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之血肉丛林
作者:疙瘩 | 分类:军事 | 字数:126.3万
本书由顶点小说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八十九章 三三制
虽然他们人手不多,只有十个人,可是火力却不弱,两挺BAR一起开火,就是两挺轻机枪的火力,外加四支加兰德步枪,两支冲锋枪和两支卡宾枪,全部都是自动半自动武器,火力强度完全可以顶的上日军一个小队的火力。
所以他们一开火就把刚跑到北侧的日军给按趴在了地上,有倒霉鬼直接就被他们给撂翻在了地上,一下就把补给站里面的日军给打蒙圈了,鬼子们认为他们遭到了至少一百人以上的敌人的突然袭击,这么猛烈的火力,是他们很难见到的。
直到这个时候,他们还认为是遭到了一支游击队的偷袭,压根没想到在北侧压着他们打的居然只有十个敌人,愣是把他们几十个人打的抬不起头。
坐镇这里的是日军辎重联队的一个大队长,听着北侧的枪声,气的跳脚,在兵站之中嗷嗷大叫着,调兵遣将朝着北侧增兵,命令士兵们全力反击,死守住兵站,不得让敌人攻入兵站之内。
但是他想不到的是当他把绝大部分兵力调到北侧的时候,西南角一带的铁丝网却正在被一点点的撕开,露出了一个个口子。
而西南角的岗楼上的那个日军士兵,这个时候也把注意力放在了战斗“激烈”的北侧那边,伸着脖子端着枪朝着北侧方向张望,还做出了准备随时瞄准射击的架势。
当然这也包括了在西侧值哨的几个鬼子,他们的注意力都被吸引到了北侧方向,完全没有注意到距离他们不远处的铁丝网正被人剪断拉开。
这个时候第二颗迫击炮弹又落到了鬼子兵站的大门口,这次炮手没再掉链子,根据第一颗炮弹的落点,稍作调整瞄准,副炮手便把第二颗炮弹填入到了炮口之中,炮弹咚的一声呼啸着出膛而去,准的不能再准的落入到了鬼子大门口的机枪掩体之中。
只见机枪掩体中腾起一团烈焰,几个机枪组的鬼子惨叫着便被炸的翻出了机枪掩体,九二重机的突突声也戛然而止,四个机枪组的鬼子兵非死即伤,连门口的岗亭都受到了波及,幸好岗亭旁边的那个日军听到炮弹落下的声音及时扑倒在地,这才侥幸逃了一命。
这里的日军军官听到门口传来的炮弹爆炸声,意识到了事情不妙,按照他对游击队的了解,游击队火力很弱,装备奇差,弹药也极其匮乏,根本不可能拥有如此火力,现在敌人连迫击炮都有,那就说明这次偷袭他们的敌人应该不是普通的游击队,极可能是敌人的正规军。
但是这里可是他们日军的占领区,敌人正规军怎么可能打到这里呢?难不成敌人先他们一步,反攻过资江了吗?
他赶紧摇头赶走脑子里的这个不切实际的念头,这么想简直就是笑话,敌人要是打过资江的话,他们岂能不知道?那就说明这不是敌人打过来了。
但是外面敌人的火力也太猛了吧,居然用迫击炮来轰他们,看样子弄不好想从正门攻进来,于是他赶紧又调兵去增援大门一带,命令必须死守大门,不得后退一步。
这会儿被他一通指挥,兵站之中的日军差不多被他都派了出去,这时候他才意识到手头已经没有预备兵力了,忽然间他感觉事情有点不对头,立即下令把派往北侧的部队抽调回来一部分,并且命令加强其他方向的警戒。
就在这个时候,西南角突然间响起了砰砰几声枪响,西南角岗楼上的那个哨兵一声没吭,一头就从岗楼上栽了下来,咕咚一声一头扎在地上,折断了脖子彻底死透了。
几处铁丝网瞬间被扯开,几十个草人一般的黑影立即就闯入到了兵站之中。
这时候西侧警戒的几个日本兵才发现势头不妙,赶紧调转枪口想要抵抗,但是不等他们开枪,几颗子弹就飞向了他们,几个鬼子连一点还手之力都没有,便被纷纷放翻。
只有两个鬼子躲到了一棵树后,端枪开了几枪,试图进行抵抗,但是他们的抵抗也没有持续够半分钟时间,一颗手榴弹就扔到了他们旁边,轰的一声就把他们两个从树后给炸翻了出去。
一个鬼子被炸的当场毙命,一个鬼子身上中了好几个弹片,疼的惨叫连连满地打滚,一条黑影窜到他身边,一刺刀就把他钉死在了地上。
当西南侧的枪声响起的时候,坐镇这里的那个鬼子的大队长知道上当了,北侧和大门处的袭击,可能根本就是调虎离山之计,让他把营地里的日军兵力调动到了北侧和大门的位置,这么一来西南侧和南侧就出现了兵力空虚的情况。
而且他们的注意力都被吸引到了北侧,敌人就趁着这个机会,从西南侧突入到他们的营地之中。
这个鬼子辎重兵大队长气急败坏之下,拔出腰间的手枪,哇哇叫着招呼最后剩下的这些日本兵,跟着他去西南侧堵截敌人。
这时候北侧方向也奉命抽调回来了二十多个鬼子,跟着这个日军大队长外加营地里的一些厨子,马夫还有兽医朝着西南角方向冲了过去。
不得不说这个鬼子的大队长还是很勇敢的,危急关头一马当先的冲到了最前面,实乃勇气可嘉,但是同时也注定了这家伙的悲剧。
其实这座补给站的占地规模并不是非常大,日军指挥官带着人没多久就撞上了已经冲入营地的方汉民一行人。
方汉民这会儿正带着手下以三人为单位形成的突击小组,在营地里冲杀,相互之间又保持着一定的距离,可以相互提供掩护。
这样的三三制作战小组在这个时代是相当超前的,这种作战方式其实形成于抗战期间,但是是在解放战争时期逐步完善,后来大规模应用,则是到了解放后的抗美援朝时期,是解放军步兵战术的精华。
每个战斗小组都拥有独立的攻击能力,同时班一级可以形成三个作战小组,相互配合相互支援,被方汉民借鉴过来,成为了特务营步兵作战的核心战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