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分身是皇帝
作者:在下三白 | 分类:历史 | 字数:71.6万
本书由顶点小说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160章 又有新发明
晋王和昭阳都跟着昭宁公主过来参观她新落成的别院,当天晚上也就住在了那里。
这一座别院还是拥有着一定的接待能力的,就算来二三十个贵客也能够安排妥当,至少能保证每个人都有单独的卧室。
不是贵客的话,那能够接待的人就更多了。
这一座庄园逢上收获粮食的时节,最多时会有近千打短工的农民来这里干活,晚上就会住在这里。
这一对兄妹过来,当然还是遵从梅贵妃的嘱咐,跟柳青夫妻搞好关系。
庆熙皇帝对柳青是一个什么样的态度,梅贵妃才是最清楚的。
和柳青搞好关系不一定能够让晋王成为皇位继承人,但至少是一个加分项。
晋王在这里住了一个晚上就回去了,昭阳却没有马上回去,她要留下来陪着昭宁,准备和昭宁一起回京城。
——这个不能算是私自外出,而是得到了梅贵妃许可的。
目的当然是要跟昭宁搞好关系。
不过昭阳过来之后,对这里的环境还是挺满意的。
大部分时间都生活在皇宫里面,难得出来一次,看着外面不一样的风光自然会觉得喜欢。
她认为在这里住上一两个月完全没有问题。
昭宁身边就有侍候的人,她甚至都没有将自己的宫女带过来。
反正多一个人也就是多一张嘴,庄院不至于承受不起,所以昭宁也没有说什么。
白天柳青基本上都会去矿场,昭宁一个人在这别院也挺寂寞的,有一个人陪伴也不错。
——别院伺候她的下人不少,但那些都是下人,不是一个阶层的,很难有共同语言,没办法当成朋友一般的聊天。
昭阳跟她都是公主,在这方面还是有着一些共同语言的。
柳青也不知道昭阳留了下来,他有很多的事情要忙,陪了公主和晋王他们一个下午,在别院住了一晚上,第二天一大早的就骑着马回了矿场,早餐就是两个肉包子,还是一边骑马一边吃的。
通过庆熙皇帝这个分身知道教材已经得到通过了,他要赶着回矿场办理相应的事情。
首先要做的事情当然是将那一套教材给刻印出来。
一千名学徒工都接受教育,那就是一千套教材,再加上老师们用的,那就得一千开外了。
抄写是不可能的,没有那么多人工来抄写。
只有印刷。
虽然早就已经发明出了活字印刷术,可这个世界印刷主要还是靠着雕版印刷,有熟练的工匠在木板上刻出内容再来印刷。
一块木板就是一页内容。
然后印刷的数量有限,印刷的次数多了,木板上的字体就会损毁掉。
这样做的成本比较大,出现了一个错别字,整版都要重来。
活字印刷,因为用的一般都是木活字或者烧制出来的泥活字,也只是听起来比较好,在实际应用中效率比雕版印刷术还要差。
柳青准备用的当然还是活字印刷术,不过不是这个世界所用的那些活字印刷术,而是铅活字。
铅活字所需要的几种金属和配方柳青都知道,那几种金属这个世界也有。
他找到了贺元,提到他编写的教材通过礼部审核的消息,然后提到了自己需要印刷教材,需要一些特殊的金属,需要相应的工匠,希望贺元能够提供这些东西。
贺元没有那样的本事,可他是内宫监的人,而内宫监和宗人府共同管理着庞大的皇室资产,可以调动的人和物资相当的丰富,找他没问题。
他是这样跟贺元说的:“《鲁班书》上面有一种特别的印刷术,比现在所有的印刷术都要强,能将印刷的成本降低到不到现在的十分之一。把它弄出来,以后我们不只是可以印刷我们的教材,还可以印刷书本出售。”
这个世界的书籍很贵,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印刷成本太高了,不卖贵一点,连成本都收不回来。
纸张贵是一个问题,但是印刷成本比纸张更加的贵。
主流的雕版印刷术,印一本书出来,需要熟练的雕刻师傅几个月的时间才能制版成功。
而且印刷的数量有限。
这样印一本书的成本就更高了。
用铅活字印刷术,那就没有印刷数量的限制了,限制印刷数量的只有市场的接受程度。
只要有那个需求,排好版后,哪怕印刷个几十万册都没有任何的问题。
到那个时候,最大的印刷成本就是纸张成本了。
和别的印刷术比起来,价格优势显而易见。
贺元对柳青搞教育这种事情是很不感冒的,觉得纯粹就是钱多烧得慌。
可是听到他能够弄出新的印刷术,可以大幅度的降低印刷书籍的成本,不由得眼前一亮。
——这是一个赚钱的好门路啊!
这个世界又没有什么知识产权的概念,想盗版谁的就盗版谁的,而且大多数时候被盗版的人还会感谢——因为帮他扬名了。
有这个价格优势,那完全可以看市场上什么书籍受欢迎就盗版什么书。
甚至垄断大虞的印刷出版市场都是可能的。
内宫监的太监,格局也就是这样子了,首先考虑的就是赚不赚钱的问题。
只要能够赚钱,那就是好东西,那就得大力的支持。
这事他都不放心别人去办,让柳青写下需要的东西,自己就骑着快马回京城办理这些事情了。
柳青也起了一些私心,开的清单里面添加了十几种金属。
金属名称这个世界跟他穿越之前的世界不大一样,所以他还需要标注那些金属的特性,免得搞错了。
那些都是以后造枪造炮需要的,用这个借口搞过来,至少别人不会怀疑什么。
而且,多添加一些金属种类进去,就算这一份清单落到了别人的手里,也很难复制出铅活字来。
贺元离开之后,柳青又考虑起另外一个问题——一个很严重的问题。
那就是,从哪里找这么一批老师来?
一千名学徒工,最起码也得要几十个老师。
他当驸马之前倒是认识一些读书人,可那些已经考上了秀才的人,未必愿意来这个流放犯人的地方当老师,更不会愿意教这种浅白的学问。
人家可都是读的圣贤书,要教也要教那种治国平天下的大学问。
教人怎么当工匠,可丢不起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