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化星
作者:梧桐居主 | 分类:历史 | 字数:108.6万
本书由顶点小说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65章 大凌河之战的后遗症
崇祯六年正月,陕南商洛漫川关前,五万多农民军扶着简陋的木头或者竹子拼凑起来的梯子,潮水般向关墙冲去。爬上城墙的义军有的手持着开山刀猎刀这样简陋的兵器,和墙上明军扭打厮杀一起.各有甚者拿着石匠的锤子就上前拼杀。
离城墙一里距离外,高迎祥站着坡上冷着一张脸,看着前面攻关的义军士卒前仆后继的冲上城墙,虽然作战勇猛但是武器不足,而且各营战法混乱。很多农民冲上墙面上之后,要么战死,要么很快被赶了下来。
高迎祥沉声道:“自成,你带老营的人马冲关墙左段!攻下城墙后不急冲杀,先站稳脚跟让后队的人也上去。曹操,你带上你亲兵继续冲关门吸引官兵注意,为左翼掩护。此战我们必须攻破关门,后营的粮草只够三天了;而且,曹文诏人马已经追过了蓝田了。我们只有冲破这道关才有活路!”,曹操是罗汝才的绰号。
高迎祥身后,戴着的圆毡帽的中年汉子和一个面部圆滑身披锁子甲的汉子立即应声答应,各领人马上阵。
总兵官林异升站着关墙上,他拖着一身疲惫的身体,把佩剑当木杖支着身子略微靠女墙。他目光麻木看着关下疯狂的农民军。农民军从早上天色朦胧开始偷袭,偷袭未成后改为强攻,眼看着就是晌午时分还有收兵的迹象。林异升低头看自己佩剑,剑刃都已经卷了七八个口子了,上面的血沫已经让长剑看不金属色泽。
身后传来几道声音:“将军,我们撤退吧!这半年来,朝廷没给兄弟们发过一个铜板的军饷,每个月粮食只够六成。高千户和许千户一个月前就带人跑了,眼下贼兵势大,就是洪总督也不能把罪责都加到咱们头上”。
其他几个人也说道:“是啊,将军,留着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林异升看着自己身边的亲兵,这些人都是从自己河北老家带出来的同宗兄弟和子侄。这些年,从辽东带到蓟州,从蓟州带到陕甘,最后来到这个漫川关。从老家出来的人已经有四成阵亡殉国了,而自己没给他们带来什么升官发财的路子。
他还清楚这段时间的困境,他手上的五千号人,最要紧的弓箭只从兵部补充了一千张弓和三万支箭镞,其他兵器甲盾一样都没有。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朝廷光派他们打战,但是却没什么补给。
林异升沙哑的说道:“将士们,我知道对不住诸位。但我们不能撤退到关外,就是通往湖北、河南的官道口。如果我们放开口子,这些贼兵又会四处流窜;到时南方数省就会糜烂。洪总督的大军就在贼兵身后不远,只要我们挡住一天,他们就会赶到彻底围剿这批贼兵主力。罪人和功臣,只在一念之间!”。
......
短暂混乱时间里,农民军的阵势由有了变化。他们重新组织阵脚后,再次密密麻麻的人群冲向关门。林异升没顾得上多少的事情,立即组织官兵布置防御。火油、滚木、石头,都早已耗尽;官兵所能用防御利器,只有狼筅和竹竿。这狼筅还是托戚继光抗倭寇的福,传承下来的守城工具(木杆上加装人工的弯形树杈,用来叉扶梯)。实在没有工具士兵,只好用兵刃上前拼杀或者徒手推攻城扶梯。
很快,双方又交缠一起。明军和农民军都同样精疲力尽了,就看谁能撑得住。
眼看自己人马拼杀的越来越少,林异升暗自焦急。就这时,左翼守城的传令兵连滚带爬冲了过来说道:“总兵大人,左翼失守,贼兵兵突然冲上一队精锐人马,廖千户已经殉国了!”
林异升闻声顿时手脚冰凉,还没反应过来,右翼传来消息。右翼的副将陈茂国临阵而逃了,紧跟着右翼城墙的官军也溃散了。
......
