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手机阅读

四合院之跌宕人生

作者:行道人 | 分类: | 字数:107.2万

第209章 制造911机(二)

书名:四合院之跌宕人生 作者:行道人 字数:2333 更新时间:2025-02-05 01:57:01

李元听说是老大哥工程师的观点,就笑了。

这是时代的差距,接线端子后世更相信采用冷压工艺。

尤其是频繁插拔或用于振动剧烈的场合,冷压工艺是必选。

“唐技术员,这里除了电源线,是独股铜线,其他线缆都是多芯线束。

多芯线束由于每一根横截面较小,焊接后,焊锡会沿着线束上爬,端头就会形成一个硬链接。

多次插拔容易在焊接点处断裂”。

李元说着,走到工作台前,熟练地把一根多芯线焊接在一个焊点上。

熟练的动作,居然成为了加分项。

然后,他可以晃动多芯线束。

“大家请看,这是5次,就断裂1根。。。看看,全部断裂”。

然后李元开始演示,冷压链接。

结果,更多的晃动,也没能折断线束。

这一演示,再次让唐技术员一众人佩服不已。

他们做了这么多年的电气焊接,第一次对焊接可靠性有了一个理解。

李元提供的资料无比详细,每个工序都有流程图指导,确保每一个工人,有同样的动作和步骤。

每个工序结尾都有检验方法、检验指标、以及检验要求。

这是他们这么多年,从未见过的。

而且,每一个环节,李元都能讲出道理。

每一个环节,都在强调品控,强调产品的一致性。

他们以为老大哥的工程师就足够严谨,也认为他们的要求也足够专业。

但是,今天见识到离李元提供的图纸、资料和各种规程,他们才只知道什么是专业。

过去,无论如何要求,量产的产品成品率都处于低位运行。

领导唯一能做的,就是要求工人们要细心,要认真。

更注重思想教育,可惜效果寥寥。

通过这几天学习,他们终于知道了为什么。

那是因为每一个工人的理解不同,同一个要求,不同的工人有不同的操作习惯。

如此,便会出现个体差异。

他们对李元,对华清大学的佩服深深刻印在记忆中。

在交接过程中,工厂宣传科也马力全开。

有人跟踪采访,有人记录下一张张珍贵的照片。

有人写下了一个个报道,出现在布告栏或是广播里。

这些,将来都会是提供给上级的汇报资料。

全部技术交接完成时,无线电厂开内部会议时。

李元负责的这一组汇报结束后,会场出现了阵阵嗡嗡声。

几个厂领导也是露出了重视的表情。

然后大家就开始研究李元提供的资料和讲解笔记。

再对比其他华清师生留下的资料,大家顿时了然。

通过讨论,得出一个结论,不会要求华清大学完善材料,而是要求留下李元。

让李元按照他提出的工艺卡片,完善所有资料。

将来,他们无线电厂在生产这一块就是规范的代名词,形成一套自有的制度流程。

将来有了成果,这也是他们工厂的一项成绩。

在晚上欢送餐上,无线电厂准备了量大管饱的猪肉片炖粉条子。

里面加入土豆块、卤水豆腐。

一众人吃的是肚子鼓鼓。

厂领导和金主任、已经赶来的董副校长边吃边聊。

最后决定留下李元和其他两位老师,帮助无线电厂完成样机的制造工作。

饭后,其他师生坐上无线电厂准备的大卡车,回到学校。

李元和另外两名老师留下,成为指导老师。

无线电厂马上组织生产,指导老师配合无线电厂完善工艺卡片。

这是李元在交接时,和唐技术员他们一起做过的工作。

同时有其他技术员记录双方的问答内容。

另两位老师起先还不以为意,看到工厂如此重视,他们内心中对李元评价居然是哗众取宠。

但是,随着工作的深入,他们才认识到这项工作的重要性。

这是快速实现量产,切实保证成品率的有效手段。

他们被李元震惊到了,他们好奇这些是李元从哪里学到的。

工厂主管领导,每天会重点关注工艺卡片,以及记录下来的资料。

整整又用了一周时间,这项工作才算完成。

工厂各个技术小组轮番上阵,李元只有一人,每天工作12个小时以上。

技术员倒是累的够呛,反观指导老师李元,一直都是精神饱满,神采奕奕。

如此身体和精力,让工厂方和另外两名老师不得不发自内心的佩服。

最为震惊的是两位老师,他们今天才知道,李元居然对911整个系统如此熟悉。

各种参数信手拈来,各个模块的生产和安装全部知晓。

最后,两位来时成了配角,工厂的人最喜欢找李元。

而且李元会动不动给大家传授什么焊接可靠性知识、制造可靠性知识。

这些他们可是闻所未闻,见所未见。

问及,便说是在机械厂积累的。

这一次样机制造,最让厂领导看重的就是李元所传授的一切。

他们相信,只要这么做下去,他们一定会超越其他工厂。

成为其他工厂学习的对象。

时间过得飞快,一个月后,两台全新的911样机出现在车间里。

这一个月,一直待在车间,

学校主要领导、一机部主管领导和无线电厂所有领导,汇聚在此。

同时,也来了国报和京都报的记者。

李元和两位老师混在工人堆里。

两位老师对李元非常客气,已经发自内心的平级相交,好像忘记了李元学生的身份。

一通讲话结束,两台设备同时上电。

除了操作员的按动操作键的声音,两台计算机安静几乎听不到太大的声音。

这和见惯了其他型号计算机所发出的巨大噪声相比,顿时提升了这两台计算机的科技含量。

一众领导全都有点激动。

听完蒋校长的介绍,与会领导频频点头,记者忙把这些记录下来。

一个上午,这些领导就待在这里,好奇地了解着911计算机。

第二天,国报头版头条报道了这件事,重点突出每秒次的预算速度。

贴上了世界第一速度的标签。

这让广大人民群众兴奋不已,对国家取得的成就骄傲无比。

这一报道同时也引起了世界各国的重视,纷纷发动人手了解情况。

在国报的报道中,李元出现在一张照片的角落里。

李元把这张报纸保存到空间里,算是一个起点的见证。

计算机系实验室全体人员得到了上级的鼓励,每人奖励一斤猪肉和5斤白面。

李元在计算机系的工作暂时告一段落,接下来除了考试,就是呆在412实验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