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手机阅读

四合院之跌宕人生

作者:行道人 | 分类: | 字数:107.2万

第239章 地下半导体实验室

书名:四合院之跌宕人生 作者:行道人 字数:2353 更新时间:2025-02-10 01:56:17

3个月前,原第五机械厂所有业务全部撤离到酒仙桥。

紧邻原第五机械厂北边,是一个正在修建的变电站。

每天晚上都会有大量的建筑材料运入这个变电站的工地。

所有参加建设的工人,都是某集团军的工程队伍。

吃住在变电站工地。

3个月后,变电站基本完工。

变电站建成后,运营刚刚进入正轨,就陆陆续续进来一些关系户。

上班时间经常看不到人。

奇怪的是,变电站上上下下都是见怪不怪,没人提出什么意见。

反正变电站的工作也较为轻松,时不时巡视一圈,剩下的时间不是聊天,就是边打毛衣,边聊天。

有胆大的,还会偷偷聚在一起打打牌。

可见,变电站管理有多松散。

如果不是安保队员负责,变电站不知道被偷多少次了。

1962年10月1日,原第五机械厂原址。

大门口的牌子上挂着大红花,上面写着“交道口机械维修厂”。

今天正式开业,出席领导只有街道的王主任,显得冷冷清清。

一阵鞭炮声响过,李元和王主任各执一边绸缎,把大红花摘下,开业仪式结束。

大家边鼓掌,边走入大院。

刚刚收拾好的院子,显得干净整洁。

门口的郑大姐抹着眼泪,笑着和身边的宋叔说着话。

梁志祥和阎解放二人聚在一起笑着聊天。

李元陪着王主任走到二楼厂长办公室,刚泡好茶,王主任就急得开口。

“你小子,今年都21岁了,还不找媳妇?”

“放心,今年就找”。

“你甭糊弄我,明天到街道,我给你介绍几个合适的”。

“王姨,工厂新立,很多事情都没有个眉目,您总得给我点时间吧”。

“最多一个月,不成,我就直接给你发一个”。

李元被王主任的操作整不会了,媳妇都能发啊!

“行,听您的”,李元想着先应付过去。

“以后给我老老实实地干,组织上给了你这么大的担子,你必须要给担起来,还要做出成绩。

你大学毕业,虽然要打点折扣,但是,你必须要学以致用,做出比在第五机械厂更大的贡献”。

“王姨,怎么就是打折扣了,我是全科成绩优秀提前毕业的”。

“别以为我不懂,你的学制是6年,2年能学到什么。

你就是着急,多学4年多好,非要提前毕业。

不然,你现在就坐在各大研究院的实验室里,那像现在,你就是不务正业。

我看你这大学是白上了”,王主任一副恨铁不成钢的表情。

“您教训的是,以后我一定努力”。

“行了,其他的不重要,找对象是你必须要重视的”。

教训完李元,王主任急匆匆离开了维修厂。

李元马上通知开会。

“同志们,今天是维修厂开业的日子,也是大家正式见面的日子。

梁志祥同志,原第五机械厂的5级钳工,任第一车间车间主任。

肖志武同志,是上级支援的6级钳工,任第二车间车间主任。

郑霞同志,任后勤主任。

马东远同志,任安保主任。

徐秀兰同志,任财务主任。

王妮同志,任办公室主任。

我们人员不多,但是一个能打胜仗的组织。

以后我希望大家精诚团结,努力为国家建设做贡献”。

会议室顿时一片掌声。

“我介绍一下自己,过去在第五机械厂担任技术科副科长,在华清大学学习两年,提前毕业。

得组织信任,委派我主持交道口机械维修厂的工作。

以后,我会和大家一起奋斗,希望早日做出贡献”。

然后就是一些自我介绍。

肖志武其实是某研究所的8级钳工,他将负责制造精密机械。

徐秀兰、王妮都是组织分配来的,他们和梁志祥、郑霞一样,都是表面工程。

马东远是调查科的人,带着4名退伍军人,负责整个工厂的安全。

全厂职工大会结束,李元陪着肖志武来到了第二车间,里面只有两个小年轻。

见到二人进来,马上起身问好,动作麻利标准。

“这里是工厂,不用那么紧张,放松点”,李元笑着道。

两个年轻人笑着点点头。

二人走入肖主任的办公室,肖主任在一个柜子上按动一个按钮。

靠墙的两个文件柜从中分开,露出一阶向下的楼梯。

二人相让后,李元打头走下台阶,身后的文件柜缓缓合拢。

下到底部,是一个隔间,深度不足2米,但是向两边各延伸出5米左右。

两边是一个个衣柜,上面挂着白大褂和白帽子,下边是除尘过的布鞋。

穿戴好白大褂,推开开密封门进入里面。

入眼是一个灯火通明的大厅,大厅对面也有一个类似的双开密封门。

整个地下大厅是南北走向,维修厂一个出入口,变电站一个出入口。

变电站的出入口要大一些,并安装有进出物资的电梯。

大厅两侧有着4个实验室,其中两个是无尘实验室。

在靠近北边有一个20多平的隔间,里面是一个更衣室。

如果要进入无尘实验室,需要进入隔间,更换专用的防尘服。

这是李元仿照后世“大白”样式设计的连体防尘服。

面料选用的是棉布,没有办法,只能将就。

穿戴好后,再次进入一个密封的小房间,按动开关,就是大马力的吹风和吸尘风扇。

走出小房间,就是通往两个无尘实验室的双层玻璃走廊。

站在大厅,可以看到无尘实验室里的一切。

为了保持地下实验室的空气新鲜和温度控制,安装有暖气和空调。

整个地下实验室,完全是按照李元的设计图施工。

上面也是下了很大的决心,好在除了空调,其他的都是自己生产制造。

通过建立整个实验室,也为国家摸索出一套完整的无尘车间的搭建经验。

这些对于目前的华夏,可以说是一片空白。

而西方又是对我大华夏严格保密。

把无尘实验室整的非常神秘。

相比于后世,这样的无尘实验室显得简陋、低级。

但是,已经做到了极致。

二人走入大厅,正有12个人在等着他们。

其中几人都是老熟人:黄燕、龚黎明、艾老师和毕老师。

其他几人都是今年华清半导体系毕业的学生。

其中8人的编制在变电站,4人的编制在维修厂。

当然这8人都是变电站里那些无所事事的“闲人”。

能来到这里的人,都是经过严格政审。

当然两个厂子的安保重点,就是设置有地下出口的车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