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驿卒开始当皇帝
作者: | 分类:历史 | 字数:311.6万
本书由顶点小说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九百五十二章 制定计划
崇祯见杨嗣昌出列很是高兴,而且对于杨嗣昌平日里机智的表现也极为满意,故而让他接替自己开口。
黄道周只要进了自己的主场,谁都不惧,他倒是要看看杨嗣昌还怎么开议和的口。
杨嗣昌也没有上来就针对黄道周,而是跟皇帝谈论纲常,谈到他自己的夺情,然后由守转攻。
他说黄道周品行学术为人所称赞,但是他却在奏疏当中竟然说自己不如郑鄤,令他很是失望。
崇祯一听这话,当即眼睛一亮。
“朕正要问他此事。”
郑鄤与东林党,还是东林点将录头领十二员之一,为了躲避阉党一直远走他乡,直到崇祯给他平反。
但是被人弹劾“迫其父仗母不孝”、“奸妹”两件事被关入监狱后转入诏狱,等待他的是秋后凌迟处死的结局。
杨嗣昌乘胜追击,抓住郑鄤的事大做文章,郑鄤仗母禽兽不如,既然黄道周自谓不如郑鄤,当然就更不如禽兽了。
【鉴于大环境如此,本站可能随时关闭,请大家尽快移步至永久运营的换源App,huanyuanapp. 】
这番话术果然厉害,黄道周被人挑出自己的奏疏给骂了,一下子就破防了。
杨嗣昌的以子之矛攻子之盾才真正让他感到了愤怒。
黄道周开始气哄哄的自我争辩,不断的解释,反倒落入了杨嗣昌的节奏当中。
崇祯明显维护自己人杨嗣昌,主动承担了“夺情”的责任,然后把握机会点名黄道周弹劾杨嗣昌兵围是为了“夺情”而是另有所图。
并且他当众加重语气:“这本(黄道周的奏疏)前边引用纲常,后面全都是肆口泼骂!”
黄道周见皇帝震怒,又不得不承认奏疏当中把杨嗣昌比作猪狗、人枭(食母的恶鸟)两句言辞过激。
崇祯指责他无端污蔑诋毁大臣,黄道周拒不承认,并且当众大发脾气:
“臣今日不尽言,则臣负陛下,陛下今日杀臣,则陛下负臣!”
崇祯一下子就被激怒了,站起身来指着他道:
“你说的都是虚话,一生学问,只学到了佞口!”
说道这两个字,崇祯觉得不过瘾,再一次加重语气吼道:“佞口!”
黄道周就是梗着脖子继续争辩,崇祯气得拳头都攥起来了。
殿下的锦衣卫一瞧陛下这幅模样,心中大呼来活了,这种人就得关进诏狱里,才能学会闭嘴。
可崇祯把拳头硬生生的挥舞了一下,止住了怒气,命令跪着的黄道周站起来,退回到大臣的行列当中去。
杨嗣昌入阁的事就如此定下来了,会后崇祯下令黄道周连将六级外调。
弹劾杨嗣昌议和的何楷以及其他非议“夺情”的官员,全部降职处分。
黄道周不仅没有达成目的,反倒牵连了一大批与他交好的臣子。
亲眼目睹这一会议的诸多臣子,明白了杨嗣昌在崇祯心里的地位,以及如此倚重杨嗣昌,再也不敢从中作梗。
什么为了大明的脸面,现在还不是选择了从心?
但是崇祯也始终没有对议和表示明确的态度。
方一藻、高起潜等人也不敢“细酌”,明清之间的议和尝试,以明廷内部的鸡飞狗跳给缴获黄了。
本来双方联合对于贺今朝是有一定威胁的。
但是这群为了大明脸面的官员们,根本就没机会收取贺今朝的好处费,就主动把他把事情给办了。
当然了在他们主观上不想帮助锤匪,可偏偏在客观事实上做到了,真他娘的是个天才。
历史有些时候根本就不知道因为发生了什么毫不相关的事,就改变了走向。
朝廷没有给准话,但是作为铁血大明的鹰派卢象升面对皇太极的致书要求“将和开市”,被卢象升予以拒绝。
尽管皇太极扬言议和不成,他夏秋必有举动,绝非戏言,往尔等周知。
可卢象升强调“他夷可抚,东虏断断不宜轻抚”(明朝把对清讲和称为“抚”),并对皇太极严阵以待。
以防止他是假意放出风声要去弄蒙古人,真正意图是入侵大明。
可事情不凑巧,卢象升他爹来探望卢象升后返乡途中去世。
当卢象升得知父丧,痛不欲生,连上七疏,请求丁忧守制。
崇祯批准,以原任宣府巡抚陈新甲为新任宣大总督,令卢象升穿着丧服,等待交接。
崇祯进其衔为兵部尚书,仍然负责防秋重任。
同时潜伏在大明境内的谍子也开始发力。
皇太极总算得知道贺今朝在川中灭杀六万官军的战果,他一时间有些唏嘘。
“皇上,奴才以为贺今朝实力越发强横,我大清也不能落后。”
范文程当即建议既然大明没有议和的迹象,那咱们就借着这个由头,先掳掠大明啊!
蒙古人哪有大明富裕?
