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手机阅读

惊?不是讲历史?古人开始输出

作者:孤者自怜 | 分类: | 字数:54万

第165章 沥青与蒸馏

书名:惊?不是讲历史?古人开始输出 作者:孤者自怜 字数:3502 更新时间:2025-02-12 01:48:20

「有机凝胶材料中,沥青主要可以分为煤焦沥青、石油沥青和天然沥青三种。

它的用处主要是用于油漆、塑料、橡胶等工业以及铺筑路面。

其中,煤焦沥青是炼焦的副产品。

炼焦我们在上一期视频中讲冶铁技术部分的时候提到过。

当时我们讲的燃料焦炭就是炼焦的产物。

但除了焦炭,炼焦过程中,还会产生粗煤气。

(粗煤气,也叫焦炉煤气,是炼焦过程中产生的可燃性气体。)

粗煤气经过冷凝分离出来的是一种有刺激性臭味的粘稠状液体,即煤焦油。

如果继续对煤焦油进行加工,通过蒸馏的方法去除煤焦油中的液体,最后剩下的残余物就是煤焦沥青。

也可以叫做煤沥青。

特别注明:煤沥青燃烧或者熬制的过程有毒!

蒸馏是什么呢,在这里也简单说一下。

我们依旧是先谈历史。

根据目前的考古挖掘,在商朝时期的妇好墓中发现了一个汽柱铜甑(zèng)。

经过学者们的长期讨论,这个汽柱铜甑可以说就是个汽柱铜锅。

且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也是唯一一件商朝汽锅。

(甗yǎn,蒸食用具,上部分叫甑,下部分叫鬲lì。

甑、鬲中间镂空,或者有中柱。

甑中放食物,鬲中加水烧热,蒸汽从中柱进入甑或者从镂空的地方进入甑。

最后利用蒸汽蒸熟食物的一种炊具。)

关于这件汽柱铜甑的用处,有人说它是用于蒸食物的器皿,也有人说它是用于蒸馏酒的器皿。

在器皿用途不明的情况下,我们无法判断这时期的人们是否已经学会了蒸馏技术。

接着时间来到了汉朝。

汉朝出土的蒸馏器也不少。

比如上海博物馆收藏的东汉蒸馏器,还有海昏侯刘贺墓中出土的青铜蒸馏器。

且刘贺墓中的蒸馏器挖掘地点位于墓葬的酒库中。

因此,许多人猜测西汉时期就已经出现了蒸馏酒,也就是白酒。

但随着在青铜蒸馏器上面检测到芋头的残留物,有关这方面的内容出现了较多观点。

芋头富含淀粉,适合酿酒。

故有人认为这个青铜蒸馏器就是用来酿酒的。

可芋头酿酒十分罕见,且文献中也没有记载。

如果芋头酿酒好喝,按照老祖宗们的爱好,怎么也该流行起来,文献中也不应该没有记录。

出于这方面的考虑,也有许多人认为刘贺墓中的青铜蒸馏器并不是用于酿酒的,而应该是蒸煮食物或者炼药的工具。

东汉蒸馏器也是差不多的情况。

两者都是用途不明的情况,且没有具体的文献记载,所以依旧很难判断。

到了唐朝,首次出现了“烧酒”一词。

(烧酒是白酒的早期称呼。)

比如,白居易的“荔枝新熟鸡冠色,烧酒初开琥珀光。”

根据这句诗,有人猜测唐朝应该已经有了蒸馏酒。

但也有说法是唐朝时期的烧酒指的并不是白酒。

而是酿造酒,也就是黄酒的最后一步操作——煎酒。

煎酒是低温加热。

所以在唐朝时期,有两种酒,分别是生酒跟熟酒。

生酒也可以叫作新酒或者生春。

熟酒也可以叫作烧酒或者烧春。

因此这部分内容也是存在较大争议的。」

众人这下是真的没头绪了。

沥青是什么!?

他们根本就没有听过啊。

投影这会儿也没说它的历史跟古称。

总不能是跟那个水泥一样,都是到了很晚以后才被发明的吧?!

还有那几个,什么油漆、塑料跟橡胶,他们完全懵了。

这都什么东西啊!!!

他们真的有点听不懂了。

不过还好,部分人拍拍胸脯,炼焦他们还是知道点的。

到最后,陷入迷茫状态的只有早期的人们。

投影将话题转向蒸馏时,伴随着蒸馏历史的出现,所有人又被惊了一次。

后世还会存在这么多争议吗!?

