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荒:截教大师兄道玄
作者:龙语春秋 | 分类: | 字数:88.7万
本书由顶点小说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50章 老子得宝
女娲闻接引之言,心中思虑,知其欲与己联手,对抗老子,心中暗忖。
“彼无非欲引我入歧途,焉能轻信乎?
女娲乃明理之士,岂可轻举妄动,悖逆天道。
于是,女娲静思片刻,遂转身向老子而行,恭敬立于其身后,以示态度。
老子者,玄门大师兄,人教教主之尊,教化人族,立天皇,乃职责之所在。
自己兄长要想成天皇之位,少不得老子点头,自己如何会在此时得罪老子。
老子目光如炬,心中知晓女娲之立场,轻轻颔首,面露欣慰之色。
当下,他细语传道。
“女娲师妹放心,教化人族,令兄也十分合适。”
准提见场面如此,心中暗自思量,心知若其轻举妄动,立时必遭三清与女娲之群攻,形势岌岌可危。
彼时,他审时度势,心中自言自语。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如等待时机。’”
“此言诚然,今若心急出手,反招不测之祸,岂非愚蠢?”
四周气氛渐显紧张,天地之间,阴云密布,似为徘徊之雷霆预兆。
接引见状,心有所感,微微摇首,以眼神示意准提,意在告诫其勿轻举妄动。
准提目光如炬,视向崆峒印,心中怒火中烧,恨不能立刻将其拿下。
然见老子等人剑拔弩张,气氛紧张,心中犹豫不决。
良久,准提思绪流转,内心暗自斗争。
“此际若犯上,岂非自取其辱,反遭群攻之祸?”
意识到局势之复杂,终于心中一叹,放弃了对崆峒印的贪念。
遂缓缓退至接引身旁,心中虽遗憾。
遂宽慰自己曰:
“忍辱负重,以西方教大局为重,方能长久。”
毕竟,崆峒印者,虽具无上神威,然于此际,欲得其物,诚为难矣。
今时形势复杂,诸圣环伺,岂可轻举妄动?
故准提心中明悟,毅然决然,不复纠结于此,暗自作罢。
接引见其果敢之决志,心中颇觉欣慰,面带微笑,目中流露珍惜之意,似对准提之审时度势,暗自赞许。
他知准提非愚者,能观全局,舍小我者,得大我,乃真修道之一途。
气氛渐平,四周万物静谧,唯闻微风拂过,似诉说着彼此心意。
接引低声道:“道途艰辛,明者自知,崆峒印虽宝,然得失之道,非当下所为。欲成大道,先须修身齐家,克己奉公,方能长久。”
准提默然点首,心中豁然开朗,恍若云开见日。
接引继而微叹,心中若有所思,遂上前向老子施礼,恭声道。
“善哉善哉!崆峒印之器,然今之时机,似应归于道友所有。”
“此乃天意所归,吾辈当遵循自然之道,不可争攘。”
言未卒,转身对女娲言道。
“娘娘勿忧,实乃感慨。”
“伏羲道友证道之日,似乎未远矣,此乃我等共同之幸,庶几能保人间众生安宁!”
女娲闻之,娇颜微露愉悦,心中忧虑渐舒,似有风回春暖。
老子闻言,目若星辉,眸中不禁透出几分宽慰,颔首而笑。
随后,接引又向诸众施礼,拉着准提,归去西方之境。
二人携手,步伐稳健,似乎无声之道在其间流转,心意相通,恍若灵犀之契。
余者见状,心中自然各有感触,或欣慰,或惋惜。
老子凝神注目,目送二人远去,似思虑重重,亦似有所悟。
女娲则微微颔首。
接引与准提渐行渐远,背影渐隐,仿佛随风而逝,化作一缕清烟。
老子见西方二圣已然远去,心中释然,静观四野。
见虚空之中,崆峒印自若悬浮,光华流转,宛如星辰之辉煌。
遂缓缓挥手,意在收回此宝。
他手中一招,气息顿凝,似有无形之力。
将崆峒印渐渐引至其掌心,印光闪烁,渐而合拢,于他掌中乍现一股莫大之威,乃天地之灵气所集,映衬其面色如朗月之明。
印收于掌,落于心中,老子面现微笑,。
同时心中感应,似有天道之音在耳边轻响,冥冥之中,预示未来的种种变化。
四周景色依旧,天地间生机盎然,溪流潺潺,山川更是逶迤。
老子立于此间,目光远眺,仰观星辰,俯察山川,似在思索天地之奥义,心中千绪万端。
继而收聚心神,向众人施礼,温声道。
“贫道谢过诸位师弟相助,乃至于此,甚感荣幸!”
