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汉奸臣
作者:四国军棋 | 分类:历史 | 字数:98.4万
本书由顶点小说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一百五十章 运粮队
挖掘地道攻城的办法,在春秋战国时期经常使用,不过到了如今这个时代应用就少了许多,其原因除了工程量较大,耗费时间较长外,另一个主要原因就在于,只要守军一方提前有防备,那么挖掘地道攻城的办法就很容易遭到破坏。
比如说,守军一方可以在城中地下埋入“瓮听”,以监听地下的动静,一旦发现敌军有挖掘地道的打算,就可以提前做防备,确定地道的位置,然后派兵进行阻击,甚至直接向地道里释放有毒的烟雾,并将其掩埋。
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后世的城池往往都会有护城河,这种护城河也在一定程度上妨碍了挖地道,使得这种攻城手段应用得越来越少。
武功县只是一座小县城,并没有挖掘护城河,不过城中却埋设了监听地下动静的“瓮听”。
段增派人去向杨展打听后,很快杨展便亲自赶过来,对段增道:“都尉大人,老夫一直都派人用瓮听监听地下,并没有发现任何动静。”
“如果敌军不是挖掘地道的话,那敌军到底是什么打算呢?总不至于说,敌军就是故意如此,好引得咱们疑神疑鬼吧?”
段增皱眉,心中却是感叹,到底是自己兵力太少了,若是此时自己手中有一万大军,不,不需要一万大军,只要有个六七千人,段增就敢对敌军营地发起进攻,何至于像现在这样束手束脚,疑神疑鬼的。
发了一顿牢『骚』后,段增『揉』了『揉』额头,沉声问道:“顾司马,你之前分析的还只是第一条,现在接着往下分析吧。”
“是,属下觉得,敌军的目的如果是夺取武功的话,那么他们必然是准备暗中偷袭城池;而偷袭的办法,除了挖掘地道外,其他适合当前情况的方法就只有派遣细作混入城中,在攻城的时候为他们打开城池。”
“不过这一点的可能『性』也不大,毕竟咱们从一开始就在城中排查敌军『奸』细,敌军不可能不知道这一点。而且敌军一直到现在,连修建攻城器械的迹象都没有,这也足以说明他们实际上并不打算攻城。”
段增点了点头,对他的分析表示认可:“你继续往下说。”
“既然敌军的目的不是为了攻取武功县城,那么敌军必然就是为了美阳那边的战事。属下觉得,敌军的目的或许真的只是为了拖住咱们,不让咱们去增援美阳。”
“至于敌军为何要派一万兵力过来,这应该是为了以防万一吧!毕竟有上一次泾水北岸一战的教训在,敌军多派些兵力过来也很正常。此外。敌军兵力众多,即便分出一万人也不算什么。”
典韦疑『惑』问道:“那么如何解释这段时间里敌军按兵不动?还有今日,他们明明占有优势,却不主动出击,这太不寻常了。”
顾景迟疑道:“这一点,应该是敌军不愿付出太大代价吧,咱们面对的这些羌人都是先灵羌的部族兵,有哪个头领愿意轻易折损自家族人呢?上一次烧当羌的头领不就是一开始不想自己的部族损失太大,所以选择依托泾水进行防守,结果因为兵力分散,反而被咱们各个击破吗?”
段增皱了皱眉,对顾景的这个说法依旧有些怀疑。
他沉『吟』了片刻,对负责军情打探的吴坛问道:“美阳那边还是没有新的消息吗?”
“没有,之前传过来的消息都是我军与敌军正在对峙的消息,并没有新消息传来。”吴坛也有些郁闷的答道。
就在这时,有传令兵匆匆走进营帐送来一份文书道:“大人,这是刚刚收到的消息,是从美阳那边传来的。”
“传上来!”段增连忙开口,从传令兵那里接过文书,打开一看,顿时变了脸『色』。
典韦连忙问道:“大人,可是美阳那边的战事出了什么变故?”
