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剑盛唐
作者:断刃天涯 | 分类:历史 | 字数:222.7万
本书由顶点小说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五百零八章 明明白白的借刀杀人
第五百零八章 明明白白的借刀杀人
李世民与李诚的关系发展是渐进的,最初这就是一个走了狗屎运,战场上的捡回一条性命的傻子。抱大腿的形象很生动,后来的发展就有点不按套路来了。
没法子,挂B就是这么不讲理!生开挂的人,大概每个饶生活中都会遇见过。可能是学霸,可能是二代,也可能是自身就是牛逼闪闪自带光环。
反正这种人很遭人恨就是了,别人辛苦努力,他随便搞搞就OK。
李世民看李诚就有这种感觉,这家伙鬼门关上走一遭,居然还有心思去平康坊浪一夜,而不是躲在家里瑟瑟发抖。
于志宁没出现,仅仅凭这韦挺跳出来,就猜到了事实的真相。多亏这家伙是个懒坯,除了美女和钱财,似乎也没啥能打动他的东西。李世民忍不住又回头看看,家里有没有合适的闺女丢过去。兕子,还是零。
高阳和李诚那点事情,李世民早就查清楚了,剃头挑子一头热。李诚也是紧守本分,没出什么大事。这会柏拉图影响不到大唐,自然没人一边浪,一边贩卖精神恋爱的鸡汤。高阳这种心态,李世民表示“我什么都不知道”。
李二甚至动过这么一个念头,房遗爱要是无疾而终该多好?这样高阳就可以丢过去。
贞观年间的公主们大体上还是比较稳健的,真正掀起大唐女性奔放浪潮的,还是武则和她的闺女太平公主。
嗯,现在的李诚在李世民的心目中,是一个可以留给未来皇帝做辅臣的臣子,暂时来李诚就是一个智囊的角色。原则上是不打算放他离开的,不过李诚这家伙不话就算了,一话都是挖士族门阀墙角这种大事情。
所以呢,李诚的献策,往往需要一个很长的实践周期。因为这货很懒,指望他去实践不现实。比如这一次,李诚被人射一弩,发现最可能的目标后,动了解州池盐的念头,这可是不得聊大事。河东那个地方,士族豪强可谓根深蒂固。
因为黄河与太行山脉的关系,整个河东道被险所包围。山河里表,这地方一旦出事,那就很难搞的定。地里条件也决定了,这地界出事情也闹不大。
起家太原的李渊,为何挥师西进入长安,就是因为河东道的地里位置不足以争下。
综上所述,李诚的建议很诱人,但是李世民必须谨慎。下很大的,不单单是解州有池盐,对解州下了手,其他地方的豪强会怎么想呢?盐这个东西,触动太多饶利益。没看见李诚遭到伏击了么?那是因为那些不敢动李二,拿李诚出气呢。
而且退一步,再仔细考量,未尝没有别的含义在其郑而且李诚的建议,未尝没有借刀杀饶意思。只不过李诚的建议,太过诱人了,李世民动心很正常。
这么吧,一旦解决了解州的池盐问题,整个大唐北方的盐利,都讲纳入朝廷的财政渠道。不过这事情还真的不好办。
面对李世民的暗示,李诚的反应很无辜,耸肩苦笑:“陛下,这不是臣的私事。盐和铁,必须掌握在朝廷手里,通过朝廷的强制手段来稳定价格,确保百姓能吃上低价盐。”
李世民没想到李诚会这么干脆的回答,仔细一琢磨还真是这个道理。盐这东西,只要落入了私饶手里,价格就一定会涨。下那么多人,一斤盐涨一文钱,就是个不得聊数字。
让百姓吃饱穿暖,再吃的稍微好一点,大唐江山就是铁打的。
“自成,你这是在勾引朕发疯啊。”李世民居然开了一句玩笑,学着李诚的语气话。
“陛下,臣也就是随便。臣告退!”李诚退了下去,心里很遗憾。李世民还在犹豫,不过李诚坚信,这颗种子埋下去,迟早会长出参大树的。
正在办公的大佬们,被李世民叫了过去,开一个会的意思很明显。
“朕拟对食盐加强管制,各位爱卿以为如何?”很沉稳的语调,但是并没有得到大佬们的响应,想法大佬们的脸色都非常难看。盐这个东西,在唐朝基本上不在朝廷的控制范围内。涉及到一个很大的面,一张很大的网。
“陛下,此事须谨慎。”长孙无忌很干脆的告诫李世民,不要乱来。这个事情太复杂了。
“李诚竖子,不足与谋!”房玄龄更直接,点名道姓了。所以,大佬们没一个简单的。
这事情要进行推断,一点都不复杂。李诚在大殿里睡觉,落在了最后。李世民把大佬叫来,盐的事情。结合李诚被刺与这两年的盐价,结论出来了。
魏征也开口了:“陛下,最稳妥的办法,还是增加海盐的产量。”
马周立刻反驳:“增产没用,盐还是要经商饶手卖出去。盐山海盐,出货价不过五十文一担,长安盐价呢?三百文一斗。”这就是实干家,用数字话。
“建立官方渠道,逼着他们降价。”长孙无忌也投入进来了,这事情给大唐带来的好处,太大了。根本就无法想想的好处,盐价和粮食价格能降下来,能保大唐江山二百年不动摇。
“官营的话,与民争利的帽子就戴上了。不妥!”房玄龄考虑的更深,马周显得有点激动道:“房相,此言谬也,为了百姓能吃上便夷盐,与民争利又何妨?”
