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神直播间
作者:懒散成球 | 分类:都市 | 字数:222.7万
本书由顶点小说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五百零一章 信专家,得永生
这家媒体猜得没错,两人的钢琴曲同时放出之后,收到的评价可谓是冰火两重天!
在专业的人士看来,基尔斯特的这支乐曲,中规中矩,虽然因为时间紧凑而少了些打磨和灵气,但节奏中正平和,完全体现了古典钢琴曲的神髓,即使放在任何年代,都算得上是一首经典的古典音乐。
但与之相反,吴良的那支《水边的阿狄丽娜》,则失之轻浮,虽然光从听觉效果而言,似乎更显轻快、通俗,但从严格意义上来说,它只能算是一首流行钢琴乐,并不是一首纯正的古典音乐。
按照两人比拼的内容来说,基尔斯特算是赢了。
但媒体和大众的想法,却跟专业人士有着截然不同的评价。
基尔斯特的音乐,古典是够古典,可也正因为如此,一般人根本就欣赏不了。
就连听交响乐的时候都有好多观众睡着,更何况这么一首严谨到令人感到沉闷的钢琴乐?
不少人甚至在基尔斯特的歌曲后面留言,声称感谢基尔斯特治好了他们多年的失眠症,只要每次一听到这首钢琴曲,他们立刻就能睡着。
至于吴良的《水边的阿狄丽娜》,则受到了大多数人的欢迎。
这是一首语调欢快中又不失优雅的钢琴曲,听到它,似乎就好像看到了在那碧绿澄清的湖水边,有一个金发的女孩儿,赤着雪白的嫩足,欢快地拨弄着水面的波纹,而不远处,钢琴曲的作者,就像是个满怀宠溺的年轻人,远远地看着那个女孩儿开心地玩闹着,用乐曲将她的一颦一笑记录了下来。
这种感觉,就像是初恋那般美好,令人愉悦,也令人酸涩。
最关键的是,大家都能听得懂这首歌,而且也能感受到歌曲当中传递的那种爱情的味道。
这年头,谁还会有耐心去听那些沉闷的音乐,或是看那些讲述人生哲理,记录人生道理的影片?
人们在平时的生活中就已经够压抑了,他们需要的,是能够让自己放松片刻,能够让自己愉悦、欢笑、开心,或是感动的东西。
毫无疑问,在普通大众这里,吴良的音乐胜了基尔斯特上百倍。
大众的行动是直接的,没有掩饰的,仅仅只用了一天时间,吴良获得的票数就到了一个让基尔斯特感到绝望的位置。
看着自己那还不如吴良一个零头的票数,基尔斯特怒了,对着赶来采访的媒体大放厥词:“您们这群撸瑟儿,你们根本就不懂什么叫古典音乐,我没有输,那个华国人才输了,他写的根本就不是古典音乐!”
然而这又如何?观众们只管自己喜不喜欢,那管你到底是不是正宗?
再说了,吴良的这首《水边的阿狄丽娜》,如果硬要说的话其实也称得上是古典音乐,因为它毕竟符合西方一直流行的主流文化,没有任何怪异或是偏颇的地方,而且米国人民也很喜欢听。
甚至在它出现后的短短不到几天的时间里,就已经有很多钢琴教师把它加入到了教学的素材中,开始教授那些钢琴初学者弹奏起了这首最流行的音乐。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基尔斯特叫嚣得再厉害又能怎么样了?
有一个资深的音乐家倒在了吴良的刀口下……
可基尔斯特不是卡恩,他不会如此轻易地狗带。
再说了,他坚定地认为吴良是靠旁门左道才赢了自己,明明大家说好的是创作古典音乐,他凭什么就用一首似是而非的流行钢琴曲打败了自己?
我不服,我一定要向所有人证明,我叫基尔斯特,但这并不代表我的JR就是“死的”,我也是个有小JJ,啊不,有血性的男人!
于是基尔斯特又找到了他的另一位朋友,央求他替自己报仇。
没错,连秦桧和严嵩都还有三五个好朋友,基尔斯特虽然脾气臭了点儿,但他哪能没个三五好友呢?
他这位朋友,不是卡恩,而是在米国流行音乐圈里非常有名气的一位明星,叫做马特乌斯。
马特乌斯是个德裔的米国人,若非如此,基尔斯特也看不上他,不过基尔斯特更看重的,则是马特乌斯在米国音乐圈的身份和地位。
他是米国最大的音乐公司时代娱乐的一名资深音乐人。
马特乌斯今年四十三岁,从业近二十年,跟他合作过的米国明星数不胜数,包括当年的小天后布兰卡,当然,后来这位被查出患有精神病、露装癖、嗜甜、曾吸食大/麻等多种病状,最后把自己给玩儿坏了,以及有着“米国甜心”之称的女歌星亚当布莱斯,米国流行音乐天王维斯布鲁克等人。
不仅如此,他还是米国最具权威性的音乐杂志《时代之声》的一名专栏编辑,拥有众多忠实的信众,曾经为多张流行音乐专辑做过点评等等。
总而言之,马特乌斯在米国流行音乐圈内,是个大佬级的人物,只要他跺跺脚,估计三分之一个米国流行乐坛都会抖一抖。
马特乌斯找到他,向他述说了自己遭遇到的“不公正”的待遇,并且言辞恳切的承认,虽然他很想报仇,但现在他已经被媒体给盯住了,如果他死不认输的话,很可能像卡恩一样名声扫地。
不,甚至比卡恩更加凄惨!
