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真是皇帝
作者:黑色水晶01 | 分类:历史 | 字数:62.5万
本书由顶点小说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135章 从制度抓起
回到马车上,刘邦取出了太后给建安王的那封信,至于信是怎么传到建安王手里的,刘邦已经不想再去追究,太后把持朝政,经营皇宫数载,要她连送一封信的本事都没有,刘邦也不会相信。
土归土,尘归尘,人都死了,再追究这些,毫无意义。
信纸展开,借着昏暗的光线,刘邦一眼就认出,这的确是太后的字迹,信并不算长,只有一页纸,还没有写完。
内容主要是交代建安王,告诉刘邦的身世,以及他身世背后的诸多秘事,字里行间,太后没有表露出半点,怨恨或者不甘。
建安王的没错,这的确是她自己的选择,她选择成全刘邦,即便是搭上刘阙,搭上她一生的心血,甚至搭上她自己的性命。
让刘邦更为心酸的是,太后在信的末尾,提到,她这辈子最后悔的一件事就是差点杀了刘邦,好在上落下惊雷,唤醒了她,才没有铸成大错。
给刘邦食物中投放雷蛊毒并不是她的本意,很可能是玉萍瞒着她下的,御下不严,她也难逃其咎,她请求建安王看在先帝刘跃的份上,能寻求名医,治好刘邦。
信上就写了这么多。不过,已经够了,至少,她给刘邦做了一个完完整整的交代。
将心比心。
知道这些后,站在太后的角度上,刘邦就不难想象出,她当时是有多么的纠结。
一方是太后,是自己一生的心血,是自己的亲生儿子,另一方是皇帝,是望子成龙的母爱,是自己一手抚养大的儿子。
在向左还是向右的选项里,太后选择了成全刘邦。
毫无疑问,她爱刘邦,不管当时是出于什么目的收养他,可十二年的养育之情却是实实在在的。
为了逼迫刘邦成长,她选择了站在刘邦的对立面。
有意无意间,她将自己拥有的一切全都当做祭品交给了刘邦,先是‘太后党’,再是亲生儿子刘阙,最后就是自己。
这些,她大概也都料到了吧?
刘邦得到了一大笔政绩,这些政绩足以让他坐稳江山,人们只看到了新皇英明神武,却无人知晓,这些政绩却是刘邦通过毁掉太后才得来的。
如果早早知道这些,刘邦就能想到,太后自杀的必然性。
试问:她怎会每看着一个毁掉自己所有的人,而苟延残喘呢?无论她有多么爱这个人,彼此始终都是仇人。
死亡,是最好的交代,不管是对那些忠于她的‘太后党’官员,对她那可怜的孩儿,刘阙,对刘邦。
至于,她曾经提防刘邦,还想杀了刘邦,“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人心是很复杂的,活于世,难免会迷失本心。
所以,智者:知错就改,迷途知返,才是最可贵的。
还是那句话,死聊人,斩断因果,一了百了,活着的人,却要背负沉重的债孽继续向前。
太后的这份恩情,沉甸甸的,几乎压的刘邦窒息。“这份债?你让我该怎么还?”刘邦泪目。
他闭目沉默,心里乱糟糟的。
一路无话,马车晃晃悠悠出了山,来到金陵已是戌时,净街鼓有气无力地敲着,路上行人断绝,只有几队捕快在巡逻。
晚饭,随便吃了几口,清淡的饭菜也确实没什么值得回味的,刚吃完饭,孙不平的药就送了过来。
刘邦捏着鼻子将一大碗苦涩的药汁灌进肚子里,那滋味别提他娘的有多恶心了,不过没办法,良药苦口,为了他的命,他的子孙大事,再恶心也得喝。
孙不平见刘邦今日喝药极是痛快,显得很满意,他搓着山羊,摇头晃脑什么这药是养生兼清毒,有何等功效,皇帝陛下知道保重身体,这是下的幸事云云,罢了,就扬长而去。
刘邦听不懂他的那些高深莫测的药理知识,不过,他明白,孙不平这是在发牢骚。
这老头行医救人,救死扶伤,在民间素有名气,人送称号孙神仙,对于自己的救命恩人,刘邦自然不会吝啬——连骗带哄,将他招进了朝廷,在太医院做官。
高人有傲骨,孙老头也是一样,他的理想是,走遍下,为下劳苦大众解去病疾之痛,所以,对于刘邦邀请,正色言辞地拒绝了。
刘邦没辙,只好耍起了刘邦,自己身上的雷蛊毒没解决,他不能一走了之,孙不平这才答应留在太医院,他俩打赌,孙不平什么时候清除刘邦体内的毒素,刘邦就什么时候放他走。
为了自己的招牌,孙不平这两可谓是绞尽脑汁,废寝忘食,吃住都在太医院,成和一群太医研究如何祛除刘邦体内的雷蛊毒。
“都是实在人啊。”对于孙老头的固执,刘邦无话可,但也能理解,人嘛,需要理想,即便,那个理想遥不可及。如果没有理想,和咸鱼有什么区别?
...