众人闻言,纷纷躬身回礼。
云卷云舒,随风而逝,老子转身告辞,归首阳山。
众人伫立原地,望着老子远去之背影,凝神沉思,心中感慨万千。
良久,方略显松弛,彼此相对,稍作寒暄,便相互告辞。
众圣各归其道。
唯有通天独立于古松之下,凝眸远望,心中默念。
其目光星沉,似在探寻天机,俨然有重要之事待思考。
忽而,他眉头微皱,心中思索道。
“只待将伏羲真灵投入六道轮回,时至人族大兴之始,然此事未可忽视,须早做打算!”
第50章 老子得宝
这一日,地府幽静,平心娘娘正在处理诸多事务。
入神之间,忽然心有所感,似闻天际传来祥瑞之气。
心中一震,乃知圣人降临,遂放下手中卷宗,从座而起,出迎于门。
但见门外光华流转,四周静谧。
唯闻空中鸟鸣声声,平心娘娘神色端庄,举步迎向,望见前方倩影飘然而至者,竟是女娲娘娘。
霎时,心中敬仰之情油然而生,昂首正色,上前一拜,恭声道。
“平心见过女娲娘娘!”
女娲娘娘微微一笑,眉目之间透着慈光,颔首示意,以手轻抚,温声道。
“平心无须多礼,今日来此,乃是有要事商议,望汝速归座中,共议天命之事。”
平心闻言,诸事尽皆放下,心中虽感光荣,却也明白此事之重要,似乎已然明了,教化万民之道,皆在于此。
于是恭身随行,回至地府正殿,内心既惴惴不安,亦满怀敬意。
两位圣者齐坐于高座之上,气氛渐渐凝重,仿佛万千道理皆在其间流转。
平心娘娘静心聆听,准备迎接接下来的讨论,以便协助天道之运转,护佑世间安宁。
沉吟片刻,女娲神色凝重,缓缓开口道。
“我此次前来,乃是为了兄长伏羲转世之事。”
言语间,透出几分沉痛,似已承载千古重任。
平心娘娘闻言,心中震动,面露敬重之色,点点头道。
“娘娘可随我而来。”
遂引女娲步入殿内,穿过蜿蜒的石径,直至六道轮回盘边。
沿途青灯虚影,映照两位圣者的身影,幽光闪烁,犹如冥冥之中的引导。
两人至轮回盘前,方寸之间,气氛倏然端庄。
六道轮回赫然在目,盘中影象隐现,似在彼此交织,众生之事如潮水般涌动,让人心生莫名之感。
平心心怀肃穆,凝目望向女娲,静待其言,内心知晓,此事关乎万世洪流,岂可疏忽。
女娲立于轮回盘旁,神态自若,面容如月,指向流动的光影,低声道。
“伏羲之灵,固为人族天皇,然若要重生于世,必经此轮回,我欲为他铺路,引领他回归人间,方能再续洪福。”
言辞之间,情深意切,显然是充满对兄长的牵挂与期盼。
平心面色凝重,心知此事非同小可,随即应声道。
“娘娘所言极是,我等当合力以助伏羲转世之业。”
说罢,二人凝聚目光,共同注视轮回之旅,仿佛正在酝酿一场影响深远的安排,心中暗自立誓,愿以智慧与力量,助成这万古盛事。
伏羲欲证人皇,志在人道,遂需投入轮回。
平心娘娘心知重任在肩,神情坚定,心中默念,静待良机。
她微作深吸,意念凝聚,立于轮回盘旁,内心已然嗅得万千生灵之气息,恍若万事万物皆浮现于眼前。
平心一声令下,双手轻抚轮回盘,口中低吟咒语,呼唤伏羲真灵而来。
