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手机阅读

陛下,北王的封地比国家还要大了

作者:楚非鱼 | 分类: | 字数:66.8万

第282章 大理之战与秋水河畔

书名:陛下,北王的封地比国家还要大了 作者:楚非鱼 字数:2133 更新时间:2025-02-09 01:46:07

一战起而四方云动。

在整个大陆都震荡不安之时,龙不祥这时又在干什么?

他在吃烧鸡。

当接到各路信使急报的唐周风风火火的跑去找龙不祥时。

便看到了他正十分悠闲的躺在草地上吃烧鸡的模样。

唐周一见到他这副吊儿郎当的样子差点没把鼻子气歪。

他到底知不知道如今的局势有多危急?

因此在汇报时唐周甚至产生了一丝恶趣味。

他希冀的看着龙不祥,希望在对方脸上看到一丝惊慌失措的神情。

我让你吃。

然而让他失望的是。

从始至终龙不祥脸色都没有产生任何的变化。

他甚至只说了两句话。

“局势再急我们就能赶的回去了吗?”

“有诸葛亮和卫青在你还着什么急?”

是啊,诸葛亮和卫青。

龙不祥对这两人完全是无条件的信任。

无论是能力还是人品。

他虽然身为主君,就算赶了回去也自问不可能比这两人处理的更好了。

甚至不止这两人。

三州和帝都有荀彧。

东南和大理有鲁肃。

就算是刚刚撤离的西域也有一代名将章邯的镇守。

哪个不是能独当一面的大才?

他急什么?

他完全不急。

事实证明龙不祥不急果然是有不急的道理。

接下来局势变化之快直接超乎了所有人的意料之外。

首先是大理。

彼时大理战神段慕云虽然不在,但红甲军却是留了下来。

十年以来,段慕云始终都是大理人民精神上的寄托。

在这三国联合来攻的危机时刻。

他们的精神寄托居然不在?

这让整个大理州的人民不可避免的陷入了恐慌之中。

非常之时自有非常之人。

鲁肃当仁不让的站了出来。

他采用的乃是拉一个打一个的策略。

他先派使者带着大量的金银财宝前去寻高棉国主巴裕。

使者晓以利害,并以重利许之。

甚至答允战后会割让边境三城给高棉。

巴裕大喜,遂按兵不动。

之后鲁肃又亲领天翼军前往凤凰城。

士兵左出右入,右出左入,以为疑兵。

交趾国君生性多疑,以为大理主力皆至,一时亦不敢进兵。

这两国兵马算是被按住了。

其后鲁肃大胆启用大理年轻一代将领鹿云,让其自领红甲军前往迎击蒲甘敌军。

昔日宗仁昌与段慕云领兵前往大理时,鹿云便多有不服。

然则鲁肃其人温润如玉,宽厚练达,素有长者之风。

与大理各族相处甚是融洽。

此番出兵更是力排众议,启用鹿云。

鹿云感其诚,于是奋死力向前。

红甲军本就是世间精锐,非蒲甘之军可以抵挡。

双方于落霞坡一战,蒲甘军节节败退。

又不见两国援军来助,终于兵败如山倒。

之后鹿云兵锋一转,飞速赶往凤凰城下与鲁肃汇合。

双方兵合一处,再战一场,交趾敌军难以抵挡亦溃不成军。

还没完。

交趾一败。

红甲、天翼两军又马不停蹄朝着高棉国大军行进。

二人兵分两路,左右袭击。

高棉国被打的措手不及,大败之余之前所得珠宝亦被尽数夺走。

彼时射塌天与改世王沿路急切间聚拢了八百余部,连日赶来支援。

二人于山坡之上便恰好看到了鲁肃大军正在大破敌阵。

二人目瞪口呆,尴尬的对视了几眼。

“我们是来干嘛的?你说要来支援谁?”

改世王兴奋的张大了嘴,叫道:

“管他娘的嘞,来都来了,先冲杀一阵再说啊。”

说罢大喊大叫的便朝高棉国残部冲去。

口中大叫道:“不要放箭,我们是宋人,冲啊,大宋人不打大宋人。”

红甲、天翼两部本就军威极盛,再加上射塌天与改世王一顿胡搅蛮缠。

三国联军死伤惨重,连日败退回国。

自此三国联军一败涂地,大理之危自解。

值得一提的是。

高棉国君巴裕也不知是真傻还是假痴。

大战后竟然还傻乎乎的派遣官员前来接收边境三城。

言必称是鲁肃之前答应他们了的。

这一骚操作差点没把三城县令给笑死。

略施惩戒之后便将高棉官吏驱逐了事。

当这些官员灰头土脸的跑回去后,巴裕气的破口大骂,称中原人奸诈狡猾没有信用。

这个时候他都还没有完全意识到。

三国联合出兵,擅自进攻大理州的行为。

到底惹怒了一头怎样的雄狮。

此战是在段慕云不在的情况下干脆利落的取得了胜利。

对于大理来说实在是意义非凡。

鲁肃更是在大理国民心中一战封神。

彼时本欲前往三州的段慕云正火急火燎的想要赶回大理。

于半途得知获胜的消息后。

对着大理的方向目视良久后终于微微一笑。

这时她的心境竟然前所未有的轻松。

从此刻起她再也不是那个需要独自背负大理国运孤身向前的少女了。

她,终于自由了。

在大理之战结束不久后,距离帝都不远的秋水河畔也终于有了动静。

面对来势汹汹的陆少名,荀彧并没有什么太大的反应。

他甚至只给帝都的武安国派去了一路援军。

吕蒙。

双方于秋水河畔各结水寨对峙。

陆少名立于大舟之上,连续三天三夜都在观望吕蒙的水寨。

最终长叹一声,道:

“此寨军阵严谨,攻防有度,实在深得水军之妙,我不如也。”

说罢不顾荀守成的反对连夜撤兵而去。

河对岸。

吕蒙与武安国登高而望,正眼看着陆少名的大军撤离。

吕蒙沉吟道:“陆少名不战而退,似乎并不想死心塌地的与我等开战,他日此人或可降矣。”

武安国亦道:“昔日主公令我镇守帝都之时就曾有言,陆少名曾于东南海岸多破倭寇,此举功在华夏,如不必与他开战则尽量不战。”

“若能使他不战而降,实乃大善。”

自此陆少名这一路兵马亦解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