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小霸王
作者:周墨山 | 分类:历史 | 字数:86.2万
本书由顶点小说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二百七十二章 科举
除夕春节,建业城度过了如梦似幻的三天。这三天不仅对百姓而言是一个梦,就算是一些士兵甚至将官都坦言:这是自己之前做梦都想不到的生活!
既然过完了假期,东吴的各位大佬们也要回到自己驻守的岗位上去了。孙策一个个将这些左膀右臂们送出建业城,他一一交代了东吴在接下来一年时间的主要任务,那就是修养生息。为了以后能更好更健康的发展,他们必须要停下脚步来搞一搞内政了。
由于开春之后曹操将会和袁绍之间有一场大战,因此江东北面的防务工作也将跟着降低一个档次。孙策还专门把鲁肃调回了建业。
“子敬啊,这一次的九品科考你可得帮我,你路子熟,再加上二位张大人的威望,我想江南的饱学之士必定趋之若鹜哦。”孙策和鲁肃蹲在城墙上,一人手里拿着块饼边聊边啃。
今天如果按后世算,那还在大年初四呢,可是江东的众位文臣武将们却已经开工了,这其中自然也包括我们的小霸王。
“主公,我昨夜已经连夜看了二位张大人的折子,您这个办法很……很牛啊!”
鲁肃憋了半天,最后用“很牛”来形容这个科考选拔制度。
“那些当地的世族有没有什么反弹的情绪?”
孙策怕江东也跟曹魏那边一样,有世家豪族出面阻挠。但意外的,鲁肃一脸奇怪笑容的看着孙策说道:“主公,您还不知道?就在您对步家动手,又从徐州把苏家带来江东之后,那些原本的老牌家族都人人自危,生怕主公一怒之下把他们都换了。呵呵呵,所以咱们江东不存在会有利益集团干扰新政的事儿~”
孙策没想到自己处理孙权和步家,还能捎带着把其他家族敲打一番。
“额……那更好,省事了。嗯……这样,这第一次实行的新政不知效果如何,我们就在建业集中考试,这样也方便管理。科考的选拔时间暂定三年一次,以后效果好了我们在酌情增加考点和考试频率。子敬,这次的常规主考官就由你和张长史来负责,而我就把注意力放在那些有特殊才能人才上面。我们俩双管齐下,同时进行。”
“那么主公,我一会就去安排宣传的事宜,并且在城中心等地贴出布告。”
孙策点了点头:“嗯,最近几日咱们就着重安排此事,第一轮考试将在一个月后进行!”
两人又坐在城头说了一阵,直到啃完了两张大饼,这才各自回去安排人手了。
而接下来的几天里,建业城的科考消息犹如一阵旋风席卷了整个江东。甚至徐州、荆州、交州的士子们都在讨论此事。
此时,富春县。
“王兄,你听说了吗?建业将在二十日之后举行一个叫科举的考试新法!”
“当然听说了!这件事在整个江东都传疯了~怎么?贤弟也想去碰碰运气?”
“呵呵呵,那是自然~如此好的晋升机会,我辈读书人怎么可以错过?而且,少将军何许人也?正是我们吴郡的同乡!我们作为少将军的嫡系,怎么能落后于其他郡县的士子啊?”
“哈哈哈哈哈!贤弟说的对!此时正是我江东猛虎如日中天的时候,如果这趟顺风船搭不上?那可要后悔一辈子呦!”
“王兄说的对!那明日我们就同去建业如何?”
“好!不见不散!”
丹阳县,一座小茶棚里。
“诸位诸位!静一静!这布告上说啦!此次科考不限于读书人!这次的考试项目还有个人武功、数术、建筑、农业等!只要是有一技之长,觉得自己能比别人做的好的,都可以去参加科考!而且咱们少将军说了,江东如今求贤若渴,对于特别困难的士子,还给予报销路费的特殊福利!”
茶馆内,一位老夫子举着布告,正在给附近的乡亲们宣读。
“胡先生,这意思我们这些庄稼人也能去参加科考?也能做官??”
一名一看就是位农民的百姓举手问道。
那被人称为胡先生的老夫子点了点头答道:“没错,布告上是这么写的。而且别说是农民,就算是手艺人、商贾都能参加,只要你有绝活!咱们少将军就收!”
听到这句话,底下的百姓们又热烈的讨论起来,小茶棚的气氛也逐渐高涨。
而茶棚的一个角落处,一名头戴斗笠,身披蓑衣的男子却显得异常冷静,并没有跟其他百姓同样兴奋。
“九品科举制?有意思~看来这小霸王并非浪得虚名,他也终于意识到江东的短板了吗?”
那人手中也拿着一份告示,却是看的比其他人都要通透。
“呵呵呵……在家里捕了这么久的鱼,是不是也该出去活动活动筋骨了?”
自言自语的说了一阵,那斗笠汉子扔下一枚铜钱,悄无声息的离开了热闹的茶棚。
群山之内,太末。
“哈哈哈哈哈!娘!少将军颁布了最新消息!准备开武举了!我这就收拾东西,去一趟建业城!到时候儿子如果中了举,就可以接您去大城市里享福啦!”
一个五大三粗的黑炭汉子瓮声瓮气的对一名妇人说着,能看出来,他的确很开心,也许是终于能从这大山中走出去了吧?
“好好好....我儿终于也要有出头之日了,谢天谢地!快,快去给你爹他上柱香,还有,给少将军也上柱香!要是没有他,我们娘俩恐怕早都饿死了!”
老妇人说完,那名黑炭汉子立刻嗯了一声,转身就跑进了自家后院里。说来也奇怪,这家山民看着就是汉人的模样,但却居住在大山之中,而且,那家里还供奉着孙策的长生牌位....
祭拜完了孙策和他爹的牌位,那大汉竟是哭了起来。
“呜呜呜呜,娘!儿子终于能让您过上好日子了!说到这读书儿子虽然不行,可要是打架,我一定给您拿个武举回来!”
“哎~~~娘信我儿!呵呵呵,来来来,娘给你装上几块饼,你一会就出发去建业把!”
“好嘞!”
吴郡,钱塘,全家。
“子璜,你真的要去参加将军的那个科考?你若是想做官,只需家主的一封举荐信即可啊?何必费这周章?”
“父亲,现如今少将军鼓励寒门士子与豪族共同竞争,如果此时我在以家主的举荐信去做官,可不是要被所有人看轻?父亲放心,正所谓真金不怕火炼!儿子有多少本事父亲还不知道吗?儿子这次就是要去堂堂正正的博一个前程回来!我要让少将军看看,我们世家豪伐并不都是靠着裙带关系做官的!”
“好....有志气!是我的儿子!呵呵呵,那为父这就让下人去为你准备行李,明日一早就送你去建业!”
“不,父亲!这次儿子要自己上路,而且现在!马上!”
“好!来人啊!牵一匹快马给大少爷!”
“父亲,那儿子这就出发了!您就在家里等我的好消息吧!”
历阳港渡口。
一名正在等船的青衣士子忽然拍了前面的人一下。
“咦?这不是曼才兄吗?莫非,兄也是去建业赶考的?”
“哦?敬文兄?幸会幸会!这么说,咱们的目的一样喽?”
“哈哈哈哈哈~~~江东如此盛事!怎能少了你我二人呐?”
两名青衫少年郎意气风发,此刻也都登上了开往建业港的渡船。
类似以上的情节,在江东很多地方都同时发生着。那些平日里怀才不遇的,又或是家境贫寒的,都像是看到了人生曙光似得,纷纷扑向了建业城的方向。一场轰轰烈烈的科举考试,就要拉开属于江东人的一个新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