顿时,轮回盘中光华闪烁,万道灵气欢腾涌动,仿佛感应至她的召唤一般,四周虽然安静,然似有无数灵魂齐聚,普遍倾听。
而后,平心徐徐从女娲手中接过,伏羲真灵,光芒璀璨,犹如一轮明月,照亮四方。
其光辉洒落,竟如雨露滋润,瞬间将周围的阴霾驱散,生出一片清明。
平心定神凝气,心念坚定,悄然将真灵送入轮回盘中。
随着伏羲真灵融入,六道轮回盘应声震动,天机微微显现,隐约间传来阵阵回响,似乎万古之音在此时升起,预示着一场伟大的变革即将来临。
平心心中一振,光华骤放,伏羲之灵已然稳稳扎根于轮回之途,待日后重归人世,重新兴起。
强烈之光闪过,女娲感到一股壮阔之力自轮回盘中迸发而出。
四周云气飞扬,犹如天际之霞,诸道名山小壑皆为之一震,仿若天地共喜,伏羲重归于世之日,终不再遥远。
且说道玄自自家道场,朝金鳌岛而至。
彼时,天朗气清,海波浩渺,岛上翠峦环绕,云雾缭绕,宛如人间仙境。
道玄踏上石阶,步履轻盈,心中既愉悦,思绪飘然。
至碧游宫外,他见一水火童子伺立于侧,朱唇微启,双眼如星,姿态轻灵而巧妙。
童子恰见道玄至,遂躬身作揖,面带敬慕之色,口称。
“大师兄,老师通天早已传见,恭候多时。”
道玄闻其称呼,心中愉悦,面露笑意,回礼道。
“小童子无须多礼,老师之命,我自当遵从。”
转瞬之间,温文尔雅,显得与童子一番无拘之谈,仿若回至昔日。
童子见状,心中欢喜,忙道。
“请大师兄随我前往,老师在内已久候您也。”
言罢,便领道玄穿过碧游宫外的轩敞庭院,轻声细语,恍若天地间仅余二人。
道玄随水火童子步入大殿,殿内气宇轩昂,芳香四溢,温润如春,宛若人间仙境。
精雅的雕梁画栋与华美的琉璃灯饰交相辉映,仿佛充满了天地灵气。
第50章 老子得宝
殿中光影流转,透出一股无形威仪。
进得殿中,见通天教主高坐于云床之上,面色安和,气自华盖。
教主身披法袍,袍风轻拂,宛如白云缥缈,令人不禁肃然起敬。
道玄快步上前,俯身行礼,恭敬道。
“弟子见过老师,老师万寿!”
言语间,态度诚恳,语气恬然。
教主缓缓睁开双目,凝视道玄,面露欣慰之色,微笑道。
“起来吧。”
语气中透出一缕亲切,宛如春风拂面。
道玄闻言,遂缓缓起身,神情庄重,心中暗自思量。
教主目光流转,细细打量道玄上下,似乎在审视其气质与修为,随即笑容渐生,道。
“你来的却是正好,正有件事,汝亦可去凑凑热闹。”
道玄心中一惊,恭敬回道。
“弟子愿为老师效劳,愿闻其详。”
其言词诚恳,目光炯炯。
教主见道玄神情坚定,神色愈加欣慰,微微颔首,似乎对道玄之态度甚为满意,轻声说道。
“方今巫妖两灭,人族当兴。”
“尔之大师伯为人教教主,前日与我等商议,共立三皇,以教化众生。”
此言一出,道玄遂默默倾听,心中已经觉察到这等大计之不可小觑。
教主再言:“因你女娲师叔为人族圣母,其兄长伏羲于巫妖大战之中身殒,其威望高洁,众生敬仰。”
“至今未得转生,吾等有意助其转生轮回,以证那天皇圣位。”
道玄闻此,内心一震,伏羲之名乃是承载人族未来的要旨,关乎众生安危,岂可轻视!
