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臣们求着我登基
作者:周梁梁 | 分类:言情 | 字数:201.9万
本书由顶点小说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315章 老四和老八太宠小十了
那日,走出东暖阁后,赵曜就把科举考试、武举考试和创办军校的事情忘得一干二净,仿佛他从来没有提过一样。接下来,皇帝与何相他们要怎么举办科举考试,不是他该操心的。
自那日后,皇帝跟何相和薛太常等重要心腹大臣商议举办科举考试一事,直到过年的前一天还在讨论。
不过,科举考试一事是机密,只有何相他们几个重要心腹大臣知道,其他人,包括太子都不知道此事。
薛太常被叫进宫讨论科举考试的时候,他被深深地震撼到了,忙问是谁提出来这么石破天惊的政策。
皇帝没有隐瞒薛太常,告诉他是赵曜提出来的。
薛太常先是不相信,因为十殿下才十一岁,怎么可能提出这么惊天动地的科举考试一事。但是,他心里清楚皇帝不可能骗他。再加上,何相在一旁说他是亲耳听到十殿下说出来的。
虽然一直知道十殿下有才华,但是没想到十殿下会如此……惊艳才绝!
暂时不管薛太常心里的惊涛骇浪,他对科举考试一事称赞不已,并积极跟何相他们讨论科举考试具体考什么。
几个人终于在过年的前一天初步拟定好科举考试的有关事宜。等到过完几天的年,他们会再一次讨论。然后等上元节过后朝廷开笔,皇帝会在新年的第一天的早朝上宣布举办科举考试,清明节后开始考童试。
关于科举考试的过程,皇帝与何相他们完全按照赵曜提出的那样实行。不过,因为今年第一次举办科举考试,不能刚宣布要举办,就立马考。得给考生两个多月的时间准备,也要给各个县安排的时间。
今年是第一年,所以只考童试的三场试:县试、府试、院试。
县试定在四月二十考、府试定在五月二十考、院试定在六月二十考。县试和府试每年都可以考,但是第二年的县试会定在二月初考。院试不能每年都考,但是三年内可以考两次。院试考过,才有资格参加三年后的乡试。
关于童试的三场考试的内容,皇帝跟何相他们已经商定好。等朝廷重新开笔后,皇帝便会下旨让一些大臣参与制定童试三场考试的考卷。
皇帝跟何相他们天天商议事情到很晚,其他大臣自然好奇皇帝他们在商量什么事情,但是不管他们怎么打听,愣是一点消息都打探不出来。
见薛太常跟何相他们一副神神秘秘的模样,其他大臣们猜测他们一定是商量什么大事情。如果不是大事,皇上他们不可能在朝廷封笔后还是这么忙碌。不少人猜测是不是跟储君有关?
虽然太子殿下还没有被废,但是以目前楚王殿下受宠的状况来看,说不定皇上已经改主意,悄悄立下旨意改立楚王殿下为储君。当然,这种猜测不太靠谱,毕竟废立太子是国家大事,皇帝就算真的要废黜太子殿下,也不能悄悄摸摸地干。
东宫里,太子殿下、镇国公父子和魏王殿下在讨论皇帝跟何相他们在偷偷摸摸地干什么。
太子殿下心里有一种不祥的预感,他紧皱着眉头,脸色有些不安地说道:“父皇不会真的要废黜孤,改立老四为太子吧?”他以前觉得父皇要立代王,现在他感觉父皇恨不得立刻立楚王为太子。
镇国公说道:“不会的,皇上不会在这个时候废黜你。”
魏王赞成镇国公的话,开口安抚太子道:“大哥,你不要忧心,父皇暂时是不可能废了你的。”
太子听到镇国公他们这么说,心里的担忧并没有减少。
“以往过年前,父皇可没有把何相他们几个心腹大臣叫到宫里,从早到晚的商议事情,孤感觉父皇他们这次讨论的事情是一件大事,而且还不是什么好事。”他这心里越来越忐忑。
魏王说道:“父皇他们好像很着急的样子,感觉他们想要在朝廷开笔前定下来。”
镇国公也有这种感觉。他微微沉着脸说:“皇上这么着急,这事非同小可。”
镇国公府世子说道:“能有什么事情让皇上这么焦急地要定下来?”