“不错,今日上午我军与叛军在美阳城外展开大战,结果我军战况不利,折损士卒五千余人,而敌军的损失则十分轻微,如今夏中郎率领五千余人退入城中坚守,董中郎和右扶风鲍鸿则坚守城外营垒,与夏中郎相互呼应。”
段增沉声将文书的内容念出来,顿时营帐内满是吸气之声。
“叛军的实力真有这么强?若真是如此的话,那我军还怎么打?”
“敌军的损失怎么可能是轻微呢?难道说交战的过程中出了什么意外?不然不至于出现这种情况吧?”
众将议论纷纷,虽然文书里面说的只是“战况不利”,但从结果上来看,这明明就是一场败仗,而且还是一场大败,因为敌军的损失轻微,而汉军一方却损失了五千多人,这足以称得上是大败了。
段增沉声道:“看到了吗?敌军的实力并没有你们想象的那么弱小,任何人要是轻视他们,都有可能遭到大败。所以,不要觉得上一次咱们以少胜多,轻易击败了上万叛军,就觉得自己天下无敌了!”
顾景等人听了一个个都默然不语。
其实自从上次的大胜之后,段增麾下这些将领,甚至包括段增自己在内,或多或少都有一些轻敌的念头,觉得叛军不过尔尔。
第一百五十章 运粮队
比如今日段增率领三千人就敢于直『逼』上万敌军的营垒,虽说是为了搞清楚敌军的真实实力和目的,但这样做也是非常冒险的,若是换做以前,以段增的谨慎,是绝不会这么莽撞。
在心里面反思了一番后,段增接着道:“美阳那边的战事,敌军是凭借实力取得的胜利,并没有什么阴谋诡计在其中。论兵力,敌军远比我军要多,是我军的三倍;论士气,叛军这几个月四处劫掠,早就将他们的野『性』给激发出来,而且敌军骑兵众多,这附近的地形又利于骑兵纵横驰骋,所以敌军取得胜利并不奇怪。”
汉军的主力都是从中原调过来的,主要以步兵为主,骑兵的数量相对较少。
这样的配置在之前对付黄巾军时,固然能屡战屡胜,但到了关中这种平原地形上,与骑兵众多、而且骁勇善战,兵力也远多于汉军的凉州叛军交战,顿时就有些力不从心了。
好在一场大战虽然折损了五千余人,但汉军的主力还算完好,而且如今夏育与董卓、鲍鸿分别坚守美阳城和城外的汉军营垒,彼此互为犄角,相互呼应,想要坚守还是没多少问题的。
此外,皇甫嵩那边还掌握着三万大军,随时可以增援上来,所以稳住战线的问题不大。
不过汉军终究是经历了一场大败,接下来士气肯定会受到影响,而叛军一方的士气肯定会为之大振。
如此此消彼长,局势将进一步对汉军不利。
顾景沉声问道:“大人,接下来咱们怎么办?要不要赶过去增援?夏中郎那边有什么命令吗?”
“夏中郎的意思还是让咱们坚守武功县,至于美阳那边,咱们就不要掺合了,即便赶过去也帮不上什么大忙。”
接下来营帐里气氛一阵沉默,众人都在低头沉『吟』着。
过了片刻后,段增开口道:“既然暂时搞不明白敌军的目的,那么咱们也不要瞎着急。顾景、王越,你二人继续负责训练士卒,不要怠慢!”
“属下得令!”顾景二人连忙起身。
“吴坛,你的斥候营接下来任务比较重,必须时刻注意敌军的动向,不能有任何疏忽,一旦敌军出现异动,一定要在第一时间来报我!”
“属下得令!”吴坛大声应道。
“庞德、高冉,这些天敌军分兵在各地大肆劫掠,接下来时日里,你二人各自率领骑兵对他们进行清剿,不要留情!”
“属下得令!”
“其余人等,坚守城池,不得有误!”
