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色队伍
作者:春夏邪 | 分类:都市 | 字数:26.7万
本书由顶点小说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九十七章 伤医事件
对于让自己从死亡阴影中走出来的恩人,武克龙当然要报答。
就在武克龙出院没几天,孙立文便被调到了监狱的卫生所劳动,在那里,劳动相当轻松,工分却是满额。孙立文每天的任务就是打扫一下那里的卫生,然后帮助那邻近退休的老丁医生给犯人听听心率,量量血压之类的。
而且,更有意思的是,自从武克龙的病完全康复之后,那整个监区的狱警及其他工作人员便对孙立文信任不已,但凡自身或者亲戚朋友患上了与外科有关的疾病,几乎都会到卫生所里来咨询孙立文。
一时间,监狱的卫生所竟然成了孙立文的私人诊所。
最夸张的一次,是那武克龙的老丈人患了胃癌,武克龙的爱人竟然领着父亲,携带着各种检查和病例,亲自来监狱卫生所请孙立文过目,以确定手术方式。
就这样,随着孙立文的名声渐渐传开,几乎每天都会有找他看病的监狱工作人员,那老丁医生见此情况,便索性把卫生所里的全部事情都交给了孙立文,自己则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爱来不来,倒也落个快乐悠闲。
对此,就曾有两个狱警开起玩笑。
一个说,咱们监狱这卫生所可真是好,顶级专家坐诊,不用挂号,不用排队,看病态度还好。
另一个说,是啊,这么看,只要把所有专家关进监狱里,咱们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就都解决了。
===
孙立文凭借自己的技术,渐渐获得了监狱所有工作人员甚至犯人的认可,因此,他的监狱生活便舒服了许多,接下来的日子里,再也没有人动过他一手指头。
就这样,时间一晃,三年过去了。
在这三年里,孙立文因为表现良好,前前后后累积减刑两年---监狱内所有的人都明白,这已经是武克龙能力范围内最快的减刑速度了。
监狱的卫生所内,每天都有报纸供应,所以,孙立文总是可以第一时间得知监狱之外发生的一些事。
就像到了第四年的春天,外界的医疗圈发生了一件轰动全国的事情:
一个叫杜力的教授,从中药蒿草中提取了一种叫做双青素的化学物质,针对疟原病有奇效,拯救了百万刚果洲人,被国际授予规格最高的雷贝尔医学奖。
消息一出,举国振奋,这可是国人的第一个雷贝尔医学奖啊!
一时间,各种充满赞誉的报道四处纷飞,而前段时间备受争议的中医学者们似乎也扬眉吐气,谁还敢说传统医药无用?谁还敢提废医验药?
几天之后,孙立文从报纸上,又知道了一件让他内心始终无法平静的事情:长松急诊女医生杨曼丽,因医患纠纷,被患者家属用刀刺伤。
说起事件的起因,非常大众。
一名80多岁的老太太,多天前便出现了呼吸困难的症状,老人的子女便给她喝补肺汤,吃消炎药,结果,治了半个月,症状一直不见好,直到有一天,那老太太突然呕了一大口血,接着便人事不省。老太太的子女这才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赶紧把老太太送进滨海市第三医院。
到了急诊室,急诊医生经过一番检查之后,立刻向家属下了病危通知,并在那病志本上写下了一连串诊断:消化道出血,二型呼衰,冠心病,心衰,肾衰,高血压病,糖尿病……
但是,对于医生的这些交代和诊断,老太太的子女并不认可,他们认为老人并没有那么重,急诊医生就是吓唬人而已。
那急诊医生也不傻,见家属各种抵触和怀疑的态度,便知道这老太太接手不得,弄不好就是一身麻烦,于是赶紧转换语气说:我们医院这水平有限,如果您们真为老太太好,可以转更大的医院,比如中心医院,长松医院。
就这样,家属又叫了救护车,将老太太转到了长松医院。
