蓬州还魂
作者:岸易通易岸 | 分类:都市 | 字数:98.8万
本书由顶点小说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一百一十五章 勘察
刚过大年初一,尽管大队里的房基地还没有批下来,老朱就忙着盖新房的计划。
老朱夫妇和大闺女友钟,大儿子友康,在一起一直研究着上山挖石头开工的事宜。他们做了如下分析:
腊月二十九和大年初一这两天没有下雪,加上过年时节,人们有的是空闲,到处走动的也比较多,通往各个方向的路线都已经踩踏出来,上山凿石头已经有了路线。
村庄里的猎人们,把大雪天气看成是他们最得意的日子。
每次大雪他们都会提着猎枪,带上猎狗,身后还跟了一些青头娃子们。他们会沿着野兔的老道,扑捉野生动物。
所以,村庄上的道路自不必说,就是漫山遍野的足迹足以踩踏出许多条弯弯曲曲的道路来。
还有一个最大的优势,就是生产队里挖石头的工具都还闲着,大锤、钢钎、钢凿、掏勺等都可以利用,这是上山挖石头的好机会,万万是不能错过的。
还有雷管、炸药、导火线等等,这些必备的物件都是可以用得上,等开春买来之后,赶在队里使用之前,再把用过的炸药等按照用过的数量和质量偿还,做到了各不耽误。
再说了,上山勘察一个好石料的石头坑,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沿着南山岗坡到处勘察,别人用过的石头坑是不能用的,这是村子里人们一个约定俗成的不成文的老规矩。
几乎所有挖石头的人家都会开一个新石坑,当然,你开了之后,也就成了你的产权,不经你的允许,别人同样也是不能随便使用的。
即便是用一天时间勘察了一个相对较好的石坑,要开出新的石头来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谁也没有长着地眼,真的看不准,从这里挖下去,挖出多少土方上层活土,挖出多深的石坑,才可以找到石头层来。
所以,要想挖出石头,没有个四五天或者更长的功夫是不行的。
石头坑的位置也很关键,既要土层浅,石料好,有空地能堆放从石坑里背出来的石头,又要便于装车及车辆运输。
朱友康这两天和父亲交流最多的就是盖新房的话题,他们父俩之间的话题甚至超出了他们夫妻。
这时的张丽芝才发现,闺女友钟长大了,大儿子朱友康也长大了。他们俩尽管不敢说顶两个男人用,最起码可以各自顶一个半边天使用了,说准确一些,应该是超出半边天的能力了。
他们又对老房子西屋进行了勘察和评估。
西屋总共三间,因为南边挨着石碾和磨盘,经常通风,宽度和长度也比别的屋子多一些,所以,上边的木头门窗、大梁、檩条和椽子基本能够使用,尺寸也应该没有问题。
问题是,即便三间房子的木料全部用上,也还差两间的木料;磨盘的屋子少了一套门窗,北边的厨房是敞口的,也没有门窗,所以,也还差两套口料。
他们又沿着屋子墙体看了看,因为磨盘和厨房向东都是敞口的,几乎少了一个东墙,所以,石头就不够用了。另外,旧的内墙很可能有土坯,拆不出多少石头来,所以,石头的差距应该是最大的,挖石头成为最重要的工作。
还有,现在新规划的宅基地面积也比旧宅基地大得多,大都是东西长十五米,南北宽十七米的地方,是盖五间新房的地方。因此,还要另外准备多出来这两间房的所有木料和石料来。
所以,眼下当务之急就是多挖石头,提前留心合适的木料,以便用到的时候心中有数。
老朱对他们说,初三再给你们一天时间,可以去玩,也可以在家看书学习。
到了初四,老朱带领着友钟和友康来到了村南的山岗上,这时,山岗上的高处积雪大部分已经消退,露出了灰土色地面。
他们从半山腰开始,整整绕着南山岗坡转悠了一天,因为许多石头坑都是半开发状态,因此,他们只有另外开垦出一个新坑来。这就加大了勘察的难度。
就在大家为难的时候,朱友康发现了一个地方,是山岗的脊梁部分,因为这里接近山顶,外场不大,堆放石头的地方比较紧张,但是这里是山脊,土层相对比较浅薄。
这个地方的好处是,从开工到挖出石层,因为土层薄用工少,好开采,省时间。
他们沿着这个地方查看了周围其它石头坑里的石料情况,的确不错。这是地球里的一道山脉,一个褶皱层,从其它石坑里露出的石头上看到,都是典型的花纹大理石,红白蓝相间,呈条纹状态分布。
所以,这个地方的第二个好处就是石料好。
第三个好处就是距离山顶近,附近耕地少,点炮炸石头的时候风险低,一般人很少来这里干活。
大自然就是这样,在给了你优势的同时,也给你带来了不便。这个石头坑最不利的地方,就是没有大块地方堆放石头。老朱来回走走看看,他发现石头坑的南边最接近道路,应该把石头都堆放在那里。
沿着地势再细看,哈哈,有了,这是一个堆放石头的好地方。老朱对孩子们说,在挖上层土方的时候,尽量把土方堆放在石坑的南边,把挖出的土方堆积在那里,可以扩大平整的地方堆放更多的石头,然后,再从下面的路上往堆放石头的地方开通一条小路,装车也方便多了,这样一切都有了。
就这样,初四一天的时间,总算是确定了石坑的具体位置,堆放石头的具体位置。
按照当地老百姓的习惯,初五是坐意,不动铲,不动针线,也就是休息的日子。老朱又给孩子们放了一天假。他自己东奔西跑,把铁锨、?头、钢钎、铁锤、炸药等工具都搜集齐全了。
初六一大早,老朱带着儿子友康女儿友钟,已经战斗在寒风凛冽的南山岗坡的山脊上。这里是南岗最大的风口。刚开始挖土,都感觉冰冷冰冷的,有些接受不了。
这时,他们才发现,为什么这里石料不错,却没有人来开发的原因了。原来这里太冷太冷了。
既然他们三个人费了一天的功夫,定下了这个位置,那就只能一干到底了。不管多么困难,必须挖下去。
友康说,越是冷咱们越要猛挖,因为,我们挖得越快越深,我们就会越暖和。挖得快出力气大就不会冷,挖得深了,石坑里就挡住大北风了,也就暖和多了。
父子三人听朱友康这么分析着一说,真的是那么一回事儿,都紧握铁锨、?头等工具,猫着腰干得更猛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