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业天下
作者:风华阳 | 分类:历史 | 字数:44.9万
本书由顶点小说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七十一章 飞蛾扑火
山坡上,万斯年低头不语,双眼死死盯着山下的替天军大营,两名配属的副将,也都有些沉默。
万斯年想了一会,起身走下山坡,走了两步,又突然停下,说道:“虎牢关,已经完了,咱们的兄弟,恐怕也凶多吉少,我们…战。”
话说完,万斯年头也不回的向下走去,两名副将对视一眼,也都叹了口气,随后紧跟着万斯年的步伐,向着前面不知道结果的地方走去。
这两名副将,原本就是虎牢关守军,陈拘和屈从煜的副将,一个叫李士勋,一个叫马光翰。
而万斯年所带领的这一万虎牢关守军,原本在万斯年的想法里,是想直接过湟河南下,去找赵高的,但是在这两名副将的带领下,众多军士不愿过河,足足拖了十几天。
万斯年算是嘴皮子都磨破了,可这俩人依然不松口,无奈之下,万斯年只得带着人,又向虎牢关走了回来。
刚走了一半路程,他们就发现了替天军的踪迹,这对他们来说,可是真正的晴天霹雳。
替天军大队人马,原本是在虎牢关之外的,现在出现在这里,那不用想,肯定是虎牢关出事了。
直到这个时候,李士勋和马光翰才有些后悔,悔不该不听万斯年的话。
可事已至此,他们也没有什么更好的办法。
回到大军藏身的地方,万斯年一路上没在跟任何一个人说话,只是低着头,走到这密林中的一处空地,背靠在树上,抬头呆望着天空。
李士勋和马光翰随着万斯年的步伐,回到大军藏身的地方后,自然是不能跟万斯年一样,全然不顾军士们的反应,他们两个,要留下来开导大家。
呆呆的望着天空,万斯年一直看到月亮升起,大地一片黑暗,良久之后,万斯年站起身,来到李士勋和马光翰身边。
“我想了很长时间,虎牢关的消息,我们不能再瞒下去了,军士们都是虎牢关的子弟,也都有知情权,何去何从,应该让他们自己来做选择…”
话说了一半,万斯年突然顿住,两行情泪慢慢淌下来,似乎是做出了深为艰难的选择,才继续开口:“如果愿意随同我一起,向替天军发起进攻的,我欢迎,如果不愿意,想走人的,也不阻拦,或许…天命已经真的不在宋了,但我相信,愿意为大宋尽忠的人,还是大多数。”
其实从万斯年说出那个“战”字的时候,李士勋和马光翰,就已经明白万斯年的意思了。
而现在,万斯年更是把自己的想法说的通透,这二人也就更加明了。
万斯年的想法,他们也是理解的,如果不是他们故意拖延时间,早早过河,那情况一定和现在是不一样的。
但过去是没有如果的,也是没有选择的,做了,就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大宋,其实从来都不缺少忠心的人,无论是文臣还是武将。
其实这也是历史的一个怪圈,哪怕如秦始皇的大秦,如汉武帝的大汉,如唐太宗的大唐。
立国几百年之下,从不会缺少忠心的人,可…这并不代表,那个朝代,就可以千秋万代。
万斯年是个读书人,是个正统儒家学子,自小也是受教三纲五常,人伦大道的,所以,尽管情势再不堪,他也从没想过要投降。
李士勋和马光翰都很明白万斯年的意思,他们也一样,都是出身隆兴帝潜邸大同时的旧臣,也是边关儿女,对大宋与狼族对抗近百年的历史,归属感也更强。
再加上,隆兴帝赵恒为皇子时,大同就是其封地,他虽然为人不是太好,但作为一个主子,对待手下人,却是从不吝啬,以诚相待的。
这也是为什么,孙文博再没有知道替天军有段志龙这个统帅的时候,从来没想过投降的一个重要原因。
万斯年把自己的意思说的很清楚,李士勋和马光翰,也都出奇一致的没有反对。
三人沉默了好一会,万斯年再次开口,对着两人说道:“你们…去和自己的部下商量商量吧,把事情说清楚,临晨时分,我会向替天军发起进攻。”
万斯年说要,起身走向远处,让手下人帮自己穿戴好铠甲,就再次坐在树下,闭目养神。
万斯年的一举一动,李马二人,都看在眼里,话虽然没说什么,但两人也都不约而同的,找来了自己的亲卫,向他们说出了实情。
万斯年也不知道自己所作所为,是对是错,可他想的很清楚,他的前路,已经没有了,他生命的最后时刻,也要来临了。
李士勋和马光翰两人,分头向自己的手下,都讲清了利害关系,如同万斯年说的一样,把选择的权力,交给了军士们自己。
夜,越来越暗,寂静的山林中,各种禽鸟的叫声,此起彼伏,这支已经被抛弃的军队,也同样要迎来属于他们的最后时刻。
