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子西施奋斗史
作者:蜜酿桂花 | 分类: | 字数:118.9万
本书由顶点小说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442章 书院的趣事和李氏的心事
陆铮原想说杨老六,又见旁边还有客人,觉得不妥,忙又改口道:“嗯,等杨先生过来时,你也照样给他做上一份,让他也尝尝。”
沈钰忙答应下来。
陆铮道:“好了,我们晌午饭也用好了。”
“今日吃得有些撑了,要去走一走消消食。”
“你这两日得了空闲,不要忘了把写好的采买食单给我送过来哟。”
说着,就让陆琅付账。
自己则站起身来,微微舒展下手臂,向外缓步走去。
陆琅见父亲走了,忙拿出几枚银角子放在桌上后,赶紧也跟着陆铮往外走去。
他走到沈钰面前,歉意地道:“沈姑娘,今日钱庄是去不成了,只能改日了。”
说着就向李氏她们拱了拱手,快步出了店门。
李氏她们见县令大人走了,才上来收了银角子,拿了托盘来收拾碗碟。
沈钰边帮着做事,边在心里琢磨,到底要给杨大人准备些什么菜式呢。
一同蒸出的那份梅菜扣肉,则一直到了晚上,等玉诚和墩墩回来时才上桌。
大家每人分了一块蒸得软糯的五花肉,都觉得这道菜味儿确实好。
怪不得县令大人喜欢,还吩咐到时要给杨大人尝尝呢。
李氏则叮嘱众人道:“咱们今年头一回晒制这梅干菜,晒得不多,东门集市上又买不到。”
“看来,只能先把这梅干菜好好存着,留着到时给杨大人他们做菜用了。”
大家都纷纷答应一声,继续吃饭。
吃过了饭,几位娘子和玉桃就一起去了李氏的屋子。
忙着去把下午送来的布料,按着床单被褥的尺寸一块块裁开,连墩墩都被抓差去帮着扯布料搬布料去了。
只留下沈钰和玉诚两个在灶间里洗刷碗筷,收拾打扫,归整器具。
玉诚见大家都走了,就悄悄地和沈钰商量:“大姐,等到给杨大人做完了菜,若还有梅干菜,你能不能再做一次这道菜呀。”
沈钰看着玉诚那小馋猫的样子,忍俊不禁地道:“好啊,等到过年时,若给杨大人他们做完了菜还有剩余,一定再多多做上一些,让你吃个够。”
玉诚大眼睛眨呀眨的,心满意足地道:“大姐最好了,多谢大姐。”
满心欢喜的玉诚手上做着事,嘴巴也不闲着。
他叽叽呱呱地和沈钰分享着书院的趣事:“其实不单我喜欢大姐做的菜,我们先生也很喜欢呀,尤其是咱们食店的各色肉签。”
“有一次我们还没到下课吃晌午饭的时辰呢,杨先生正看着我们写字,看到周大哥送餐过来了。”
“不知是不是没有吃早饭太饿了,还是想吃肉签了。”
“就让我们自己在那里写字,他就出去了。”
“结果我们同学顽皮,悄悄往外一瞧,杨先生去了灶间,拿了好几串肉签回来。”
“站在院子里边溜达边吃完,才又拿出帕子擦了擦嘴,继续回来给我们上课。”
“同学跟我们说了,我们还以为那日晌午饭有肉签呢。”
“结果等到吃晌午饭时,却没有肉签分给我们,那肉签竟是杨先生自己掏银钱定了自己吃的。”
“惹得其中一位同学差点哭了,说是想吃这肉签想了好几日了,没想到今日竟然还没有。”
“等到放学了,丰年食店也关门了,想吃也吃不上。”
“后来还是我答应他,第二日给他多多带上一些,他才肯好好吃晌午饭的。”
沈钰听着玉诚在那里绘声绘色地说着,一会模仿杨先生在那里吃肉签,一会又装着同学在那里抹眼泪,忍不住哈哈大笑,眼泪都要笑出来了。
沈钰今日听了玉诚的话才知道,怪不得有一日玉诚放学一回来,就缠着李氏要她答应,明日一早就炸些肉签带去上学,说是帮同学订的,还预收了银钱。
李氏见玉诚自上学后每日读书认真,要带的肉签也不算多,书院搬家后走路上学并不算远,就痛快地答应了。
自那以后,玉诚和墩墩时不时的就会帮同学带些肉签过去,原来都是杨先生带头吃肉签才引起来的。
沈钰寻思着:“没想到食店里的肉签在书院这样受欢迎。”
“不单杨先生爱吃,经常会单独定一些自己吃,每回来看杨望杨伯父,都要从食店订些肉签带过去。”
“学生们看来也爱吃,只不过学院的餐费所限,不可能每一顿饭都让学生有肉签吃。”
“所以玉诚的同学才会托了玉诚和墩墩额外订些肉签带去吧。”
沈钰笑问道:“怪不得这些日子你不带肉签了,是不是因为现在天气冷了,肉签带到也有些凉,同学们才不订了呀。”
惹得玉诚憨憨一笑,频频点头。
姐弟两个边干活边听玉诚说些书院里的趣事,灶间里时不时地传来沈钰毫不掩饰的快活笑声。
惹得李氏边干活边摇头叹气:“幸亏家中没有外人,这要是让外人听到了,我们玉枝哪里像个姑娘家哟。”
“做起菜来头头是道,待人接客时也周到稳重。”
“可是一在家说笑起来,就是个活脱脱的地长不大的疯丫头,要是到了婆家还是这个样子,可怎么得了。”
姜氏却满心慈爱地护着沈钰:“玉枝姑娘这样多好,厨艺精湛,心地淳善,性子爽利,活泼又大方。”
“也不知哪家有福气的郎君,才能娶到这样的好姑娘呢。”
一说到沈钰的婚事,简直已成了近来顺风顺水、春风得意的李氏唯一的心事。
因食店生意近来愈发的好,这些日子常有娘子们有意无意地向她提起一些年轻郎君。
可她总觉得哪些个做小伙计或做小生意的郎君们,哪一个也配不上她家的玉枝。
是以都以玉枝年纪还小,想留她在家多陪自己两年给婉拒了。
可实际上,她心里比谁都着急,真想一下子就能找到合适的郎君,马上就定下亲事来。
沈秀才虽走得早,李氏也没跟他享过几年福,可是读书人斯文有礼,聪慧有前途的形象还是深深烙在了李氏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