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三国时代
作者:夜班王子 | 分类:历史 | 字数:47.4万
本书由顶点小说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一百五十五章 防守
程普挣扎着爬了起来,亲卫连忙上前扶住了老将军。程普在亲卫的扶持下艰难的走出了营帐。在营帐门口,正好遇上了回来的潘璋。潘璋一见程普忙说道:“程老将军,您怎么出来了?外面有我在,你尽管放心就是。”程普看着四下里刚刚稳定下来的吴军,没有说话。
过了一会程普才问道:“潘将军,如今情况如何?”潘璋答道:“大半天里我共收拢了三万吴军,可这三万吴军有一半连兵器都丢失了,更不提粮食。接下来该如何办,还望程老将军给拿个主意才好。”程普盯着江夏城的方向看了一会,才叹了口气说道:“如今之际只有先退至柴桑城中再想办法复夺江夏城了。潘将军,你派人去给柴桑城的丁奉将军送信,让他派兵前来接应吧。”
潘璋领命而去,而程普仿佛一下就老了很多,在亲卫的扶持下回到了营帐中。在丁奉派来军士的接应下,程普领着三万败军,三天后回到了柴桑城,一进城程普就病倒在床上无法起身了,即便如此,程普还是写了封奏折送至建邺的吴王孙权处。
奏折上详细写明了丢失江夏城的经过,重点写了蜀国那种威力巨大的火器在攻城时起到了如何巨大的作用,要吴王千万重视蜀国的这一有具大威力的火器。这封奏折送至吴王孙权处后,吴王孙权又惊又怒,同时还有一些恐惧。程普的本事孙权心里十分清楚。
以程普的本事,指挥十万吴军守着坚城江夏,却被蜀军用十万兵力在数天内给攻占了,这蜀军的攻击力要有多么的可怕,还有什么城池能挡住蜀军呢?今日是江夏城,明日会不会是柴桑城?后日是不是就该轮到建邺城了呢?孙权越想心中越是担心,拿着奏折半天都没有出声。
文武百官站在下面,见吴王孙权拿着奏折半天没有说话,而脸色却阴晴不定,也不知是怎么回事,但是吴王脸色不对,谁也不敢开口询问。终于吴王孙权说话了,他开口就说道:“快马传旨,调辅国大将军陆逊火速回京。”手下之人不敢多问,连忙写下旨意,用快马飞传至陆逊那里。
待旨意传出后,丞相顾雍出班问吴王何故急招大将军陆逊进京,孙权这才把程普的奏折传给众臣观阅,众臣一看之下俱是心惊,不禁议论纷纷,而顾雍也无计可施,只得认同吴王孙权调回大将军陆逊的举动。
当司马懿的奏折送到了成都府时,引起的却是一片叫好之声。对于司马懿的胜利,虽然我早有预料,却没想到司马懿能如此轻易的就拿下了坚城江夏。不过江夏城虽然己经拿下,可江夏的水寨还在吴国之手,主将甘宁不但想着抵抗蜀国水军,还在不断找机会,想着复夺江夏城。
这次司马懿对吴国的用兵,可以说是对吴国正式拉开了全面战争的序幕,我现在担心的是魏、吴二国会再次联合起来对抗蜀国,必竟蜀国受到这次旱灾的影响,国库的物资储备很是不足。而且孔明处攻下二座城池也死伤了不少军士,这些死伤军士的抚恤问题上,就要用去不少的财物。
所以我的意见还是在几条战线上暂时采取守的方针,待这次的灾情结束,国库储备充足之后,再进行攻击。到时无论是攻吴还是攻魏都不是问题。我在朝会上把我的想法讲出来后,得到了绝大多数大臣的支持。犹其是邓芝和蒋琬更是支持我这么做,二人还欣慰的上表为我的冷静和明智而祝贺。
于是我分别给孔明和司马懿,还有刘巴和马超写去了亲笔书信,在信中我仔细的说了我的担心和想法。不久之后,各人的回信都送到了我这。这些人对我的想法都表示赞同。就这样,各处争战之处都开始以守为主的方针,战局也基本稳定了下来。
此时从户部也传来了好消息,商队从南方购得大量的粮食,正陆续的送至成都府,虽说这些粮食的口味差了些,可在这大灾之年,能吃饱就是一种满足了,灾民们谁还会挑剔这些粮食的口味如何。随着一车车粮食送到成都府,再转运到受灾缺粮的地方,不仅成都府的百姓安定了下来,各地的灾民也稳定下来了。
在这个基础上,各地的官府也就展开了进一步的以工代酬的工程,最多的还是水利工程。而我又命都水监令宗预,利用长江水位降低之时,用新制的炸药疏通长江三峡航线,把一些防碍航运危险的礁石全部炸掉。哪怕为此危险的工程有所牺牲也在所不惜。
宗预领旨后来到长江三峡沿岸,干始动员百姓进行这项危险的工程。一是官府的威信很高,二是封赏优厚,三是宣传到位,所以一些水性很好的人纷纷报名参加,宗预就从难度不大处开始,由易到难开始了这项造福子孙后代的工程。当然这种极为危险的工程中死人是很正常的,但是为了子孙后代,就是有了伤亡,我也下旨继续。
几个月之后,当一条平稳的航线出现在长江三峡时,所有以航运为生的百姓都为我的这个前无古人的决定而欢庆不止,自此蜀国的航运开始得到了迅猛的发展。蜀国的商品也更多的交易到了别的城市,为蜀国的商人带来了更多的利润,也使蜀国的商税增加了不少。
这又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商品出去的多了,作坊的规模就要扩大,作坊的规模扩大了,需要的原材料和工人就更多。以蜀锦为例,当长江航运增加了蜀锦三分之一的外销量后,蜀锦的作坊仅成都府就增加了十二个,原有的作坊也在进一步的扩大。
这样一来,不仅种桑养蚕的人多了,而且蚕茧也买出了高于往年的价格,而进作坊作工的人也增加了近一万人,其中有一半还是妇女。作工的人一多,家庭的收入就增加,消费能力也就增加,这种良性循环的情况在很多行业都出现了,如此成都府就更加的繁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