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对本源之零点风暴
作者:云昊 | 分类:仙侠 | 字数:267万
本书由顶点小说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日本对外扩张中的人民
作品相关 日本对外扩张中的人民
谈谈现代汉语非胡化语以及科技用语上的优越性
谈谈现代汉语非胡化语及其在科技用语上的优越性(兼答网友)
以下是在汉文化论坛里就网友关于现代汉语为胡化汉语以及它在科技用语上的不便、缺乏精确性等问题而作的发言。因觉得不少网友对现代汉语有所误解,便稍微整理了一下转贴到这里。内容分别是:
1.现代汉语是由上古汉语到中古汉语演变过来的
2.关于汉语在科技专业用语表达上的优势以及汉语非胡化语的说明
3.简析现代汉语为何不是胡汉混合语的理由
4.现代回民鲜有波斯、阿拉伯人的血统
5.再谈汉语为何在科技专业用语的表达上有独特优势
6.汉语儿化音早在中古时期就已经产生
南乡子
现代汉语是由上古汉语到中古汉语演变过来的
我非常赞同包括北京话在内的北方话没有受到异族语言多少影响的观点。语言大师王力非常详细地阐明了汉语语音的变化是有着非常严密的规律性的,从上古到中古是这样,从中古到现代也是这样。若真受到异族语言的很大影响,由于两种语言之间并无严格的对应规律,因此汉语语音的变化就无规律可言,当然更不可能有非常严格的规律性。
另外,语言会随时间发生变化的。上古距离现在有多少年?中古距离现在又有多少年?经过了这麽长的时间,语言当然发生了很大变化。英语在短短的三四百年内,就发生了比汉语七八百年的演变还要大的变化呢。日语同样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但这种变化跟异族没有关系。
五胡等通古斯民族,由于他们的文化太低,人口又太少,又没有现代化的工具去推广他们的语言,又如何能对汉语的纯洁性造成了破坏性的影响?
一滴墨是可以坏一缸水,但他们不是墨。
现代汉语就是由上古汉语到中古汉语演变过来的。它的直接源头就是古白话,而古白话是唐宋时期兴起的一种书面语言。
相对现代汉语来说,古汉语的复合词较少,因此不得不依靠复杂的语音系统来辨别词义,所以是很难适合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的。当然,做诗用古汉语也许不错,但用来写科技论文,恐怕就很不容易了。
下面引用由沈意发表的内容:
和古代相比,中国语言语法和发音显然有重大变化。对比诗经,对比唐诗。这究竟是不是内生的?五胡等通古斯诸垃圾民族是否对汉语的纯洁性造成了破坏性的影响?一滴墨是可以坏一缸水的啊。语言是文化的承载。直接参加人的思维。服装需要恢复,至少在节日恢复,为什么语言并不鼓吹恢复?(本人街头失业青年,对语言纯粹门外汉。仅仅兴趣而已啦)现代汉语和古代汉语比起来,就我个人看,在精确性,简洁性上,对外语的吸收能力上,已经有重大倒退。使用翘舌音我也是本能的排斥。
南乡子
关于汉语在科技专业用语表达上的优势以及汉语非胡化语的说明
上古汉语中,就有大量复音词了。比方说“流离”,“消息”“加减”,“古今”“天地”“生死”“革命”“文学”“文化”“教育”等等。所以复音词并非是因为外族语言的影响才有的,现代汉语有大量复音词,正是因为汉语自身发展的需要。
即便没有多少物理学知识,但只要知道汉语的“电”“化”“磁”“反应”之意,也能大致知道电化反应、电磁反应是什麽意思。如果不知道这些汉字意思,又没有一点物理学知识,即便是用古汉语翻译,恐怕你也不知道究竟指甚麽反应。
现代社会不同古代社会,发展非常迅速,词汇也日益丰富,若无复合词,而仍用古汉语的复杂语音系统来辨别词义,就会大量出现一字多音的现象,这当然很难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
