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贬国公小姐的艰难奋斗路
作者:函露 | 分类: | 字数:34.8万
本书由顶点小说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117章 大胆的想法
宁佑感受到妻子的依赖和柔软,心里压抑的情绪到了极点。
他转身抱紧王熙,“我不是个好儿子,不是个好丈夫,也不是个好父亲。”
王熙没想到曾经意气风发,鲜衣怒马的探花郎、天之骄子会说出这样一句话。
“你怎么了?在我心里你就是最好的夫君。”王熙心疼地紧紧回抱着他。
宁佑深吸着气,好似从王熙身上吸取支撑自己的能量般。
“爹爹腰伤很多年我都没发现,母亲年龄大了,还要替自己和爹缝衣服,尚儿要面对危险我也无能为力,家里的许多事都是安儿担了起来,从小十指不沾阳春水的你也跟着我学会了洗衣做饭。如果没有刘叔一家,我不知自己能不能担起这个家。你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角色和事情,我是最无用的那个。”
宁佑说到最后声音有些哽咽。
王熙摇头反驳。
“这不是你的错,你当夫子的时候,学生们有多喜欢你。”
“爹的腰伤,他故意瞒着我们,家里谁都没发现,不是只你一个人。”
“宁尚的事,是圣上定夺的,我们也无法改变。”
“孩子们,是坚强的,我们应该骄傲。”
“远儿和适儿,他们都懂事,是你在教导。你的画技最好,卖掉的图纸都是你画的,下地、砍柴、挑水、滑雪你都在做。你不是无用的人,你只是暂时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而已。”
宁佑听了妻子的话,怀疑,真的是她说的这样吗?
王熙明白,相公是受到打击,暂时陷入自疑自否中。
他需要找到自己的价值。
王熙认真思考,惠远镇,有什么机会能够发挥相公的才能。
相公最擅长的是教书,但惠远镇没有学堂。
想到镇上好几个孩子跟着宁适和宁远学写字,王熙心中有个大胆的想法。
“相公,你还想当夫子吗?”王熙想清楚后问询宁佑的想法。
宁佑语气颓丧道:“这里连学堂都没有。”
宁佑怎会没想过老本行,只是惠远没有学堂,清远虽有学堂,但离家太远。将一家子人留在这,他放心不下。
“没有,那我们就自己开个学堂啊。”
宁佑失笑道:“开办学堂哪有那么容易,即使开起来,招收不到学子,那也只个空架子。”
王熙从宁佑怀里出来,和他拉开些距离,在黑暗中望着他的眼睛道;“你看,有好几个孩子跟着适儿、远儿一起学习,这代表孩子们是想学的,只是没有学堂可去而已。”
“不止……”
“娘。”
宁佑正准备说话,被宁远的喊声打断。
两人以为孩子醒了,赶紧分开。
王熙回头看了看,小人儿还睡得香着呢,咂吧着嘴,估计梦见吃什么好吃的了。
“做梦呢。”王熙悄声对宁佑说道。
俩人静默了一会,看宁远没有其他动作,宁佑才继续说道:“不止是那么没有学堂的问题。”
“就算有学堂,普通人家也出不起束修和供孩子读书的花费。”
宁佑在国子监,也有一些家境贫寒的学生,光笔墨纸砚对他们来说就是一笔巨大的开支,学子在书斋抄一月书赚到的银子,可能连一刀宣纸也买不起。
许多地方,举全家甚至全族之力,才能供出来一个学生。
普通人家的困苦,非他们这些从小锦衣玉食长大的人所能理解。
“那我们就不收束修,只要孩子们出点粮食、蔬菜,不拘什么,有点心意就好。然后授课时间不用像正规学堂那么固定,相公可以在农闲的时候,每日抽出一会教孩子们读书写字即可。”
王熙边说着脑子蹦出的想法越多,“教授的内容也不拘于四书五经,就教一些简单的数数和三百千。孩子们能识些字,不至于做睁眼瞎,我想孩子父母一定愿意的。”
“既不耽误干活,也不用出束修,学写字用之前做的沙盘就好。学的好的孩子们说不定能够在铺子里做个伙计掌柜,总比在土里刨食好。如果有天赋的,相公也可教的深些,说不好也有人能考个秀才。”
王熙越说越兴奋。
宁佑也被妻子的想法吸引,不要束修,也不费多少笔墨纸砚钱,这样的好事,做父母应该很乐意吧。
他觉得这个法子可行,甚至开始在心里算,镇子上有多少个孩子,能分几个班,他的学堂也要接收女孩子。
算孩子数量,他在脑海中扒拉来扒拉去,发现自己只识得来过家里的几个孩子。
这会他又懊恼,这些天除了出去干活,整天窝在家里,对镇子上的情况一点也不熟。
以至于镇上有多少户,大概有多少孩子,他恐怕还没有孩子们清楚。
宁佑心里暗道:“明天得问问适儿和远儿,再到镇子上走走,看看各家情况。”
宁佑想的心里火热,抱着王熙亲了一口她的额头,“你可真是我的好娘子。”
“哎呀。”王熙娇羞地轻推了下宁佑的胸膛。
宁佑迫不及待想要天亮,振奋地躺平揽着王熙的肩膀,紧闭着眼,“睡吧。”
说着还用手拍了拍她的背。
王熙看相公振奋起来心情变好,自己躺在他怀里偷偷拉起了嘴角。
宁安睡前还在想,她娘能不能安抚好她爹。
她完全没想到,她娘会想出个造福全镇几代人的大主意。
蒋英跟宁萧夜话,“你腰疼的事已经暴露了。“
“嗯?佑儿问你了?”宁萧想到最有可能是在营房那会大儿子发现的。
蒋英略带埋怨地说道:“ 你忍了这么久不告诉孩子。看佑儿今天多着急自责。一到家就问我,一晚上情绪都不好。”
她早都想告诉孩子们,让他们去清远时买点止疼药膏。
这个老头非不让说,怕孩子们担心。
到头来,孩子还不是知道了。自己受着罪,孩子心里也自责难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