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主三国
作者: | 分类:穿越 | 字数:236.7万
本书由顶点小说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二卷 第227章 厉兵秣船
孙策在神亭岭休养生息。乃至后来得了枫桥县,田兰都是知道的。当日驻曲阿的千夫长王壮,在逐出孙策等人之后,并没有一直跟着。以至漏过了孙策派周瑜、韩当前往丹徒、毗陵购买东西的事情,让孙策获得了喘息之机。
王壮是这么理解的,在顾家庄逐出孙策等人,也就完成了郭图信中交待的任务。王壮忠实地执行了,只不过仅仅执行了一次。这就是千夫长的素质。千夫长通常执行的都是短期任务。他们并不像知名将领那样,把任务的精神吃透,然后再去完成。他们只是略微想一想,就开始办事了。
孙策在神亭岭的时候,多次向外购买物资。不仅到了丹徒、毗陵两县,还到了周边很多县。时间一长,田兰不可能不知道。但田兰却没有动作。常言说卧榻之旁岂容他人安睡,而田兰就容了。田兰之所以容忍,其实是因为田兰自己不够觉悟。
演义中虚构周瑜欲杀诸葛亮的时候,其心理活动是这样的:此人有夺天地造化之法、鬼神不测之术;若留此人,乃东吴祸根也;及早杀却,免生他日之忧。这又分为三个部分,一是对目标人物的认识,二是对今后趋势的估计。三才是决断。田兰对孙策的认识十分模糊,或者说田兰从来就没有把孙策放在心里认真地想过,因而田兰就不会有针对孙策的主动性军事行动了。
这倒不是说田兰瞧不起孙策,实在是因为田兰太怕田润了,整天都想着怎样才能保住自己的小命。没功夫、也没心情去留意孙策的事情了。
那么这段时间田兰这边做了些什么呢?当然也是内政和军事。内政,张昭、张纮二人的确是大才,但这二人却少了历练。而田兰这边,又不像田润那边那样,有一套成熟的机制,一切都是重新开始,一切都自*索中来。张昭、张纮在出仕田兰之前,倒是曾经有过一些构想。但两人的构想本来就不完全相同,一上来,两人就需要把构想统一一下。
要让这样级别的大才放弃自己的构想,是非常困难的。两人都据理力争,都认为自己是正确的。好在二人关系尚可,整个田兰阵营的气氛也行,两人的争执没有酿出什么恶果。过了几天,两人各自让了几步,慢慢地达成了一致。
然而,一加运用之后,两人这才发现,有很多两人都一致认可的办法,根本就不能切合实际。现实中的政事,跟理论中的政事有着极大的差异。有一些事情,真是不可理喻,不可理解。当然也就不能够按照道理去办。原本有一些在二人看来极蠢的办法,原来也是可以派上用场的。
就这样,张昭、张纮,在孕妇临盆一般的阵痛中,慢慢地把建业、曲阿两郡及下属二十二县的政事逐步纳入了正轨。这一切,在来年的三月初完成。总的来说,进度尚可,未误春耕。
军事方面又分为四个部分。一是原来的军队。田兰原有一万七千多人。其中甲丙两队战斗能力最强。那日杀掉孙策六千多人,甲丙两队共有三百四十四人负伤,无一死亡。伤者后来也迅速康复了。达到了惊人的零战损。另外的一万五千人就不行了。虽然并没有派上去,但田兰知道,他们不行就是不行。田兰回忆了一下,甲丙两队形成如此战斗力的时间也并不是多长,最主要的也就是那一个月。于是,田兰就希望安安心心地练兵,让其余一万五千人也能够达到这样的战斗力。
