%,用温水浸泡6~8小时,磨成浆,再加相当于黄豆等饲料总量10%~15%豆饼、5%~8%糠麸、1%食盐,每天给孕羊补喂2~3次,每次每只羊喂给混合精料50~100克,青年母羊还应适当地增加精料喂量。母羊怀孕3个月后,孕羊饲喂饲草的总容积要适当地加以控制,给羊补喂饲草和添加精料应做到少喂勤添,以防一次性喂量过多压迫胎儿而影响正常生长发育。
母羊怀孕4个月以后,胎儿体重已达到了羔羊出生时体重的60%~70%,同时母羊还要积贮一定量的营养物质以备产后哺乳。一般在此阶段进行攻胎补料,精料的饲喂量应增加到怀孕前期的两倍左右,而饲喂的饲草和补喂的精料要力求新鲜、多样化,幼嫩的牧草、胡萝卜等青绿多汁饲料可多喂。禁止喂给马铃薯、酒糟和未经去毒处理的棉籽饼或菜籽饼,并禁喂霉烂变质、过冷或过热、酸性过重或掺有麦角、毒草的饲料,以免引起母羊流产、难产和发生产后疾病。
母羊产前 1个月左右,应适当控制粗料的饲喂量,尽可能喂给些质地柔软的饲料,如微贮或盐化秸秆、青绿多汁饲料,精料中增加麸皮喂量,以利通肠利便。母羊分娩前10天左右,应根据母羊的消化、食欲状况,减少饲料的喂量。
产前2~3天母羊体质好,乳房膨胀大并伴有腹下水肿,应从原日粮中减少/3~1/2的饲料喂量,以防母羊分娩初期乳量过多或乳汁过浓而引起母羊乳房炎、回乳和羔羊消化不良而下痢;对于比较瘦弱的母羊,如若产前一星期乳房干瘪,除减少粗料喂量外,还应适当增加麻饼、豆饼、豆浆或豆渣等富含蛋白质的催乳繁殖率强是小尾寒羊的突出特点,在饲养管理中,利用小尾寒羊常年发情,缩短繁殖周期,掌握一胎多羔技术,提高繁殖率,是饲养小尾寒羊获取收益的关键所在。影响小尾寒羊繁殖率有许多因素,有单一因素,也有综合因素。在生产实践中只有对诸多因素正确分析,并采取相应有效的对策,才能获取最大的产出。
双羔或多羔具有遗传性,在选留种公母羊时,其上代公母羊最好是一胎双羔以上的后备羊群中所选出的。这些具有良好遗传基础的公母羊留作种用,能在饲养中充分发挥其遗传潜能,提高母羊一胎多羔的几率。
加强种羊营养是提高繁殖率的重要措施。充足的营养使种羊有健康的体况和适度的膘情,公羊保持旺盛的性欲,配种时精液中精子数量多、活力强、受精能力高;母羊可以常年发情,配种妊娠后体质健壮胎儿发育良好,产后奶水充足,羔羊出生重大,成活率也高,精饲料中必须含有足够量的蛋白质、能量、维生素、微量元素和其他矿物质,并保证充足的饮水。青绿饲料对种羊尤其重要。因为青绿饲料可以弥补精粗饲料中营养不足的缺陷,对提高公羊的精子密度和活力,促进母羊体内卵子的发育成熟和多排卵,增加产多羔的机率,促进妊娠母羊体内胎儿的发育和成长,保证产出羔羊的初生重大,成活率高都具有重要作用。
羊群中幼龄初配母羊和老、弱羊繁殖力均不如壮年母羊。据统计,小尾寒羊产单羔较少,一般只见于初产羊,而双羔的比例较高。母羊一生中以3~4岁时繁殖率最强,繁殖年限一般为8年。因此,为提高羊群的整体水平,合理调整羊群结构,有计划地补充青年母羊,适当增加3~4岁母羊在羊群中的比例,及时发现并淘汰老、弱或繁殖力低下的母羊,就成为畜牧式作者面对且必须要解决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就能达到提高羊群整体繁殖率的目的。
羊发情时,实行双重配种或两次配种输精,可以提高母羊的准胎率,增加产双羔的几率,由于母羊发情时间短,排出的卵子生存时间也较短,而且有的母羊卵子成熟时间不一致母,因此对母羊的一次交配或输精准胎的机率较低,且难以使较多的卵子参与受精。采用两次配种方法,可使母羊生殖道内经常保持具有受精能力的精子存在,增加受精机会。生产上常采用的方法是对确认发情的母羊,在12及24小时后各配种输精一次,一般两次输精间隔10~12小时,可有效提高母羊的受胎率。
羔羊适时提早断奶,缩短母羊哺乳时间可促使母羊提早发情,实现一年多产。早期断奶羔羊需要人为训练羔羊的采食能力,在羔羊10~15日龄时喂一些鲜嫩的青草、菜叶或细软易消化的干草、叶片,以刺激羔羊消化道消化机能的早期形成和向羔羊自主采食方向的过渡。为使羔羊尽早吃料,开始时可将玉米和豆面混合煮粥喂食或拌入水中让羔羊饮食,也可将炒过的精料盛在盆内,让羔羊自己去舔食,一般羔羊到20~30日后即可正常采食。
用一种能促进卵巢滤泡成熟和多排卵的物质,以一定剂量注射到母羊体内,通过激素调节,强化母羊性机能活动,促进母羊卵子的发育和成熟,从而排出较多卵子参与受精,达到一胎多羔的目的。据实验,注射孕马血清或注射双羔素、双胎素,对诱导母羊产多羔,都有一定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