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85后回忆录
作者:东明晓寒 | 分类:都市 | 字数:3万
本书由顶点小说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十二章 年前最后的忙碌之蒸面点
打扫完厨房,清洗完锅碗瓢盆,那下一步的动作自然是准备过年的吃食。中国人的文化似乎离不开吃。比如,过年吃饺子,端午吃粽子,中秋吃月饼等。哪个节气吃什么,都有一定的意义在里面。而对于春节来说,是所有节日中最重要的,自然准备工作也是最长的。建国家也不例外。
今天已经是腊月二十五了,文昌夫妇准备在这一天蒸馒头。当然这里的蒸馒头是泛指,其实还有包子,豆馅馍,花糕等。这一天天还没亮,小建国还在睡梦中。文昌夫妇已经起床开始准备工作。先是起床后,换几床新被子,然后打开电热毯,让床的温度保持。然后夫妻两马不停蹄的找几个大盆倒面和面。每和好一盆,夫妻两抬着就放到了床上,大盆用塑料薄膜封了口,然后用被子紧紧捂住。因为寒冬腊月,天气太冷,影响面团发酵,聪明的劳动人民就想到这个办法,让面团钻被窝,躺电热谈,加快发酵。
这一切做好之后,天已经大亮了。夫妻两又赶紧做早餐,忙乎着让建国以及姐姐弟弟起床。吃过早餐,母亲就去床上看看面发的如何了,掀开被子一看,嚯,半盆面发成了满满一大盆,把盖的塑料薄膜给高高的隆起。
母亲喜悦的叫着父亲:“文昌,赶紧把面案子搭好,面发好了。我叫他二婶,三婶,大娘来帮忙。”
“嗯嗯,你赶紧叫去吧。”父亲边应付着母亲,边手脚麻利的搭起了案子。
等母亲把帮忙的人叫过来,父亲早就搭好了面案子,又忙活着去剁包子馅和豆馅去了。
几个妇女大军来到后,不用安排,就已经各司其职了。有的去抬发酵好的面,有的揉面,有的揪剂子,有的团面团。
“嫂子,这面发的不错呀,你看这气孔,看来来年一定发发发哈。”建国二婶笑着打趣。
“哈哈,大家都发,面团白又白,来年发了财,面盆鼓囊囊,钱包鼓囊囊”建国母亲也顺口溜起了吉祥话。
一时间,小院子里又充满了欢声笑语。
转眼间,一大簸箕的馒头就团好了,厨房里,建国姐姐早就把水烧的咯哒哒的开了。放上蒸笼,这第一锅就开始蒸了。
这边刚蒸上馒头,那边几个婶子大娘又开始张罗着做蒸糕了。这个环节也是建国最爱看的环节。妇女们开始展露自己的手艺,各种道具也都用上了,筷子,勺子,擀面杖。这边二婶子刚做了一个牡丹,牡丹四瓣花以及中间各用一个红枣点缀。那边三婶不甘示弱的做了一个鲤鱼跳龙门,那面团捏成的鲤鱼甚至还用筷子刻上了鱼鳞。鱼嘴朝上,含着一颗蜜枣,鱼身弓着腰,做的也是活灵活现,似乎真准备一跃而过。
建国则睁大眼睛看着这各式的小动物或者小植物,心里盘算着待会吃那个好。三婶似乎看穿了建国的小心思,给建国打趣:“国小,是不是看中你三婶的鲤鱼跳龙门了,吃了就跳出龙门了,吃了你三婶的鲤鱼跳龙门,要跟你三婶过,不要你妈妈了,行不行。”
建国回到:“才不能,我吃了也不跟你国,你不是有建党和仁国呢,要我干嘛”
“哈哈哈”惹得几个大娘婶子又是一阵大笑。
说笑中,第一锅馒头已经出锅了,果然是又白又大又宣。文昌忙活着把馒头端到早就准备好的大斗里面。建国母亲则拿出几个,让几个婶子大娘尝尝刚出锅的大馒头。
“嗯嗯,好吃,又大又宣。”
妇女们,一直手吃着馒头,一只手也没停下手中的活。全然不顾手上的生面也带着馒头一起吃下。
建国也赶紧掰了一小块,吃了起来。不过又不敢多吃,因为建国知道,后边还有枣糕,豆馅馍,包子等。
就这样,一锅接一锅的,枣糕出炉了,豆馅出炉了。每出一锅,大家都会尝个鲜。直到最后一锅包子出锅。这时候往往也都中午了,等包子出锅,文昌夫妇招呼着大家吃包子,拿了方便袋,一样装了几个,让大家待会回家带回家去。
这时候,蒸馒头也就接近尾声了,只听妇女们相互约定着:“今下午我家蒸,你们来给我帮忙哈。”“明天我家蒸,大家八点来钟去就行。”就这样相互帮忙。建国母亲这两三天都会忙着给别人帮忙蒸馒头,当然,每次回来手里也少不了其他人家的馒头枣糕等,带回来给建国他们尝。
每家都有每家的味道,在建国的记忆中,二婶的包子总是又大又咸,油也非常重,比较粗放。而三婶家的则馅比较淡,比较细腻,各有风味,也各有回忆。
回到现在,随着经济的发展,现在的人们早就不蒸馒头了。母亲也只是在过年期间买一些馒头,更别说蒸枣糕,豆馅了。建国这一代,连馒头都不会蒸了,更别说技艺更高的枣糕豆馅了。建国的孩子们,再也享受不到这个乐趣了。
希望,已经为父亲母亲的80后们,也多给自己的孩子讲讲我们小时候的年。不要让他们以为,过年就是买买买,买馒头,买红肉。但快乐真的能买到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