彼时长松医院急诊室值班的医生,正是杨曼丽。那杨曼丽大概看了一下患者的情况,又一翻那滨海三院所写的病志,然后直接告知家属:老太太病情危重,建议立刻气管插管,并马上进入急诊重症监护室。
老太太子女一打听重症监护室一天的费用要几千乃至上万,而且大部分自费,马上拒绝了这一建议,并要求杨曼丽给老太太输点营养液就行。
对于这种情况,杨曼丽当然不是第一次遇见,对于那些病情进入终末期的老人,很多家属会选择放弃治疗或者半放弃治疗。
杨曼丽让老太太的子女签了各种字以及免责声明之后,便给老太太开了一瓶能量合剂,让护士给滴上,自己便去忙别的患者了。
正常来说,这种情况在各大医院十分常见,对于那些病入膏肓脏器衰竭的老人来说,再多的医疗措施虽然可能延续生命,但却意味着更多的痛苦。所以,如果患者家属和医生能够相互理解,相互信任,让老人自然离去无疑是一个最好的选择。
但现实问题是,医生是一个医生,家属却并不是一个。
就在那老太太呼吸渐渐消失之时,失联好几个月的老太太的小儿子突然出现在了急诊室里。
眼见老母亲病危,身边却没有医护来救,一身酒气的小儿子登时火冒三丈,连胜怒喝,仿佛在那刻,整个急诊室里只有他一个孝子。
那老太太的子女知道自己的弟弟是个混不吝的人物,已经进过几次班房,所以谁也不敢来劝,更不敢提签字的事情,面对弟弟质问,只喏喏说医生不给抢救。
这一句,又如何了得?
那小儿子掏出随身的折叠刀,便向那急诊台奔去……
话说,从那小儿子怒吼,到掏刀,再到刺进杨曼丽的腹部,中间有十几分钟的时间,现场的两个保安也早已看在眼里,可是,为何却依旧没能避免杨曼丽的厄运?
原来,就在那刀子被掏出的一刻,那两个保安竟然闪到了一边。事后,有声音质问保安的无作为,可是,那保安的回答却让更多人沉默。
谁,会为了一个月2000元的工作去拼上性命?
……
放下报纸,孙立文陷入长思。
又过了一个月。
这天上午,武克龙去监区检查,返回之后顺便来卫生所测了个血压。
测完血压,武克龙一边套上袖子一边向孙立文道,“孙医生,我的一个朋友告诉我说,上头最近正派人下来调查新医改的成果,并去各个医院采集合理化建议,我在想如果你有什么好的想法,不妨写下来,我找个渠道替你交上去。”
“武区长,这是做什么?”孙立文一边收拾血压计,一边疑惑看着武克龙。
“这你就不懂了。”武克龙接道,“如果你所提的建议一旦被采纳,那就算技术革新,就算对社会有贡献。我可以根据这个,给你申报更多减刑。”
在狱中三年,孙立文已经得了武克龙不少照顾,如今见武克龙依旧还惦记着给自己减刑,孙立文心中感激之情无以复加,他紧紧握着那血压计,由衷说道,“武区长。多谢你这么帮我。”
“你不是也治好了我的病么?”武克龙一笑,一个个扣着扣子,“当然,我帮你,并不只因为你治好了我的病,而是我发自内心感觉,像你这样的人才,如果一直呆在监狱里,实在是国家和社会的一大损失。”
转身离开前,武克龙看着孙立文,歪了歪嘴角,淡淡吐了口气。
===
对于眼下的这个机会,孙立文当然格外珍惜,之后的数天,无论是在卫生所里,或是在监房的床上,无论是在吃饭,或者如厕,他的脑袋里,都在不停构思着文章的内容。
他最开始的想法是,所写的东西要尽量切合实际,引人注意,同时还要含蓄,适可而止,这样,他既可以提出很多宽泛的合理化建议,配合自己的减刑,又同时不至于得罪太多人。
可是,几番草稿下来,他便发现了一个问题,那些宽泛的东西,并没有太多意义,甚至有些所谓合理化建议,连自己都不知所云。
这天,又一次坐在卫生所的桌前的孙立文,对着那摞草稿纸愣了很长时间之后,突然起手,将那数天来的努力统统撕成碎片。
算了,既然是提建议,那就一针见血吧,至于后面,爱怎么样就怎么样吧。
想到这里,孙立文重新执起笔,在那崭新的一页稿纸上,唰唰唰不停写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