一开始,田兰亲自抓的就是这件事。没几天,田兰就找出了问题的症结所在。症结就是:那一万五千人会的武艺太多。原来那些士兵就有各种各样的武艺,后来于禁还专门教了一套刀法。于禁自己是使戟的,但于禁所学甚杂,刀枪剑戟斧钺钩叉样样都会。于禁教的那套刀法其实也是不错的。刀法叫做泼水刀法。于禁自己使出来的时候。旁边三人端水盆泼过去,于禁能够将水完全劈开,身上一滴水都没有。整套刀法共三十六招,循环往复,生生不息。非常适合于步战。
于是,田兰就专门找于禁说理。田兰说,士兵的天赋是有限的,不可能把那套刀法学得像于禁那样精通。看看甲丙两队士兵,也就不过十招,但天天练,反复练,就纯熟了,到了战场上就能够杀敌保命了。于禁先是不相信。于禁专门找了一些甲丙两队的士兵,让他们演武。果然,人人都只有十招凶猛。甲丙两队士兵也有人会些别的武艺,但那些别的武艺使将出来,就不值一提了,太差劲了。
这个时候,如果将甲丙两队的十招刀法传授给这一万五千人,是不怎么现实的。那十招刀法,是颜良、文丑传授的。而颜良、文丑已经不在了。如果由甲丙两队士兵来代传,就只能传授其形,而不能传授其神。因此,就得由于禁将那三十六招泼水刀法整理成十招以内的招式,然后再传授给全军才行。
只能这么办了。于禁就闭门思考。就相关于闭关练功一样。过了五天,想通了,因此还添了几缕白发。三十六招刀法被于禁精简为六招。于禁先将六招的动作讲了。要领,要等于禁恢复过来之后再说了。
第二项军事工作是一万俘虏兵的训练问题。其中主要的问题就是田兰这边将领太少了。这一万俘虏兵还得由于禁来训练。不过,于禁在练兵方面的表现确实也旷古烁今的。演义中三十万青州黄兵。让于禁练成了驰名天下的青州兵。既然三十万人都能安排得过来,那么,田兰这边这几万人,也就不在话下了。
这一万俘虏兵,虽然是老兵,但相对于田兰的军队来说,就等于是新兵。还是从队列训练开始,先练其服从性,磨练其意志,增强其纪律。在这之后,就是体力方面的训练。这两部分的训练,于禁都不需要倾注太多的精力。有的是中层校官代替于禁去进行指导。等到一个月后,前两步训练差不多了,于禁给老兵那边的刀法就已经传授完毕。就有了精力,给这些新兵传授刀法了。
新兵练习精编六招泼水刀法的时间,比起原来的老兵,并没有落后多少。当然,新兵的底子要差一些,进度会慢一些。但其战斗力与日俱增,却也是人人都看见了的。
第三项军事,是七千衙役的训练问题。其实这件事情还说不清楚到底属于军事还是政事。因为总负责这件事情的,乃是主持政事的张昭。但田兰知道,一点不练杀敌本领的话。衙役是抓不着坏人的。因而,刚开始的时候,这些衙役是属于军事这边的。于禁从曲阿派校官过来,对这七千人进行前两部的军事化训练。而第三步的刀法,就不传授了。
于禁精编的刀法,是杀敌用的,只适合于士兵而不适合于衙役。不仅仅是精编刀法,就算是原来的三十六招的泼水刀法,也是招招毙命的。而衙役,通常需要的只是制敌而不伤敌。一出手就杀人,那就不是衙役了。
制敌而不伤敌的武艺。田兰这边是没有的。田润那边的王越肯定有,就算是没有,临时现想,也能够想得出来。而田兰这边就算了。田兰就只能将衙役练到前两步。纪律性有了、服从性有了,意志也坚强了,体力也充沛了。就差抓贼的本事了。在这种情况下,田兰就把七千衙役移交给了张昭。
张昭自然是不会武艺的。当然,也不能说全然不会。这个时代的文人,跟现代文人不同。这时代的文人还是要骑马、射箭、练剑的。不过,那仍然算是花架子。既不是杀敌的真功夫,也不是抓贼的真本领。