魏王想了想说:“朝廷封笔前,除了楚王回京和靖阳侯勾结匈奴两件大事,并没有其他事情发生。”
他又说道:“其他地方也没有什么大事情发生啊。”是真的没有大事发生。
太子和镇国公他们想了半天,也想不出皇帝他们在密谋什么事情。
“等朝廷开笔,我们便知道皇上要做什么事情。”镇国公嘴上这么说,但是他心里很不喜欢这种不在他掌握中的感觉,尤其是现在这个时候。
魏王见太子还是一脸担心,安慰他道:“大哥,不管父皇要做什么,到时候我们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太子苦笑一声道:“我怕父皇又给我们来一个措手不及的事情。”说到这里,他的脸色变得阴沉起来,语气也变得阴森起来,“我可不想再出现一个楚王。”
“大哥,不可能再出现一个楚王,不过不排除这事跟楚王有关。”
魏王这话正好说到太子的心里。他的语气有些尖锐地说道:“我就怕父皇他们密谋的事情跟楚王有关。”他忽然想到楚王在去蜀地之前,皇帝把张弓他们几个将军叫到御书房商议,脸色大变道,“父皇不会又要给楚王铺路吧。”
镇国公想到另外一件事情,脸色瞬间变得难看。
“皇上该不会想让楚王负责明年的察举吧?”察举是大周的举荐官员制度之一。每年朝廷都会让官员们举荐优秀的人才。
他这话一说,太子的面上立马布满阴霾。他咬牙切齿地说道:“一定是这件事情!”
魏王也觉得很有可能。他的脸色跟太子一样难看,但是却在心里幸灾乐祸。如果父皇真的让楚王负责察举,这是要把老四放在火架上烤啊。
太子和镇国公他们认定皇帝他们这段时日密谋的事情就是让楚王负责明年的察举。接下来,他们商议怎么反对这件事情,让皇帝打消这个念头。
绝不能让楚王负责察举!
宣平侯和代王他们也想到了这点。因为朝廷开笔后,一般不会有什么大事情。唯一一件大事,就是察举了。
代王他们自然也要阻止楚王负责察举一事。当然,他们更想由他们的人负责察举。不过,这不太可能,因为每年的察举都是何相他们几个负责。
太子和代王他们都想到了察举,楚王和李仆射他们不可能想不到。
在回京之前,朝廷里有不少大臣支持楚王,但是楚王却置之不理。回京之后,楚王不能再无视拥护他的大臣们。现如今,他在朝堂上有了自己的势力。
楚王身边有了不少出谋划策的大臣。他们也觉得皇帝会让他负责明年的察举,毕竟他已任职右扶风。
“殿下,我们要想好举荐哪些人。”
楚王微微颔首道:“外祖父,您先拟好名单,我到时再仔细挑选。”
“好,我会在上元节前给你。”
楚王叮嘱道:“名单上的人一定要调查清楚。”
“你放心,会调查的清清楚楚,绝不会出错。”向朝廷举荐官员可不是一件小事。皇帝会亲自考验的。如果举荐的官员有问题,皇帝到时会严惩。
“不要全部是我们的人。”楚王神色严肃地说道,“只要有真才实学都可以举荐,不管他是谁的人。”
李仆射明白楚王的意思,点点头说:“这是自然。”李仆射并不是那种为了钻研权势,不顾朝廷大事的人。在他心里,楚王的确重要,但是国家大事也非常重要。举荐优秀的人才到朝廷任官是一件非同小可的事情,因为这关乎到江山社稷,不能以一己之私来办。
大周建国后,李仆射一直以来都是兢兢业业的为大周培养人才,为朝廷培养官员,从未在这方面徇私过。
“察举举足轻重,父皇这么看重我,我怕我做不好……”别看楚王在别人面前总是一副成熟稳重的模样,他现在不过也是一个二十岁左右的年轻人。虽然他这几年在梁州做的很好,但是梁州怎么能跟大周相提并论。皇帝这么看重他,他心里不可能一点压力都没有。
