夺舍了植物人,我成了全球首富
作者:篱笆墙的爬山虎 | 分类:都市 | 字数:1千万
本书由顶点小说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1431章 最后一家英资大行!
沈弻办事,杨铭一向放心。
在沈弻前往伦敦,正式从霍建柠那里接替巴林银行大小事务处理权后,霍建柠已经从伦敦飞回香江见老板。
浅水湾半山别墅。
“老板,我把巴林银行的事务全部都交给沈先生,看得出沈先生在伦敦做事确实要比我方便许多。”
这是必然的。
历史上的七十年代,八十年代,甚至九十年代,沈弻在香江起到作用和影响力,可以说是许多人都无法代替的。
如果不是杨铭的出现,削弱了沈弻的作用和影响力,沈弻怕是还像历史上那样,推动李加城成为香江,甚至华人的首富。
但是,因为杨铭的出现,沈弻所起到的作用就小了许多。
即使是那样,杨铭也知道,沈弻在金融银行工作很长时间,他对于银行危机的处理确实要比霍建柠这些人厉害。
“建柠,这次你做得很不错。”
霍建柠此次前往伦敦,把巴林银行顺利拿下,那么他这个任务也就完成得很出色。
不过,霍建柠觉得,即使老板把这个任务交给其他内阁成员,一样还是很容易完成的。
当晚。
霍建柠在浅水湾半山别墅吃完晚餐。
霍建柠准备回去见家人的时候,杨铭说道:“建柠,我们到楼上谈谈。”
到楼上谈谈?
难道还有很重要的事?
霍建柠露出不一样的兴奋神色。
在霍建柠跟着杨铭上到三楼。
霍建柠关上门后,杨铭看向对方说道:“这些年,我和帝国集团除了收购香江四大洋行,还有大大小小的洋行,甚至包括九龙仓洋行,汇沣银行,扎打银行等等。但是,你知道香江现在还有一家洋行,号称香江最后一家洋行。”
香江最后一家英资洋行?
霍建柠一想,还真的是。
香江大的洋行,基本上都被帝国集团和杨铭给吞掉了。
不过,这里面还是有漏网之鱼的。
其中,还真的有一家规模很大的。
“老板,你说的是英之杰吧!”
在历史悠久、规模宏大的香江英资洋行中,英之杰集团属后起之秀,进入香江的时间较晚。然而,英之杰旗下的业务由最初的成员公司天祥洋行、仁记洋行、太平洋行等演变而成,它们和怡和、太古一样,均是 100多年前已在香江建立起来的老牌洋行。
英之杰由苏格兰商人麦基于1870年在伦敦创办。
麦基以航运起家,曾任铁行轮船公司董事长,其投资遍布苏伊士运河以东的Y国殖民地,1911年被封为英之杰男爵,1929年再获颁英之杰伯爵,在Y国政坛颇有影响。
长期以来,英之杰集团发展颇缓慢,直到1958年在伦敦成立英之杰有限公司作为集团控股公司,并在伦敦上市,该集团才开始迅速发展。
1967年起,英之杰相继收购了Y国天祥洋行、英泰联合公司,以及班陶氏集团等,势力日益膨胀。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后期,英之杰集团开始进军香江,透过英之杰(香江)有限公司展开连串收购活动,先后收购了3家在香江有逾百年历史的老牌英资洋行——太平洋行、天祥洋行及仁记洋行等。
太平洋行早在十九世纪中已是香江一家著名的英资洋行,可惜到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业务发展不甚理想,旗下经营的升降机、电梯、冷气机等业务大受打击,整个集团每年利润不过400多万港元。
天祥洋行旗下拥有众多企业,包括天祥贸易公司、天祥精品公司、天祥国际采购公司及天祥香江采购公司等等。
英之杰在香江迅速崛起后,即集中发展香江的汽车代理、销售业务。
收购太平洋行后,英之杰即将该洋行属下的太平制衣厂改组为太平汽车贸易有限公司,经销汽车及汽车零配件。
1970年又收购香江天祥汽车公司,并与在香江附属的新英华汽车公司合并,组成新英华天祥汽车有限公司。
当时,集团属下的新英华天祥汽车公司、皇冠车行和发得利车行,分别取得劳斯莱斯、利兰、丰田以及万事达等牌子汽车的香江代理权。其中,皇冠车行代理的丰田汽车,在香江市场占有不错的市场份额。
1976年,新英华天祥汽车有限公司易名为英之杰企业有限公司,在香江上市。
香江的大洋行,如怡和等,其业务扩张方式多由上而下,即先有总公司,然后根据不同业务需要分设各分公司,因此集团的业务是从一个中心逐渐扩张出去,很少出现业务重迭和相互竞争现象。
但是,英之杰集团在香江扩张业务的方式则恰好相反,采取由下而上方式,如先有了新英华天祥汽车公司、太平洋行、天祥洋行等子公司,然而再组织中央控制机构,由中央控制机构以收购方式将各子公司纳入集团。
1972年,英之杰为了加强对在港业务的管理,在香江成立英之杰远东有限公司作为集团在远东的投资总部和控股公司。
1977年,英之杰(香江)有限公司以9000万港元购入湾仔伊利沙伯大厦部分楼层,作为该集团的香江总部,旗下附属公司除天祥洋行为方便联系客户仍设在尖沙咀外,其余全部迁入伊利沙伯大厦以加强管理。
