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仙演义
作者:春衫薄 | 分类:仙侠 | 字数:102.1万
本书由顶点小说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314章 金蝉子转世求经 六耳猴脱身混世
太清圣人闻言大笑,说道:“贤弟,你认真了!须知佛教东传,势在必行,难以抵挡。你叫他今日不传,他明日也要传;明日不传,后日也要传。吾等哪日若挡了他东传,他便要将东土搅个天翻地覆。贤弟仔细思量,是否便是此理?”
上清圣人一想,说道:“还是大师兄念头通达!然则准提道人今日又为何前来圆说?”
太清圣人笑道:“他此来,不过是给我道家一个台阶下,亦全了他佛家的脸面,免得两教真个恶斗,互相损伤。两位贤弟,此事不过是一场游戏,切勿当真!只要道家有我三圣坐镇,秉承盘古正宗,任他在人间鱼龙变化,怎脱得出我等掌中?”
玉清、上清两位圣人皆拜服!
至于地仙之事,不管是道教三尊,还是准提道人,却都是只字未提,仿佛完全忘却还有这个门派一般!
却说灵山之上,这一日,如来佛祖忽然对众佛陀、菩萨、罗汉、佛子说道:“佛道在东土相争,两教俱损,是祸非福!吾已与道门三位圣人约定,待南瞻部洲平定,另遣佛子转世求经。因此即日起东土众僧众佛子,皆要撤回西土,不得停留!”
座下齐声应:“是!”
此时观音菩萨问道:“不知介时佛子传经,是如何一个传法?”
如来便略略说了八景宫之约,却只说到入大罗者不得出手干涉、免得真个相争,其后皆住口不言。
于是众菩萨皆道:“善哉!”
如来乃道:“佛子传经,要苦历千山,远经万水,诸般磨难。九九归真,方显我法门旨要,瑜伽正宗。”转身对三大士说道:“三位座下,有青狮、白象、金毛犼,野性难驯。不如放下界去,让取经之人受些磨难,若获点化归真,更是万千之喜!”
观音菩萨施礼道:“这三位修行日久,早入大罗,只恐犯了誓约!”
此时文殊菩萨上前道:“启禀佛祖。弟子坐骑,不知何时断了绳索,偷偷下界。弟子未察,前日方才知晓,还未来得及将其拿回,特此请罪!”
如来笑道:“实不相瞒。吾那金翅大鹏,早证大罗,乃是被我黜落了修为,发下界去。但这大鹏在凡界,独自无聊,故将你狮子亦拉了同去,在人间建立了狮驼国。此事一饮一啄。过不在你,不必担忧!待取经人至,其方可返本还源,回转灵山!”
只听大势至菩萨说道:“青狮、白象、金毛犼又与金翅大鹏有些不同,他三者兽性尤存,贪欢好色,只恐在凡间日久,繁衍子嗣,惹来因果!”
如来听了,微微颔首道:“此事吾亦知晓。故已暗中去其燥根,待取经大事皆了,再为补救!白象、金毛犼,亦可循此例。”
于是三大士皆道:“谨遵佛祖法旨!”
三大士一时不察,这一点头。便是中了如来之计,从此断绝了东归之路!
还说东土,自从佛子西归,寰图澄澈,约略不过百十年光阴,乱世遂平,乃立了李姓皇朝,国号大唐,转眼间到了太宗治世,四方安定,上下臣民,悉享太平。
却说海州地方,有一人,姓陈名萼,表字光蕊,因皇榜选才,进京赴考,高中状元,跨马游街之时,被殷丞相之女看中,抛绣球选婿,成就良缘佳偶。
是时江州缺官,殷丞相趁机举荐,朝廷乃差陈光蕊赴任。谁知一家经洪江之时,天降横祸,只因其娘子貌美,稍水刘洪、李彪二人竟生歹意,将光蕊杀死,弃尸江中。殷氏娘子本待一死殉夫,奈何怀有身孕,只得暂时勉强相从。于是刘洪自换了光蕊衣冠,带了官凭,同殷氏娘子往江州赴任。
殷娘子怀胎十月,悄然生下孩儿,恐为贼所害,将其置板上,顺流而下,后漂至金山寺脚下,为寺僧法明和尚所救,因看了所带血书,怜其身世,精心抚养,从小便教他诵经念佛,打坐参禅,取法名玄奘,摩顶受戒。
待玄奘长大成人之后,法明和尚据实相告。玄奘于是持血书信物,前往长安,得唐皇之助,借得一支兵将,到江州杀贼救母,复仇报本,全了孝义。
此即金蝉子转世,特地在东土托得凡躯,身膺重任,因此有诸多磨难。那玄奘天生便有慧根,自小耳濡目染,念佛安禅,成年后,精通佛理,往往登坛讲法,开演诸品妙经,闻者无不折服,逐渐乃成大德,闻名于当世。
却说贞观十三年,岁在己巳,玄奘聚集了一千二百高僧,在长安化生寺开讲经文,唐皇率领文武,也来听讲。只听玄奘在台上,念一会《受生度亡经》,谈一会《安邦天宝篆》,又宣一会《劝修功卷》,正讲到妙处,突然有一个游僧,厉声高喝道:“那和尚,你只会谈小乘佛法,可会谈大乘么?”
