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手机阅读

人在女尊战国,目标:大秦帝太后

作者:咸菜配鸡蛋 | 分类: | 字数:121.8万

第99章 科举制度

书名:人在女尊战国,目标:大秦帝太后 作者:咸菜配鸡蛋 字数:4428 更新时间:2024-11-24 02:58:05

嬴政又问道:“不知父亲对于昌平君前往楚国一事,有何看法?”

“昌平君心念旧主,自愿返楚,欲拯救主于危难。当以褒扬。所谓逃亡,实属无稽之谈。”

“孩儿也觉得如此。”嬴政朗声道:“昌平君虽弃秦返楚,但也是为践行忠义之道也。大秦最重忠义之人。昌文君。”

“臣在。”

“告诉昌平君,秦国君侯之位,一直给她留着。”

昌文君大喜,“臣代家姐,多谢公子大恩。”

没想到还有这等好事。

正当昌文君欣喜之时,却又听嬴政道:“昌平君既然是我秦国的人,那楚国之事,我秦国自然不能坐视不管。”

她大手一挥,“即刻令函谷关蒙武,出兵三十万,以协助昌平君正楚之朝纲为名,兵伐负刍!”

昌文君一听这话,顿时傻了眼。

本指望着秦国混不下去,就前往楚国,召集忠楚义士,打下一片江山。

没想到嬴政会趁此机会,兵伐楚国。

什么协助昌平君,什么正楚之朝纲。

都不过是秦国想要吞并楚国的借口。

要是嬴政真的出兵。

那这场战役的性质就变了。

不再是清君侧的内部战争。

而是国与国的战争。

如此,昌平君便成了引发这场战争的楚国罪人。

成了替秦国打开楚国门户的罪人。

昌平君与她还妄想着利用忠楚义士起事。

要是真变成了秦与楚之间的战争。

那些忠楚义士不仅不会投靠昌平君。

反而会想着杀掉昌平君。

然后说上一句,‘楚国之事,何须秦国参与?’。

“公子,不可啊!”昌文君连忙高呼。

不管如何,都不能让秦国以昌平君的名义,讨伐负刍。

要是这样,无论战争发展成怎样。

最终都没有昌平君与她的好下场。

赢政与赵姬两人对视一眼。

都从对方的眼神里,看到昌文君不可留的意思。

随后,同时玩味的看向昌文君。

“为何不可?”嬴政缓缓开口道:“秦助忠勇之士,助楚之幼主。乃仁义之举,又怎的不可?”

昌文君一身冷汗。

她哪里知道,有什么不可。

想了想,开口道:“秦与蛮夷之战,稍息。当休养民生。何必为别国而擅动刀兵?不如安以养民,厉兵秣马。”

嬴政没有回答昌文君的话。

而是环视朝堂中的各位臣子。

“尔等觉得昌文君此话如何?”

昌文君期许的看向臻马以及赵系势力。

希望她们在势力斗争的情况下,去反对嬴政的话。

可她忘了一件事。

势力斗争是内部斗争。

而兵伐楚国乃外部斗争。

趁楚国乱时伐楚,对于秦来说,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对于所有势力而言,是有好处的。

况且赵姬也没有表达不赞成的意思。

没有表达反对,那就是赞成。

臻马上前一步,“臣以为,此次讨伐负刍,乃收拢天下民心的仁德之举。”

昌文君气的胸疼。

你赵系不是要跟吕系打生打死吗?

赵姬不是要跟嬴政斗上一斗吗?

怎的如此默契的要伐楚?

是不是演我呢?!

吕不韦也站了出来,“臣以为此次伐负刍,还得多加考量。”

原本绝望的昌文君,此时期许的看向吕不韦。

虽然不知道吕不韦为什么要反对。

但反对就对了!

可吕不韦接下来的话,却如同一盆冷水,浇在昌文君的身上。

“臣以为,蒙武年轻,不足以担任伐负刍之统帅。如今王陵将欲返回咸阳复命,不如让王陵前往,任统帅之职。”

蒙武可是蒙家人。

而蒙家并不属于吕系势力。

反而与赵姬走的有点近。

而函谷关是受吕系所控。

要是让蒙武,联合前往函谷关任职的魏无知,李信二人。

趁此机会,在函谷关中,来一次大清洗。

偷偷掌控函谷关的兵力。

那吕系将无甚威慑赵姬之军权。

“王陵?”嬴政沉思。

赵姬此时开口道:“王陵刚从边关回来,恐早已身心俱疲。而大秦并非只有王陵这一个将领。”

他看了吕不韦一眼,“孤记得,函谷关的王翦,是个良将。既然蒙武不合适,那就王翦好了。”

“父亲有所不知,王翦如今正向咸阳而来。”

赵姬怎会不知道,但故作不知的问道:“噢,为何?”