雨嘀嗒嘀嗒地下着,殿内,灯火通明,殿外,漆黑一片,站在窗前,听着雨声,刘邦突然感到一阵前所未有的孤独。
这蔚然皇宫,浩浩下,是他的,可实际上,有什么东西是真正属于他的呢?
就连宫里的一草一木,也会随着季节,凋零,复苏,不会因为他的意志而有任何改变,更别提人了。
皇帝也是人,也有软肋,也会犯错,也会死,什么千秋万世,寿与齐,那只是一个笑话,一个意味深长而又凄凉的笑话。
不过,话回来,从古至今,恐怕也没有一个皇帝当真会认为自己能活万岁,可对于万岁的恭维,他们看的比命还重,为什么?讳疾忌医罢了。相较于真实,谎言更能让人接受。
因为真相是残酷的,它会将自己自认为的一切都击的支离破碎,就像太后,刘邦知道了所有他想知道的,可结果呢?
“这份恩情沉甸甸的,这份债沉甸甸的,我承受不起啊...”刘邦看着夜雾,双眼迷离,久久都无法释怀。
心情不好,但生活还得继续。
政事一件接着一件,百姓,大臣们不会因为刘邦的心情差,就不再抱怨,矛盾总是存在。
与慕容部结媚事情不能着急,事实上,慕容安南也很明白这个道理,不然,他也不会一个人来大渝。
先是交易,通商,再将大渝与慕容部的利益完全绑在一辆战车上,到时再谈结媚事情便水到渠成。
这些把戏,百姓们看不透,朝堂上那些大臣们不可能看不透“不过,想必他们应该不会拒绝...”
刘邦拿起桌案上的卷宗,这是段固前日交上来的,里面包含了朝堂所有有头有脸的官员的档案,以及他们家族的底细。
上面的数字是令人惊心的,商号,田地,钱财,奴仆,这些东西,无论拿出哪一个来,都能让刘邦好久睡不着觉。“富可敌国啊!”刘邦恨恨地将卷宗拍在桌子上,一个人生闷气,皇帝陛下犯眼红病了。
钱虽然多,可都是人家的,想从那些人手里掏钱,刘邦想了想就觉得菊花凉飕飕的“不能着急啊...”他细细思索,最后,无奈地将卷宗放在了柜子里。
现在首先要做的,是如何与霍政他们协商,分割战利品,‘宰相党’赢了,赢家自然需要得到报酬,的浅白一些,就是刘邦该怎么奖励他们。大家担心受怕,将全部身家都压在了刘邦身上,为的不就是论功行赏吗?
前世,曾经有一个同事过,老板最威风的时候,就是给人发奖金,晋升职位的时候。
如今,刘邦也能好好威风一回,可他有些犯难了。奖赏别人,也是一件难事啊,需要顾及到方方面面,平衡各方势力,人不患寡,只患不均,厚此薄彼,只会徒增矛盾,刘邦绝不允许。
一个人琢磨这些,实在是太费脑细胞。
他想了想,决定还是不自作主张,“还是找几个人来商量商量比较好,找谁呢?”刘邦摸着下巴,脑海中,闪过一个个人影。
“建安王,德高望重,又是长辈,听听他的意见,应该没啥问题...霍政嘛...必须要请,这还不够啊...”
刘邦的打算是,找三个人,这三个人必须代表各自势力的利益,建安王,是先帝的胞弟,又是刘邦的亲叔叔,如今大渝宗室的长老级人物,让他代表皇族利益,最合适不过。
实话,大渝皇族现在最大的问题就是没有顶梁柱,以前还要太后,现在太后死了,宗室子弟人人自危,这可不好,建安王叔一来,无异于是给这些人心里吃一颗定心丸。
唯一值得考虑的是,建安王闲云野鹤惯了,他愿不愿意出山来朝廷做官?“思想工作得做啊...”
霍政,不用,他是‘宰相党’的老大,不请他,这事不过去,现在,就剩下一个,该由谁代表皇帝的利益?
自己如今的班底还是太薄,魏鞅,卫青,姜义,再加上,那些新安插到朝堂里的官员,虽然能力不错,但资历都差太多,急需一个重量级的人物坐镇。
刘邦想到的第一个人选是林清徐,他是自己岳父,是朝廷外戚,忠诚问题上无需赘言,只是,和建安王,霍政一比,他实在是不够格。
刘邦稍微思索,就将其PASS掉了“可除了林请徐,现在朝中还有谁能胜任呢?”他把玩这手里的朱笔,目光不经意瞥到桌子上放的几枚兵符上,眼中顿时一亮。
刘邦狠狠拍了一下桌子“对啊,蒙雄!我怎么把他给忘了?”蒙雄虽然贵为太傅,但实际上是武职出身,曾与大渝军神魏无忌齐名,便宜老爹忌惮他,故而给了他一个太傅的头衔,将其赶出朝堂。
魏鞅,卫青,姜义,这些都是军方的人,蒙雄也是从军伍里起家,更重要的是,一山不容二虎,他来了,霍政恐怕就有些难受了吧?
让他做皇帝的代言人实在是最好不过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