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河之重生1994
作者:闻右 | 分类:都市 | 字数:70.2万
本书由顶点小说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二十二章 去哪
花费了一段时间,弄出这么个结局。
大刘对李杉说:还真他妈刺激,只要他们敢干的事,还真他妈能干成。
这些钱,咱拿着还真有点心惊肉跳的感觉。
放心吧,这些钱只管花就行,他们自然会想办法抹平的。要是没这个机会,他们还会想别的办法,去把钱弄到自己兜里。
现在咱走的这些程序,都是合法合规的,不比咱自己从银行里弄要还的贷款要好吗?
他们弄出来,和咱自己贷出来,还是有本质的区别的,这些钱,在咱手里还能发挥一些正经的作用。
另外,你不是说省城还有个项目有点意思吗,可以用在那个项目上。
也好,我还是先多方面考察一下吧,多了解一下,动起来的时候针对性也能更强一些。
现在,我到觉得太快,太冒进也不是什么好事。还有衙内给咱上的这一课,也得吸取点教训。
今后对考察,调研这类事,能躲的,也要尽量躲开,省的给自己招风。
也是,还是低调一些好,要不容易被别人盯上。咱辛辛苦苦攒下来的家业,别到最后都成了给别人做嫁衣。
李杉接上大刘这句话以后,想到这次的事也算给大刘提了个醒。以后再有高调的事找上门,也会三思而行。
寒假前,陪着大刘一起去省城,看了之前他提起的那个项目。
是在城区内的一个大型国棉厂,各种原因已经造成了资不抵债的现象。
有的欠款收不回来,给外贸加工产品被退货,欠下游的原料款,付不了,反正是一大堆的杂事。
现任的领导班子倒是心宽体胖,该吃吃,该喝喝。招待李杉大刘等这一行人,还是选在了省城最好的饭店。
简单通报过情况,会面完毕后,随行的专业管理人员说:有可能还有一些隐性的情况,根本就不会在表面上显示出来。
还需要做大量的工作,才能理清楚内部的情况,别看吃饭时说的这么好听,有些陷阱稍不注意,就会在接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才会爆发出来。
对此大刘表示:这事咱们不用着急,先慢慢谈着,光是那些等着发工资的职工,也就够他们喝一壶的。
回到连山县,大刘又单独和李杉密谈了好久,把投资隐患,和好处一、一列出来分析了一遍。
然后决定,先不急着推进,上面对这样的大型企业,会有单独的应对手段,自己急着接手的话,会有一些能避免的负担压到自己头上。
他们的这种情况,也不是随便哪个企业轻易就能接下来的。
年终也正是各个企业要出财报,准备分红的时候,今年投资的几个企业,表现都在李杉预料之中。
把大刘乐的够呛,只是付出去了一些钱,别的什么心也没有操,就能有这么大的回报,是在他的预料之外的。
就要放寒假的时候,初三的同桌陈金秀找了李杉一趟,说是寒假期间,想让李杉帮她补习功课。
李杉想不出推辞的办法,硬着头皮答应了。
果然寒假开始后,陈金秀开始有规律的来找李杉,补习之余,陈金秀对李杉说些试探性的话。
李杉也不敢正面回答,只是巧妙地把话题引开。
他也知道这小姑娘心思单纯,也不知道他其实也算这个时代的有钱人了,至少比这个时代不少的大款现金充裕。
陈金秀不好意思明说,李杉也就留着这层窗户纸,生怕说破了,会伤害到小姑娘。
至于别的送信的,递纸条的,他也是一概不理会。
虽然身体里是个老灵魂,可这个时候也不想理会这些。
也并不是因为陈金秀的家庭状况而看不起她。
下岗后的工人或者去给别人打工,或者摆摊开小店,虽然辛苦点,可日子还能凑合着过下去。
这时候还没有城管满街抢小贩的东西。
这个时期的女孩子,还没有被社会污染的太厉害。
和有钱人谈感情,和穷人谈钱的女孩子,还没有像十几年后那么多。
有时候,陈金秀也和李杉说些家里的事,李杉也能从容应对。
虽然从这时候起,开始崛起一批有钱人,可最终还是普通人多。
就算有时候能发笔小财,那也只是保持在能改善生活的水平。
过完年正式上班以后,李杉和大刘两人在办公室,商量着今年发展的具体计划。
大刘摆在办公桌上的大哥大,也换成了全球通。
两人谈完计划,闲聊的时候,大刘感慨道:你看不管是现在电视里,还是外面大街上,都是“三棵”,口服液的广告。
就是我路过乡镇农村的时候,满墙上也都是他们的广告,能花这么多广告费,他们一年得赚多少钱?
李杉看了看大刘满是羡慕的神情,开口说道:具体的不知道,一年几十亿还是不在话下的。
真的!大刘若有所思。
你不会还想投资这个行业吧?李杉换了个坐姿问道。
不,不能投这个了,大刘回答。
“哦,”你是发现什么不对的地方了?
也不算什么发现,你看他们把这个产品都宣传成什么样了?差不多就要直说“有病治病,没病防病”,的地步了。
这世上哪会有这么神奇的药?那还要医院干嘛!
这事是咱们羡慕不来的,还是踏踏实实把自己的事干好就行。
再说咱们虽然赚的少,可是赚的安心,别的咱也管不了那么多。
放完假回到学校,高三最后一学期,同学们都进入了最后冲刺的状态。
像李杉这样胸有成竹的毕竟还是个例,依旧是按自己模式,不紧不慢的上学放学。
有时候,也和李燕讨论想去那个大学。
至于他自己,倒是个无所谓的态度。帝都里的那两个顶级学府,去不去都一样,反正他们不差自己一个。
还有对当地户口,和外地的,录取分数区别对待,就更不是自己关心的事了。
总不能说是去那里上学,随大流学成以后,和多数在那里毕业的一样,跑到国外去就不再回来吧。
还是看李燕报考的是去哪,自己就去哪。
可是这个想法,时间不长,就被学校的老师和领导打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