再加上贺今朝既然敢率领大军兵发四川,那指定在山西老地盘留下充足的后手。
卢象升稍微露出一点动静,他就指使蒙古人袭击宣大边境。
纵然是我们也被贺今朝给利用了一遭。
再加上贺今朝占据四川之后,大明不可能无动于衷,边军又会南下,到时候大明北方兵力空虚。
那靖辽侯吴国俊不过是通过贺今朝买卖人头,才会身居高位,被吹出无双战将的名号来,不足为虑。
所以现在正是掳掠大明的好时机。
打什么蒙古人啊,一帮穷鬼,尽是事,不仅无法支援大清,还得大清时不时的贴补他们。
皇太极听完宁完我、范文程等谋臣的话,表示赞同。
贺今朝都能如此顺利占据四川等地,我如何不能好好劫掠大明一次呢?
皇太极看透了明廷的底细,决定发动第四次征明战事,必须得抓住明朝不能议和这件事来做文章。
“征伐非朕所乐,朕常欲和而明不从,所以兴师!”
这次的入关征明,皇太极选择了年轻有为的兄弟子侄为统帅。
他命令十四弟睿亲王多尔衮为奉命大将军,长子多罗贝勒豪格、七兄弟多罗饶余贝勒阿巴泰为副,统领左翼兵。
以侄儿多罗贝勒岳托为扬武大将军,侄儿多罗安平贝勒杜度为副,统率右翼兵。
清军分左右两翼进兵。
作为战略部署,皇太极召集出征的诸多亲王贝勒大臣宣布了不少严苛的纪律。
多是对统率以及旗丁的惩罚各种条例!
直到最后,皇太极着重强调了进入大明境内,勿要毁坏寺庙,勿要妄杀平民,勿要剥取被俘人员的衣服。
勿要离其夫妇,勿要贪掠财物,勿要用俘获之人看守马匹。
不要吃不熟悉的食物,不要饮酒,有不遵从者,依律治罪。
这些事都是皇太极根据前三次掳掠大明所总结出来的。
他毕竟现在已经称帝了,既然大明那么的没实力,自是要多多争取明境内的百姓。
让他们加入我大清的治下,为我打天下添砖加瓦,而不是都投靠到锤匪贺今朝那里。
皇太极为了让山西的锤匪放心,也给贺今朝写了一封信,说你不地道,前去打四川也不告诉我。
咱们两个可是姻亲之家的盟友,理应共同对付大明。
听闻你在四川陷入了苦战,那我这个当老岳丈的必须帮你减轻来自大明的压力。
你尽管在四川待着,我派人掳掠大明,以作牵制作用。
咱们两个合伙灭掉大明,到时候划江而治,世世子孙永结同盟。
皇太极在政治上大多时候都是成熟的,故而嘴里的谎话也是一套一条的。
尽管他确信贺今朝不会相信他说的话,但保不齐哪一天他这个当头的,脑瓜子一抽,就出了昏招。
如此行为,那都是说不准的。
有枣没枣先打一杆子,又不用付出什么代价。
皇太极认为,贺今朝就算是得到自己出兵的消息,他也鞭长莫及,根本就没有什么精力再来分一杯羹。
至于大明得到他派出两路大军西征的消息,山海关以南东的明军一定会西援。
为了使得明军疲于奔命,首尾不能相顾,使得西征的清兵能够从容的直捣中原。
皇太极决定回去,亲自统率大军从义州渡大凌河,在这一代牵制祖大寿。
对于在大明拥有“祖跑跑”美称的祖大寿,皇太极始终无法放下心来。
这个人实在是过于忠诚于大明,尽管自己对他释放了极大的善意,又给他写了许多信件,可祖大寿一点投降兴趣都没有。
当年跟随他投降的关宁军以及祖大寿的族子,都接了皇太极的委托,要劝说祖大寿尽早归降。
那些祖大寿收到信件后,很多时候看都不看,直接扔进火盆里取暖。
锦衣卫赶到重庆,奉诏把傅宗龙、邵捷春等人剥夺官职,戴枷押回京师。
至于四川巡抚由陈之奇担任。
傅宗龙万万没想到邵捷春也会跟他一样。
逃跑到此地的瑞王一下子就坐不住了,陈之奇有什么本事,他急忙叫锦衣卫的人等几天,他要向皇帝求情。
锦衣卫的人自是给了王爷机会,但是他们得先赶路,否则没法限期交差。
只要陛下同意王爷的上书,那我等就分毫不差的把二位大人给送回来。
瑞王上书又能如何?
他也配妄议国事,参与大臣的任命与抓捕之事?
当真不知道死字是怎么写的。
尤其是崇祯经历唐王一事,对于这些藩王越发的警惕。
他在心中是有些怕贺今朝推举被他俘虏的某些藩王做口号,行成祖之事,然后打到京师来。
他最后扶持一个大明的傀儡皇帝,或者直接废帝,贺今朝自己当皇帝,都是说不准的事。
瑞王看着锦衣卫带着人犯走了,他突然心里有些空捞捞的。
“赵总兵,莫不如我们也离开这重庆府吧?”
瑞王勐地冒出这个想法,万一皇帝是想要救傅宗龙二人的性命,将他们带离此地。
毕竟按照贺今朝的尿性,他既然占据了四川,那就得跟山陕之地差不多的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