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主三国
作者: | 分类:穿越 | 字数:236.7万
本书由顶点小说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二卷 第256章 战况多变
刘备追击袁绍,其目的并不是很明确的。刘备与袁绍相拒磐河一月有余。双方交战几十次,互有胜负。但总的来说,却是胜负未分。这时,袁绍突然放下姿态,割地后退了。袁绍这样的举动,非比寻常。
非同寻常必有妖。照田楷的估计,一定是袁绍后院失火。袁绍急于回师救援,因而才放下姿态。刘备本人也非常认同这种判断。但是,田楷的判断是,曹操于兖州崛起,突袭了袁绍的后方。如果真是这样,刘备倒是非常乐意见到的。但刘备始终担心田润。田润的厉害,刘备是见过的。有一些人,见过了,就不怕了。而另外有一种人,见过了,反而会更加害怕。田润就属于后者。
刘备追击袁绍,原因很简单,就是不让对方好过。你要回师,我就不能让你顺利回师。你想怎么样,我就偏偏不让你怎么样。这是非常直接的。同时也是非常简单的。如今,刘备就追了过来,而且,北平军的主力部队也跟着刘备一起过来了。
磐河战役之前,袁绍的初始兵力是五万。战到后来,变成四万。刘备呢?刘备本人是没有士兵的。当然,并不是说一个人也没有。倒是有那么几百人人。不过,那几百个人,在以万计的军队里,只能是忽略不计。因而,就算是刘备没有士兵。
北平军又有多少人呢?北平,是一个郡。但北平这个郡与一般的郡有点不一样。北平郡还直接管辖了辽西、乐浪、玄菟等郡。也就是说,北平,就是一个地区。有些相当于荆州的江夏那样。因而北平的军队,就比一般的郡要多一些。
在江南,比如吴郡、会稽这样的地方,由于没有经历黄巾之乱,所以,在汉室放权之后,普遍地说,郡城的兵力通常在一万左右。而在北方,在饱经黄巾之乱的地区,就不同了,士兵通常在三万左右。
现在,实际上我们已经知道,幽州所在的范阳城,士兵就只有一万。但是。那是一种非常特殊的情况。范阳士兵数量少,主要取决于刘虞的不重视军事的思想。原本,在黄巾起义之前,范阳城的士兵就将近一万。后来,曾经一度增至五万左右。再经过刘虞的治理,士兵又降回了一万。
幽州,相当于汉朝与北方的边境地带。若干个郡县,都直接与游牧民族接壤。在与游牧民族的交往过程中,幽州逐渐分为两派。一是以刘虞为首的主和派,一是以公孙瓒为首的主战派。由于公孙瓒这边本来就是主战派,那么北平的兵力,肯定就不会少。
实际上,北平的兵力平时都维持在五万左右。五万士兵,足以驰骋疆场,与异族作战了。公孙瓒带了一万五入关,讨伐董卓。然而在右北平这边,经过调度,重新又聚集了超过四万的部队。最后,公孙瓒没有能够回来,所带去的士兵,也同样没有回来。右北平也就维持在四万士兵的规模上了。
刘备来了。右北平还是四万左右的士兵。然后,在经历了一系列的事件之后,刘备率右北平士兵讨伐袁绍。尽起北平士兵。也就是说,四万士兵基础上是走完了的。剩下的,维持治安的少数士兵,在这种情况下是可以被忽略掉的。
经过与袁绍的交战,北平这边的军队,遭受的最为严重的损失,是失去了三千白马义从。不过,也仅此而已。白马义从固然丧身于麴义所带的先登死士之手,但随后,麴义就被赵云所杀。那样的情况,再也不会发生了。