日语假名是以汉字为基础演化的,目的是为了表现日语的发音,一个汉字一个音节,比方说阿a,变成了平假名的あ,取其偏旁又有了片假名的ァ。日语发音比较简单,音节数只有一百个左右,且都是元音结尾,所以只用二十几个由汉字演化假名(平片假名之分,只是写法的不同,发音是一样的)就能把所有的发音表现出来。但汉语语音系统比较复杂,只用二三十个汉字的发音无法表示出所有的汉字。
日语用片假名翻译外来语,其实也是同样的文字堆砌,斯大林,日语翻印是:スターリン,并不一定就比汉语来的“精确”,也不比汉语的“斯大林”三个字来的紧凑。而且不少时候,不但发音跟原来的外语不一样了,还让不少日本人觉得莫名其妙。例如spring,只有一个音节,若日语音译,就成了五个音节的スプリング(supuringu)!若是没有英语知识的日本人,根本就不知道这五个假名的意思!而英语圈的人,恐怕也不知道supuringu是什麽意思。其实,关于spring一词,日语一般来说是翻译成汉字的“泉”“春”“弹力”等。这些汉字,即便是不懂英语的日本人,也知道是甚麽意思。当然,在一些专业学术界内部交流时,人们在口语上有时也说supuringu,但这是特殊现象而非正式用语,就像有些留洋的国人,言谈中吐几个英文单词一样。
就拿你说的inter***一词来说,“互联网”是意译,即使是没有英语知识的人,只要知道“互”“联”“网”各自的含义,大概也知道是一张相互联结、联系的网的意思。而日语的yinta-***o,因为是音译,没有英语知识,没有对电脑、网络这些最新技术的了解,一般人就很难知道它的意思。
再比方说英语的postoffice,若日本人起初也按音译的方法翻译成ポストオフェイス(posutoofisu),而不是“邮便局”,就不仅仅是不紧凑的问题,而是不知所云的大问题了。哪里还有你说的“小日本翻译就是顺当”可言?
汉语也好,日语也罢,都是与欧洲语言不同的语言系统,因此,无论怎样翻译,都不可能有你说的“甚至实现和欧洲文字的一一对应。”事情发生,一味强调音译的好处,最後只能弄出个四不象来。
您说您“个人认为,如果使用文言文来记载科学,是比现代语文要精确的。”可日语也是用现代日语而不是从前的日语文言文来传达科学的啊。而且就是翻译,也不是文言文啊。
现代语文是以白话文,也就是口语为基础的。言文一致,即书面语与口语一致,不只是中国,而是近代国家都这样做的,日本明治维新时,就是这样做的。也只有这样,才能适应现代社会日新月异的变化。若用文言文来记载科学,不但词汇量远远不够用,写出来的文章恐怕也没多少人能理解。
对了,能否说说您“个人认为,如果使用文言文来记载科学,是比现代语文要精确的。”的具体理由?
不是我们“为什么认为汉语受到外族语音影响甚小的结论。”而是事实上就是这样的。建议您先去了解一下汉语的演化过程,如何?
您说你“去过兰州。发现那里的汉人的方言,硬梆梆的,和西域胡人汉音极类似。汉语发音的胡化,在特定的地区和人群。到现在也没有停止。这也是一个佐证”,但别人还说粤方言的音听上去跟越南人,马来人的音很相似呢。
其实,新疆的维吾尔人讲汉语,跟西部地区的汉人讲汉语,是有很大不同的。他们的语言没有音调,所以一听就知道其区别了。即便有您说的听上去“极类似”,那也有可能是胡人模仿汉语发音造成的啊。您为什麽总认为文化层次高的汉人要去学文化层次低的胡人语言的发音而不是反过来?西域胡人又没有统治过中国,那里的汉人也没有被维吾尔人统治过,所以,按您说的“外族常在政权上层,所使用的胡汉语逐渐成为官方汉语,因为政治作用反推于民众”,那里的汉人语言也不会受到西域胡人语言的影响才对。
像您这种“汉语发音的胡化,在特定的地区和人群。到现在也没有停止。”毫无语言学根据的话,会让人反感的。总不能以言论自由为名而乱说一气吧?所以,汉网删你的帖,您就不应该觉得有什麽冤枉的啊。鄙人言词可能过重,还请理解和原谅!
