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时
作者:照见红尘 | 分类:历史 | 字数:99.8万
本书由顶点小说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十四章 雪中送炭
富弼想破脑袋也不会想到,皇帝陛下并没有特别的想法,只是想出出气。一个五十多岁的帝王居然还会“终究意难平”,看来是太安逸了,辽国、西夏也安静太久了。
皇宫大内。
柴勐拿着手中的账册问吴成,“这沈括还真会赚钱,短短一年就赚了两万三千贯。”
“要依奴婢说,这沈括还是仗着官家的势赚了这么多钱。”
“哦,此话怎讲?”
“如果没有官家兴修万春圩,他沈括一个参加省试的贡生凭什么让几万人买他的独轮车?本来就应该官家拿大头,他赚点辛苦钱,结果呢,沈括却拿了大头,去年打发了三万贯,今年更绝,只交了五分的税。”
“言之有理,这沈括真正可气。”柴勐努力说服了自己,“依你看来,这些钱财里面,能收回多少?”
“官家,您还是太仁慈了,奴婢想的是,官家能给沈括留下多少。”
“嗯,”柴勐想了想,“就这么办,不过不要逼得太紧,沈家太招人嫉恨,朕这次也是帮他们减轻负担,随后想办法补偿一下,别凉了沈家兄弟的心”
“皇上圣明!”
腊月十一,沈府。
内侍省常侍吴成坐在正堂主座,满意地看着站在堂下的沈括。“沈郎君,你能明白收益离不开官家的扶持,咱家就算没白来。”
“吴中官,在下刚来东京不久,各店铺也没来得及整顿,多亏中官大人帮助在下清理账册,在下才发现今年该上缴给官家的税金没有及时缴纳,还好,现在也不晚。”
“沈郎君,你准备交多少?”
“一万五千贯,另外给中官大人一千贯茶钱,不能让中官大人白替沈家查账。”
吴成干咳了两声,仔细地遣词造句,“沈郞君,官家宽仁,不想伤了你们兄弟二人的报国之心,所以那一万五千贯独轮车子的收益无需全交,给一万贯即可。”
沈括一愣,心想还有这种操作,他可不敢借驴下坡,他用无比坦诚地语气说,“官家的仁德,沈家不敢或忘,但这多余的五千贯,在下收之有愧,不如先放到中官大人那里,或许异日也可应急。”
“沈郎君是个敞亮人。”吴成笑道,“那就尽快交接吧。不知沈郎君准备怎么交接?”
“怎么交接?当然是由沈家雇用大车送到内库和中官大人府上。”沈括不解道。
“糊涂啊!”吴成作痛心疾首状,“一万六千贯铜钱足有五六十万斤,上百辆牛车招摇过市,这是不给官家脸面啊,难道官家还缺你这几个铜子?”
“那换成银子?”
吴成点点头,“怎么换呢?”
沈括觉得有些不妙,但还保存着一丝幻想,“在下换成八千两纹银,分开运输,不教中官大人难做。”
“噫!怎么成了八千两了?”吴成有些不快,质问道,“大周钱政,一两纹银折铜钱一千钱,三岁孩童也知道。”
果然如此,沈括虽然抱着全捐出去的想法,但是被吴成这么一折腾,他得拿出三万两千贯的铜钱来兑换银子。钱政规定一两折一贯不假,近三十年来,银贵钱贱,一直是一两白银兑换两千钱。沈家不是拿不出这个钱,但是这腊月天气,从哪里去筹措这额外的九千贯?
“中官大人明鉴,是在下孟浪了,只是这钱庄仓促间也没有多余的银子,就算沈家拿出足够的铜钱去折,只怕折不出这个数来。”
“沈郎君,你这就叫咱家为难了,要不,咱家担着被官家责罚,请示官家过了年再交割?”
沈括叹了口气,“十日内,在下一定交割。”
“一言为定!”