因而,到了后来,刘备这边的战斗损失,慢慢地就降低了。磐河战役刚开始的时候,刘备只有四万士兵,到袁绍准备退兵的时候,刘备失去了几千士兵,还有三万三千士兵。此次追击袁绍,刘备所发兵力,公孙续带一千轻骑先行,刘备带一万步兵随后,严纲带一万五千步兵接应。总共,便出去了两万六千人。另外几千人,仍然有磐河东岸的阵地上,扼守营盘。
就在这一片平原之上,袁军前面的士兵有七千,后面的两千已经被杀得差不多了。就不用计算了。总体上,袁军还是七千。刘备这边呢,公孙续有七百骑兵。经过包围与突围的交锋之后,有所损失,七百变成六百。但是,公孙续终于还是突围了重围,重新获得了驰骋的自由。后续部队已经到达,刘备已经来到,刘备的一万步兵跑到前面的就有好几千。局势顿时对袁军不利了起来。
袁军应该怎么办呢?本来,这个时候需要一个整体的判断。也就是说,需要从整体上判断胜负。客观的说整体的胜负已经十分明了了。从步兵人数上讲,刘备一万,袁军七千,可算不分胜负。但刘备这边还有六百骑兵,那就不一样了。胜负的天平必将产生倾斜。因而,无论袁军怎么英勇,最后都改变不了失败的下场。这是客观上真实存在的情况。如果袁军的将领能够预见到这种情况,那么,他们就应该提前撤离战场,避免这样的情况发生。
说实话,现场的袁军将领还真的没有几个人算是人物。他们都没有能够预见到自己必将失败的命运。他们始终在想,另外还有一处埋伏。那里有八千人,出来了两千。还有六千人。只要那六千要赶到战场同,那么,自己的人数劣势就立即会被抹平。不可能败,最多就是不分胜败。
这样一来,袁军就下达了进攻的命令。这是因为,眼前的局势对袁军有利。刘备军尽管人多,但是跑到前面的士兵人数并不多。在这一片战场之上,七千袁军几乎人人都可以投入战斗。而刘备这边,就只有三千人左右可以投入战斗。其他约七千士兵,都还是赶路之中。
但是,刘备这边又多了六百骑兵。可不能小看这些骑兵。前面。七千袁军就被这些骑兵压着打而被迫防守。此时,袁军要与刘备的步兵死磕,防守的阵形就没有了,处处都变成了有利于骑兵的阵形。公孙续如鱼得水,当袁军士兵人数较少的时候,就直接挥军杀过去,直接杀他个落花流水;当袁军士兵人数较多的时候,公孙续还是继续前面的战术,仅仅从侧面绕过,但是却留下无数的箭矢。
这样一来,袁军就不利了。第二道埋伏的后续六千士兵迟迟没有出现,反而是刘备这边的后续士兵越来越多。袁军将领坚持不住了,终于下令,全线撤退。翻译一下,其实就是逃跑的意思。
刘备的军事才能虽然说不是拔尖的,但的确也算是不错的。这样规模的战争,按刘备的天分来说,是能够指挥的。但刘备也没有多少经验,以往战黄巾的时候经历的场面虽大,却并不是自己在指挥。在这个时候,刘备的指令就稍微慢了那么片刻。于是,七千袁军在变成四千之后,最后逃脱了。
这个时候,太阳西沉,躲进了西山。无论是怎么激烈的战斗,也该是结束的时候了。刘备这边,公孙续的骑兵还饿着肚子呢。
于是,刘备没有再追。但是,并不等于说刘备没有派出侦骑。实际上,早在交战之前,刘备就派出了侦骑。那些侦骑,所需要侦查的,并不仅仅是眼前袁军的情况,而是要继续往前,侦察所有袁军的情况。其中的重点,便是袁绍本人的情况。
袁军走了,刘备的士兵开始埋锅造饭。择地宿营了。在大郭山中,还有六千袁军士兵。那六千袁军士兵也需要做饭,也需要宿营。而他们所埋伏的那条山谷明显不合适。两旁的山坡太陡了,而谷底还有一股水流。于是,那六千袁军就走了出来。等他们走出来的时候,刘备的一万士兵正在吃饭,而营寨尚未扎好。在六千袁军的后面,约三里之外,严纲率领的一万五千士兵正在行军途中。