下面引用由沈意发表的内容:
不敢苟同。古汉语通常使用一个字,而现代多使用双字词。电磁反应,电化反应,磁化反应,磁电反应。仅仅举这几个词汇来说,似乎都可以理解。但是呢,如果没有特别的学习物理科学。怎么知道究竟所指何种反应?非常的含混。先生人在日本,不知道对假名看法如何。我是觉得假名的发明,比中国拼写斯大林,几个汉字等堆砌在一起来翻译外文好的。无他,精确性。再例如翻译因特网,国内发明了好多词。最后还是取INTER的音加一个网字来翻译。但是小日本翻译就是顺当,甚至实现和欧洲文字的一一对应。
我个人认为,如果使用文言文来记载科学,是比现代语文要精确的。
我不知道你们为什么认为汉语受到外族语音影响甚小的结论。
但是我去过兰州。发现那里的汉人的方言,硬梆梆的,和西域胡人汉音极类似。汉语发音的胡化,在特定的地区和人群。到现在也没有停止。这也是一个佐证。
南乡子
简析现代汉语为何不是胡汉混合语的理由
汉语语音的变化是有它自身的严格规律的,也正因为不同语言的语音系统之间没有严格的对应规律,所以,汉语语音的变化不可能是受外族语言的影响。
正因为日语中没有r音,所以,英语中的r一律转化成l,这正是由日语本身的语音规律所决定的。
同理,外族学习汉语,若因发音不畅而转用它们自己的发音,则应该是把所有的l音转化成r音,但事实上不是这样的。因为现代汉语并非把古汉语的所有l音都转成了r音。
而且,日本人学习外语,也只是把外语的发音体系转成自己的发音体系,其语法依然是日语语法而不是外语语法。
同理,若真有你说的“并因为外族在北方常在政权上层。所使用的胡汉语逐渐成为官方汉语,因为政治作用反推于民众。”那麽这些外族所使用的胡汉语,就应该是他们的发音体系,他们的语法了,也就是说,现代汉语语音就应该是胡语语音体系了,语法也是胡语语法了,可事实上不是这样的。
比方说,满语无声调,按你的说法,现代汉语也应该没有声调才对。又因为满语、蒙语是多音节,那麽满人、蒙人学汉语时,就会把大量原为单音节的汉字念成多音节,继而反映到他们的“胡汉语”,也就是你说的现代汉语中去。日语中的汉字发音就有大量多音节的,例如汉语的“日”,日语中就成了两音节的niti(吴音),jitsu(汉音)。可现代汉语不但有声调,而且依然是单音节。因此,现代汉语为胡汉语的说法是站不住脚的。
其实,正如将在後面指出的,比被满清统治早好几百年的时代,就已经有了卷舌音。所以,汉语中的卷舌音跟满人的统治没有关系,当然也跟满语没有关系。
而满语、突厥语、蒙古语等阿尔泰语系是靠格助词联系句子的粘着语,按你的说法,现代汉语的语法也应该变成了这样。但这同样也不是事实。
再说,倘若蒙元、满清真将官方汉语变成了带有卷舌音的“胡汉语”,那当然就会对书面语产生影响。可事实并非如此。正如语言学大师王力所指出的:中古汉语的语音系统,是以“切韵系统”为标准,这种语音系统纯粹属于书面语言,从唐代到清代,一直是基本上遵守着这个语音标准。
卷舌音,不但北京话里有,全国不少地方的汉语方言,甚至远离北京的西南地区的汉语方言,甚至老派苏州话里,还有客家话里都有的。因此,就算您说的因外族占据北京很长时间,而使其所用的“胡汉语逐渐成为官方汉语”为事实,可外族人数极少,古代又无现代化的通讯教育设备,那如何才能让大江南北各地方言也变成了“胡汉语”?就是现代社会,就是自民国起到现在,尽管政府大力推广普通话已近一百年了,可是,只要不是有大量外地移民的地方,都还保留了各自的方言。而各地农村的方言,就更少受普通话发音的影响。
其实,舌尖元音早在宋代就出现了。《切韵指掌图》已经把支指之韵的精组字列入一等,可见当时这些字的韵母不再是[-i],而是[-ī]了。而如果声母不是卷舌音,就很难解释舌尖元音的产生。这也是卷舌音的起源跟蒙人也没有关系的直接证据。
而且,1324年写成的《中原音韵》中,只有支思韵里的照系字和日母字才变成了卷舌音。其余各韵的知照系字和日母字的发音均无变化。可见,汉语卷舌音不是受“蒙汉语”的影响。再说,1324年,已是蒙元统治开始崩溃,民心早就偏离蒙元异族的时候,蒙人政权又如何去推广“蒙汉语”?
