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手机阅读

开局造了李二的反

作者:a去年今日此门中 | 分类:历史 | 字数:70.9万

第一百九十二章 和亲

书名:开局造了李二的反 作者:a去年今日此门中 字数:4556 更新时间:2024-11-16 21:58:57

很快,薛万彻就领了圣旨来到了惠州。

惠州的喝兵血的行为十分严重,暗中调查一番,发现整个军队无一例外的都有克扣军饷,吃空饷,喝兵血的习惯。

皇帝不差饿兵,军无粮则散,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这是多年的带兵经验。

然而在惠州李佑-喝兵血那绝对是正常的,公开的秘密。

不知道有多少,但军中的克扣和吃空饷就是最大的秘密。

这也是军队的顽疾。

有空饷就代表士兵的实际人数和兵籍册上的人数是不相符的。

比如北宋禁军,听说三千敌军来袭,便点出五千兵马

可上了战场,却发现五千兵马是兵籍册上的数量,实际只有三千多士兵,再去掉其中老弱病残的,就只剩下不到二千。那还打什么战?

对于吃空饷,历史上记载颇多,比如袁崇焕检阅大帅毛文龙的军队。

他想杀毛文龙,找不到理由。

所以这才开始调查。

发现士兵只有四万七,其中不少还是民众假冒的,真正的士兵不到二万,兵籍却报了十万,多吃了大部分的空饷。

袁崇焕也因此为名义杀了大帅毛文龙。

按照史书记载,毛文龙在被袁崇焕诛杀之前,因为“上事多浮夸,索饷又过多,岁百二十万,兵二十万,朝论多疑而厌之”,可见其部队“吃空饷”早已不是什么秘密。明末军队“吃空饷”之害,仅此就可见一斑。

之所以会出现这种乱象,原因还是在于李佑把军队搞成了募兵制。

相比府兵制,募兵制士兵专门从事战斗,农民专门从事农业,这样不但军队战斗力有所提高,农业生产也不会受到影响。

但募兵制也是有弊病的。比如将军长期带领士兵训练与战斗,容易出现拥兵自重、军阀割据以及吃空饷的现象。

对于募兵制来说,士兵和将军都是职业军人,朝廷是要发俸禄的。

如果俸禄满足不了军队的开销,吃空饷的问题就自然而然产生了。

甚至武将集团联合起来集体吃空饷、克扣军饷来分配利益。

唐代宗时期的大诗人白居易,形容当时军队“吃空饷”的乱象时说:天下各地统兵之将,无不捏浮报军籍以冒领粮饷,按实核计,真正实存的兵数不到十之六七,如果出现战死、逃亡情况,则十年之内实际兵数又将减少十之二三。

全国军队“有籍无人”的比例竟然已达到了一半以上,足见其时“吃空饷”问题之严重。

不仅如此,即使实际在籍的兵员中,还存在很多隐形“吃空饷”的现象,不少士卒不过是按时应卯,平时却各有营生,甚至有士卒终日市场摆摊做小买卖。

延至宋代,军队“吃空饷”的现象更是激增。据《宋史》《续资治通鉴长编》等史书记载,北宋开国之初军队“吃空饷”的问题就已经极为严重。

例如,宋仁宗时期的中央禁军,按照正常编制,应该是以马军四百、步军五百为一指挥,但是“额存而兵阙”、不满编的情况比比皆是,大多数指挥仅有马军数十骑、步军也不过二百余,虚报兵额超过半数。一直困扰北宋始终的“三冗”之弊中,因“吃空饷”而起的就有“冗兵”、“冗费”两项,三占其二。

“吃空饷”泛滥,军队虚空,最终也导致了北宋国防虚弱不堪。

明清时期,军队“吃空饷”现象可谓花样翻新、变本加厉。本来,明朝肇建之初,明太祖朱元璋鉴于宋代募兵制造成的“冗费”、“冗兵”之害,回头改行“兵农合一”的“军户”制度,被划为“军户”之家能分到一块土地,战时出征,平时务农,并不从朝廷支取粮饷,因此也一度杜绝了“吃空饷”的可能。但是,这种不分良莠、强制限定军籍的军户制度,时间一久不可避免地会走上僵化、衰落之路。由于军户兵弱不堪用,明代后期又重行募兵制,“吃空饷”的历史老问题也就如影随形地出现,到了明代末期已相较之唐、宋有过之而无不及。