公孙续的骑兵最先发觉那六千袁军。这并不是因为公孙续的骑兵素质有多高,而是因为他们很辛苦。他们很辛苦,所以,刘备军队最先做出的饭菜,就让他们先吃。他们吃饱了,然后才有精神东张西望,然后他们才看见了那六千袁军士兵。
发现敌情之后,他们报告了公孙续。公孙续当然又报告了刘备,并立即请命,前往骚扰那六千袁军士兵。公孙续没有说阻止,当然是因为自己那点骑兵,六百对六千,就算是想要阻止也阻止不了的。
好像曾经说过,行军的队形是不适合打仗的。现在,刘备这边是做饭的时候。那么,做饭的队形呢?真正说起来,做饭的时候根本就不存在什么队形。如果硬要说他们是什么阵形,那只能是“欲加阵形,何患无辞”。
公孙续上了。而刘备这边则立即命令士兵收拾东西。平时,士兵们收拾东西的动作还是比较快的。但这个时候不能快了。因为很多东西的温度太高了。
公孙续冲了上去,而那六千袁军在见到骑兵之后,并没有避让,反而是更加密集了一些。公孙续一见,知道无法避免了,马头一偏,就朝侧面跑了过去。只能用骑射的方式进行骚扰了。
之所以叫做骚扰,也就是说,总体上无关痛痒。公孙续骑兵发出的箭矢固然能够射死袁军,但实际上射死袁军的数量很少。也就相当于雷声大,雨点小的描述。公孙续并不想雨点小,但是自己这边的能力就只能下那种小雨,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于是,六千袁军在损失了几百个人之后,与刘备的一万士兵实现了亲密接触。刘备这边,虽然人数更多,而且早就到达战场,但由于他们都在做饭,心有所恋,作战不坚决,而处于下风。
这属于人之常情了。这是没有办法改变的局面。饭做好了,饥火自然就会冒上来。马上就要吃饭了,却被迫去干其它的事情。那当然是很不容易做好的。
当然,这个时候的强迫者是袁军,袁军正希望刘备的士兵做不好事情。因为刘备士兵所要做的事情,就是与袁军士兵对杀。做不好,正中袁军士兵的下怀。
当然,在现实中,在现代里,有许多企业老板也会这样去强迫自己的员工。而那个时候,老板的愿望是希望员工做好事情的。老板的愿望与实际的效果是全然背离的。
刘备不是这样的老板。刘备并不希望自己的士兵在这样的时刻与袁军交战。但是刘备却没有办法,主动权在袁军。刘备这边,就只有公孙续的骑兵不受这种强迫和干扰。但是,公孙续的骑兵人数太少,他们已经很努力,他们已经杀死了很多袁军士兵,但他们却无法扭转不利的战争形势。
战争十分惨烈。持续的时间偏偏还比较长,约为两刻钟。公孙续的骑兵,在这段时间里,大约杀死了一千名袁军士兵。这样的成绩应该是很不错的了。其他刘备士兵,又杀死了一千袁军士兵。合计袁军士兵死亡两千,剩余四千。但是,刘备这边的兵步却被杀死了三千。
这样的数据,看上去,还是可以支撑的。二比三而已。袁军总数只有四千了,而刘备这边还有八千。按照这样的比例,当袁军四千士兵死光的时候,刘备还能够剩下两千士兵。
不过,账不能这样算。二比三当中的那个二,有骑兵杀掉的一。天色已经昏暗了。天色的昏暗,首先影响到的就是骑兵。公孙续的骑兵很快就会退出战斗。去掉骑兵的因素之后,二比三的比例就会变成了一比三。而一比三的比例,刘备是承受不起的。
这个时候,刘备没有办法。不是刘备太无能,而是客观的战况太无情。换诸葛亮试试,换郭嘉试试,还不是同样没有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