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手机阅读

惊?不是讲历史?古人开始输出

作者:孤者自怜 | 分类: | 字数:54万

第159章 兽医学发展(上)

书名:惊?不是讲历史?古人开始输出 作者:孤者自怜 字数:2259 更新时间:2025-02-12 01:48:20

中国古代兽医技术的发展跟马、猪等家畜逐渐被重视离不开关系。

殷商时期,甲骨文中就有了“贞多马亚,其出囚”等句。

“亚”读“恶”,意思是马有疫病,还有了人畜通用的病名。

此外,甲骨文中还有牡猪的象形字,且它的字形中,象征着生殖器的笔划是断开的。

根据许多学者的解释,这意味着当时的人们已经开始给公猪去势。

即那时就已经有了原始的阉割术。

从西周到春秋,兽医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根据《周礼·天官》中的记载,西周的时候就已经有了专职兽医负责诊治“兽病”跟“兽疡”。

在家畜去势这方面,《易经》中记有“豮(fén)豕之牙吉”。

“豮”指的就是去势的公猪。

这句话就是在说被阉割之后的猪,性格会变得温顺,它的牙也不足为害。

而《礼记》中还有“豕曰刚鬣,豚曰腯(tú)肥”的记载。

意思是没有去势的猪,皮厚毛粗,故叫“豕”。

而去势后的猪长的膘肥臀满,所以叫“豚”。

除了公猪去势外,随着騬(chéng)﹑犗(jiè)﹑羠(yí)等古字的出现与解释,说明阉割术还被用于马、牛、羊等家畜身上。

这几个字都是对被阉割过的马、牛、羊的称呼。

战国乃至秦汉时期,是兽医学奠定基础的重要阶段。

在战国时,就已经出现了专门给马治病的马医。

关于家畜疾病的记载也比以往多出了很多。

比如《晏子春秋》中就有马中暑的记载,“大暑而疾驰,甚(重)者马死,薄(轻)者马伤。”

还有《庄子》中记载的“络马首﹑穿牛鼻”,这句话说明那时已经有了穿牛鼻绳的技术。

但在这个时期,对于兽医学最有奠基意义的是《黄帝内经》的出现。

还有东汉时期成书的《神农本草经》,作为我国第一本药物学专着,它上面记载的很多内容都是人畜通用的。

比如“牛扁(药名)杀牛虱小虫,又疗牛病”,“桐花主傅(敷)猪疮”等,这些都是跟兽用药物有关的记载。

除此之外,汉代名医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也为兽医学提供了借鉴。

因为这些医学跟药物学着作的出现,十分有利地促进了汉朝及其之后的兽医学发展。

比如汉简中的记载有兽医方剂,开始把药做成丸剂喂给马,还有了以针药配合诊治兽病的记载。

《汉书?艺文志》中记载了《相六畜》三十八卷,同时还有《马经》跟《牛经》。

除了马医,还有了牛医的出现。

到了这一时期,兽医学已经有了一个基本的体系。

之后的南北朝,《齐民要术》中也有兽医专卷,上面记载了家畜的26种疾病跟48种疗法。

此后,兽医学的着作开始涌现。

《隋书?经籍志》载有《疗马方》一卷﹑《伯乐治马杂病经》一卷﹑《马经孔穴图》一卷﹑《杂撰马经》一卷等等。

到了唐朝,兽医教育正式开始。

唐神龙年间(705-707),太仆寺中就设有“兽医六百人,兽医博士四人,学生一百人。”

(神龙,武则天跟李显的年号,705年是武则天退位的年份。)

唐开成年间(836—840)出现的《司牧安骥集》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兽医教科书。

……

兽医们眼睁睁看着投影讲完调教后就直接换上了马蹄子的图片。

这是要直接开始讲下一个内容了?

那他们的兽医就不讲了吗!

兽医就不重要吗???

为什么不讲!

兽医们表示他们要对投影失望一秒钟!

但众人也无可奈何,只好自己询问投影。

没想到投影左边的小视频还挺给力。

很快就给他们放出了兽医技术发展的内容。

不仅有部分历史,最重要的是有很多新疾病新疗法啊。

随着一本本着作的出现,越是早期的兽医就越是知道了更多的信息。

这种站在巨人肩膀上的感受,真是少有。

心中感叹一句后,他们边看边划着屏幕,连投影接下来要讲的内容都不管了。

很明显,这些才是对他们更有用的知识。

兽医们难以掩饰自己的激动,手忙脚乱地去找纸笔。

可都要把这些内容快快记下来为好!

……

对医术感兴趣的不只有兽医。

还有皇帝,大臣,富庶人家跟平民百姓。

东汉最后一位皇帝刘献跟兽医们一样也问了医术问题。

只是他问的不只是兽医技术,还有中医学。

在看到小视频上面出现的各种疾病时,刘献的震惊不比兽医少。

他先是被牲畜们会生的病惊了一番,然后又被人会生的病震惊到。

但最让他惊讶的还是为何越发展,人生的病会越多呢。

特别是那上面写到的现代。

病名简直多到他都已经理解不过来了。

真是可怕,他之前还想着要是能去现代一趟就好了。

现在他不想了。

就他的身板,怕是一过去就没了吧……

后世人真是坚强,看来想要过好日子还得有个好身体。

刘献在心中默默挥泪。

……

宋朝的皇帝们,都很重视医学。

其中北宋9个皇帝中至少有5个是熟悉医学的。

《宋史》中还有赵匡胤给他弟弟赵光义艾灸治疗背伤的记载。

(太宗尝病亟,帝往视之,亲为灼艾,太宗觉痛,帝亦取艾自灸。)

在皇帝们带头研究并重视医术以及宋朝还没有长期“抑商”的政策下,宋朝从上到下的医术比起以前发展的更为迅速。

许多医官甚至会亲自开设药店招揽生意。

平民文士也慢慢开始把会医术作为自己的一项谋生技术。

因此在兽医这个话题下,这部分人也没有忘记询问现代的医术发展。

但医学中有太多他们听不懂的专有词汇。

所以还有不少人询问起了中医发展。

但当他们看到1928年的废止中医案时,这几乎引起了全部人的愤怒。

几千年的东西,说废就废?

用了几千年的东西,为什么要废?

他们代代相传的中医,到了后世居然受到了生存挑战。

这简直不可理喻!难以理解!

尽管他们还没有询问西医是什么,但在他们的理念中,废中医,就是大逆不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