清代入关之后,军队编制有八旗与绿营之分,两者差别很大,但都普遍存在有“吃空饷”的严重问题。

八旗军属于职业兵,旗人除了当兵吃粮之外被禁止从事其他各业,因此未当兵的旗人实际上可以合法地“吃空饷”。

乾隆皇帝曾一度核查云南绿营驻军粮饷情况,结果发现绿营上下“吃空饷”早已是不成文的规矩,如开化镇额定驻军应该有一百八十五人,但实际兵丁数仅七十一人,有一百一十四人是在“吃空饷”。

有营官甚至将自己不满十岁的亲属编入册籍支领钱粮。而且还出现了军队里的空饷名额不仅可花钱贿买,还可以父子相传,并且美其名曰“荫粮”、“荫德”,“吃空饷”俨然已经走向了公开化、合法化。

所以吃空响这事情早就见怪不怪了。

所以薛万彻在军营内仅仅待了两天时间,就将惠州的吃空响情况摸清楚了。

惠州军队的校尉叫刘武龙,手底下应该有五千人。

第一百九十二章 和亲

但是真正的人数最多二千,有三千都是吃空饷了,缺额现象非常严重,甚至已经影响到了军纪军容,军队的战斗力直接被削弱。

尽管薛万彻阅兵的时候,貌似是满额,但是这怎么骗的了薛万彻这样的人,论喝兵血薛万彻是祖宗。

很快就知道这是临时雇佣的社会闲杂人员。

面对这种情况,薛万彻感觉必须得杀鸡儆猴,才能让他们老实起来。

薛万彻决定亲自上阵,给这帮家伙一点颜色看看!

阅兵结束了之后。

薛万彻不动声色。

假装离开了惠州,其实是去找亲信借兵。

等到兵到了。

又拖延了几天。

等到刘正龙放松警惕。

没有丝毫通知,薛万彻凌晨便带着两千士卒直奔军营而去。

刘武龙正坐镇大营,听说薛万彻到了,心里十分慌乱,然而最终还是出来迎接。

“见过燕国公!“

薛万彻打量着眼前这个看似忠厚老实的青年,笑着说道:“刘校尉客气了,本国公今日前来是有件要事,需要你帮忙的。“

刘武龙松了口气,连忙问道:“不知是什么事?如果小人能做得到的,定会尽全力去办!“

薛万彻冷笑道,“借你头颅一用”。

话音刚落,刘武龙立刻感觉后脑勺上凉飕飕的,吓得他浑身颤抖不已。

“燕国公,您说什么,借......小人的头颅?“刘武龙哆嗦着说道。

薛万彻说道:“你这个狗东西,竟敢克扣军饷,还吃空饷,你可真行啊,我薛万彻佩服你!“

刘武龙惊骇欲绝,他万万想不到,燕国公竟然知道自己克扣军饷,吃空饷。

难道燕国公不吃空饷吗?

想到这里,他顿时感觉后背冒起了寒气。

薛万彻不再废话,拔剑斩下了刘武龙的人头,然后又让人砍掉了副将的头颅,将两颗人头挂在了军营门口。

随后薛万彻便升账,召集其余军校开始开会。

顺便清算惠州所有的军饷以及吃空饷的人员。

很快,安全调查司和侦捕卫的人员也被薛万彻请来。

开始清查历年来的账。

很快,罪证就被收集整理出来。

触目惊心。

自惠州被南唐统治后。

每一任校尉全部参与了吃空响的活动。

而且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利益共同体,上到兵部考功司郎中,下到五人长。

都有分脏。

上报京师。

李佑虽说早就知道吃空响的情况,但是也没有想到。

这些吃空饷的家伙,竟然形成了如此庞大的组织。

这不能纵容了。

当即命令特务机关出动,把他们全部抓起来。

既然处理完蛀虫。

那么怎么挽回军心?

