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里有个仙湖村
作者:横山弋者 | 分类: | 字数:33.9万
本书由顶点小说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7章 劝说
仇一鸣一家第二天便在苏阳的陪同下,在村子里面随意地走了走。村子里悠闲的慢节奏和鹏城那种争分夺秒的快节奏完全是两个极端,村子里的一切显得那么宁静安详,少了城市的喧嚣,汽车废气的污染和嘈杂人流的窜动,一切都那么和谐,那么轻松自在。小茜一蹦一跳走在乡间窄窄的田埂上,就像踏在柔软的绿毯上,两旁稻田里几只黄牛正一边享受着冬日阳光的沐浴,一边悠闲地低头寻找着刚冒出头的嫩草,几只小牛犊调皮地在母牛身边不时地蹦来蹦去,想要母牛跟它玩耍。土地特有的芬香弥漫在整个湿润的空气中,让人不由自主地放空了心情,不远处小溪潺潺的流水声像风铃一样,弹奏着舒缓的乐章。
“烟雨蒙蒙鸡犬声,有生何处不安生。”仇一鸣小心地扶着白珍跨过了一道沟壑,看着前面开心蹦跳的女儿,突然想起了这句诗句。
“是了,阳子,你们村真是一个养生的好地方,我都不想走了。”一阵微风吹来,白珍心境顿时有种从未有过的飘逸,整个人似乎都要跟着微风飞起来,不由得闭上眼,让身体尽量感受这种体验。
“那你们这次就多住些日子吧,让我爸带你们好好逛逛,品尝品尝我们这里的特色小吃。”苏阳双手柱着拐杖,慢慢地吊在最后,笑着说道。
仇一鸣和白珍对望了一眼,都从对方眼里看出了不舍,但是两个人在鹏城还有一大堆的事情需要他们处理,只好婉拒了苏阳的挽留。
仇一鸣一家第二天一大早便启程返回鹏城了,临走的时候车里被苏妈塞满了各种各样的土特产,最后看到苏妈恨不得连自家种的米都要往车里塞,白珍赶紧让仇一鸣开车,逃也似的离开了。
苏阳一家站在路口一直目送着车子拐出村口,这才回家。
“说说吧,你是怎么打算的?”苏阳刚进家门,便看见自己的老爸苏广义正坐在一张竹椅上,‘吧嗒、吧嗒’地抽着旱烟。
想来也是,这两天估计苏广义心里憋得不轻,但是碍于还有客人在家里,也不好怎么质问苏阳,现在客人都走了,只有自己一家人,便迫不及待地问了起来。
“爸,我记得前几年咱们家山上种了一片果树,是吗?”苏阳没有直接回答,反而问起自家的果林来。
抬头望了眼自己的儿子,虽然不知道他的想法,但是苏广义还是将果林的情况说了“种了5亩桔子树,7亩桃树,今年桔子挂果不是很多,再过段时间就可以摘了。”
苏阳当然不是仅仅想着打这片果林的主意,说实话,当初种的时候自己刚刚大一,根本就不知道怎么选种育苗,老爸买的也是当地常见的品种,不仅产量低,而且品质也不算太好,再加上数量少,水果商根本看不上,只能自己拉到镇上或市里去卖。
“爸,我之前在学校跟着我们学校的林教授打下手,就是那个全国都有名的专家,认识了很多改良的种子和苗木。而且毕业后我进的公司也是专门研发农业技术的,我和公司的人关系都不错。他们那的种子和肥料都比我们市里卖的要好。”苏阳准备提前给自己商城里的物品来源找一个合理的解释,便拉了张蛤蟆凳坐在苏广义身边,将商城中的稻种和生长液的特点拿出来,耐心地说道:“公司新研发了一种稻种,亩产可以达到900公斤,而且只需要90天到100天就可以收割。你想想,我们不说种3季,就按正常的2季来算,一亩也比现在多了近一半的产量,再配上他们研发的特制液体肥料,几乎用不着农药,这样农药都可以省一笔不少的费用。”
“真的?”在心里默默地计算了一下,如果真的像苏阳说的那种,像自家的十亩地,一年两季就能收3万6千斤,就算按1元5一斤,也有5万多元的毛收入,比往年真的足足多了近一半。主要的是种植期短,其他时间田里还可以种些其他的作物。但是这么好的种子,以前怎么不见有卖的呢?
“我还能骗您?我有同学就是这种研发部门的,产量只会高不会低!”苏阳将蒋玉梅拉了出来当挡箭牌,看到老爸的脸上还有疑惑的表情,再加了一把火:“听说这种稻米的营养价值和口感都比以往的要好,还准备送到检测机构去检测呢!”
