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不烦恼
作者:京一河 | 分类:其他 | 字数:280.1万
本书由顶点小说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二百七十四章顶梁柱
在医院住了几天,贺丙义老汉的病情又有新变化。
一天早晨起来,贺丙义大便不能自理了,就是说控制不住了,顺腚流。
这是脑血栓造成的呢,还是肠胃有毛病?科室主任和大夫紧急治疗,但不见效果。就是大便控住不住。
医生家属都很挠头。这样照顾贺丙义就得两个人了,贺志远潘旺财是黑白盯着。贺丙义也很为难,说自己完了。
主任观察了两天,说可能是肠胃有毛病,建议做肠镜。家属担心贺丙义都这么大岁数了,承受不住,主任说没问题。
就开泻药给贺丙义排净肠胃里的粪便。说来也奇怪,贺丙义吃了泻药呢,倒不排了,你说这个叫人着急。主任说肠胃不好。又等了两天,在一天夜里,贺丙义终于排出来了,足足排了一盆子,把贺志远潘旺财累得不轻。
排净了肠胃就要做肠镜。对于一个七十岁的老人来说,做肠镜还是有一定风险的。医生都做了必要的准备。
贺志远潘旺财把贺丙义推到肠镜室,给贺丙义做肠镜。肠子里有几块息肉,旁边的医生建议割除了。最后做出来是肛肠溃疡,有手掌大的一块溃疡,肌肉收缩不起作用了,才造成的大便控制不住。
找到了病因,就对症下药,贺丙义就慢慢恢复。住院住了将近一个月,病情基本好转。贺丙义就要出院。医生说可以出院了,到家好好调养,不能干重体力活了。
在一个暖和的上午,贺丙义就出院了。贺志远租了辆出租车,一直把贺丙义送回家。回到家里,贺丙义算踏实了,说自己在鬼门关转了一圈,又回来了。
但是病了这么一场,贺丙义这个壮实的庄稼汉,身体垮下去了,基本失去了劳动能力。小脑萎缩倒没什么表现出来,可是脑血栓有所表现。走路真像老头似的了,往前一拱一拱的,手和胳膊情不自禁地抖动,越着急越厉害,抖地都拿不住东西。算留下残疾了吧。
老伴刘玉文得照顾他,还得照顾孙女,加重了负担。贺丙义看着着急啊,但着急也没办法。家里的重担就自然落到了贺志远一个人身上。地里家里的活,接送孩子上下学,父母代替不了。贺志远无形中成了家里的顶梁柱。
上有年迈多病的父母,下有未成年的小女儿,都得他管。这倒没什么,更糟糕地是庄稼地里收入不了多少东西。过去父亲健康时,一年的收入凑合够用的,父亲病了以后,要吃药要康复,地里这点收入就不够开销的了。贺志远也愁上眉梢。整天皱着个眉头,也没办法。
说的那两门子亲家,镇上的陈百惠,和东村的刘春藻,看到贺志远这种情况,也都缓下来,说等等看,实际上就是辞了,推掉婚事了。对于这一点,贺志远倒不怎么看重,不结婚一身轻,更好。父母和姐姐都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为这个穷苦的家庭着急。
因为贺志远得种地,所以也没去了砖厂上班,老丈人李树林为此还很着急,说挺好的一门婚事给耽误了。总而言之,事不凑巧,生活多变。贺家的日子过得更加坚难了。
姐夫潘旺财说要不跟他学卖肉去吧,光集上去就行,先给他帮忙学,给一定的分成,也不耽误地里干活,能增加些收入。贺志远不愿做这种小生意,不愿意去,所以就没去了。一直在地里干农活。
日子就这样一天天过下去了。有一次贺志远赶集卖花生玉米土特产,意外的碰上了初中同学张纬,张纬现在成了倒爷了,倒卖席编。就是农户土炕上铺的炕席,是芦苇编的,哪家农户炕上也要铺炕席,所以在农村还是挺畅销的,利润也不错。张纬虽称不上大款,混得也不错。
晌午,老同学张纬请贺志远吃饭,就谈了一些关于做买卖的事情。
张纬问起贺志远现在干嘛呢,贺志远就说在家种地。张纬说就凭你的脑袋瓜种地不亏啊?该做个买卖什么的。而且多一些收入啊。种地土里刨食吃,能挣几个钱啊?贺志远就叹息,样子很无奈。
老同学有同学感情,张纬就说:“志远呢,看你咳声叹气的,一定遇到了什么难处,老同学我想帮你一把。这样吧,我出钱,你出力,咱哥俩倒席编卖吧,利润分你一半。你是稳赚啊。”
贺志远就说:“我父亲病了,家里就是母亲和孩子,地里还有农活干,脱不开身啊。你的好意我领了,实在是合作不了。”
“你家的情况我也听说了,挺困难的。就是缺钱。要不这样吧,我跑水路运席编,你农活不忙的时候,跟我跑跑水路,我分你一部分钱,说是分成也好,工资也好,你就有收入。我是真心想帮你。咱是老同学,我还能骗你不成。看你的空闲,什么时候来,什么时候有活,给你报酬。你光种那几亩地收入也不够用的啊,孩子上学,老人吃药,花销不小呢。”
张纬的一席话,贺志远动心了,琢磨这也是份不错的差事,多少能有点收入吧,家里实在是没钱花啊。贺志远琢磨再三,就同意了。
张纬说:“志远呢,我绝不会亏待了你。后天就有一趟活,你没事的话就跟我跑跑水路?”
