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手机阅读

重生魏良卿之子

作者:重铸天朝 | 分类:都市 | 字数:57.3万

第129章 宣扬

书名:重生魏良卿之子 作者:重铸天朝 字数:2229 更新时间:2024-11-16 22:25:48

“好了,你们都起来吧,”这个锦衣卫对三个男人说道,“本官让人已经通知了顺天府,想来府尹大人一会儿就能过来。”

“通知了顺天府?军爷,这里的事情不都是您负责处理的吗?”旁边的一个旁观者有点惊讶的问道。

“现在不同往日了,新皇态度不明,现在更是把厂督大人给免职了,我们也要注意一点儿影响。”这个锦衣卫解释道。

看到这些对话,可能有些读者就有疑问了,平民能这样和锦衣卫说话吗?

其实大家从史书上看到的锦衣卫的形象都是被文人给摸黑过了,毕竟史书是他们写的。其实锦衣卫和普通百姓的关系要比那些文人强得多。

作者之所以这样说,其实也没有什么史料根据,但作者更愿意相信人性和利益关系,而不是那些读书人写的干巴巴的史料,给人读起来让人感觉到写的根本就不是真实的人,而是机器。

大家都知道明朝对于读书人优待的制度,再加上土木堡之变后文人士绅的地位更是直线上升,而普通百姓则成了他们眼中的贱民。到了明末时,这一现象更加的严重,我相信明末的普通百姓对于这一点也是很清楚的。

毕竟一个人把你看成人还是连畜牲都不如的贱民,当事人只要不是傻子都能分辨得出。只不过做为普通的百姓大家也没有办法。毕竟中国的老百姓,只要能活下去,大家是不会反抗的。

而文官恰好就来自高人一等的士绅,在这种情况下,你能指望这些高人一等的文官会为这些他们眼中的贱民做主吗?大家如果还没有清晰的感受的话,那就想一想现在印度的情况,在印度那些高种性的人会如何对待低种性的人想来大家也会有所了解吧。

在明末,士绅对普通百姓也是如此,况且印度作为现代社会,还是有现成的法律来保护这些低种性的人呢?而明末则没有。

而锦衣卫则不同,他们大多来自军户,而军户的社会地位还不如普通的百姓呢?当然也有少部分厂卫是从普通的百姓中召募的。同样的社会地位,同样受文官和士绅欺负的经历,使普通的百姓更愿意相信锦衣卫。

况且这个案子更是发生在读书人和普通百姓之间呢?在这种案件中,那些高人一等的文官老爷会采取怎样的立场让周围的围观者都为这三家人感到担心。

毕竟大家都知道,在那些文官老爷看来,读书人才是人,而这些普通的百姓则根本就不能称为人。因此,这个旁观者才有此一问。

当然,这个锦衣卫也知道他话里的意思,于是接着解释道:“大家放心,这个案子事实清楚,而且发生在集市这样一个公众场合,顺天府的老爷怎么也得考虑一下影响吧!”

说完,看到大家还是一脸担忧的模样,他在心里叹了一口气,心说如果这事发生在先帝时就好办了,锦衣卫衙门可以直接处理此事,就不会有这么多的麻烦事了。

不过,看着大家担忧的脸色以及期盼的眼神,他于心不忍的又出主意道:“当然,你们如果不放心的话,可以发动大家,多在自己的亲戚朋友中宣扬此事,这样知道的人多了,文官老爷就不敢做手脚了。”

“对,这位军爷说得对,我们都要宣扬此事,决不能让孩子们白白死去!”这个旁观者一听这位军爷的话,眼睛马上一亮,心说还是军爷有见识,于是他马上对着围观的众人喊道。

本来就对此事义愤填膺的众人马上齐声答应道:“好,我们都宣扬这件事,决不能让孩子们白死。”

有些性子急的人,甚至马上就离开了人群,开始在街边找他认识的人去传说此事,告诉他见到的每个人,要大家多向人传说此事,争取让北京城的所有人都知道这件事。这样的话,那些文官才不敢太偏向这几个读书人,孩子们才不能白白死去。

这个锦衣卫其实是一个小旗,他刚给死者家属还有旁观者出完主意,就有些后悔了,因为如果那些文官老爷知道这件事是由他出主意传扬开的话,那等待他的可能就是狠狠的报复,甚至会家破人亡。

不过话已经说出去了,现在已经收不回来了,在天启皇帝时能保住自己的九千岁魏公公现在已经被新皇给罢免了,看来如果实在没办法就只能想办法带着家人逃跑了。因此,他说完话后就站在那里苦着脸想自己的心事。

不过,他这个主意出完,等大家都喊着要宣扬此事时,李二等人和那几个读书人的反应却是大不相同。

李二他们三家人被大家的热心感动,现在正不停地给大家做辑道谢。

但钱嘉征等人一听这句话,心里的“嗡”的一声,脸色更是变得相当的可怕。经常鼓动和组织人员闹事的他们可是知道这件事的厉害。因为当官的就怕这种惹了众怒的事,别看这些贱民的地位不怎么样,但如果人多的话,那判案的官员就不得不认真面对了。

也就是说,如果只是这三家贱民的话,他们的老师可能出来给那个判案的文官打个招呼他们就没事了,最多给这些贱民十几两银子就能了事,但如果这事闹得满城风雨的话,就是他们老师也不敢给他们求情了。那样的话,他们就要给这些贱种们抵命了。

因此,本来满不在乎他们现在是脸色刷白,身体也开始发抖。同时,对于给这些贱民出主意的那个锦衣卫也是恨得牙根都庠庠。钱嘉征心说,无论此事的结果如何,他都要告诉老师,一定要让这个锦衣卫的全家都死光。

由于此地离顺天府衙并不远,因此顺天府的府尹很快就带着一帮人来到了现场。

这位顺天府的老爷名叫黄和,四十多岁,既不是阉党也不是东林的他原来经常在东林和阉党之间左右为难,只不过后来天启皇帝亲自给魏公公撑腰,一举把东林党人给赶出了京城,他的日子才好过一些。

但自从新皇登基后,形势的变化使他的心又吊了起来。虽然他不是什么高官,但作为顺天府的主官的他可是知道这位新皇在当信王时与东林的众人是交往密切,现在尽管东林的人没上台,还是阉党当家,但在京城当了这么多年官的他敏感的感觉到事情并不简单。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