“一言为定。”
不到两日,沈家为缴纳高额商税欲向购货商提前支取购货款项的消息便不胫而走,传遍了京城的官场商圈。在这个时代,在京城并没有纯粹的商人,绝大多数成气候的商人都是所谓的官商,有深厚的京官背景,就拿与沈氏杂货竞争独轮车生意的蔡家、李家和黄家来说,背后都是朝廷三品以上的大员,否则根本没有办法在开封府这个大染缸里厮混,没有官员背景,处于社会最低层的商人,只需几个衙役,便可能会被收拾地服服贴贴。
这一日,京城最大的酒楼福聚楼顶层临街雅座迎来了三个平时老死不相往来的贵客,正是蔡家、李家和黄家的掌柜。那蔡掌柜中等身材,长得白白胖胖,留着一丛寸许长的精细修整后的短须,他头戴一顶员外纱帽,身穿丝绸直辍,外面套着一件鹿皮棉袄,十分富态。李掌柜瘦高身材,下巴没有蓄须,头戴青色员外帽,身穿灰色深衣,外面套着羊皮袄,显得精明强干。而黄掌柜则是书生打扮,五短身材,面白无须,头戴学士巾,身穿紫色直衣,外面套着貂皮大衣,贵气十足。
蔡掌柜见等的人到齐了,便向两人拱手作揖道:“李掌柜、黄掌柜,想来咱们三家的东家也有了交待,这次沈家有难,却非沈家一家之祸,我蔡家决定施以援手,不敢专美于前,特请两位商议个章程。”
李掌柜回了揖,“我李家杂货虽然摊子大,但其实盈利有限,无法与二位掌柜相比,此次我李家愿意出借一千贯给沈家。”
“是一千贯铜钱还是一千两银子?”黄掌柜轻笑道,内侍省将一贯铜钱折合成一两银子的做法,可谓是犯了众怒,这种坏规矩的手段可一不可再,黄掌柜在这里提出来,也只是借机挖苦一下内侍省,众人也不会当真,更不会当着内侍省的面开此等玩笑。
“当然是一千贯铜钱,现在东京市面上的银子怕是被沈家换光了。”
“换光倒不至于,多加些铜钱还是能换到的,就是间接使得银器价格飙涨,各钱庄银作更是开始囤积银两不再更换。”蔡掌柜啧啧言道,显是羡慕此等发财机会。
“我黄家愿意出借一千五百贯。”黄掌柜没有再绕圈子,直接说出底线,论家底,黄家在这三家中最为丰厚。
“我蔡家唯黄家马首是瞻,也出借一千五百贯给沈家。”
李掌柜想了一下,觉得这个额度虽然比东家定的底线略高,但也属于李家可以承受的范围。便同样以一千五百贯应承下来。
至于利息,则按月息一分来计,在这个年代已是很薄的利息。
沈括和沈四万万没想到,他们还在发愁如何筹借,四千五百贯铜钱竟然主动送上门来,月息一分的利息可以忽略不计,真正解了沈家的燃眉之急,更让人匪夷所思的是,第一拨送钱上门的居然是三个竞争对手。遇到同行竞争,落井下石的常见,雪中送炭可真是难得一见。沈括亲自款待,并送给三家最新研制的新型独轮车的模型,虽然等新型独轮车面市后,三家可以从市面上得到实物自行进行改进,但有了这个模型,蔡家、李家、黄家便可以与沈家同步上市,这就相当于沈家认可了他们在独轮车市场中的地位。蔡家、李家、黄家满意而归。
沈括亲自送了三家掌柜出了沈府大门,目送三家车队走远,正准备回府,远远地看到从芦明坊那边过来一辆牛车,沈括目力不佳,便看了看沈四。沈四定睛一看,回道,“二老爷,是城东染店王老爷的牛车。”
“王家和我们走得很近?”
“王家经营京城最大的染坊,我们沈家的布匹用的也是王家的染料,不过最近几年王家主要供应内侍省掖庭局,其它染坊才慢慢发展起来。“
待王家的牛车驶进沈府,沈括才知道王家送来了五千两白银。仅此一车白银便补足了所有的亏空,王家的大手笔让沈括刮目相看。
引入正堂,沈括起身长揖到地,由衷地感谢道,“仲伟兄的大义,沈某没齿难忘“。
王寅,字仲伟,是个四十余岁的中年汉子,见到沈括如此客气,他不敢受全礼,站起侧身受了半礼。“存中贤弟,愚兄商贾出身,每日追逐锱铢之利,但对贤弟的公义、气节早已神往已久,这次贤弟宁肯散尽家财,也不愿为官家修建园林邀宠获利,愚兄为宫里办事,深知此事极难善了。若在平时,愚兄也没有机会与贤弟相交,现在沈家遇到暂时的困难,我愿意尽力相帮,以示结交存中之诚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