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巨头从1983开始
作者:比拉夫大王 | 分类:都市 | 字数:169.6万
本书由顶点小说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327章 豪门恩怨
“李董,郭孔丰我知道,他不是以前金龙鱼的负责人么?怎么现在又成了丰益国际的老板?”因为李未的干涉,孙孟全并没有机会认识郭孔丰,所以对郭家的内部事务并不了解,他很奇怪这样的变化。
“这就要从郭家的历史说起了!郭家最早起家是因为郭鹤年的父亲郭钦鉴,他十五岁就开始下南洋打拼,白手起家积累了百万家产,郭鹤年出生的时候他们家已经成了当地有名的大富翁,郭鹤年也得以进入来佛士学院读书,这是当时南洋有名的贵族学校,郭鹤年在校期间认识了不少日后的政界大人物,比如马来西亚第二任总理的敦-阿卜杜勒-拉扎克,后来成为新加坡总理的***。”
李未给孙孟全普及起了郭家的历史,“郭钦鉴去世后,留下了一百五十万马币资产和八个儿女,郭鹤年便联合兄弟几个成立了郭氏兄弟有限公司,利用自己的关系成为马来西亚政府在新加坡的大米经销商,然后又把业务中心从大米转向食糖,从事食糖买卖。”
“他的同学里有马来西亚总理、新加坡总理这样的大人物,再加上郭鹤年很有商业眼光,所以郭氏兄弟有限公司资产飞速膨胀;并利用马来西亚脱离英国独立的机会,抓住市场空白建立起马来西亚第一家糖厂,垄断了马来西亚的制糖业,郭鹤年也因此被称为马来西亚糖王,然后继续扩张,成为亚洲糖王。”
“郭鹤年的二哥叫郭鹤龄,是马来西亚地下党成员,五十年代在丛林中遭遇英军埋伏遇害,郭鹤年受他影响很大,对咱们一向很有好感;七十年代的时候,国家食糖短缺,国家让中粮和华润通过香江进口47万吨食糖,但当时国际市场的食糖储备也只有一千万吨,突然冒出了这么大的买家。且不说会不会引发政治上的风险,光涨价就能让咱们喝一壶的了!”
“不得已之下,华润找到郭鹤年帮忙,郭鹤年利用自己在国际糖业的影响力,不仅以较低价格完成购买任务,还帮国家赚取了几百万美元的外汇储备,双方也因此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等到改革开放之后,在中粮和华润的盛情邀请下,郭鹤年进入大陆市场,豪掷亿万投资了多个大项目!同时他也没忘了自己的老本行,八十年代的时候,就和中粮合作在特区开办了第一家炼油厂,金龙鱼就此诞生,而郭孔丰就是这一项目的负责人!”
“甚至这个项目就是郭孔丰一力推动的,当时他在大陆考察的时候,每到一处都要找粮油店看,当他看到老百姓拎着小油桶排队买油的场景,就觉得小包装油一定能赚钱!回去后他说服了郭鹤年,和中粮合作成立了南海油脂公司,生产金龙鱼小包装调和油!”
这次合作其实是有问题的,虽然中粮在南海油脂间接持有的股份总和约47%,是名符其实的第一大股东,但由于嘉里粮油的精心设计,构建了复杂的持股关系,在南海油脂的上级公司中占据了控股权,所以中粮在南海油脂并没有控股权。
更要命的是,金龙鱼这个牌子是属于郭氏集团的,跟中粮一毛钱的关系都没有,所以郭家等于是利用中粮的资金和渠道帮自己推广金龙鱼这个品牌,而中粮却没办法分享金龙鱼品牌增长的利益,今年中粮也琢磨过来了,成立了自己的品牌福临门,但是想要和金龙鱼还有鲁花竞争,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孟全你也了解,想让吃惯了散装油的消费者接受小包装油需要一个过程,所以郭孔丰开始几年并不急着追求利润,而是通过和机关单位、国有企业合作,用发福利的方式推广小包装食用油!两年时间花了两千万,才让南方的老百姓适应小包装食用油。”
“按道理说,虽然这两千万的开销让南海油脂的年终报表有点不太好看,但从长远来看,这笔钱花的值,培养了一大批粘性很高的消费者,用不了多久就能成倍地赚回来;郭孔丰对郭家自然是有大功劳的!等年底的时候多拿些奖金也是应该的,但郭鹤年不这么想。”
“郭孔丰想和郭鹤年讨论下奖金的分配,郭鹤年却说,‘孔丰,很遗憾,你全年都看错了市场,而且没有调整策略,以致囊中空空,你要知道,我们企业是按利润分配奖金的,所以我不知道该如何对你说,这个状况很尴尬。’”李未一摊手,“这件事我还是听中策的黄总说的,当时我都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这可是郭鹤年的亲侄子啊,而且还是刚立了大功的亲侄子!”
