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后穿成不受宠的嫡女逃荒了
作者:南归鸟 | 分类: | 字数:34万
本书由顶点小说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92章 抹不开面
不管是他们拿的二、三号玉牌,还是一号牌的。要么靠钱,要么靠关系。
他们这些人以前也都算是有身家的人,不说大富大贵,至少是小康家庭了。
所有拿玉牌的人家都有一个优点:那就是不会争抢吵闹,都规规矩矩地排队、听安排。
而拿铁牌、铜牌的,刚刚沈娇娇也顺眼看到了。
拿铁牌,充徭役的最惨,每个人都得戴上镣铐,一生都不能摘下来。虽也提供饭食,但却就是干粥一碗。路上全靠走,官兵也是动辄打骂。
铜牌是去做“后勤兵”的,虽不戴镣铐,但却也只有干粥一碗。去了就得世代为军队种地种田,没个结束。
最要命的是,这些人大都饿极了,累极了,在食物面前没有一点抵抗力。往往是一拥而上,让跟着维持秩序的官兵很是头疼。
作为难民中的第一批队,他们还算知道规矩,人也相对于的干净些。
所以那些设粥棚的大户人家也愿意招待他们这样的人。
一是做善事,二也是能博取一个好名声。
来到粥棚,领队的黄官爷好似做惯了一样,到了就对着他们喊道:“各位员外爷、大老爷、老太太、老爷、夫人、小姐、公子们,快去领些吃喝。
过了这个地儿,后面可就没有这些了。等会儿我们直接上官道,也不会有店铺、集市这些了啊,可买不着。快打发了想买的念头。
只上官道前有一处牧场,你们能买些自家坐骑的草料,其他再没有了。再往后十里处有一处茶棚,能给你们提供一次茶水。
五十里处歇歇脚,然后就一直要到地点才会停了。一走就是大半天,现在顾忌着面子,后面饿了我们可不管啊。”
“圣人云:不食嗟来之食。让我现在接受他们的施布不是枉读圣贤书了吗?”一个瘦高的文弱书生对着自己的老娘说道。
那书生娘俩看起来可不像是“花钱”或者“有关系”一类的,看书生一出口就是一副读书人的高傲之气。
猜想可能是凭功名进来的,只是不知是秀才还是什么。
不过想来名次不高,看那说出的话就知道了,高傲、酸腐之气,还很愚昧。
沈娇娇最讨厌这样的人了,自己不喜欢,连带着也要阻止老母亲去拿,好似多丢人一样。
“儿,你不要管,娘去拿。咱这一路可不容易啊,你想想娘被抢去的半个馍馍。再想想我们一路上挨的饿,受的苦。”
又听其他人,劝家里那些感觉不好意思的人,“这有啥抹不开面子的,咱逃难逃了一路了,抢也抢过了,还有啥面子,不都是为了活着吗?”
“我就是觉得我们都进城了,也不是没银钱的人,让我现在和人要白食,我就感觉过不去一样。”
“这不可就想错了,这是人黄头儿照顾我们这些逃难来的人。刚开始人不说了吗,后面没地方买,还贵呢。咱不能不识好歹的。”
黄头儿这些话总是要重复听个几遍,前面几批的人来了粥棚,说的话也都大差不差。就是“抹不开面呗”。
这也是这些人到地儿了,心里安心了,就不再想将就了。这要是还在逃荒路上,你看这些人还不得上去抢啊。
在场的有顾虑的人有,也有很多没这顾虑的。
比如沈娇娇他们就都排队去领粥领东西去了。
“大家慢点,慢点。排好队,粥和馒头管饱。这里完了,后面又在煮了。都不要急。”大户人家的小姐拿着勺子舀粥,她旁边的丫鬟边分发馒头,边笑呵呵地喊着。
汉子们端了碗就蹲在路边,一口馒头一口粥,吃的是震天动地的。
女人们吃两口粥又吃两口馒头,有的给老人喂,有人给自家孩子喂,又赶忙自己吃两口,顿时忙的不可开交。
一个个吃的汗流浃背、满面通红,好些来不及吹凉就往嘴里送,顿时烫的龇牙咧嘴,但那一口就是舍不得吐出来。
又或是吃的太多,噎着了,赶紧让旁边的人给自己拍背顺气。一个个吃的是肚饱腹圆,连连打嗝儿。