“之前政···。”嬴政看了一脸灰败的昌文君一眼,“之前政便想着让王翦起兵,前去替楚幼主清理朝纲。只是王翦不愿,并且说若无八十万大军,不可动。政一气之下,让蒙武替了王翦的位置,让王翦回咸阳。”

“八十万大军。”赵姬笑了笑,“那给她八十万大军,不就成了?王翦不是要八十万大军吗?孤准了。令王陵携三十万边军,前往函谷关助王翦。令蒙毅,领兵二十五万,前往函谷关助王翦。再令赢傒,领军五万,前往函谷关!”

第99章 科举制度

听到赢傒这两字,宗族势力脸色大喜。

赢傒是赢子楚的妹妹。

代表宗族与楚系争夺王权。

楚系更胜一筹。

赢傒被贬巴蜀边关驻守。

也是嬴稷用来帮助赢政的一颗棋子。

如今成了赵姬分化吕系的棋子。

要想分化吕系,先用王翦斩掉吕系对于军队的控制。

再用赢傒,加强王室对于朝堂的掌控。

至于另外两颗棋子,另有用处。

“如此,是否冒进?”吕不韦拱手道:“蒙骛的二十五万大军,可是驻守秦赵边境的全部力量。”

“秦赵边境?”赵姬喃喃道:“以后没有秦赵边境了。”

他看向众人,“只有秦齐,秦魏,秦燕边境!”

众人议论纷纷。

赵国就这么没了?

赵姬继续开口道:“遣人,令赵王偃,前来秦国见孤!”

一名甲士道:“诺。”

赵姬看向吕不韦,“文信侯,如此可满意?”

吕不韦抿了抿嘴。

她敢不满意吗?

赵姬继续道:“派人告诉王翦,八十万大军,孤给她九十万!要是拿不下负刍,孤诛她三族!”

“诺。”

赵姬看向嬴政,“政儿,可行?”

赢政点了点头,“那就按照父亲的意思办。”

如今,赵姬的气势,明显压了嬴政以及吕系势力一大截。

吕系势力都没人敢说话了。

赵姬继续道:“还有何事禀报?皆报来。”

他看了臻马一眼。

臻马想要站出来,却被臻义拉住衣角。

她转头看了眼臻义。

却发现臻义眼神中充满了不舍。

臻马一笑。

用口语对臻义说道:“我之道也。”

她拉开臻义的手,一步跨出,“臣有奏!”

赵姬沉默了。

没有说话。

嬴政似乎意识到了什么。

看了看一脸平静的赵姬,又看了看臻马。

突然开口道:“政累了,退朝。有事明日再···。”

此时赵姬的声音响起,“文镇侯,有何言?”

“臣以招贤令,广纳英才,故得先王之器重,才有文镇侯之位。然,马知才学浅薄,德不配位。日日苦思,夜夜所想。想如何报先王之恩德。终得偿所愿,马苦思十余载,得一妙法,可让我大秦兴盛不衰!”

嬴政内心的不安越来越强烈。

可赵姬压根就没有管嬴政,继续道:“是何法?”

“此法名曰‘科举’!”

“何为科举?”

“科举乃选拔人才之举。”臻马抬起头,看向赵姬,嘴里说着赵姬为她准备的话,“如今,大秦选拔人才的方式,是以乡举里选的方式。即由乡老等选拔乡土贤士,经过地方官员,层层上举,才可到王之面前。如此,岂有公平?”

有世家之人坐不住,“放肆!此推举之法,乃周天子沿制至今,乃祖宗之法!却被你这愚昧马奴,说得体无完肤。莫非你认为祖宗不足与你这贱奴相比?!”