因为卡恩至少没跟吴良定下赌注,而他,则信心十足地订下了输掉的人要承认永远失败的赌注!
而要赖掉这个赌注的唯一方法,就是找一个更厉害的人转移媒体的注意力,同时彻底的击败吴良,让大家都明白,不是我军不努力,而是敌军太无耻!
卡恩认为,这个人非马特乌斯莫属!
WTF?
无缘无故被拉扯进来的马特乌斯,感到相当为难。
毕竟他如今是米国流行音乐圈的大佬级人物,无缘无故跑去和一个初出茅庐的华国小家伙打嘴仗,就算赢了,这是件很光荣的事情吗?
赢了都还好,要是输了,那可真是七十岁老娘倒绷孩儿,丢脸都丢到姥姥家去了!
马特乌斯本无心插手基尔斯特和吴良的事,但架不住基尔斯特苦苦的哀求,以及媒体咄咄逼人的态度,最终还是心软了。
没错,米国的媒体一向看热闹不嫌事大,而且他们和华国媒体相比,胆子更大,还更没有底线,什么话都敢说,什么事都敢做。
据说当初曾经就有一家米国媒体的记者,伪装成总统给一位企业家打了电话,称只要这位企业家愿意做出一点儿“政治捐献”,他就会给他提供“特殊的方便”。
这位企业家也真是够天真,居然轻信了这位“总统”的话,按照记者提供的账号汇了一大笔款过去。
结果自然无须赘述,这位企业家身败名裂,他的企业因为涉嫌“政治行贿”被CIA查了个底儿朝天,而他捐出去的那笔“政治捐献”,自然也一分钱都没能捞回来。
这种事,如果换成在华国,倒霉的肯定不会是那位企业家,而是那家媒体,以及那个自作聪明的记者,估计抓捕他们的罪名也很明确,一个“金融诈骗”是逃不了的。
可是换成在米国,那家媒体不仅安然无事,那个记者也是声名大噪,他此后又多次使用同样的计策试图诓骗其他的名人,最终有人实在受不了他,买通了几个小混混将他打得半身不遂,至今还躺在医院里,不知道差点儿弄死他的凶手在哪里。
有这样的媒体,基尔斯特能听到什么好的声音呢?
从他避开媒体,偷偷去找马特乌斯开始,媒体就在一天三十几遍的催他赶快出来认输,难道德意志人都是这么输不起的吗,一个输了躲在家里装鸵鸟,另一个输了则干脆死不认账,天天往朋友那里跑想要躲开记者。
显然,记者们误会了基尔斯特天天往马特乌斯哪里跑的缘由,不过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他至今也没有履行赌约的意思,即使大家都公认他输了,可他还是咬紧了牙关不承认,一直在拿吴良的作品到底算不算“古典音乐”说事儿。
见过无耻的,可没见过这么无耻的!
还有没有点儿契约精神了?还有没有点儿愿赌服输的赌鬼操守了?
合着我们媒体跟大众期盼了这么久,狂欢了这么久,都到了大结局的节骨眼儿了,你跟我们说卡带?
可恶,真是可恶!
媒体天天追着基尔斯特要他履行赌约,不少人还找到了吴良,询问他对于此事的看法。
吴良能有什么看法,愿赌服输,这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标准啊!
他倒是没有继续炒作下去的意思了,毕竟到了这个时候,他也不相信还会有人像基尔斯特那样傻乎乎的跳出来接盘,他也没有心思再去找下一个对手继续撕逼,毕竟金球奖的最终颁奖晚会,已经近在咫尺了。
该做的事,他都做了,要学会适可而止,否则很有可能让金球奖的评委对他产生坏印象,从而影响到最终奖项的评选。
但他没想到,就在他自个儿打算偃旗息鼓的时候,基尔斯特却从花果山请来了救兵。
再怎么说基尔斯特也是自己的同胞,还是朋友,马特乌斯怎么能眼睁睁看着媒体天天追着他骂呢?
于是马特乌斯终于忍无可忍,挺身而出为基尔斯特说了一句话:“既然连专业人士都认为基尔斯特的作品更符合古典音乐的定义,那么我认为争议可以停止了,获胜的应该是基尔斯特,而不是那个华国人。”
好家伙,这是明目张胆的歧视普罗大众的审美观啊!
媒体们本来就嫌基尔斯特的“咖位”不够,这件事炒作起来总感觉缺点儿份量,可现在好了,马特乌斯这个米国音乐圈的大佬级人物出面,他们还不抓住机会猛火翻炒,还待何时?
到底是爆炒腰花还是水煮爆米花,就看这把火了!
于是媒体们纷纷转移了集火的目标,全都把视线盯到了马特乌斯的身上。
“请问马特乌斯先生,你这是在为你朋友的失败找借口吗?”一家媒体的记者就毫不畏惧的当面追问马特乌斯到:“难道基尔斯特先生天天往您这边跑,就是为了然您帮他赖掉这个赌约,从而宣判华国人的失败?”
“这怎么能叫赖掉呢?”马特乌斯不爽了,一脸阴郁地说道:“这叫专家的 意见,难道你们宁愿相信那些普通人的口味,也不相信专家的判断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