玄奘闻言,跳下台来,对那游僧起手道:“老师父,弟子惭愧,见诸僧人,讲的都是小乘佛法。却不知大乘佛法如何。”
游僧道:“你这小乘佛法,只可浑俗和光而已。我有大乘佛法三藏,能超亡者升天,能度难人脱苦,能修无量寿身,能做无来无去!”
正讲到此,有那左右的,来拉游僧,喝道:“你这疥癞游僧,胡言乱语,惊扰高僧大德,罪过不小!”
游僧于是现了本相,乃是观音菩萨,端坐祥云,瑞光四射,妙相庄严。唐皇并众文武,几曾见得神仙显圣?尽皆拜倒于地,虔诚俯首。
唐皇问道:“菩萨,你那大乘佛法,在于何处?”
菩萨道:“在西天大雷音寺,我佛如来处,能解百冤之结,能消无妄之灾。”说罢,催动祥云而去,地上落下两件宝物,与一张简帖。
众人看简帖时,见上面写道:
礼上大唐君,西方有妙文。程途十万八千里,大乘进殷勤。
此经回上国,能超鬼出群。若有肯去者,求正果金身。
唐皇再看两件宝物,乃是锦澜袈裟、九环锡杖,便知是菩萨赐予取经人之宝,因而问道:“谁肯领朕旨意,上西天拜佛求经?”
周遭无人答,只闪出玄奘,施礼道:“贫僧不才,愿效犬马之劳!”
唐皇大喜,上前扶起玄奘道:“法师发此誓愿,不怕程途遥远,跋涉山川,朕情愿与你拜为兄弟!”于是赐名三藏,将锦澜袈裟、九环锡杖授予,又赐紫金钵盂、从者马匹,使往西天拜佛求经。
这一去,正是:
九九归真道行难,艰贞笃志度玄关。灵猴苦战神魔退,佛子诚求大法还。
莫把经章当容易,要传三藏遍人寰。古来妙合参同契,毫发差殊不结丹。
这却不表,且说淮阴龟山足下,大江之中,有一水府,自大禹治水时起,被镇压了一只混世神猴。此猴世间无二,天赋神通,熟知变化,刀枪不入,尤其善于御水,力敌九龙,自大禹时在桐柏山悬湖为祸,有异人特地出世,好不容易将她降服镇压于此。
这神猴被压在水底,琵琶骨穿了锁链,鼻孔上带了金玲,驾不得水遁,踏不得祥云,变又变化不得,若稍有动弹时,那鼻上金玲,便要铛铛作响,声音传到耳中,头痛欲裂,痛苦不堪,也不知道是什么法宝。
这境况,怎一个惨字了得!
没奈何,她只得按下心性,在水底养性修真。好在那异人当日,虽将她锁拿在此,亦传了阴阳之数,推算之功,出入之理,避死延生之方。神猴既不能活动,平日里便以修炼这些功法为乐,苦挨时日!
但心躁喜动,乃猴之天性,岂一根锁链、一个金玲可以压制得住?这神猴既然抗不住金玲,身体不能活动,便静坐水府,日日功聚双耳,收听世间诸般声响,体察众生情态。久而久之,竟生六耳,练就了一桩大神通:能聆三界之音,能察天地之理,知前知后,万物皆明。
时光倥偬,转瞬两千余年过去。这神猴在水府之中,慢慢亦将锁链、金玲炼化,成为防身之宝,这才终于一声长啸,破水而出,摆脱了这番囚禁之苦。
她出世时,正值地仙封神刚毕,三界大变,诸教皆收敛爪牙、舔舐伤口,因此也无人注意她。但她既受了这番苦楚,又精通术数,也知道了人外有人、天外有天之理,不敢过于嚣张,便偷偷回到老家桐柏山上,也不为非作歹,只聚集了一群同类,山林啸傲,称王称霸,不受天庭管,不受地府辖,端的是其乐无穷!
这一日,神猴与底下的言道:“我闻得东海边上,亦有一只石猴出世,学了诸般神通,在那里称王做祖。似此等品类,总与我同是神猿,乃为族类,不可不识!因此我欲去东海一趟,若合意时,与他做个八拜之交。众孩儿在此,且守紧门户!”
底下有一众猴儿皆说道:“大王去罢!大王去罢!”
于是神猴略施变化,驾起水遁,顺流而下,不过盏茶时分,已到了东海。神猴出海上岸,随便寻个老者,问道:“老丈,不知花果山可在附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