“孤让你说话了吗?”赵姬看向那名世家之人。

那名世家之人见赵姬看了过来,当即低下头,“王妃恕罪,臣也是···。”

没等话说完,赵姬一挥手,“目无尊上,藐视朝纲。拖下去,斩首于殿门。”

“诺。”

两名甲士走上前,拖拽着那名世家之人。

那名世家之人,顿时双腿发软。

谁曾想到,插上两句话,便要被斩首。

顿时告饶,“臣···臣冤枉,臣并无藐视之意!臣冤枉!冤·····啊···。”

一声惨叫,诺大的头颅便抛了进来。

看着死不瞑目的脑袋,众人心里一凉。

这是赵姬第一次在大庭广众下杀人。

这无疑是在告诉所有人一个讯号。

科举一事,虽然是臻马所言,但其背后,是王妃在后面站台。

反对臻马,就是反对王妃。

嬴政看向一改往日温顺的赵姬。

父亲,这就是你想要做的事情吗?

科举?

赵姬没有管各有心思的众人,对臻马道:“继续说。”

“诺。”臻马继续道:“此推举之法,虽然为秦提供了大量的人才。但这也产生了一个弊端。那就是结党营私。这推举出来的人才,基本都是当地权贵之子弟,而民之子弟,难以入王庭。就算入了王庭,那也得先成谁家妻女。如此,百姓子弟何时有出头之日耶?更何况,结党营私有个无法容忍的弊端,那就是蒙蔽朝堂。”

臻马抬头,看向赵姬与嬴政,“王妃,公子。可曾记得大同商行贪墨一案?”

嬴政怎么会忘记。

臻马继续道:“此案,人头滚滚。百官当以戒训。戒训之余,不如设想一下,为何如此?”

她的声音洪亮,“是因无法同流,不可为官。乡老举荐乡老之子,世家举荐世家之子。臣想问,如此下去,这大秦是大王的大秦,是大秦人的大秦,还是世家豪门的大秦?”

顿了顿,臻马继续道:“故臣推行科举之法。将推举人才的权力,重新掌控在朝堂手中。由朝堂百官出题,考核各地进学之才人。经过乡试,县试,郡试,最后举试。再由大王亲自考核。如此,不论出身皆有为国效力的机会。”

说的很简短。

但明眼人皆能看出,这是在刨世家子弟之根基。

原本只要世家子弟,都能稳稳有个官职。

可现如今,臻马所言的科举就相当于将本来就属于她们的东西剥夺。

然后去与泥腿子的寒门子弟去争!

凭什么?

世家之人,皆看向吕不韦,希望吕不韦能站出来。

替她们说上两句。

可吕不韦让她们失望了。

吕不韦一副莫不关己的模样。

这个方法,吕不韦一百个赞成。

甚至期待着赵姬快速推动这一科举法。

只有这样,世家子弟为了对抗赵姬,才能凝聚于嬴政麾下。

而且,这件事的确有利于秦。

见吕不韦没有说话,有些世家之人忍不住站了出来,“臣反对!”

她快速说道:“先不言举荐制度乃祖制,不可妄改。其次,凡被举荐者,皆是当地有名的贤德之人。才能固然重要,可重要的是仁德。这科举之法,可考才能,但能考仁德?若让不仁不义之徒,登上高位。岂不是危害百姓?臣请公子三思,臣请王妃三思。”

赵姬仿佛没有听到这人说话,对臻马道:“如何考核?”

“当考杂文,经帖,策问。策问当以时务策为主。”

所谓时务策,就是符合如今国情的策略。

“政儿以为如何?”赵姬看向嬴政。

嬴政盯赵姬的脸庞。

似乎要从赵姬的脸上,看出一些什么。

她知道这科举制度是好的。

知道科举制度的推行,必定千难万难。

而作为发起者的臻马。

运气好,能留个全尸。

运气不好,估计死了都得刨出来鞭打,顺带着遗臭万年。

虽然科举是好的,但她不能赞同。

首先,父亲此时询问她,就是希望她反对。

然后把她从这件事上择出去。

其次,她不想父亲冒险去推行科举。

这件事应该她来做。

“政觉得此事……有待商榷。”

世家之人已经做了最坏的打算。

没想到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不需要嬴政站出来反对。

只要嬴政摇摆不定,那么事情还有转机。

得尽快帮助嬴政,覆灭赵系势力。

帮助嬴政对付赵姬。

只有这样,才能阻止科举的推行!

吕不韦赞许的点了点头。

嬴政果然聪明。

知道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