教主目光炯炯,似是洞悉其心思,缓声道。
“你既为吾门弟子,亦应为此事尽一份心力,务使伏羲再生于世,引领众生,共建盛世。”
道玄心中振奋,遂恭敬作答。
“弟子定当竭尽所能,协助老师与大师伯,助伏羲重归,光辉照耀苍生。”
通天教主稍作顿息,面色凝重,续言道。
“然则伏羲欲证道,河图洛书则为关键。”
“只因巫妖大战时,帝俊身殒,这两件灵宝遂落于鲲鹏之手。”
“吾等需借以一用,然则我等圣人,素有禁忌,难以径直出手。”
道玄侧耳倾听,心中渐觉此事复杂,教主所言,确是非同小可。
教主继续说道。
“是以,特派汝往北海,劝说鲲鹏,行此功德。”
“若鲲鹏明理,知其利害,自当归还两宝;然若其果断不识天数,惟有出手强借。”
道玄闻言,顿时一凛,鲲鹏之威名显赫,性情难测。
道玄心下默然,思及鲲鹏之傲,其威势无匹,性情刚烈,遂暗自盘算。
“此事若由我往劝,不免动手强抢。”
心中不禁凛然,倘若鲲鹏怒而拒之,恐难以善了。
他沉吟片刻,眉头微蹙,回想起通天教主之言,鲲鹏乃是妖师,岂容轻易言说?
若稍有不慎,必将引发更大变故,终究不可小觑。
“劝之以理,然鲲鹏性情倔强,未必听从。”
道玄暗忖。
“若其恼怒,我若无备,或有殃及自身之患。”
心中思虑渐深,觉察此次之行陷阱重重,非但为夺灵宝,更关乎人族未来安宁。
忽而道玄心有感触,想起师尊教诲。
“行事当顾后慎始,行道亦须谨言。”
于是,道玄昂首立志,临风决心,非但以理动之,更宜以德服之,务使此行得其所望,成全人族之大业。
“虽知前路险阻,然弟子誓言,必不退缩,”
道玄闻命,遂躬身叩首,恭敬领旨,缓缓退步,口中长叹一声。
似释重负,心中万千思绪交织,未曾能释其怀。
长叹既毕,心中自觉坚定,意欲展翅飞往北海,遂展开身形,迎风而行,柔和的四方云气轻拂其面,神情渐显睿智之色。
脚步轻盈,如鸿雁掠空,衣袂飘飘,恍若乘风而去,远离喧嚣,向那未知之地而进发。
一路上,林木萦绕,山川壮丽。
然而道玄却无心欣赏,心中惦记那鲲鹏之事,潜思如何劝说,方可使其归还河图洛书,助伏羲再生之大计。
天界银河,绵延亘古,长则不可胜量,遥遥无际,似是无穷之境,飘渺于天际,流光溢彩,映照诸天星宿。
自天界之顶,俯瞩其间,星辰星河皎洁如练,涵泳于万千光辉之中,仿若一条银带,辉映苍穹。
天界极北之地,名曰北冥,汪洋冰海,浩浩荡荡,无边无际,冷风凛然,水波荡漾,透着一股静谧之气。
冰雪覆盖,银装素裹,俨然仙境,似涵藏着无数神秘。
北冥深处,隐藏着诸多古老之秘,孕育着神奇之灵物,水中则不时有凶兽游弋,神秘莫测。
此地乃是银河之源,涓涓细流,自天际倾泻而下。
汇聚成片,闪耀着千万星光,宛若星河之母,滋润着大地与苍生,一切之缘起,尽皆从此而来。
此处日月如梭,沧海桑田,不知多少岁月在此沉淀,多少神话在此发生,仿佛时间在此凝滞,唯有灵气依旧。
道玄于此地,心中感慨万千,虽倍感渺小,然不畏艰难,再续征途。
北冥之广,何其壮阔,实乃寻觅灵宝之地,踏足之处。
然此地气候渐寒,寒风瑟瑟,天仙皆难以承受,披霜戴雪,疲惫已极。
更兼路途遥远,若欲探索银河尽头,抵达北冥汪洋之中,非但须依借遁光飞行,日夜不停,心神俱力,方可为之。
然则,即使遁光飞驰,亦需数载时光,方能抵达此处。
天路漫漫,岁月荏苒,途经星河,继而穿越万千星界,方展现于北冥浩渺之境,故仙人罕至,鲜有访客,唯有勇者敢于跋涉。