李仆射理解楚王的心情,满脸慈爱地对他说道:“殿下,皇上看重你,是因为你有这个能力。你不需想太多,尽职地办好此事就好。”
“父皇也是在试探我,我不能办错这件事情,一点错都不能有。”父皇对他委以重任的另一个目的,就是试探他有没有能力承担。
“殿下,你会办好这件事情,不会让皇上失望。”李仆射语气和蔼地说道,“我们会帮你的。”
楚王没有说话,轻轻地点了下头。
“你从蜀地回来后,一直紧绷着,不敢有半点懈怠和放松。”李仆射是最了解楚王的人,虽然楚王面上和平日里没有什么不同,但是他能看出来楚王心里一直绷着。“明日就过年了,这几天你就好好的放松休息,不要想朝廷的事情。”
楚王乖巧道:“好。”
李仆射又说了些宽慰楚王的话,这才离开回李府。
楚王和李厚慈亲自送他出门上牛车离开。
“殿下,明日就过年了,今晚你就不要忙了。”李厚慈拉住楚王的手,微微红着脸说,“我们一起准备过年和拜年的东西吧。”
楚王略微惊讶地看了一眼李厚慈,旋即眼底浮现一丝笑意,原本冷峻脸庞登时柔和了不少。
шшш⊙ Tтkǎ n⊙ ℃O
“好。”
见楚王答应了,李厚慈抬起头来,清丽的面容上绽放一抹甜蜜的笑容。
“殿下,我第一次准备这些东西,不知道有没有遗漏的,你可得帮我看看。”
楚王牵着李厚慈的手,往她的院子里走去。他认真地检查了下她准备的东西,基本上没有错,但是给赵曜准备的礼物不对。
“你给十弟准备的金子少了。”李厚慈给赵曜准备了一钱袋的金豆子,“要给他一大盒的金元宝才行。”
李厚慈惊了:“一大盒金元宝,这么多吗?!”她觉得一钱袋的金豆子已经不少了。“十殿下还是个小孩子,要这么多金元宝做什么?”
“十弟没有什么特殊的爱好,唯独爱金子,金子越多越好。”楚王满脸宠溺地笑容,“之前他想去梁州,我没同意,还惹得他生气,今年回来,肯定是要多给他一些压岁钱的。”
“殿下,你还真是宠十殿下。”
“我就这么一个弟弟,自然要宠他。”楚王笑着说,“我来准备十弟的压岁钱。”
“那我也要给十殿下多准备些金子了。”
“我给了十弟金子,他便不会要你的。”楚王说道,“你不用特意多给他。”
“我知道了。”李厚慈又问起给其他人的礼物,楚王很有耐心地一一回答。
此时,在兴德宫里的赵曜已经睡下了。
明日除夕,一大早要跟着皇帝去祭祖。等祭完祖,还要朝拜。早点睡,才能养足精神应对明天繁忙的一天。
接下来的几天,赵曜虽然很忙,但是收获很多。
因为他要在上元节过后去金陵看望孟老先生,所以他今年的压岁钱格外丰厚。楚王和魏王怕他在去金陵的路上吃苦,还怕他到了金陵受委屈,不仅给他很多钱财,还给他准备了各种东西。
赵曜人还没有出发去金陵,他去金陵所需要的东西都被楚王和魏王准备好了。
去金陵的衣食住行,楚王和魏王非常默契地都帮赵曜安排的妥妥当当,绝不会让他吃一点苦,受一点委屈。
皇帝见楚王和魏王他们为赵曜准备了这么多东西,一时间有些吃味。
老四和老八真的太宠小十了!
楚王和魏王还怕赵曜乘坐的官船不安全,不仅亲自去检查几番,还派人仔仔细细地又检测了几番,确认官船十分牢固不会轻易出事后,他们这才放心。
皇帝有安排禁军护送赵曜下江南,但是楚王和魏王他们还是不放心。他们都安排了自己人在暗中保护赵曜。
老铁们,抱歉,新的一章修好了半天还是不满意,就没有发表。明天再更新。
赵曜:江南,我要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