到七十年代末,英之杰是成为香江仅次于英资四大行的大型贸易商行,其附属及联营公司达30多家。
其中,英之杰(香江)有限公司、英之杰远东有限公司、英之杰财务有限公司、英之杰企业有限公司、天祥洋行、太平洋行、仁记洋行、皇冠车行等8家主要附属公司均直接隶属Y国总公司,其余的则是这8家公司的附属及联营公司。
英之杰在香江经营的业务,主要包括贸易、汽车代理、财务、保险、船务、广告,以及风帆、地毡制造等。
进入八十年代,英之杰由于业务范围过分膨胀,失却战略重心,总公司时旗下成员公司日渐失去控制力,部分企业更因经营不善而出现巨额亏损,变得整个集团业绩因此而下跌。
这种情况更因亚洲各国本地化政策压力日渐增加而进一步恶化。
香江的情况亦一样,各家公司各自有主席、董事局、管理层,由于业务过度分散,有时甚至出现重叠、互相竞争等问题,陷入欠缺总体部署的局面。
1983年,伦敦英之杰集团董事长 Lord Inchcape宣布退休,由 Sir David ORR继任,他针对英之杰“无战略目标”经营的弱点,制定了一系列发展战略,其中重要一项就是将目标瞄准“太平洋世纪”,以“向西欧市场供应亚洲商品”、“扩大Z国、中南美的事业”为市场策略,并设立了两项主要的业务发展方向——专业销售及专业服务。前者主要采取现代销售方法打入传统贸易、零售市场,后者则从已有的保险、海运、港湾服务等拓展到综合运输服务和
咨询服务。
1987年,为配合集团的战略转变,英之杰在香江进行结构和业务重组,成立了英之杰太平洋有限公司作为该集团在香江的总部和控股公司,以加强对旗下公司的管理和控制,在经营业务上也进行了调整,如出售了一些亏损或利润低的公司:天祥百货等,并选择了汽车经销、市场拓展,及商业服务三大核心业务作为集团发展的战略重点。
而在杨铭前世的历史上,为了加强集团的核心业务,1989年英之杰太平洋向和记黄埔提出收购其两间附属公司和记洋行及和宝工程的建议。
当时,英之杰太平洋的执行董事郑明顺与李加城商议,李加城担心外界有不良反应,郑明顺指出,和黄在香江的投资已相当庞大,其核心业务是货柜码头、地产、电讯等,出售这两家公司只是业务的合理重组,而英之杰的核心业务却是贸易,取得这两家公司将有利于英之杰的发展。
结果,英之杰太平洋成功以8.7亿港元代价收购了这两家公司。
当时,和记洋行的业务主要是进出口及批发流通量快速的消费品(其中包括 Nike运动鞋的代理权),而和宝工程主要是进口及分销建筑材料和工业产品。
1989年,这两家公司的营业额共计19亿港元,取得这两家公司后,英之杰太平洋的代理业务已超过怡和、太古等老牌洋行。
踏入九十年代,英之杰太平洋已成为香江最大的贸易商行,作为英之杰集团的附属机构,英之杰太平洋主要负责该集团在Z国内地、香江、濠江、湾湾,菲律并,越国,柬国以及老窝等地区的业务。
其中,香江是该集团的业务重心,集团的各项核心业务在香江均非常活跃。
在汽车经销方面,英之杰太平洋作为香江主要的汽车分销商,代理着丰田、万事得、Aston Martin、宾利、俊朗、积架、凌志、莲花、标致、劳斯莱斯、路华、越野路华、日野货车等多种牌子的汽车销售,所经销的汽车约占香江汽车市场的四成。
在市场拓展方面,英之杰太平洋在香江代理日常用品、医疗药品、个人护理用品、体育用品、名牌消闲用品及耐用品等超过200种牌子的经销,同时还为30位委托商代理各类世界名酒。此外,英之杰太平洋又是香江主要的办公室器材——尤其是复印机和传真机,以及各类工业和工程产品、建筑材料的经销商。
在商业服务方面,英之杰保险是香江最大的保险中介机构之一,它提供的保险顾问服务遍及香江各个行业,包括建筑、航运、制造及珠宝商行,它还为世界多家知名的保险公司担任代理。
英之杰太平洋还为香江各类出口产品,从玩具、电子产品、纺织品到成衣等,提供品质测试及安全检定服务,其在香江的检验设备属亚洲一流水平。
此外,英之杰航运还是全球最大的独立航运服务代理机构之一。
1992年,郑明顺取代返Y任职的麦嘉卓出任英之杰太平洋董事局董事长,成为该公司首位华人大班。
郑明顺上任后,进一步锐意加虽该集团在内地的发展,他表示:“到了下一世纪,回顾过往,我们将会清楚知道,Z国的冒升及大中华经济区的发展,是缔造二十世纪后期经济其中一度重要力量。”
他强调:“不断扩展大中华地区业务是英之杰的优先项目。”
目前,英之杰太平洋已在内地20多个城市,包括燕京、申城、金陵、羊城、鹏城、城都、冰城、沈城和大莲等地设有办事处,其所经营的业务包括进出口及分销汽车、办公室器材、工业及工程产品、建筑材料、健康护理产品、洋酒及务类消费品,Z国业务在英之杰太平洋。
虽然现在的英之杰和历史上的英之杰还是有些不一样。
但是,在帝国集团和杨铭吞掉了香江四大洋行后,英之杰太平洋已成为香江最大型的英资洋行,其董事长郑明顺表示,英之杰太平洋可能将成为香江最后一家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