“郭孔丰当时就心冷了,过去两年他为了推广金龙鱼付出了多大的心血?取得了多大的成果?就算短期内出现了一点儿亏损,可从长远来看,这些亏损也是为了将来更大的利益,就跟我们现在亏本给那些单位发福利一样,不仅没有错,还要好好奖励!于是郭孔丰一气之下就回了新加坡,要自立门户!郭鹤年倒是劝了几次,可核心问题始终没有解决,所以只能让他去了。”
“郭孔丰临走的时候还想带走金龙鱼这个牌子,因为金龙鱼是他一手打造的,但郭鹤年坚决不同意,觉得这是郭孔丰在郭氏企业工作时候创立的品牌,理应归公司所有,而不是他个人!叔侄俩为了这事儿闹到了打官司的地步,最后还是郭鹤年赢了,郭孔丰也彻底和郭鹤年闹掰!”
“离开郭家后,郭孔丰创立了丰益国际,最早公司只有十万资金、五名员工!但有本事的人自然不缺资金,就好像我欣赏孟全你一样,郭孔丰也得到了印尼油棕大王吴笙福的帮助,给他提供了充裕的资金和油棕果供应,让丰益在印尼办起了棕榈油厂,丰益的棕榈油确实不错,咱们的方便面厂就从丰益国际那儿购买了不少棕榈油!”李未在讲故事的时候也没忘了表扬孙孟全。
“这听着就跟香江电视剧里的豪门恩怨一样!”孙孟全听得津津有味,他一直在山东这块儿忙活,顶多跟着李未去京城开开会,对这些跨国巨头的内部八卦还不怎么清楚,只是实在有些想不通,“郭鹤年能把生意做得这么大,按道理不应该是这么小气的人吧?为了一点儿钱就把能力如此出众的亲侄子逼走?”
“更深层次的东西我就不太了解了!肯定没有表面那么简单,或许还牵扯到一些郭家内部的矛盾吧!”李未也想到了香江的豪门电视剧,比如《巨人》、《创世纪》什么的,豪门内部兄弟姐妹争继承权斗得那叫一个热闹,亲侄子再亲还能有亲儿子亲?说不定是这方面的原因。
不过多年之后,郭鹤年、郭孔丰叔侄俩还是重归于好,郭鹤年在丰益国际上市的关键时候给了大力支持,又把拥有金龙鱼品牌的嘉里粮油出售给郭孔丰,让郭孔丰一手缔造的金龙鱼重新回到他手里,然后嘉里粮油和丰益国际的子公司益海合并成立了益海嘉里,叔侄俩共同进入福布斯全球富豪榜。
“那他来找咱们干嘛?”虽然听了一堆八卦,但孙孟全还是不明白郭孔丰来找他们的原因,或许他已经猜到一些,但是不方便说。
“还能是啥?丢了金龙鱼这块牌子,自然要找一个新的!现在北边有鲁花,南边有金龙鱼,中粮又新推出了福临门,小包装油市场已经不是前几年几乎没有竞争对手的形势了,丰益国际如果想在这方面做出成绩,从头开始重新打造一个品牌成本太高,那么在这样的形势下,和其它公司进行合作就是唯一的选择!而以郭孔丰的眼光,能看上的企业没几家,也就咱们、金龙鱼和福临门三家而已!”