当然就是发钱。

给官兵们补发粮饷和衣物,以慰藉大家的心。

朝野都在传言,燕国公亲自来了,还把惠州军的统帅给斩首了,这下吃空饷的人,可算是彻底老实了。

然而他们却不知,这只是个序幕。

接下来的时间,薛万彻在整个南唐各地巡视,清查吃空饷的家伙,将那些吃空饷,吃饱了撑得没事干,干吃不干活的家伙全部拿来祭旗。

不过半年,薛万彻便清查完整个南唐的吃空饷家伙,也清除了大半的蛀虫。

当然了,薛万彻并没有将这些吃空饷的家伙全部杀光,毕竟杀人太多有伤天和,只是将各地的蛀虫清扫一遍而已。

这样以来,南唐的吃空响的事情算是解决了,军队数量算是彻底稳固了下来。

与此同时,南唐和吐蕃的和谈也顺利结束。

南唐和吐蕃约定一方出兵,另一方也必须在一个月之内出兵。

吐蕃答应了。

不过吐蕃希望的和亲之事,李佑毫不犹豫的拒绝了。

吐蕃虽强,但是却比不上南唐的实力。

他不希望自己的女儿嫁到吐蕃去受苦,更何况李佑就一个女儿,他已经决定了,李芙以后要当皇帝的。

吐蕃的人也无法奈何,只好作罢,毕竟两个国家不接壤。

就是发怒,也没办法报复。

不如交好吧。

吐蕃人在文成公主进藏后,也读过各种史书,所以远交近攻这个道理还是懂得。

所以也没怎么纠结就略过了这个问题。

李佑只觉得是唐朝宠坏他们了,这些人动不动就要求和亲,就连高句丽前几年来,都要求李佑来和亲。

这也没办法。

谁让唐朝和亲的次数最多呢。

在唐三百年的时间里,共确定过20位公主与10个不同民族的和亲联谊,其中真正成行的有16位公主与7个民族。

唐朝的“和亲”几乎都是从唐朝李姓宗室、皇亲中选出相貌姣好的女子封为“公主”去“和亲”的。

最典型的是唐太宗时期的文成公主以及唐中宗时期的金城公主。文成公主本是唐朝远支宗室女,于公元640年奉唐太宗之命和亲吐蕃,成为吐蕃赞普松赞干布的王后。

唐蕃自此结为姻亲之好,两百年间,新赞普即位必请唐天子“册命”。

金城公主于唐睿宗景云元年(710年)送嫁给吐蕃赞普赤德祖赞,当时金城公主12岁,史书说,她对唐蕃交往有贡献,巩固了文成公主进藏后的唐蕃“舅甥之盟”。

不仅是宗室女可以和亲。

而且还花里胡哨搞过一些乱七八糟的干女儿和亲。

唐玄宗开元十年(722年)“十二月,庚子,以十姓可阿史那怀道女为交河公主,嫁突骑施可汗苏禄。

以突厥首领女儿为“公主”嫁给另一个部落首领。

唐玄宗还做过一件事。

开元二年,突厥可汗默啜派其将领石阿失毕等随同王子侵犯唐朝边境,当突厥军败,王子被杀,石阿失毕不敢回突厥,干脆就带着他的妻子投降唐朝,被封为燕北郡王,唐朝廷为了笼络他,给他撑面子,封他的妻子为大唐“金山公主”。

这些事情,就导致其他少数民族政权动不动就要求和亲。

甚至发展到不满足于宗室女的地步。

最近就是这样。

吐蕃不仅请求李佑来和亲。

而且本着有枣没枣,打两杆子的目的,更是为了欺负北唐。

他们的使者悍然点名“请尚太平公主”。

李治和武媚娘快气疯了。

但是现在局势如此紧张。

不好断然回绝,但是也绝不可能把女儿送到那么遥远艰苦的地方去,而且此时的太平公主不过几岁。

于是,进行了一番“技术处理”:唐朝皇室在京城立了一个道观叫“太平观”,“以太平公主为观主以拒之”。

吐蕃想迎娶的太平公主已经出家了,不好出嫁。

于是,吐蕃想迎娶正宗唐朝公主的计划落空。

不过。

和亲的邀请络绎不绝,不管是新罗还是倭国都要求和亲。

这让李治非常头疼。

当然这很正常。

开元十三年(725年),当时唐朝最大的外敌突厥在一直请求与唐皇室“和亲”不得的背景下,其首领忿忿地对唐朝使臣说:“吐蕃和契丹、奚的首领都能迎娶唐朝公主,为什么我们强大的突厥就不能娶唐朝公主做老婆呢?”

突厥首领又表白心迹:其实,真假大唐公主都无关紧要,只是,我们大突厥屡次向大唐请婚都没有如愿,实在很没面子!

突厥首领的这番话,可谓一语道破天机。

唐朝时边疆少数民族是以能娶个所谓的唐朝“公主”为最有面子的国家大事,为此,甚至不惜发动战争,血流成河。

其实,请娶唐朝公主的少数民族与唐朝皇室都有默契。

是不是正宗的公主,无关紧要,只要有唐朝皇家的“公主”封号就行!

于是,大唐开造假公主。

当然李佑是管不了九弟如何头疼了,他现在既然已经决定北伐。

要么不做,要么做绝。

撕毁合约势在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