无论苏阳说得如何天花乱坠,身为一名农民,苏广义深知选种的重要性,要是一旦选错,这一年的收成就算白瞎了,当下还是不能完全下定决心,‘吧嗒、吧嗒’地抽起烟来。
苏阳也不急,他相信自己老爸在听到有这么好的种子的时候,肯定会动心的,就坐在旁边,看着老爸的眉头越皱越紧,再慢慢地一点一点地松弛开来。
“既然你决定了在家种地,以后你可别后悔!”将手中的烟杆在门槛上敲了几下,将抽完的烟丝清出来,苏广义收起烟袋,拿出做父亲的威严,严肃地说道:“你说的那个新稻种,开春以后先种个两亩试试,如果不行,你还是要去找一份正经工作,知道吗?”
“行,听您的!”只要老爸松了口,仗着自己的这个商城,苏阳相信自己绝对不会过得比打工差,前提是商城不要太拉垮。
“这段时间你就在家里好好养好身体,想吃什么,跟你妈说去。”苏广义将身上披着的衣服紧了紧,站起身来向外走去,说道:“我去一趟支书家,你既然决定回来了,户口也要调回来,村里也要给你分口粮田。”
苏阳的户口和档案现在挂在人才市场,按规定每年要交一笔费用,既然决定以后就在家里了,户口调回来以后办事也会方便很多,现在可不像几十年前,农村户口反而在有些时候比城镇户口更受优待。
“爸,我跟你一起去。”听到要分田,苏阳便驻着拐杖,要跟苏广义一起去。
苏广义也没有栏着,背着手向外走去。既然儿子自己决定了要回到村里,那一些事情就必须要让他了解,有些人也要让他去接触,总不能一直躲在自己的背后。
整个仙湖村的房子都是依着山脚的缓坡而建,一方面是地势的原因,不会潮湿,另一方面是不会浪费土地资源。村委会的房子是以前的垦殖场中心医院的位置,简单翻修一下就可以用了。村委会左边便是两块水泥地面的篮球场,以前九十年代的时候还经常会在这里放电影,右边是一块大大的晒谷场,晒谷场不远便是一排谷仓,平时已经成了村子里的专用停车场了,进市里的班车每天也都是在这里上下。苏阳小时候没少跟小伙伴们在这一块玩闹。
听到苏广义父子俩的来意,村长何有根心中暗喜,这几年村里的青壮年一个个地都想尽办法往外面跑,村里的地靠着这些老人根本就种不完,每年的收粮任务都完不成,都不知道被镇里批评过多少次了。现在听到苏阳准备回来,虽然心里有些看轻,但是面上却仍旧保持着一副热情的笑容,也不啰嗦,一边招呼着苏广义父子坐下,一边让会计马先东去把村里的土地名册取来。
“难得小阳大学毕业还愿意回来发展啊,这几年村子里除了过年那几天,平时村子里根本就看不到什么年轻人,我都害怕等我们这些老骨头走了以后,整个村子就要变成荒地了,只怕到那时连个烧纸上香的人都没有了。”递给苏广义一支烟,何有根自己也点了一根,坐在破旧的办公桌后面,叹息道。
听到村长的话,苏广义也不知道联想到了什么,黝黑的脸庞上略显尴尬,不过很快便掩饰了过去,白了一眼站在一旁自顾自打量着办公室的儿子,一副怒其不争地语气说道:“唉!我也是一直劝他,回来了就在市里找个工作好好干,可儿大不由娘,说什么他学校的教授和以前的公司研发出了新的种子,钻进牛角尖一样,一门心思地想要回来。哼!等他吃够了种田的苦了之后,就知道后悔了!”
“老苏头,你还真不能用我们那个时代的眼光来看现在的社会。这几年我去镇上开会,经常听到县里一直在大力推广什么一村一经济,县长还亲自搞什么直播带货呢,一场直播下来,就是好几十万的收入,这要搁以前,想都不敢想。”何有根毕竟经常跑外面,而且接触到政策和政府方面的消息比较多,虽然对现在游行的直播带货、网络经济什么的理解不深,但是他只认一个理:政府只要下定了决心,想要支持什么发展,那一定有他自己的道理,毕竟政府里的都是一些大学毕业的高材生,总比自己这个大老粗了解的东西多。
“就是,就在上个星期咱们县吴县长还开了一场直播,一个上午光红心糖柚就卖了五十多万,就不说其他的东西了,现在只要东西真的好,那是真不愁卖。”苏阳也顺道将微讯上的新闻打开,递到父亲面前。
苏广义瞥了一眼,幽怨地闷头抽着烟,说道:“我种了一辈子的地,难道还没有你懂?我们这里不比其他地方,一年到头连个生人都没有,就算你的东西再好,你能卖给谁去?”
对苏广义这样的认识,苏阳一时也没有办法扭转,当下也不争论,心里想着等自己的东西种出来,立马便能见分晓。
看到苏广义父子的不对付,何有根也知趣地没有再提起这茬,刚好马会计也将土地名册拿了出来,赶紧趁着机会把话题转到了分地上,适时地化解了屋内不和谐的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