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潮1980
作者:镶黄旗 | 分类:都市 | 字数:1.2千万
本书由顶点小说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492章 国粹
第492章 国粹
这个世界上到底有没有化腐朽为神奇的事儿?
有没有人具有点石成金的本事?
有没有一招鲜,吃遍天的能耐?
要是上辈子,这几条,宁卫民是说什么也不相信的。
可这辈子他全都见识到了。
像康术德一肚子的生意经,那一双识宝善辨的慧眼。
像出自“葡萄常”栩栩如生的葡萄,以及刘永清做得真假难辨的仿古瓷,还有“张大勺”出神入化的厨艺……全属于此列。
按理说,经历过这些,宁卫民应该产生点抵抗力了,不应该再对类似的事儿感到特别的震惊了。
但得了“张大勺”给的这瓶子粉末之后。
他回家一试,仍旧被震得一塌糊涂,大感惊讶。
因为效果简直太神了!
无论什么蔬菜,哪怕只是白水煮过,放了这点粉末,也是既香又美。
如果用来做汤,那简直味道醇厚,又鲜美至极啊!
真的可以说,这点粉末足够让一个不会做菜的人直接变成厨艺过关的人。
也足以让不少厨师为他们的手艺而汗颜。
康术德更是高兴至极。
要知道,如今可正值苦夏啊。
老头儿吃什么都没味儿,做什么都嫌麻烦。
最怵头的事儿就是长时间动火,很容易就能招得一身汗。
所以有了这瓶子粉末,老爷子可就觉着夏天省大事儿了。
甚至用他的话来说,这瓶粉末是可以把普通的白水煮白菜,直接变成用“开水白菜”的宝贝。
当然,这样的评价肯定是有些夸张的成分。
因为“开水白菜”那是用高汤制作的代表菜式,也是开国第一宴上那是看着最为朴实无华,尝在口中最令人惊叹一道菜品。
那得用肥母鸡、瘦猪肉、猪排骨、干贝,慢火熬汤,将汤滤清。
精选东北大白菜心煮熟后放在高汤里浸泡,最后在滗出高汤,将白菜再放入高汤中用旺火蒸透而成。
成菜后,菜色汤清见底,宛如一碗开水里放着几颗菜心,香味浓醇,汤味浓厚,却清香爽口,不油不腻。
如果这瓶粉末要能有这样的奇效,那还了得啊?
怕是“开水白菜”立刻就得跌落神坛,卖不出价儿来了!
会做这道菜的厨师多少年的厨艺,算是白学了。
那不得气得去撞墙、去上吊,去投河啊?
不过实事求是的说,用这些粉末做出来的开水煮菜,味道至少能追上开水白菜三四分的成色了。
反正绝对要比宁卫民前世在超市买的那种什么浓汤宝强。
这就相当不容易了!
另外,最蹊跷的地方还在于,这种粉末绝对不是单纯的调料,更不是人工合成的产品。
完全没有那种吃多了让人反胃、犯呕的味精、鸡精、人工香料和添加剂的味儿。
这方面宁卫民可是比较有发言权的,一吃就能百分百的确定这点。
为什么?就因为上辈子,为了图省事,他经常会吃方便面这种快销食品。
有时候忙到夜里才回去,他也会用浓汤宝打个蛋花汤喝,然后把冷饭泡进去凑合一顿。
所以时间长了,他的胃都吃出毛病来了。
在得了一次急性胃炎之后,他落下了后遗症。
就是一闻方便食品的味儿,他就恶心。
于是从此,他再也与方便食品无缘,哪怕饿极了,勉强吃下去,也必然会吐的。
然而放了这些粉末的菜,他吃进肚子里,却没有任何这种感觉。
这又是多么的神奇啊!
于是第二天,他都没耽误工夫,直接就去“北极熊”找“张大勺”要答案去了了。
他根本等不及再到周末了,要不当面问出来这些粉末是什么,他恐怕就睡不着觉了。
结果老爷子把答案一公布出来,他就傻眼了。
说来有趣,康术德不愧是师父,居然给说中了,这些东西还真的跟“开水白菜”有点沾边。
因为那就是“张大勺”用鸡鸭、排骨和干贝吊过的高汤啊。
敢情每次只要剩下一些高汤用不了,“张大勺”都会加火熬之。
待熬干,锅中的各种肉质已烂,骨头已酥。
然后老爷子再把这些东西烘干、晒干,磨成粉,就是此物。
这就无怪好吃了,全是真材实料啊!
那么既然没有人工合成的调料,宁卫民自然就不会感到胃口不适!
等宁卫民琢磨了一阵,反应过来,那真的是兴高采烈,高兴坏了。
因为他立刻就意识到这个办法的妙处,以及老爷子为什么说能解决他制作高汤的成本问题了。
果不其然,“张大勺”说出来的办法跟他想的差不离儿。
像猪心、猪肚、猪腰、猪肺、羊头、羊心、羊肝、羊肚、羊腰、鸭心、鸭肝、鸭脚、鸭舌、鸡心、鸡肝、凤爪、鸡胗这类用处比较少的高汤,大可以用这种办法变相留存。
那么如需要制作这些菜肴的时候,就可以不放高汤,只放这种干粉即可。
虽说不如高汤鲜美,但多少也有增加纯味的作用,总是一种相对经济的折中办法。
关键这样一来,能大大减少每日吊汤的数量。
自然就不用像养心殿御膳房那样,每日都备上近百种的高汤,五六十……不,也许三四十中就够用了。
最少也能节省一半的吊汤成本啊!