他们都快以为后世是想研究什么就找哪个时代的帝王陵墓了。

原来不是啊。

难道!

他们是因为找不到所以才有争议的?

众人突然感觉自己大概率真相了。

但是!

为什么要一直说白酒!

一听就感觉不是他们现在正酿造的酒。

难道他们自己酿的酒不好喝吗?

为什么非要纠结这白酒的历史呢?

……

汉,刘弗陵在位期间(刘彻儿子)。

既是海昏侯又是西汉废帝的刘贺此时才十岁出头。

(刘贺是刘髆的儿子,也是刘彻的孙子。)

哪怕是听到自己的陵墓被挖,他的表情已经没有任何变化。

甚至还叫身旁的奴婢去给他拿些新吃食供他观看投影。

自从父王去世后,祖父又大力打压诸侯,他在无父兄教导的情况下,只能安安分分地过好自己的“快乐”日子。

可以说,他的性格相对比较淡泊。

第165章 沥青与蒸馏

刘贺早就想明白了。

现在的日子挺符合他的。

反正父王在太子之位的斗争中已经败了,他也再无可能走上那个位置。

还不如做个潇洒的诸侯王,做些他自己喜欢的事情。

因此,刘贺表示他并不是个因为自己陵墓被挖就会气的要死的人。

对于这件事,他只当自己是对两千多年后的后世贡献了自己的最后一份力。

刘贺摸着自己并不存在的胡子,故作高深。

也不知道后世的那些考古学家们都在他的陵墓中挖出了什么东西。

他自己也挺好奇的。

(刘贺性格是根据刘贺墓中出土的《论语》屏风、孔子像以及成套的编钟等推论的,属于个人想法。)

……

「宋朝时期,河北青龙县出土了一个金代的蒸馏器。

从发现的这个蒸馏器的结构上看,器内的液体在经过加热后,产生的蒸汽会垂直上升。

在遇到上部盛着冷水的容器后冷却,沿着内壁冷凝流下,最后被收集于容器内。

从这点上看,这个蒸馏器跟后来的蒸馏器原理已经差不多了。

而且宋朝的文献中已经出现了有关蒸馏器的记载。

如南宋《游宦纪闻》卷五中记载了一个蒸馏花露的蒸馏器。

宋朝《丹房须知》一书中还画了当时的蒸馏器图形。

最后还有一点,那就是宋朝时期的“烧酒”一词出现的更为频繁。

且经推测,此时的烧酒指的应该就是蒸馏烧酒。

如宋朝《洗冤录》中记有“虺蝮(huǐ fù)伤人,……令人口含米醋或烧酒,吮伤以吸拔其毒。”

这句话中的烧酒,就有不少人认为它说的是蒸馏烧酒。

还有宋朝出现的“蒸酒”一词,也有人认为它指的是酒的蒸馏过程。

如宋朝《夷坚丁志》中记载的“一酒匠因蒸酒堕入火中。”

总之,不管这一时期到底有没有出现蒸馏酒,我们都可以知道,宋朝时期已经有人掌握了蒸馏的基本技能。

到了元朝,蒸馏酒最可信的历史起源就是元朝。

因为蒙古人远征中亚、西亚跟欧洲,所以西方的蒸馏酒法传入中国。

但酿酒者把传进来的蒸葡萄酒的方法用到了蒸谷物酒上面。

如明朝《本草纲目》中写道“烧酒非古法也,自元时创始,其法用浓酒和糟入甑(蒸锅),蒸令气上,用器承滴露。”

清朝《滇海虞衡志》也有记载,“盖烧酒名酒露,元初传入中国,中国人无处不饮乎烧酒。”

