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手机阅读

宜修重生:人间清醒登橘直上

作者:燕啄绍米 | 分类: | 字数:194.2万

第561章 太子复辟·胤礽看破(十)

书名:宜修重生:人间清醒登橘直上 作者:燕啄绍米 字数:2585 更新时间:2025-02-02 01:45:15

胤禛沉思许久,也在侧福晋人选上犯了难。

按照祖制,庶福晋诞育便可请封侧福晋。月宾名下有弘曦、嘉瑜这一儿一女,论资历,她比宜修、甘淑仪进府还早;家世方面,齐国公府再不济也还是国公府,怎么说她都是有一争之力的。

塔娜是太后的侄孙女,是科尔沁的郡主,又是弘皓的额娘,家世、子嗣都不错 ,还有宫里的太后与宣妃站台,请封侧福晋若越过她,少不得要在太后、皇阿玛那儿落个下乘。

静瑶、颖儿都是满军旗出身,一个有在御前天天露脸的哥哥静安,皇阿玛对她印象颇深;一个亲族是宫里的敏妃,家中兄长也很争气,又有十三、八妹的面子在……

选谁都成,可一旦下了决定,没选上的难免心生怨妒,届时……后院、前朝都难安宁。

这也是他始终闭口不谈、犹犹豫豫不愿提及的原因。

“爷,妾身如何不为难啊?可自古都说,一人得道鸡犬升天,您既得封雍亲王,对底下人自是要论功行赏一番。于后院姐妹而言,侧福晋之位,便是摆在她们跟前的大赏,岂能不心动?”

胤禛坐直了身子,余光但见宜修为难之色,也不好再推诿,与宜修吐露了“心声”——

谁做侧福晋都可以,他本身是倾向于满蒙汉一家亲,已经有了甘淑仪这个侧福晋,再挑侧福晋,最好是从满军旗、蒙军旗里挑一个上来。

但他更希望她们家族能有所表示,于他在朝堂能有更多助益,否则,无论挑谁上来,都于他无用,何必费这个心。

宜修闻言瞬时咬紧了下唇,恳切地劝道:“爷,您再如何犹豫,都顾及宫中的态度,以及您在前头的处境。孩子的婚事,还有姐妹们的家世、助力,以及抬为侧福晋后的影响,都要思虑进去。”

对于胤禛的想法,宜修丝毫不意外,她从来就知道胤禛这个人,贪恋美色是他的男人本性,但追逐权力,才是他刻在骨子里的执念。

说破了天,谁的助力多,他就看重谁,乐意扶谁上来。

自己不就是这样么!

若没有当初御前那一状,戳破德妃与觉罗氏阴谋的同时,将德妃暗中打压胤禛的那些腌臜事儿摊到明面上,触动康熙帮胤禛改了玉牒,还腹中有了孩子,如何轮得到她侧室扶正呢?

正是因为看透了眼前这个男人,宜修才会彻底磨灭男女之情,走向和胤禛这个同类一样的道路,一心谋求权力、地位,为弘晖上位铺路。

人心会变,利益会改,但权力是实打实的。

有,你就能高高在上,没有,你就得任人摆布。

上一世,她被命运、被德妃与胤禛这对母子摆布,而这一世,她要做摆布旁人命运的那一方。

所以说,还是有权力、有地位好啊,情情爱爱,怎么比得上权力在手呢!

之所以反复提及侧福晋的人选,一是履行福晋的职责,二是试探着狗男人的心思,三则是为了拉拢永谦、年家。

凭年世兰亲眼看着自己替年家说情,永谦、齐月宾、静瑶等事后听着耳目的传话……无论自己是否真心实意要抬举他们,这个人情,年家也好,后院众人也罢,亦或是永谦,都是要欠下的。

利益面前,真心不值一提,混迹功利场,从来是论迹不论心的。

胤禛再三思忖,用碗盖拨着浮茶沫,怔怔地看着宜修不言语。

宜修不为所动,只静静地看着案桌上插在花斛中数支纯白的栀子花,眉眼松缓,轻嗅香气,心生欢喜。

胤禛沉默良久,起身漫步踱到庭院栏边,望着幽幽池水、鲤鱼嬉戏只是沉吟。

宜修缓步跟上来,胤禛于是清了清嗓子,才看着宜修,叹道:“福晋所言有理,不过、不过这事儿还是得请示下贵妃娘娘,再拖上一个月吧,待七月末,爷亲自在众人面前宣布侧福晋花落谁家,如何?”

