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85后回忆录
作者:东明晓寒 | 分类:都市 | 字数:3万
本书由顶点小说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二十一章 过年了(三)
今年是大年初一,按照鲁西南的民俗,这一天应该是男人下厨,女人只需要吃喝玩乐就行了。(因为女人在厨房忙了一年,所以大年初一这一天,男人下厨一天,让忙了一年女人歇息一天。)母亲和姐姐还没回来,估计在那个婶子大娘家拉呱。
父亲正在准备各种蒸碗。父亲先是把之前煮好的红肉切成薄片,然后红肉朝下,白肉朝上一一码好。碗里兑上了酱油,放上大料,少许盐,一个红肉碗头就做好了。父亲接连做了好几个红肉碗头,又做了一些酥肉、鸡肉、鱼肉的碗头,制作过程都大同小异。
所有的碗头都制作完毕,父亲在地锅里添上半锅水。把碗头一一放在篦子上,就喊着建国烧锅了。别看现在的建国才六七岁,烧锅可是一把好手,那时候农村的孩子有几个不会烧地锅的呢?
只见建国先是拿了一些软柴火,用洋火(指火柴,不过鲁西南的农村人更愿意叫洋火。)点燃,待火势稍旺,再添一些枯树枝,等枯树枝点燃了,逐渐往灶里添大的木柴。不大一会,整个锅灶里的火就呼呼作响,厨房里也温暖了许多。
“建国,看着点时间,水开后,再蒸上它一个半小时就差不多了。”父亲嘱咐道。
“遵命,老爸。”建国嬉笑道。
老爸,又在厨房里,拿起昨晚吃剩的菜,进行了重新装盘,预热。这也是鲁西南的风俗之一,年初一吃年三十的剩菜,寓意年年有余,饭多的吃不了。
就这样,父亲和建国一个烧锅,一个备菜。时间很快就到了中午,锅里蒸的碗头也冒出了香气。母亲和姐姐也都陆续回家了,村庄外,又响起了一阵阵的鞭炮声。看来其他人家已经蒸好碗头了。
“差不多了,咱也掀锅吃饭。建国,把鞭炮准备好,待会我掀着锅,把鞭炮点了”
“好好”建国一边应着,一边小跑着去堂屋取了鞭炮,拆开挂在了枣树上。
看厨房里父亲把锅盖掀开了,建国急忙点燃鞭炮,又是一阵震耳欲聋的响声,引得超国蹦着喊:“又放鞭炮了,又放鞭炮了。”
厨房能,父亲拿着一个碗,扣在篦子上盛着食物的另一个碗,然后一翻。只见一个碗头正好翻身上下调转了一下,原先的红肉在下,变成了红肉在上。红肉红润,白肉晶莹剔透。父亲满意的点点头,看来今年做的又非常不错。
“大闺女,先给你爷爷奶奶送去一碗。”母亲则吩咐道。
大姐端起了一碗就朝爷爷家走去。
“大爷(指伯父),我爸让我给你们颂碗头了。”这边大姐刚走,颂国端着一碗也给文昌家送了过来。
“好,正好,我就不用让建国给你家送了,也尝尝俺蒸的。”父亲接过颂国手里的碗,顺便又把自己刚出锅的碗头给了颂国一碗。这样互换一下,也都尝尝别家味道,更能显示出当时的邻居,兄弟关系融洽。
颂国刚走,建党又端着一碗给送了回来,父亲照例回了一碗,互换了一下。
好几种蒸碗一起端到了堂屋饭桌上,建国波不急待的吃了一口心心念念的红肉,果然是入口即化,鲜香可口。吃了一口父亲做的,又尝了一下二叔家的,和往年一样,二叔又把肉切的厚厚的,没那么入味。三叔家的盐放的少,咸度不够。
也许在每个孩子心中,都是自己的父亲做的最好吃。
一家人就这样,围在一起。评价着谁家的碗头好吃,今天中午在谁家玩了什么。欢欢乐乐的度过了美好的一餐。
长大后,建国也吃过各种蒸碗,红烧肉。但是就是没有自己父亲做的好吃,特别是年初一的蒸碗,让建国觉得那就是世界上最美味的东西。现在想想其实就是心境不一样吧。父亲和母亲总是能用最简单的食材,做出你最难忘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