更重要的是,蒙人从皇帝到下层官僚,一贯都不学汉语,他们平常的用语就是蒙古语,处理与汉人有关的事务,就用翻译。不但如此,蒙元还强迫汉人学蒙语。这种情况下,又怎麽可能有蒙人因为学习汉语,发音不畅而转用他音,因此还把汉语变成了“蒙汉语”,继而还能把这种蒙汉语逐渐变成官方汉语的事情发生?
十四世纪的《中原音韵》里的大部分字都没有变成卷舌音,卷舌音的最後发展阶段大约是在十五世纪以後才全部完成。所以,卷舌音的形成并非是因为受了蒙古语的影响,更不是因为受了十七世纪下半叶才完成了对中国全面占领,政权才变得巩固的满清统治者的语言的影响。
大明政权时代的十五世纪时的北方话所有,而现代北京话所没有的,只有一个声母,那就是v;十五世纪时的北方话所没有,而现代北京话所有的,也只有三个声母,即j,qi,x。所以,北京话也不可能是满人这个“外族因为学习汉语,发音不畅而转用他音”才形成的“满汉语混合体”。
况且,早在十四世纪六十年代後,就已是大明政权。大明政权从一开始,还反复下令严禁胡语,胡音,胡服,怎麽可能不禁止胡音,反而让汉语中的胡音发展扩大,改变更多的汉语语音,并还让它在官方、在民间广为传播?蒙元、满清甚至没有发布过严禁纯汉语,推广胡汉语的命令,又如何让胡化汉语发展壮大?所以,政治环境也决定了现代汉语不可能是胡汉混合体。
既然你说之所以现代汉语是胡汉语,是因为“外族因为学习汉语,发音不畅而转用他音个人以为是可能的。并因为外族在北方常在政权上层。所使用的胡汉语逐渐成为官方汉语,因为政治作用反推于民众。”那麽,汉人讲汉语,就不会有发音不畅而转用他人语言语音的问题发生了。明代在北方的统治就长达近两百八十年,按你这一推理,那就会有使汉人的汉语“逐渐变成官方语言,因为政治作用反推于民众。”这样的事情发生。文化层次很低的胡人都能推广“胡汉语”,怎麽汉人政权反倒不能推广自己的语言?道理上说不通啊。
下面引用由沈意发表的内容:
不同语言无严格对应规律,因此汉语语音变化无严格规律。我也相当怀疑。日语和英语没有严格对应规律。但是为什么日本人发R音多以L音?类似的,外族因为学习汉语,发音不畅而转用他音个人以为是可能的。并因为外族在北方常在政权上层。所使用的胡汉语逐渐成为官方汉语,因为政治作用反推于民众。沈意大胆的揣测也是可能的。
南乡子
现代回民鲜有波斯、阿拉伯人的血统
现在的新疆维吾尔人并非是古西域的胡人。我们也不知道古西域胡人讲什麽语言,语音是什麽,所以,你那兰州方言跟西域胡人汉音极类似的话是没有任何根据的。
回人祖先中既有来自波斯、阿拉伯的,但大多数回族则是由汉族改宗过去的。例如,马麒、马步芳父子统治青海时,曾强迫数十万汉人和其他民族改信回教。
波斯人、阿拉伯人的人数无法跟汉人人数相比,且非一直都在往中国移民,他们的後代大多数只能跟中国人结婚。所以,不是什麽民族融合,而是民族同化。倘若当地汉人的语言真是融合胡人语言而成的,那就应该有胡人语言的语法,发音也应该有胡人语言的发音,例如单音节变成了多音节。但事实上没有。
谁能断言南方话一定是受了东夷,百越影响而不是反过来?