三天后,明军房县临时大营,洪承畴发布完调令后把自己一个人关在签押房里。
三天前,高迎祥人马攻破了漫川关。总兵官林异升阵亡,五千官兵折损三千六百人;剩余的全部溃散到现在还没收拢。而各地传令的都是坏消息,贼兵过了破关过房县后分三路逃窜。一路过青泥口进入河南掩池;一路沿汉水奔襄阳而去;还有一路攻破了上庸,就是不清楚他们南下宜昌还是西进四川。
洪承畴费劲心机,好不容易调兵遣将圈好的一个包围圈,眼看就可以歼灭贼军主力人马。可就差半天时间,一切付之东流了。对于林异升的困境,洪承畴心知肚明。可是又有什么办法,他洪承畴本部的官兵也是缺粮缺响却军备。
如今朝廷穷困,原本要调往陕西平叛的三万勇卒,在二年前的崇祯四年被临时调往大凌河解救被围祖大寿。结果祖大寿没救成,连带三万的勇卒在内的五万兵马在救援途中覆没。连带之下明军全线告急,各地卫所已经彻底糜烂了。地方就是招募到兵丁,但是没有兵甲钱粮也是无法展现出战斗力。去年,驻扎的庆阳的二千人募兵因为欠军饷干脆哗变了,此事影响极其恶劣。
洪承畴沉默了好一会儿,终于想起一件事情。他在档案夹里翻了半天,终于找出了一份书信。这信封上写着:恩师总督大人亲启,下款:门生星顿拜。这是自己门生去年写给自己的一份信,洪承畴五年前一时爱才手下这么一个门生。
虽然数年未见面,但书信倒是经常往来,多数时候是刘星问安的慰问信。而且这个门生很争气,自己忙于国事无暇教导过问,他倒是靠自己已经考生举人了。现在才十七岁,刘星明年该要上京参加会试了吧。
这份是刘星在去年写给洪承畴的,洪承畴翻看重新细看刘星这份言语轻狂的信件。
恩师请恕弟子狂妄,大凌河之战原本就是不必要之战。朝廷在关宁防线的布置上就是错误的战略布局,从山海关到锦州足有三百五里,整个辽西走廊南边宽阔达二十余里。如此广阔的战场,正是用我朝步兵之所短,对战满清八旗骑兵之所长。
整个会战,清兵选用的是围点打援的策略。他们先是围困大凌河一万五千人马断其粮草;然后使其取攻不能预守无粮!而锦州城守军原本不足二万人,所以我朝只能出关内调兵救援,而此救兵就是皇太极真正的行军目标。
五万援军,骑兵不过五千,其余皆为步军。步兵与装备精良,历久经沙场的铁骑会战于荒野,其结局可想而知...
关宁防线布局,有上中下三策:下策...
今时今日,恩师代天子牧守西北数省,然朝廷不知贼寇之根本。贼寇除部分首恶奸诈之徒,从者名为贼实为民!陕西、甘肃、陕西、河南数省灾荒多年,流民四起。只要有人揭竿而起,一声呼应,从者有如干柴烈火...
流寇或穷凶极恶,或但求温饱活命;即无固守之地,也无长期征战目标。所以我朝官军剿贼,胜不足以骄傲,败也无大碍。关键是除首恶者破其主力;与贼对战,弟子以为不以一城一地计件。存地失人,人地皆失;反之,失地存人,人地皆存...
弟子再拜,请恩师劳军繁忙之中勿忘安养身心,剿贼乃长期持久之战,非一朝一夕之功。
去年接到这份信时,洪承畴颇不以为然。他还回信训斥了一顿,劝自己弟子安心考取功名,尽早以进士身份出生。如今再看,这孩子对流寇的种种描述却是八九不离十了。
洪承畴心里计较一番,取出空白的折子开始向朝廷禀报战况,并对漫川关败绩自行请罪。但是,安置灾民分地顿田一事,洪承畴还不敢提。除非剿贼也大功告成,才敢想朝廷提起。不过,可以先写几封私人书信探探几位内阁大臣口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