沈娇娇他们自是没有那么饿。自端了粥,吹凉后,吸溜吸溜慢慢吃干净了一碗粥。
到得最后,那些不想吃的人,在一堆吃的很香的人中,也没能抗的住,还是去打了粥喝,又吃了馒头。
“哎,闺女这衣服好,把你身上那破布襟子脱了。”女人手里拿着一件青色薄衫衣裙,对着自家女儿说道。
“爹,这鞋底子真好,鞋面也软,你脚都磨的不像话了,把脚擦擦穿这双吧。”一男子捧着一双黑布缎面鞋,笑呵呵地凑到自家老爹面前说道。
“哎,我看这鞋行,好看着呢,呵呵。”老汉接过鞋,不住地打量起来。
有些身上穿的实在不像话,也不觉得接受施舍有什么不好的,都去衣服堆那里问了尺码要了衣服、裤子、鞋。
特别是鞋,好些没走过路的,这次一路上可是遭了老罪的。
所以这次施粥“活动”,也算是“宾主尽欢”,热热闹闹的。
施粥的人家很满意,被施粥的人也很满意,至于那些嘴里说着不要,但最后还是接受的人,也不再说什么扫兴的话。
粥棚圆满结束。
后面又去了几家药铺,这是除了吃喝穿外,最重要的地方了。
这一路上,谁还没个病、伤的。
不说啥地主、富商的,就他们随行的护卫、小厮、丫鬟,那可都是带着伤病的。
除了天气原因和路上艰难,适应不了的。还有好些都是为了护着自家主子,才受了伤的。
而那些主子也不会吝啬不给那看病的银钱。
中年富商指着身后几个护卫,说道:“大夫,你给他们都看看,用啥药都行。”
那边男子也扶着自家老娘,和媳妇,说道:“您也给我们看看,身体要有啥毛病,您给拿点药,最好是丸药,路上带着吃方便些。”
老夫人坐稳了,又招呼身边的孙子、孙女儿们:“大夫您顺便看看这戏娃娃,就怕路上吓着了。”
有银钱的,看着终于有了他们能花的地方,个个都去看病,号脉,拿药。药铺子顿时忙碌了起来。
“小姐,您要不要也去看看?”方嬷嬷看着沈娇娇说道。
“不用了,我没病没伤的,看啥病啊,就不去凑这份热闹了。”沈娇娇笑眯眯地,坐在车厢里没动。
好似又想到什么,掀开车帘,说道:“你们要是有不适的,也去看看,千万不要讳疾忌医啊。也不要担心银钱,够的。”
顿时方嬷嬷,王掌柜几人都心暖暖的,都笑呵呵地,说道:“小姐,我们知道了。”
“嬷嬷,要不您去看看,我刚刚问菊香了,她没啥不好的,我也是,我俩就不去。”紫娟问道。
方嬷嬷闻言有点犹豫。
“是呀方嬷嬷,你老妹子身子骨不好,在中州还病了一场。现在正好给大夫看看好完全了没。”王掌柜也在一边劝道。
“去吧,去吧,看看总是好的。”菊香也凑在旁边说道。
方嬷嬷迟疑了一会儿,方才点了点头,“好,那我去看看。”
方嬷嬷才走了两步,突然想到什么,转回头来到王奶奶坐的马车前,问道:“婶子,您老身体也不好,我们一起去让大夫瞧瞧去。”
这一路方嬷嬷和王奶奶关系还不错,所以这样的时候就想起了,王奶奶年纪比她还大,身子一直又不好,要去的话带上王奶奶一起的。
“大妹子,我不太想去,我身子还好,咳咳……”,王奶奶说道,只最后还是忍不住咳了两声。
“婶子,都这样了,咋还硬撑着呀。你媳妇、儿子还有孙子可都还靠你照顾呢。”
方嬷嬷知道王奶奶这样说是因为心疼银钱,家里的钱都拿去买了户牌,又欠了那许多钱,现在是一分钱都不愿意花了。
“是呀,娘你去看看吧,不管咋样都欠了那么多了,多着一点不多,少这一点不少。往后我们努力为沈小姐干活,再还上就好。”赵猎户一副反正已经欠了,不多这点的“光棍”模样,殷殷劝着。
赵氏也顺着丈夫的话劝了几句。
最后还是赵狗蛋一句,“奶,你去看病吧,我舍不得奶,奶可不能得病。”
王奶奶的态度才有所松动,又想到方嬷嬷刚刚说的话。是呀,现在才到了新地方,什么都没安排好,我这老婆子得支楞起来才行。
王奶奶颤颤巍巍地下了马车,对着方嬷嬷笑道:“好,我们一起去。”
“哎,这就对了。”方嬷嬷高兴地拉着王奶奶的手,往药铺里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