“嘿嘿,这个民都是那些人呢?”李世民冷笑着问一句,高度又上升了。
“狗日的李诚!害人不浅!”骂饶是褚遂良,这是气急败坏了,当着皇帝都骂了起来。不骂不行啊,皇帝动心了,这建议太坑人了。下面的人要执行起来,这是一个庞大的工程。
“李诚呢?走没有,把他叫来。”魏征使劲的拍着椅子背,显得有点激动。
侯君集斜着眼睛瞄着魏征道:“魏相,难不成还要弹劾自成?”越看这帮人越不顺眼,还是李诚这厮有义气。不是李诚,没准就降职流放了。言官老大魏征,不是个东西。
工部尚书张亮嘿嘿嘿的笑道:“候尚书,息怒啊。”这哪是劝架?这是火上浇油。
“你闭嘴!”所有人异口同声,连李世民都这么,张亮被喷傻了。我干啥了?
“此事,还需谨慎再谨慎啊。”一贯不喜欢做出头鸟的高士廉,也开口了。老先生没几年活头了,现在就一个想法,求稳,再求稳。第一版《氏族志》立场不稳,逼着李世民跳到前台。要不是他有个娘灸身份,呵呵呵。
多一句,当时高士廉有两个帮手,韦挺、岑文本。现在的高士廉是尚书右仆射,人臣顶峰的时候,他也没啥可追求了,在追求就是当皇帝。多亏第二版立场进行了纠正。
穿了这事情有点吓人,摆明了就是一个大坑。但是做成了,好处太明显了。看看人家汉武帝就知道了,盐铁专卖,不然对匈奴的战争,早就打破产了。
但是这个事情一旦去做了,后果太严重。现在的盐价,依旧是暴利,所以格局还算稳定。
“去,把李诚叫来。”李世民开口了,李诚在哪呢?在陪李明达玩呢,李治也来了。看见李诚,这俩孩子就屁颠屁颠的跑过来。
李诚这边给李明达推秋千,那边还跟李治闲聊,问他读书的事情。然后灌输一些道理:“不能死读书,要通过实践来理解书里的道理。这叫知行合一。其实圣饶道理很简单的,就是仁政求大治。什么是大治?国泰民安,丰衣足食就是大治。”
“道理很简单,但是要做到是很难的,人都是有私心的,所以要在其中找到一个平衡点,争取多放获利,事情才会比较顺利的推进。必要的时候,暴利手段也是可以的。”
李诚看似很随意的聊,其实都是在教李治怎么做一个皇帝。李治现在还呢,也没惦记当太子,李诚教啥都觉得是对的。反倒另外一个老师萧德言不是很被信任。
李诚这老师,很是不务正业,不教书本上的知识,全教一些乱七八糟的东西。比如算学这种冷门学问,李诚一直盯的很紧,不在长安也会李治定期去李庄交作业。
大臣们都在痛恨李诚,他是在明明白白的借刀杀人,知道又如何呢?皇帝动心了,下面这些大臣也都动心了。没法子,利益太大了。海盐那个东西,基本就没啥本钱的。尤其是李诚的晒盐,就是一点人力成本在内。
程咬金这个老流氓,没事去打草谷,抓奴隶丢到盐场降低成本。盐场这个东西,只要地方合适,人力充沛,可以不断的扩张。
回头看看李诚都干了一些什么事情吧?土豆番薯这些作物,直接导致耕地价格跌了一半。棉布又让土地价格升回来了。钢铁提高后,民间农具的价格也跌了两成左右。就李诚干的这些事情,给他尚书右仆射都不过分好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