不过,张昭有张昭的办法。张昭找来原来的衙役,让原来的衙役传授抓贼的功夫。虽然原来的衙役的功夫并不怎么高明,但是却很实用,也很适合。
此外,张昭还给这七千衙役上了文化课。当然不是教数理化了。一开始,是交识字。衙役不比士兵,不识字,是不行的。断案、追踪、接头、情报,都需要识字。识字之后,张昭就给衙役们讲古今案例。用一个个活生生的案子,去启发、引导衙役们的思维。
最后,在政事基本理顺之后,七千衙役也基本上算是合格了。二十二县,每县派驻一百衙役;建业、曲阿两座郡城,每城上任四百衙役,总共用去三千人。同时,替换下来的原来的衙役又有一千多人。这一千多人,就跟着剩下的四千人一起继续学习。
第四项军事,是水军。这其实才是田兰最为上心的部分。经过张昭的点拨,田兰才想道,或许水军能够抵挡田润。田润没有水军,田兰是知道的。
田兰记得,在信都的时候,曾经有一天,田润把自己带到一个偏僻的地方演示队列操练给自己看。那个时候,田润曾经说过。要田兰占了青州之后,一定要送信回来。青州临海,有许多天然良港。田润将安排一些人手到那儿去造船。
因而,田兰知道田润也会很快建立水军的。田兰想要做到的就是,抢在田润的水军建好之前,先建好自己的水军,然后开赴青州,捣毁青州的船厂,抓获造船的匠人。
田兰这边,新得蒋钦、周泰二人,均是水匪出身,也就是水军将领了。因为田兰对水军的重视,岸上陆军再怎么缺人手,田兰也没有抽这二人帮忙。
田兰拨给水军的人,就三千。不能说多,也不能说少。关键是没有船。由于刘繇放弃了水军的建设,扬州地面上就只有渡船,而没有战船。而渡船的损毁率又是非常之低的,连带着,造船的船坞就只有一家:陆记船坞。
田兰想造船,就亲自走了一趟陆记船坞。船坞当家人陆骏非常为难。田兰说,自己的士兵可以打下手,伐木或者做苦工,而船资照付。陆骏却说,非是人手不够的问题。实在是没有造过战船。就连战船的形状、尺寸都不清楚,又怎么能够造得出来?
这样一说,田兰就哑了口。田兰回去了。过了几天,田兰就又来了。田兰这骨子韧劲,并不值得称赞,无非源自于想要活下去的念头而已。当然,有很多人,就像躺在铁轨上睡觉一样,既想活,又不理会越来越近的列车。不过,理智的人都不会的。田兰虽然是文盲,但还算是理智的。
田兰这一次,说了自己的想法。田兰说,自己准备收购一些本地物品,溯长江而上,到江夏一带去贩卖。船就是一般的渡船,船里装载的是一般的货物,而且也没有士兵押运。整个就是一艘没有威胁性的商船。荆州是有水军的。去了之后,就能够看到荆州的战舰。田兰希望陆骏能够派遣造船的师傅同行。然后“看在眼里,记在心底”,回来就可以造战船了。
陆骏一听,顿时大喜。对陆家来说,能够造战船,也是一种了不起的成就。不仅仅意味着钱财上将会有大笔的进项,而且也是造船技术上的大跨越,并且还能让陆家傍上田兰这个大款,不,富婆;还不,傍上田兰这个大军阀;对于家族的安全以及子弟的出路都有极大的好处。
陆骏高兴得喜极而泣,道:“想不到啊,想不到,陆家中兴,竟在此时!兰帅,”田兰的“兰”字帅旗早就飘扬在建业和曲阿两城了。因而民间叫田兰为“兰帅”,而不再是“田帅”了,“兰帅再造之德,恩同父母。请受陆某一拜!”
“哎、哎、哎,别拜了。”田兰没有能够止住。自己又是寡妇,也不方便搀扶。只好硬生生受了这一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