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求生记
作者:名剑山庄 | 分类:历史 | 字数:654.8万
本书由顶点小说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三十三章 兵变余波
归仁镇之中。
文怀忠看着一地狼藉。
归仁镇是一处繁华的急诊,长达三四里的街道全部用青石板铺城。两侧的房子,多为木制三层或者两层建筑。只是张轩大军一过,遍地狼藉。
并不是说,张轩在归仁镇做了什么伤天害理之事。而是数万兵马路过,纵然张轩只是将各地士绅的粮食强征了过去了,并不没有怎么杀人,但也给地面之上带来极大的损失。
最少镇上稍稍有些办法的人,都已经到乡下躲避了。
大街之上,少了打扫的人,很多房子都变成空房了。自然看上去一阵狼藉,好像是鬼走过一样。
“说,贼人都去哪里了?”文怀忠说道。
“大人,我不知道啊。”一个老头说道。
“伧啷”一声,长刀出鞘,刀锋的光芒闪过老头的眼睛。老头瞳孔收缩,站立不住,说道:“大人,我真不知道,我只知道贼人往南走了,往南走了,对,是凤阳,是凤阳,我好像听贼人说是去凤阳。”
“凤阳。”文怀忠的脸色顿时变了。
也没有空管这老头了,立即翻身上马,说道:“走。”
他一声招呼,带着身边百余骑掉头就走,离开了归仁镇,向东而去,他本就是奉路振飞之命,探查张轩所部的行踪,不过,张轩所部的骑兵不弱,文怀忠也不敢,跟着太急,只能坠在后面,从百姓口中得到一些消息。
只是他虽然官职不高,但也知道凤阳是何等的找能重要,二话不说,立即去回报路振飞了。
路振飞就在黄河东岸,也可以说是运河东岸,盖因黄河夺淮入海的缘故,这一段运河就是乘着黄河的河道。
得到消息之后,大吃一惊,二话不说,派人乘船往凤阳向马士英预警。
报信的人从黄河绕行洪泽湖,入淮河,到了凤阳城之中,这封警报到了马士英手中,马士英只是看了一眼,就扔到一边不去管了。
无他,消息来得太慢了。最少比张轩来的慢。
“淮河之上都准备好了吗?”马士英问杨龙友说道。
“大人,放心,从淮河数百里所有船只都已经收拢到南岸了,想来张轩即便再快也不可能飞过淮河。”杨龙友说道。
“给我写一封书信。”马士英说道:“给路振飞,让他把运河上的水师全部给我弄过来,守住淮河。”
“是。”杨龙友说道。
马士英向路振飞求陆军的话,估计路振飞也弄不出来什么名堂,他手中的兵力都不多,但是水师却不一样,清江浦是明代北方有名的造船中心,不仅仅造槽船,还能造海船。从清江浦沿着淮河,也是黄河出海口,来往于辽东,朝鲜,日本的船只,大部分都是清江浦造的。
即便是现在支撑辽东战场的粮草,很多都是海运到辽东,而所用的船只,很大一部分都是来自清江浦。
而水师作战,虽然人也是非常重要的因素,但更多是打得船,路振飞手中不缺船,即便临时组织一支大船队,控制住淮河一段,却是没有问题的。
“大人,可是黄将军那边该怎么办啊?”杨龙友说道。
“黄得功。”马士英绞尽脑汁一时间也没有办法。
黄得功已经数次向马士英求援了。
黄得功与罗汝才做战,从来没有落过下风来,更多的时候是平手,毕竟黄得功所部虽然精锐,但是架不住人家人多啊。如此消耗下去,黄得功还没有撑不住,寿州城就有一点吃不消了。
寿州城之中更多是地方官组织的团练兵,之前曹营佯攻的时候,自然没有问题,但是当曹营用真格的了,寿州城就撑不住了。频频向黄得功求援。
黄得功不得不主动进攻,想办法派人入城支援。
不过,正中罗汝才的下怀。
罗汝才现在不想与黄得功打攻坚战,而想一口气将黄得功给吃掉。大军掉头南下。故而围绕着寿州城,双方打了一系列大大小小的战事,黄得功没有站到什么便宜,反而消耗更大了。
黄得功不得不上马士英求援。
要知道让黄得功这样要强的性子,主动向马士英请援,也就说明了,黄得功的局面艰难到了什么地步。
马士英也明白这一点。
只是张轩突然而来,一连绕过数城不过,几乎是昼夜兼程,一口气绕过,虹县,五河两个县,到了凤阳东北方向,如果不是凤阳北边还有一条淮河,估计张轩就已经兵临城下了。
马士英也没有想到,当年的釜底游鱼,现在一口气膨胀了这么多,前线的夜不收说道,张轩所部有小十万之众。
马士英手中的经制之师,大抵只有四五万之多,有一些是刘良佐的人,还有一些一直留守凤阳的人马,留守凤阳的人马,马士英是绝对不敢动的,本拟定让刘良佐西进支援黄得功。只是现在也必须打消了。
“庐州怎么样啊?左良玉那厮没有反应吗?”马士英说道。
“庐州倒是派了数千人马救援,只是半路之上,被曹贼的儿子打崩了,至于左良玉已经奉命西进了,估计大部分军队,都在湖广与南直隶交接之处了。”杨龙友说道:“估计撤不回来了。”
马士英咬着牙说道:“将情况告诉浒山,让他相机决断吧。”
杨龙友知道所有的相机决断,其实告诉黄得功,打不过可以跑。只是很多事情却不能落于笔端的,否则岂不是显得马总督,畏敌如虎吗?
马士英在凤阳垂死挣扎。而张轩在淮河北岸,也有些如之奈何的头疼。
淮河绝非寻常小河,也不可能让士卒泅渡,只是找船渡过去,而数万大军渡河,是一个相当危险的动作,否则也没有所谓的击之半渡的说法了。
不过,对此张轩是有心理准备的。虽然觉得眼前的淮河头疼,但还能接受。
更让他头疼的是,新整编的几个营头。
从徐州到五河县,张轩绕了一个不少圈子,一口气走了小千里路。对麾下的将士是一个不小的考验。
对于张轩,袁时中,杨绳祖,金声桓麾下的老卒来说,并不是什么问题,比如杨绳祖这些跟着罗汝才打仗的老人来说,一日夜奔袭三百里的事情,都做过,更不要区区这一点路了。
但是新编进大士卒。
却都是问题,他们根本没有接受过这么艰苦的行军,更不要说在归仁镇之后,几乎是日夜兼程,张轩想打马士英一个措手不及,但是在高估了自己新编营的战力。
当看张轩看到淮河的时候,士卒们的怨气也到了极点了。
在淮河以北,张轩遇见了自己领军生涯的第一场兵变。
不过,这一场兵变,都是新编营弄出来的事情,重灾区是归德军,不过徐州军也受到波及了。只是张轩临颍营,保定营,等几个老营头在,即便这些新编营头全部背叛,也能反手镇压下去。
更不要说,区区一些士卒闹事。
闹事的都是官军之中的老油条。
这些士卒,好像弄错了官军与义军的区别,明中页之后,下面的人都将兵变弄成家常便饭,即便官军镇压下去,也不过只诛首恶,胁从不问,只是张轩万万不肯与这些士卒妥协的。
故而,如果犯事的人太多了,张轩也不得不捏着鼻子认了,所谓之法不责众。也不是没有道理的。
但是在张轩看来,犯事的人还不够多。最少不至于让张轩为之付出信用破产的代价安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