谁能断言五胡时期,北方汉人并不占有绝对多数?
我说的是汉壮同源,壮话就是从古汉语演变而来,或者深受古汉语影响,而不是现代汉语是古汉语跟“壮语”混合而成,况且我列出了具体根据。这些跟你说的现代汉语是胡语,北方汉人是胡人跟汉人杂合出来的话根本就不是一回事。
关于ZHCHSH的变化,跟五胡等通古斯诸民族没有任何关系的问题,连时期都对不上号。这些,我刚才又做出了具体的说明,请您看看,若您仍不理解,再次建议您去查查语言史的资料。不然,就真的是无法解释了。
下面引用由沈意发表的内容:
还举兰州方言的例子。
知道这个地方处于古西域之路。
因此,这个地方古代就是一个华人,胡人交往的一个地方。
回人怎么来的?这总是一个不可以否认的事实吧。
既然民族都可以产生融合。融合了的族群的融合没有语言的融合改变?
既然南方话可以受到东夷,百越影响。为什么北方话就不可能受到胡人影响?胡汉杂居的事情。在五胡事情是非常常见的。而且在五胡时期,北方汉人并不占有绝对多数。广东话和越南马来音相近。或许也就反应了这几个地方存在共同的祖先血缘也未可知。阁下也在鼓吹壮,汉同源。不过也有人鼓吹壮人和越南人,同源啊。所以北方语言如果没有受到五胡等通古斯诸民族的影响。突然就出现了这样重大ZHCHSH的变化。是无法解释的。
南乡子
再谈汉语为何在科技专业用语的表达上有独特优势
在科技专业用语的表达方面,无论是翻译外语专业词汇,还是自创专业词汇,汉语都有着欧美语言所不具备的独特优势。
日语的yintau***to只是音译。没有任何证据表明音译就比意译更容易让人理解。如果是不懂英语发音的日本人,如果不上网,就不知道它是什麽意思。同样,如果是上网的中国人,即使不懂英语的inter***是何意,但也知道互联网的意思。即便是不上网的中国人,只要知道“互”“联”“网”三个汉字的意思,大概也能猜出“互联网”表达的意思。
即便英语单词有你说的“精确性”,即便是音译,可对一个不懂英语,不是以英语为母语的人来说,又如何能准确理解英语单词的原意?
其实,英语中很多科学专业词汇,就连以英语为母语的人,如果不是该专业的,也难以理解。比方说,Scialytic,即便是英美的高中生,甚至大学生,若非医学专业,几乎都不知道该词的意思,使用时,也只能是死记硬背。但与此对应的汉语“无影灯”一词,别说高中生、大学生,只要是上过学,知道“无”“影”“灯”三个字的意思的汉人,就是猜也能猜到该词的意思是“没有影子的灯”。
哪个理解更方便,哪个表述得更准确,还用说吗?
你举的那所谓心理学的几个词汇的例子,也是一样的。倘若不是该专业的英国人、德国人,同样也不可能一看就知道、或者一看就能完全理解其意。那又怎麽能强求每个识字的中国人一看就知道其意呢?
其实,因为日语中存在着大量音译的外来语,造成了日语的混乱,引起了人们生活的不便,所以日本文部科学省最近专门规范了外来语,把一些音译的外来语转换成了汉字的意译。
既然你再三说文言文翻译能准确表达外来语的词汇意思,并说“互联网”三个字丧失了“精确性”,那能否说说如何用文言文来表达inter***一词的精确性?