……
接下来一段时间里,庞德、高冉二人率领骑兵四处出击,对敌军分散在各处进行劫掠的小股兵力进行全力围剿,一日之内至少都要爆发好几次战斗。
如此激烈的战斗,让骑兵短短时间内就损失了两百多人,不过剩下的骑兵也在战斗中迅速成长起来,很快成为了合格的骑兵。
除了骑兵在实战中得到锤炼外,吴坛统领的斥候营也在这些日子里得到充足的锻炼,进步十分明显,已经有了一丝精兵的气势。
不过王珪的长枪营、典韦的陷阵营,以及顾景的弓弩营,这三个营的士卒在这段时期的日子却过得非常艰苦,他们虽然不必与敌军进行激烈战斗,但每天的高强度训练却让他们累死累活,叫苦不迭。
许多人更是对骑兵营和斥候营的士卒感到羡慕,因为他们可以不用参加训练。
然而对于这些人,段增却明确告诉他们,只有平时多流汗,等到战时才能少流血。
如今他们是幸运的,因为他们还能待在安全的城内进行训练,但骑兵营和斥候营的士卒却只能在战场上与敌军厮杀搏命,每天都有人倒下,相比之下他们如今只是流点汗又算得了什么呢?
不过,这些天虽然交战次数多,但对于敌军的真实意图,段增却一直都没搞明白,敌军依旧是像之前那样,安安静静的驻守在营中不出。
至于美阳那边,汉军坚守城池与营垒,叛军一方也不敢贸然攻城,只是一味的围而不攻。
而皇甫嵩那边也不知为何,在得知汉军大败的消息后,一直没什么动作,甚至都没派人过来询问一番,让段增都在怀疑,他这位汉末名将究竟有成竹在胸,还是说是浪得虚名?
……
这天,段增刚刚巡察了各部将士的训练情况,正要回到营帐休息一番,这时顾景忽然走上前来道:“公子,刚刚我查了一下,我军的粮草已经不多了,若是没有补给的话,最多还能食用半个月时间。”
在没有外人的时候,顾景还是更习惯喊段增为“公子”,这也是他们这些段府旧人的习惯。
段增沉声道:“不用担心,我之前已经接到了通报,有一批粮草正从槐里开始起运,不日就能赶到。这批粮草的数量比较多,足够咱们和美阳那边食用两三个月。”
如今三辅地区的旱情已经越来越严重,发生蝗灾的迹象也越来越明显,各地农田里的庄稼不是枯死了,便是被蝗虫给吃了,再加上兵灾,整个三辅地区在今年很有可能颗粒无收。
受此影响,汉军的粮草几乎全部要靠从河东、河南等地转运过来,这么远距离的转运粮草,其代价之大可想而知;造成的结果就是,各部军队的粮草供应都出现了困难。
尤其是美阳那边,一万多大军人吃马嚼,每天都要消耗大量粮草,给后勤供应方面带来巨大压力。
而这一次从后方转运过来的粮草,据说是刚刚从南阳郡那边走武关转运过来;南阳郡的富庶尚在河东、河南之上,再加上最近两年没有受到灾害,所以收成相对较好,这一次运过来的粮草数量较多,足够前线大军食用两三个月。
听完段增的话后,顾景突然问道:“你说,叛军会不会派兵去袭击咱们的运粮队伍?若是这一批粮草被劫,咱们的粮草供应只怕会受到极大影响吧,甚至美阳那边都有可能断粮。”
段增愣了一下,随即笑道:“放心吧,皇甫将军专门派了三千士卒进行押送,而且美阳那边,我军也会派兵前去接应的。敌军总不可能瞒过咱们的斥候,神不知鬼不觉的派兵去劫了咱们的粮草吧?”
说到这里时,段增忽然惊呆了,他瞪大眼睛,大声道:“快,立即传令,让庞德将所有骑兵集结起来,要快,要立即行动!”
顾景吓了一跳,顾不得询问原因,便匆匆忙忙前去传令,不一会儿,等他折返回来时,典韦、王珪、裴元绍等人也都跟着过来。
见了段增后,典韦匆忙询问道:“大人,发生什么事了?怎么这么匆忙的让骑兵集结?”
段增摇了摇头,沉声道:“希望不是我想的那样。”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