万斯年一届文臣,穿戴上铠甲,准备随时拿起刀去拼命,这也是他唯一能选择的事。
凌晨时分,这个时候,是人最难忍受困意的时候,万斯年站起身,带上头盔,拿起战刀,向着密林外走去。
他的身后,是李士勋和马光翰,与万斯年几乎一样,一身铠甲,一把战刀,就是他们全部的装备。
在他们的身后,有两千多名军士,跟随着他们的脚步,一同向着山下的替天军大营走去。
一万名军士,最后只有这两千多人,选择了和万斯年一样的路。
这是一次明知是死的路,可这些人,没有任何后退的意思。
万斯年一路上并未回头,也没有说过一句话,只等着替天军大营出现在眼前时,万斯年拔出腰间长刀,大喊道:“杀…”
万斯年的喊声,声嘶力竭,而他喊出声后,身后两千多名军士,也都跟随着,大喊“杀…”,一起冲向敌营。
原本安静的夜里,这突如其来的喊声,犹如平地惊雷,流星划过,炸开了天边的黑色。
替天军大营,守营士兵们,也被这喊声惊到,纷纷拿起手中的武器,看向大营外。
夜袭,对在冷兵器时代的战争来说,永远是一把利器,可万斯年却选择了把偷袭变成了明战。
他的喊声,是一种释放,也是对自己生命的最后呐喊,同时,也是他对大宋尽忠的最后表示。
两千多人,说多不多,说少不少,如果运筹得当,真的可以给替天军造成众大伤亡。
可自万斯年以下,这些人,这些军士,每个人都抱着必死之心,所以,所谓的战场谋划,也就变成了虚妄。
他们要的,仅仅是一场视死如归的战斗。
在段志毅的统领下,尽管替天军已经拿下了虎牢关,逼降了孙文博,甚至就连大宋的宰辅,也即将投降,但他们,也从未放下提防之心。
就在那喊杀声出现的时候,替天军的军士们,也以最快的速度反应过来,同时做好了战斗的准备。
万斯年带着两千多人,冲到大营外,他们没有箭羽,没有攻城设备,仅仅是一把战刀,就一个接着一个的,撞在了替天军的营寨上。
替天军的军士们,从没有见过这样就敢来偷袭的敌人,但这也并不妨碍他们杀敌。
战事很是惨烈,因为从一开始,就是一场一边倒的屠杀,正常战斗,也仅仅持续了一个时辰。
一个时辰之后,以万斯年为首,李士勋、马光翰等几十名军士,被活捉,送到了大帐中。
宁昇看着台下做了俘虏也没下跪的一众宋兵,心里也很是钦佩,于是问道:“你们是谁,从哪来的,为什么要攻打我替天义军?”
万斯年的身上,此时已经受了十几处刀伤,他是个文人,可他也并没有后退一步,就在刚刚的战斗中,几十名亲兵,以自己生命的代价,一直死死护卫在他的身边,所以尽管万斯年存了必死之心,可他最后也只是力竭被活捉。
“哈哈…狗贼,吾乃大宋虎牢关知府万斯年,我们都是大宋虎牢关守军,没想到吧?就算你们攻破了虎牢关,我大宋也不缺少敢打敢杀的勇士。”
万斯年的喊话,让宁昇有些摸不着头脑,于是把头看向了一边的孙文博,问道:“这是…你虎牢关的人。”
孙文博早在万斯年说话的时候,就已经认出了他,一时间竟被惊的,完全反应不过来。
经过宁昇的提醒,万斯年也看到了孙文博,他双眼怒目,牙齿咬的咯咯直响,嘴里蹦出几个字,问道:“孙文博,你…你竟然降贼了?哈哈…曾经大义凛然的孙文博,大宋虎牢关守将,竟然降贼了…”
孙文博听到万斯年的话,脸色通红,尴尬无比,任他怎么也没想到,偷袭替天军的人,竟然是万斯年带领的已经撤退的那一万虎牢关守军。
宁昇看着台下,如同疯狗一样的万斯年,虽然有了爱才之心,但还是随口说道:“降贼?我们…原来是贼啊?可我们这样的贼,却打下了大同,降伏了西军,还攻进了大宋京畿,攻进了洛阳,万知府,恐怕你还不知道,就连大宋宰辅张之彦,也已经向我替天军效忠了吧,也不知道,此时我替天军另一部大军,已经攻进洛阳城,你们的皇帝赵恒,已经逃了吧?”
宁昇的话,像是一把刀子,狠狠插在万斯年的心头,他怎么也没想到,原来他们的冲杀,真的成了大宋最后的陪葬。
李士勋和马光翰这时候,却像是看到了救命稻草一样,向着孙文博喊道:“将军,将军,救救我们,救救我们…”
孙文博为认出了他们两人,说实话,他们两人对大宋有忠心不假,可刚才宁昇的话,说的很清楚,大同和西军都已经归降了,洛阳也被攻破了,那他们要是死了,那才叫真的白死了。
只要有活路,没人愿意去死,为大宋尽忠不假,可就这样赔上性命,真的不值。
孙文博听到喊声,刚想出声求情,就听宁昇冷冷的说道:“飞蛾扑火,自寻死路,我明白万知府的意思了,不过很可惜,注定,你们也只能是白白为你们的大宋陪葬了…来人啊,都杀了吧,送他们去为他们的大宋尽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