除了这个,还有关于最早的蒸馏方式到底是液态蒸馏法还是固态蒸馏法也有不少的讨论。

但因为缺少文献记载,两者之间到底哪一个先出现,其实并不清楚。

不过,在元朝的《饮膳正要》和《轧赖机酒赋》以及明朝的《居家必用事类全集》中记载的蒸馏方式都是液态法。

元朝时期的葡萄烧酒、马奶烧酒就是属于液态蒸馏这一类型。

而有关固态蒸馏的最早记载出现在南宋的《游宦纪闻》,且挖掘出来的金代青铜烧酒锅也是采用固态蒸馏法的。

到了明清时期,根据康熙“无岁不诏禁烧酒”的诏令,还有乾隆禁止烧酒生产的力度更加严格,可以看出这时期的烧酒产量应该很高,并且已经到了需要朝廷管制的程度。

这几件事也能侧面反映出掌握蒸馏技术的人群比以前更多,他们蒸馏的技术跟器材也比以前更好。

前面提到的金代蒸馏器与今日仍在使用的老式蒸馏器——天锅的构造以及原理十分接近。

而天锅是明清到建国以来,使用最为普遍也是最为流行的基础蒸馏设备。

(下面烧水的锅叫地锅。

上面放冷水凝酒的锅叫天锅。

中间有一个木质的装酒漏斗叫甑。)

由于天锅蒸馏酒时,会有出酒率低等情况。

所以建国后,人们开始对蒸馏器进行了改造。

1960年左右,改成了分体式蒸馏器,也是目前最为常见的蒸馏器。

它取消了直火烧锅的方式,改用管道输送蒸汽。

天锅被改成了甑盖。

甑盖上面连接管道,再连接冷凝器。

最后冷凝器中的蒸汽冷凝流出酒管。」

说蒸馏好像就离不开酒。

众人听完就这一个想法。

不过也正常啦!

那可是酒啊,大部分人都会喜欢喝的吧。

早期的人们喝的主要是酿造酒,也可以说是发酵酒。

部分酒瘾上来的人,对白酒简直好奇死了!

这个白酒应该很好喝吧。

都已经到了中国人无不饮的程度,根本不用怀疑,绝对好喝!

不然后世怎么会一直惦记着它的起源跟历史。

这部分人心痒痒。

投影别说蒸馏了,不如先给我们讲讲这个白酒如何?

……

「蒸馏本身指的就是蒸发跟冷凝的过程。

它通过利用液体混合物中不同组成成分的挥发性差异,也可以说是沸点差异,将液体混合物沸腾时产生的蒸气导入冷凝管中。

最后冷凝管中的蒸气冷却后凝结成液体。

所以蒸馏装置基本上可以分为两大部分。

一部分是加热蒸发装置,另一部分是冷凝装置。

而常用蒸馏所需的仪器主要有以下几种:

左边有铁架台,酒精灯,石棉网,蒸馏烧瓶,温度计。

中间有冷凝管,橡胶塞。

右边有牛角管,支口锥形瓶。

好了,有关蒸馏方面的内容我们暂时就说这些。

现在继续回到我们的沥青。

第二种沥青叫石油沥青。

它的主要用途就是作为基础建设材料、原料以及燃料。

石油沥青的生产方法有很多,蒸馏法、溶剂沉淀、氧化法……

蒸馏法是在常压状态下,把原油进行蒸馏,然后分出汽油、煤油、柴油等轻质馏分。

接着再对剩下的产物进行减压蒸馏,分出减压馏分油。

最后剩下的残渣,如果符合道路沥青规格的话,就可以直接生产出沥青产品。

通过这个方法得到的沥青也可以叫做直馏沥青。

蒸馏法是生产道路沥青的主要方法。

剩下的其他生产方法不一一细说,大家自行看表格。

石油沥青跟煤沥青一样,也有毒,只是毒性没有煤沥青大而已。

讲到这儿,应该也有人开始对石油、原油有了疑问。

所以我们再跳一下话题,接下来讲讲中国古代的石油历史。」

这些蒸馏仪器都好小啊。

众人看着投影上面放出的仪器说明图。

铁架台他们照葫芦画瓢,大致的形状还是能做出来的。

可酒精灯是什么?

酒他们倒是能理解,难道这酒精灯也是酒的其中一种?

若真是如此,那酒精灯是必须要用蒸馏的方法炼出还是通过他们自己发酵也可以做出来?

就连那个蒸馏烧瓶,他们也看的有些迷茫。

不过也有不少人看出这个烧瓶的材质跟前面看到的马厩窗户的材质很像。

或许,这两者都是用同一种材质做成的?

正当大家都在暗自琢磨这些仪器的时候,投影的一句有毒让他们瞬间回神。

有毒!?

大家赶紧调进度,翻到前面说的煤沥青。

特!别!注!明!

居然真的有毒!

投影都特别标注了,他们居然没有注意到!

注意到的人倒是没觉得意外。

剩下的最后一种沥青肯定也有毒。

他们需要考虑的是,有毒,那他们要怎么避免中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