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金融科技帝国
作者:昭灵驷玉 | 分类:都市 | 字数:162.9万
本书由顶点小说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833章 【出道即巅峰与随之而来的质疑】
网友们发现微信上的“支付信用”功能还有一个叫“信用PK”的小游戏,可以和朋友一比高下,也是为了方便了解身边朋友的信用水平。
如果对方授权同意,还可以直接查看对方的信用积分。
此外,值得一提的地方便是开通该功能的用户均为实名认证的用户,依托微信这个平台,覆盖范围巨大,让许多原来传统征信没有信贷记录的人群,现在也可以拥有属于自己的信用评级。
到了第二天早上,微信运营团队在其官方微博上发了一条动态博文,正式宣布“支付信用”功能上线首日,开通用户数量突破了1200万。
这个数字规模震惊业界,按这个势头不得半个月破亿?
堪称出道即巅峰。
不过这既是意料之外,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毕竟背靠一个用户规模已经突破6亿之众的超级社交平台,而且都一致认为开通“支付信用”功能的用户规模,未来大概率会和微信平台的用户规模持平。
一时之间,网友们纷纷在朋友圈上晒自己的信用积分等级,也晒和朋友的“信用PK”结果。
微信此次更新的新版本内容,可以说是让人们对自己的个人信用情况的重视程度推进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
对于征信这个事情,原本很多人都不太关注的,也不怎么在意,因为平常几乎用不到,尤其是在工厂打螺丝上班的普通大众,觉得与自己相距太远。
但现在,很多人都开始在乎并主动去经营和维护自己的个人信用,因为信用评价越高,真的可以给日常生活带来巨大的便利。
信用积分达到高于600分这条线,即可享受租房免押金等服务。
开通“支付信用”功能的用户,都在从各种途径提高信用积分等级,总之越高越高。
不但可以装X,信用积分越高也很多特殊待遇,其中大家最关注的还是与医疗方面挂钩的事情,也就是“先诊疗、后付费”这一服务。
这也是“支付信用”功能里面目前的各项服务中对信用要求最高的一项,该服务的门槛就要650分的信用积分,医疗费用在5000元以下需要达到高于675分才可享受“先诊疗、后付费”服务。
以此类推,后面可以享受“先诊疗、后付费”服务的各费用档位对应的信用积分为:高于700分对应1万元档位;高于725分对应5万元档位;高于750分对应10万元档位、高于775分对应15万元档位,高于800分对应最高额度50万元档位。
事实上,不同档位积分对应的额度,代表了一个用户的履约能力上限评估,不只是在医疗领域可以用,在其它领域的消费也同样适用。
比如一位用户的信用积分高于800分,代表了平台方评估他在50万元范围内具备信用基础和实际履约能力,那么他去买车也可以进行“先提车、后付费”的服务。
只不过目前还没有与车企达成合作,但这也是平台努力的方向,未来肯定是要引入更多的第三方合作伙伴,进而丰富整个信用生态系统,变得多样性。
不过同样是在今天,舆情方面出现了质疑的声音,昨天都是一片赞扬和网友们的热议,今天就出现质疑声了,显然是别有用心的人在使坏,水军开始出动了。 昨天是措不及防,今天回过神来了这才开始动手。
而质疑的重点便是对用户个人隐私的采集问题,没等微信运营团队出来发声,方鸿直接就质疑声在他的个人微博账号上发了一篇动态博文回应质疑:
【关于网上出现的一些对“支付信用”的质疑声,微信运营团队目前里外忙的不行,我替他们说几句吧。该功能不会采集用户聊天、短信、通话等个人信息,也不会采集、追踪用户在社交媒体上的言论。即便经过了用户的授权,也只采集必要的、有效的、与经济和信用评价有关的各维度数据。
除了法律另有规定的特殊情形之外,用户信息的收集、整理、加工和输出,无论是信用支付功能,还是第三方合作机构,都要获得用户的授权。没有用户授权,无论是该功能亦或者合作机构,都不能调用用户的数据。
此外,量化资本提供技术支持,所有数据通过科学的评分模型运营计算,无人工接触,系统还会通过算法规则自动将敏感数据进行脱敏处理。
还有就是风控管理也引入了群星资本的风控系统,拥有卓越的信用管理系统建设经验和汇聚行业顶尖的数据科学家和金融行业的翘楚,深度融合了传统信用评估和互联网创新信用评估,对行业具有丰富的经验和深刻的洞察。
群星系旗下的各网络平台拥有海量的用户数据,不可否认我们确实掌握了用户大量的隐私信息,这是用户对我平台的信任,用户对我们的信任也是平台得以强大的根本,这既是信任也是责任,当用户不再信任我们的时候,也将是衰败的开始,自掘根基的事情我们不干。
法律的要求是最低标准,而我们对维护用户个人隐私的问题是高于法律的最低标准的,咱们站着就可以把钱挣了,不差那点昧良心钱而自砸招牌,脑子不抽风不难算这笔账的得失。
一言以蔽之:国家好不好,百姓心里知道;老师好不好,学生心里知道;产品好不好,用户心里知道。】
方鸿这条回应博文更新出来,很快就被各路网友转发热议,轻轻松松就拿到了百万点赞,尤其是博文最后一段话,网友们纷纷表示大佬就是大佬,讲的既接地气又有水平,也被各路自媒体转发引用。
这篇博文回应打消了很多对隐私有顾虑的用户,想了想确实有道理,群星资本有站着把钱挣了的实力,这一点已经有无数的例子证明了。
近期最典型的就是上个月反向狂割华尔街这一大手笔,还因此促成了群星资本全面介入重塑医疗领域。
再退一步讲,其它企业机构对个人隐私的滥用是众所周知的事情,因为这方面目前还没有具体的法律针对性的管理,属于监管缺失地带,一些人抓住法律的漏洞拿着“法不禁止皆可为”的大旗当挡箭牌谋取利益而胡作非为。
而群星资本在这样的环境之下,还能自我约束并且管好旗下的一众控股子公司。
一对比那简直就是白月光。
这才是大企业应有的大气节,正如方鸿说的那句话,产品好不好,用户心里是知道的。
多年来的口碑搁那摆着的,不只是说,而且一直在做,大众也都是看着的。
刚刚冒头的质疑声,随着方鸿的一篇博文很快就被破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