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手机阅读

四合院之跌宕人生

作者:行道人 | 分类: | 字数:107.2万

第342章 三大软件

书名:四合院之跌宕人生 作者:行道人 字数:2419 更新时间:2025-02-10 01:56:17

被任命为常务副组长李元以为会很忙,其实不然。

项目开展了有一周时间,李元没有接到一个电话。

如果更好,李元可以安心研究他的飞控系统。

单个“KT6501”计算机已经无法满足无人机飞控系统的应用。

飞控核心模块他不得不选择盘古系列PG32V3.5版高性能CPU。

为了实现模块化设计,每个模块都要有各自独有的微控制器,通过现场总线和飞控核心模块相连。

为了降低功耗、减少体积、提高可靠性,他需要为各个终端模块设计一款通用微控制器。

它可以把程序FLASH、数据RAM和外围接口全部集成在一个芯片内,由3.3V单电源供电。

这样的集成的芯片,后世大家习惯称呼为单片机。

意思是单个芯片实现所有计算机功能。

虽然是全新的设计,但都是现成的技术,设计一款专用单片机也只是时间问题。

现在李元的生活越来越规律,早上在院里带着孩子们练功。

孩子们上学后,他来到书房,开始单片机的设计。

其实更多的时候,是他提出需要,设计工作已经交给了“女娲1号”。

半个月后,在童代表的帮助下,一个阳光房在前院搭建完成。

总面积不到30平,左右做了一些木架子,可以养上一些花花草草。

宋叔这人看着阳光房,他没有种花草,而是毫不犹豫地种上了蔬菜、瓜果。

比如菠菜、韭菜、小白菜、西红柿、黄瓜、香瓜等。

只要宋叔喜欢,李元夫妻也听之任之。

现在宋叔白天就待在里边,打开四周的窗户,有着李元设计的落地风扇,也不觉得闷热。

一把紫砂壶、一把躺椅、半盘蚕豆、一壶老酒,便是宋叔当前最为惬意的生活。

随着瓜果蔬菜的拔苗、长大,每天放学,这里也成为了孩子们的乐园。

有着孩子们的环绕,宋叔脸上的笑容比过去多了不少。

当第一颗小黄瓜座藤时,经过多次压缩设计的悟空系列单片机“WK6901”完成了设计定型。

接下来李元开始了掩膜板的雕刻。

雕刻时,李元想到了激光技术,心中嘀咕,也不知道现在国内的激光技术发展的如何。

如果有一台精密激光雕刻机,掩膜板的雕刻将会得以大面积的推广。

想到此,他又想到了EDA芯片设计软件。

想要开发一款通用的EDA芯片设计软件,如果没有桌面操作系统,那是不可能的。

所以便开启了套娃模式。

同样的,后世用惯了桌面操作系统,现在使用命令行输入方式,总有砸键盘的冲动。

所以,当他设计出女娲1号后,就开启了桌面操作系统的设计。

有着鸿蒙系统的经验,再加上后世的见闻,搭建一个桌面操作系统相对来说,要少走许多弯路。

在考虑操作系统架构的时候,李元把系统设计成内核和用户两大部分。

考虑到将来的版权问题,新系统没有沿用“鸿蒙”这个名称,而是命名为“银河”桌面操作系统。

记得当时为了取名,他纠结很久,最后这个名字还是李乐给的建议。

确定名字后,李元开始设计操作系统。

编写完框架后,设置好规则,让“女娲1号”编写模块代码,并进行测试。

比如,设计一个浮动按键,李元给出描述,“女娲”进行代码设计、实现。

李元根据效果,不断细化描述,增加参数。

当达到满意的效果后,再要求“女娲”对此段代码进行优化,确保效率和效果达到一定的平衡。

开始时,慢一点,但是当“女娲”积累了足够多的素材后,这份工作便快了起来。

李元的参与度也大幅下降,他有了更多的时间做其他工作。

当模块集成、测试完成后,进入系统集成阶段。

在这个阶段,遇到了最大的问题。

由于内核的内部模块相互耦合,虽然提升了调度效率,但是非常容易导致系统崩溃。

无论如何优化内核,这种频繁崩溃的问题一直无法有效解决。

天可怜见,终于在半年后,触发了签到系统,得到一本操作系统技能详解。

技能除了讲解操作系统的原理外,还附带了一些典型的操作系统。

内容包括linux、Windows32、Windows95、WindowsNT、实时RTOS等常见系统。

通过翻找知识,和比对各种系统,让他找到了“银河”系统崩溃的真正原因。

第一版“银河”的内核是“详解”里描述的大内核。

就是把进程管理、存储管理、设备管理、时钟管理、中断处理和原语六大模块集成在一起。

优点:性能高,内核内部各种功能都可以直接相互调用

缺点:内核庞大,功能复杂,难以维护。大内核中某个功能模块出错,就可能导致整个系统崩溃。

Linux和早期版本的Windows系统就是大内核。

WindowsNT及后期版本全都是微内核系统。

微内核是把中断、原语、进程通信等最核心的功能放入内核。

进程管理、文件管理、设备管理等功能以用户进程的形式运行在用户模式。

优点:内核小,功能少,易于维护、内核可靠性高,内核外的某个功能模块出错不会导致整个系统崩溃

缺点:性能低,需要频繁的切换用户模式/核心模式。

用户模式下的各功能模块不可以直接相互调用,只能通过内核的“消息传递”来间接通信。

搞明白原因,李元直接放弃大内核系统,采用经过大量验证过其稳定性的微内核。

相比于大内核,微内核虽然效率低一些,但是它的稳定性和可扩展性是未来操作系统的主流方向。

随着硬件性能的提升,这些效率上的差别将会被忽略。

三年前,李元完成了“银河66”的第一版设计。

通过“女娲”机器人的内核测试,系统非常健壮,几乎很少见到系统崩溃。

李元又基于仓颉1.0,用时三个月,在“女娲”的帮助下,开发出桌面文字处理工具“毕昇”,缩写为“BSV1.0”。

支持图文和表格操作,常用功能完全复制office。

接下来,又用时2年,完成了EDA芯片设计软件的编写。

EDA的全称是Electronic design automation,翻译过来是电子设计自动化。

既然操作系统和文档编辑软件都是中文名称,故而EDA中文名是“鲁班”。

自此,李元现在拥有的自主知识产权的软件有:

桌面操作系统:银河;

文档处理软件:毕昇;

EDA设计工具:鲁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