彼时北冥,冰封万里,波涛翻滚,静谧中透着一股玄奇,亘古流淌之水,埋藏多少未解之秘。
以及传说中的凶兽,皆需勇者探索,方解万古沉浮之谜。
此间,一切之艰辛、寂寥,唯有心志坚定者,方可见证这片神圣之地,感受天意之流动,洞察道之真谛。
道玄行走三万里,踏至北冥汪洋之际,眼前忽现异象。
彼苍茫冰海之间,浮起一座巍峨宫殿,宛若白玉所铸,寒光闪烁,耀目生辉,壮丽无比。
此宫殿高耸入云,万丈台阶蜿蜒而上,似通向九霄云外,令人心生敬畏。
寒气逼人,扑面而来,愈显其神秘莫测。青光四射,透过冰层,映照出幽深之色。
与周遭白茫茫的冰岛相映成趣,宛若一幅冰清玉洁之图卷,浑然一体。
道玄凝视其宫,心中疑惑,知此乃妖师宫也,听闻其内藏须弥之道,均蕴灵异。
此便是妖师宫。
妖师鲲鹏,妖力通天,霸占天界北冥汪洋,其势磅礴,令四方苍生皆避其锋芒。
此妖师宫,乃是镇压北冥一整块玄煞之气所化,浑身冰寒如玉,宛如一块神秘的寒玉,晶莹剔透,流光溢彩,冷耀其周。
此宫殿之构,非凡物所能比拟,是由鲲鹏祖师以妖法镂空而成,冶炼万千岁月,静默中孕育至高之威严。
宫中更藏有几件先天灵宝,皆为机缘难得之物,蕴含无尽灵气,宛若天地之灵光,光华璀璨,何其绝妙。
数万余年间,鲲鹏以妖法祭炼此宫。
此宫殿,宏伟华丽,高耸入云,层层屋檐雕梁画栋,宛如天际之星辰,轮廓分明,光彩耀眼,令人为之倾倒。
殿中柱梁,雕饰繁复,细致入微,宛如流动的云烟,缠绕其中。
琉璃瓦片闪烁,映照四周,折射出斑斓的光华,仿佛置身于天界的璀璨星海,令人神驰梦游。
墙面间,绘有万千仙景,或有诸天神只、或有灵兽腾跃,每一幅画作皆蕴含玄妙法则。
只听一声幽然玉磬之响,回荡于寂静的北冥之中,妖师宫宫门轰然大开。
门前光耀夺目,宛如天际初升的明月,照耀着四周冰封大地,瞬时万物寂然。
二排各色道人,均华服飘飘,姿态各异,分立于宫门左右,面容恭敬,神态端正,宛如守卫天庭的仙者,威仪十足。
其衣袍飘舞,似有风来,背后似隐隐有灵光闪烁,彰显出不同寻常的道行与修为。
而中间冰路,直通宫内,雪白如玉,犹如贯穿天地的通道,分明而清晰。
两边道人静静伫立,神色肃穆,目光专注,恍若守护着这条通往神秘之域的道路,任谁亦不敢轻言踏入。
寒气袭人,冰路两侧的霜雪在轻风中轻轻晃动,宛如灵动的精灵,诉说着妖师宫内的无尽故事。
宫门之上,忽然凭空升起一朵冰莲花,绽放于寒风之中,宛如晨曦初照,独具清逸之姿。
花瓣洁白如玉,微微透出幽青光华,宛若凝聚了天间灵气,世间之美不可胜收。
其上端坐一高冠碧服之长髯道人,形态恍惚,若隐若现。
道人须发如云,古篆飘逸,眉宇之间透出一股超然之气,令人不敢直视。
其相貌奇古,似与天地同生,浑然天成,映衬得那冰青莲花愈发显得光华夺目。
目光清冷如水,宛如寒冬凝霜,横扫四野,似能洞悉众生心迹。
一双深邃的眸子,蕴藏着无尽智慧,犹如能穿透时空,遍览洪荒亿万妖众之师,正是太古鲲鹏得道的鲲鹏祖师。
其威仪自成一方,让人心生敬畏。
此刻,风静云舒,四周氛围愈显庄重,冰雪之中刹那间似乎凝聚了一切生机。
那莲花高悬,宛若天上之明月,照耀着这宏伟的妖师宫,仿佛在默默凝聚着无尽的气运。
道玄见之,心中震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