没的说啊,宁卫民佩服的五体投地,恨不得当场就给“张大勺”磕一个啊!
他眼前这位,那真就是灶上神仙,这招儿简直太高明了!
可没想到,“张大勺”却不肯居功,反倒告诉他这一招的真正历史渊源,其实是御厨跟宫里太监们学的。
敢情过去的宫里,只有不得势的太监才吃剩东西。
由于宫里扔的东西太多,许多出身穷苦的太监看着实在心疼。
也就自行摸索出了把剩菜剩肉晒干磨粉之法,用以佐食白粥和下面条吃。
结果这手被御厨们发现后学到了。
自此御膳房就又掌握了一种能提纯提香,增厚滋味的技术。
御厨们既能用以防备着高汤寡淡,灶上耍活不便。
也适于公料私用,大可以把这种粉带回家去自己享受。
后来更有御厨善于发现商机,把葱姜和胡椒、酱油也晒干成粉,做成调料纸,通过坤宁宫的太监卖给大内侍卫获利。
要知道,按清朝祖制,每天早晚坤宁宫的两口大锅都要煮两口猪祭神。
而这些“福肉”,是皇上赐给大内侍卫们的“克食”。
(注,克食是满语“施恩,赐予”的意思。另外也有正餐之外的加餐之意。清朝贵族一向有“金主与众将共食”的亲和传统,后来,将食物赏赐臣下甚至成为清朝皇帝固定的进缮制度)
虽然荣耀,但由于没有一点佐料的白水煮肉很难下咽,大内侍卫向来对此是很怵头的。
于是乎,就因为有了这种调料纸,大内侍卫们得到解脱了。
从此反而还真把吃“福肉”当成一种特权享受了。
甚至清廷倒台之后,这一手撒粉的手段,还帮在外讨生活的御厨扬名立万了呢。
比如说,栾学堂后来办的丰泽园饭庄,之所以能在京城打响招牌,就因为一位御厨的葱烧海参滋味格外入味,浓厚,葱香四溢……
听到这儿,宁卫民终于忍不住插了嘴。
“我知道我知道,那个御厨是不是袖口里藏了点粉末,每次做完菜都偷着洒那么点……可,张师傅,我怎么听说是撒的是海肠子粉呢?都说那东西是天然味精……”
应该说,宁卫民说到最后表示疑惑,一点不奇怪。
谁让上辈子的电视剧《传奇大掌柜》他看过,《丰泽园与栾蒲包》的的评书他也听过,里面都是这么说的啊。
可偏偏他知道的还就是错的。
“张大勺”毫不掩饰的嗤笑起来,当场就送了他“狗屁”二字。
“你呀,又被以讹传讹的市井流言给懵了。过过脑子想想就知道不可能。海肠子?还天然味精?丰泽园开业是1930年了,北平的日本商社早就卖上‘味之素’了。还用得着这东西?”
“何况海肠子那东西,口感极为普通,你炒盘海肠子,也没有多鲜美啊。属于海货里的贱品。”
“再说了,海参要味精干吗?是个山东厨子就知道,做海参难处不是提鲜,而是入味。葱烧海参,是要有葱香不见葱,焖葱油是头一道关,其次就是鸡汤入味了,提鲜?高汤里有火腿,有干贝。谁会用海肠子那种贱玩意啊?”
“你不信就自己试试,你要用海肠子粉能做得好吃,我把脑袋给你。不过是懵懵外行罢了。那撒下去的绝不会是旁的,只能是这种高汤粉,还有葱粉。这就是御厨用了一百多年的典型手段……”
服啊!心悦诚服啊!
宁卫民什么都说不出来,只剩下冲着“张大勺”高举大拇指了。
甚至带着这个意外获得的历史真相的回去之后。
他这一天都放不下这件事,反复在心里琢磨,不能不激动和感慨,甚至还有点怅然若失。
不是他小题大做啊,这看似没什么的东西其实用处大了去了!完全可以说就是一座有待挖掘的金山啊!
他没办法不为国人的智慧而赞赏,聪明啊!太聪明了!
别看是太监,别看是厨子,别看是伺候人的,别看是古人。
可就因为他们是华夏人,就能有这样的智慧。
西洋人牛什么啊?东洋人牛什么啊?现代?科技?
一个方便面,一个浓汤宝,而已嘛。
这些都加起来,比不上我们五千年文明抖一抖,随便掉了这么一点粉尘。
TM的,想想就激动。
什么是国粹啊?那不光只有京剧,这也是!
谁说中餐就不能量化管理,就不能应用于快餐的?
如果要用这个办法办个方便面厂,能做出这样的滋味,绝对天下无敌啊。
日清拉面算个屁啊。
小鬼子做得出佛跳墙面吗?做得出鸡汤汆海鲜面吗?
可最气人的就是,就凭着这些人工香精的破玩意。
洋鬼子在破坏我们的健康同时,居然还赚了我们那么多钱。
等回头一看才发现,敢情这都是我们自己玩剩下的,一百多年前就有了的手段,完全就不用付出这样的代价。
可悲啊,自己的精华都给鼓捣绝了,居然捧着别人的糟粕当成好东西。
恐怕这样的真相,是大部分国人远远没有意识到,也不会想到的……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