下面引用由沈意发表的内容:
再提翻译比较。日本字使用YINTANETO翻印INTERNET。只要上网。就知道这就是INTERNET,这就是INTERNET而不用理解成什么互相连接的网,然后依靠这个意思来辅助理解INTERNET,很直接。很精确。个人看来汉语在这里是以便宜理解性来丧失精确性的。
第一个,至少和汉字翻译相比,有全国比较容易能够统一。而且能够迅速的翻译外语。而不用在全国内反复比较翻译办法来延误接受外来语言,外来文化的时间。
再举磁,电,反,应这几个字。以及我所谓的文言文翻译科学的好处。
假设有一英文单词表示
磁电反应。另外一英文单词表示磁化反应。另外一个单词表示电磁反应。
在文言文里面,完全可以制造出新的字来对应。实际上,很多古代外来地名。西域大地到处都是这种字,包括安徽芜湖的芜,居然也是我们祖宗在我所看到的现代汉语的缺点就在于科学上的不精确性。磁化磁电电磁。加任何一个单词。我马上可以理解。但是我并没有理解!!!在实际学习到这个反应到底是什么一回事情之前。我脑子已经有很多汉字所组成的意思。实际上,这正是我学物理的一个感受。汉语双字词汇太辛苦。用英文读人类学,社会学,语言学,IT都比用中文读的方便。恐怕不仅仅是因为翻译人员翻译的不好的原因吧。
而且是真正意义上的一一对应。而不是日本人搞假名的对应,先生刚才已经举例说明日本文字的不当。就不加述了。
补充一个心理学的单词
自我,本我,超我
也不记得和英文的对应关系了。
德语似乎是
总之德语和英语翻译是相对应的。(具体的不记得了。不好意思呵。以后多读书就是)
而现代汉语的翻译采用了固有的字,拼凑。好似平行四边形的两条线的合力一样的产生了新的合力意思。然后靠这个新合力意思来翻译外来词汇。
非要从这两个汉字来看出合力……苦哉苦哉
请看“本我”“自我”,这两个词,每个识字的人一看就知道。大概是本来的我的意思。自己的我的意思。但是识字就理解了吗?受这原字的影响,EGO被中国人理解是加深了,而不是变容易了的。
南乡子
汉语儿化音早在中古时期就已经产生
另外,你後来的那个转贴,也只是该作者毫无根据的猜测而已。其实,汉语标准音一直就是中原汉语音。虽然辽、金,元异族政权定都北京,但辽只占据燕云十六州,且那里还是汉人占绝对优势,而大部分北方地区,依然是大宋统治区。女真金也只控制北方中国,且汉人仍占其统治区内的绝大多数,女真金又非常羡慕南宋的文化,因此不可能把“胡汉语”摆在正统汉语之上,并大力推广。女真统治者还反对女真人学习汉语,因此也难创立“胡汉语”。即便是有“胡汉语”,也应该像日本人学外语那样,用自己语言的语音体系和语法去改变外语,可即便是从两百年後才有的《中原音韵》来看,汉语语音体系并非是女真语的语音体系,从当时以及後来的汉人留下的语言史料来看,汉语语法也没有变成女真语言的语法。所以,女真人的语言是不可能对汉语有多大影响的。而蒙元,其统治时期不长,且大部分时间都忙于厮杀,整个中国一直陷在动荡不安之中,再加上蒙古人又不学习汉语,别说最高统治阶层,就是低级的地方基层官僚,都不学汉语,反而用各种手段强迫汉人学蒙古语,那麽他们又如何能创造出“胡汉语”?
再说,即使是到了蒙元晚期,《中原音韵》的大部分依然不是卷舌音,现代卷舌音是在十五世纪以後才完成的,而大明政权一建立,就多次下令禁胡语、胡音,胡服,又怎麽可能不但不禁止胡音,反而让胡音进一步发展,壮大?怎麽可能让“胡汉语”取代正统汉语的位置?再说,别说宋元明清时代的汉语,就是现代汉语,语法也跟蒙语、满语大不一样,怎麽会出现该作者说的“北方胡漢雜處通婚,以致音調、語法越變越烈”的现象?
这些我刚才已经说过了,建议您看看我刚才的帖子。而且,辽金元清时期的汉人也是我们的祖先,他们的语言是汉语而不是胡语。所以,我倒觉得说经过辽金元统治後的汉语已经不是正统汉语而是胡化汉语的汉人才是自己侮辱自己祖先之语言而不知,这才是可叹可悲之极啊。
我就不明白,为什麽总有人认为文化层次高的汉人要去学文化层次低的胡人语言的发音而不是反过来?既然这样认为,总该拿出点具体的说明啊。
下面引用由沈意发表的内容:
您为什麽总认为文化层次高的汉人要去学文化层次低的胡人语言的发音而不是反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