李未慢慢分析,“这三家里面,金龙鱼是他最想击败的对手,肯定不考虑,郭鹤年也不会同意!中粮实力太强不好控制,那么剩下的不是咱们了么?和郭家、中粮比起来,咱们的实力还是太弱了!谈入股的话要好谈的多!孟全,要是郭孔丰真想入股,你怎么看?”
孙孟全陷入犹豫中,从鲁花发展的角度来说,引入郭孔丰肯定有好处,他对嘉里粮油的了解可以帮助鲁花更好地击败对手,他从业多年的经验也可以给鲁花带来极大提升,而且郭孔丰在东南亚也有广泛的人脉关系,拉上他更有利于帮助鲁花出海,在东南亚争取更大的市场。
但是现在鲁花是惠农控股,孙孟全作为小股东主动开口引入第三方,会不会引起李未的误会,怀疑他想勾结郭孔丰重新拿回鲁花的控股权?所以他犹豫半天,最后说道,“和郭孔丰合作有利有弊,我把握不准,还是听董事长的吧!”
“有时候不要想太多,身为鲁花的负责人,一切都应该从鲁花的利益出发,从这个角度来看,现在和郭孔丰进行合作对鲁花还是有利的!”李未看出了他的顾虑,于是宽慰道,“郭孔丰有能力、有人脉是不假,但他现在刚离开郭家创业没多久,虽然有吴笙福这样的大金主,但是为了保证自己对丰益国际的掌控,他不可能从吴笙福那拿到太多资金,所以他就算想入股鲁花,也拿不出太多钱,不会影响惠农的控股地位,到时候你那些老兄弟拿出一部分股份来,我再拿出来一些估计就够了!你要是有兴趣,也可以卖一些,不过我觉得,要是没啥急用钱的地方,还是留着的好、”
孙孟全闻弦歌知雅意,“跟着李董,将来鲁花的发展肯定会越来越好,我手里的股份也会越来越值钱,我才舍不得卖!不过其它人年纪都不小了,他们辛苦了一辈子,也该休息休息,好好享受一番了,卖点股份也好!”
自从惠农入股之后,鲁花的发展很快,孙孟全一直努力学习还能跟得上,但是他那些老伙计就有些已经开始掉队了,但是他们资历深、又有股份,也不太好处理,眼下倒是个好机会,让他们出售一些股份,顺便再以公司架构调整的名义让他们让出位子,这样既能不伤和气,又能把鲁花的隐患给解决了。
“要是和郭孔丰达成合作,到时候人事方面肯定要调整,这件事你得亲自抓,既不能让郭孔丰觉得咱们没诚意,又不能让他鹊巢鸠占,这个分寸不太好把握,不过我相信你肯定能办好!”李未也投桃报李,放出一些人事权给孙孟全,免得他觉得自己是借机打压。
“我一定做好!”孙孟全也明白,这个分寸不仅是针对郭孔丰,同样也是让他协调好鲁花老员工和惠农入股后带来那批人的关系,在提拔的时候要兼顾这几方的势力,好在惠农入股的时候,鲁花的员工还不多,现在的员工大部分都是重新招聘的,派系问题还不太严重,大多数时候,大家都是一个整体。
俩人又商量了一会儿细节,然后才给丰益国际回电话,约好了和郭孔丰见面的时间,郭孔丰似乎很急切,主动提出要来来阳鲁花榨油厂和他俩见面。
当天下午,郭孔丰便从青岛赶到来阳,李未和孙孟全在一家胶东菜馆招待郭孔丰,“郭总,实在是不好意思,来阳地方太小,没有粤菜厨师,专门从其他地方请又来不及,就只能请您品尝下咱们的胶东菜了!”
“太客气了,没必要如此,既然来了胶东,肯定要吃本地菜!鲁菜我以前在特区的时候也经常吃,很喜欢!这次过来,正好尝尝正宗的鲁菜和特区的鲁菜有什么不同!”
说完双方呵呵一笑,客气一番并肩走进包间!初次见面,双方对彼此的印象都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