“是,妾身都听爷的。”宜修微微点头,又看着天色道:“爷,您不是和二哥约了未正时听戏吗?该动身了。”

胤禛点头,先去了书房,和邬思道商议一番,才进了宫,将十四的事儿也跟太子透了个底儿。

胤礽对十四这个狼崽子从来是不假辞色,对十四去西北自是同意,也愿意举荐永谦这个妹夫去西北当差儿,但也提了一件事儿——

朝堂议准开浚宁夏宋澄堡、李洋堡二渠,灌溉农田,胤禛曾在江南大修水利,这方面经验足,希望他能亲自督办此事。

“二哥放心,臣弟愿令数术馆那群人并工部主事年希尧,亲去勘探地形,并主修此工程。”胤禛不曾料到二哥会提及此事,但这事儿有利于民生,自没有拒绝的理由,满口答应,“天下黄河富宁夏。宁夏平原,向来是引黄灌溉,旱涝保收的粮仓。臣弟会在开浚的同时,组织移民开发查汉托护,以利宁夏百姓。”

“四弟,二哥就知道,你是干实事的人。放心,这事儿还在议呢,约莫年底才会动工,不急于一时。对了,还有苏北赈济的事,八弟领了这差事,我还是有些不放心,你让人盯着点。老八是个惯会慷他人之慨的,不能让他用国库的银子办自己的私事,苏北百姓还等着朝廷赈济呢。”

胤禛脸上毫无表情,一欠身说:“二哥,按说这事儿臣弟该避嫌。苏北过水,今夏绝收,几百万人生计无着,八弟若是不账济,闹出民变,损害的是社稷之本,臣弟斗胆举荐个人,随八弟一同去。”

“谁?”

“赵御史的儿子,赵振毅。”

“他?”胤礽沉吟半晌,方冷笑道:“我说四弟,你的手可真长,赵御史你也敢招惹,不怕皇阿玛恼怒?”

“唯公心举贤而已。”胤禛平静地说道,“赵御史是出了名的廉洁敬业、关爱百姓。他的儿子,自然不会任由八弟乱弄赈济款项,且赵御史的口才……皇阿玛都避让三分,八弟行事一定会有分寸的。不过嘛,举荐这人,得二哥你来,弟弟要是发声,只怕朝野都会非议赵御史的立场,届时,赵御史少不得拿弟弟当靶子,来一场比大朝会还声势浩大的弹劾。说实话,皇阿玛都怕的事儿,弟弟更受不住啊!”

“哈哈哈~这倒是。皇阿玛背地里没少蛐蛐赵御史是赵大喷子。行,赵振毅是吧,我来举荐。正好,布尔和的儿子过些时日也满百日了,拿这个当由头,皇阿玛那儿倒是好张嘴的。”

胤礽这些日子在乾清宫批折子,很多事儿看的比以往透彻多了。

相较于他和老大这种天生高高在上、不肯低头看民生之辈,胤禛才是真真正正适合那个位子的,一心为民又豁得出去,敢于破旧例、除弊端、续社稷……

越是看透这些,内心越是寒凉,他和胤褆斗的这些年,当真是天底下最大的笑话。

龙椅上那位一心推着他和胤褆斗,从没有真正交托社稷、天下之心,可笑他和胤褆甘之如饴、视对方为仇敌多年,未曾想过自己才能是否堪当大任,真真是本末倒置!

也正是因为看透了,他才更不甘!

不甘心被摆布,却又不得不任由摆布,可笑又可悲。

让老四离京,也是为了将来……

将来他和胤褆,能有底气问问那位,到底是为什么……

也给大清社稷留个真正的可担负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