现在地里的庄稼都长起来了,也没什么活,贺志远就答应了,说:“正好,我这两天不忙,就随你跑跑。我可是外行,什么都不懂,你还得多照应。”
“没说的。老同学就跟亲哥俩似的,我的买卖就是你的买卖,赚了咱哥俩分。你跟着我就只管收钱就行。再说就凭你这脑袋瓜,跑不了一次两次就熟了,以后说不定买卖比我做的还好哩。”张纬也是个爽快人,对老同学很有感情,诚心想帮贺志远一把。
贺志远很感动,也很珍惜这个机会。父亲病了以后,他就是家里的顶梁柱,要为持家过日子负责任了。家里穷得没钱花不行啊,光靠姐姐周济点,这日子怎么过啊?得想法赚钱,这已经是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了。同学张纬给的这个机会,他想试试。
贺志远就说:“我跟你跑跑看看吧,因为没干过这买卖,我心里没底。都得靠你。”
“没说的。这两天我就在土家营子镇销售席编,我在镇上有门市,我走的时候通知你,你跟我一起去。跑跑水路试试,我觉得你准行。”因为上学的时候贺志远学习好,脑袋瓜快,这记忆一直留在张纬的脑海中,所以张纬认为贺志远干什么都行,固有的观念。
别管怎么说了,两个人搭成了协议,准备一起跑跑水路,做席编生意。这事贺志远没给父母说,只给姐姐贺春兰说了一声,让姐姐照管着家点。
到了第三天早晨,张纬就打过电话来,说今天要走了,什么都不用带,他哪里都有。贺志远爬起来,给母亲说出趟门,就走了。他们合伙去运席编。
张纬有自己的运货汽车,拉着贺志远就来到了大桥县城。他们走的是水路,就得到大桥县城的运河码头。这古运河就是过去的京杭大运河,到大桥县城拐了个弯,就往北流去了。
大桥县在县城运河段上修了一座大桥,通往河那边去的,那边就属外省了。运河也是两个省的一条分界线。大桥修的很壮观,又是连接两个省份的交通枢纽,很重要,所以就更名大桥县了。古运河水路码头就设在大桥下游一里地的地方。南来北往的船只很多,水路运输很繁忙。不过到了夏季汛期,运河水路有所管制,怕出危险。
张纬拉着贺志远就来到了大桥下游的运河码头,他有自己的船只,张纬每次从南边运席编回来,就把船只靠在码头上,卸货装车分散到土家营子镇,及其他地方的销售网点去。卖个差不多,收回一部分成本,就再去贩运。
张纬有五条船,算一支运输队,一次载货量不少。这几年张纬也赚了不少钱。偶然碰上老同学,看老同学混得不怎么样,出自内心想帮老同学一把。所以这才带上贺志远跑水路。
他们来到码头。老客户,都熟悉。张纬的船只就停在码头。拿月租费,不是白让停的。提前张纬就打过电话来了,冲船的小伙计们也都来了,已经把船只靠在码头上了,就等老板来了,上路了。
张纬领了一个陌生的男人来,就是贺志远,介绍给小伙计们,说:“这是我的初中同学,叫贺志远,上学时好同学,现在是铁哥们,来咱们这里就是二老板,伙计们多捧场啊!”
小伙计们都是机灵能干的年轻后生,听老板这么说,都一口同音地回答:“贺老板好。”
贺志远怪难为情的。张纬就撕开一条烟,挨个分给大家伙,说:“这是贺老板给大家买的烟,大伙都接着吧。抽了烟要听话,大家一条心,咱还是奔着那个原则,多赚多分。大河有水小河满。是吧!”
小伙计们都称“是”。一切就绪,张纬和贺志远就上了船,船队离开码头,就奔了南方。贺志远站在船头,望着眼前的水浪,心情不平静,此行不知道是好是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