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积粮万石,黄巾终于起义了
作者:子虚笑乌有 | 分类:历史 | 字数:205.6万
本书由顶点小说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一百零三章 刘擎北巡冀幽,黄巾西进兖豫
河水渡口,逢纪迎着寒风,望着河水中淌过的浮冰,上下浮沉,一时间失了神。
“逢治中,此地已是白马地界。”逢纪的左吏提醒道。
逢纪点头回应,依旧看着浮冰。
他说过到了白马地界,就让左吏提醒他的,但是在渡河过程中,逢纪突然有了新的想法。
渤海王仁义俱在,不仅愿意派兵护送粮队,还愿意提前放袁绍归还,可谓仁至义尽。
如此这般,难道还要设计害他吗?
逢纪犹豫了,甚至想起来离开前刘擎曾亲自送他出城,又说了写暗藏招揽意味深长的话。
渤海王的原话是:“大河以南将乱,若是元图厌倦了纷争,可前往大河之北生活。”
平澹而质朴,寻常而真挚。
话中所说的河,便是刚刚渡过的河。
渤海王待人如此仁义,难道还要设计害他,逢元图你还是人吗?
食君之禄,忠君之事,既然以身事袁,就应该一心一意,还是办吧!
可袁氏非立业之主,稍作比较,就知道也就比何进强一点,已经改换一次门庭,再换一次又何妨?
可南阳现为袁术掌控,若是自己背袁,恐家中老小,族中亲人皆难保!
“唉,各为其主……”逢纪叹了口气,旋即收回目光,望向南边,“派人通知何仪何曼,准备动手!”
……
经过简单的准备,刘擎踏上了前去幽州的征程,沿途,刘擎还打算顺路去安平、中山两郡巡视。
安平郡在冀州,有着与其他郡国截然不同的地方,那就是这里经过审配的铁血清洗,暴起反抗的豪强悉数被灭,识相的一些士家大户,要么彻底妥协,要么彻底离开,毕竟当初,他们可是支持王基,“同仇敌忾”反抗刘擎的。
将食利阶层尽数驱逐,这么好的基础,这片被鲜血浸透的土地,不用来做试田,可惜了。
根据刘擎的要求,安平郡所有土地,皆收归公有,各县再以户为单位,将土地承包出去,劳动所得,缴足田税及租税之后,全部归于自己,可以自留粮食储存,也可以按收购价格卖给刘擎。
其中需要完善的地方依然有许多,比如分田时有薄田富田,每户人口不尽相同,再者就是粮食收购价格,有很大的操作空间。
刘擎并未设置乡亭里参与管理此事,而是县里统官,基层越少,越能杜绝腐败滋生。
至于粮价,等冀州粮食足够富余之后,刘擎相信价格会逐渐趋于平稳,再加上刘擎的储备调剂,未来粮价,应该会趋于稳定。
当然,还有刘擎特殊“关照”的中山郡,最近粮价颇为不稳定。
自从各大粮商,世家近乎倾尽家财购进粮食之后,君正商号突然大举入驻,伴随大量粮食涌入中山郡,姐姐攀升的粮价突然掉头,以更快的速度跌落。
坊市的粟米更是离谱的跌破了三百钱每石,接近市价的腰斩,几乎接近了盛世之时,百姓乐呵的同时,还不忘歌颂渤海王和他的君正商号。
是谁赶走了黄巾军,黑山军,让中山郡得以太平。
是谁打压粮价,让足够的粮食流入中山郡,使百姓们可以吃上平价粮。
而本地奸商和豪强大户只知囤积粮草,不断提升粮价,几乎不干人事,这些言论,当然是有心之人放出来了。
其实类似甄氏唐氏他们心里也苦啊,粮价快速上涨的时候,市面上的粮食也不见得紧缺,而是他们一边收,一边还涨,最终各家皆被贪婪蒙蔽,开始大举抢购粮食。
而现在,粮食还在下跌,加上各家名气受损,所以几乎无人问津。
他们的粮食,砸在手里了。
适当的存粮,是完全不虚的,问题就在于,他们实在囤的太多了,大户的开支还是很大的,而现在他们都面临流动性不足的问题。
数日后,刘擎先到了安平信都。
审配一早接到通知,早早的便侯在信都城外等候,中午时分,雪已停了,天空裂开些许光亮,似有放晴之意。
这场雪下的不大,却吓得极广,自邺而来,一路可见雪景,好在官道修得好,一路无阻。
“安平太守审配,拜见渤海王!”
“好久不见,正南,在此地,待得可还习惯?”
“回大王,一切安好!”审配答道。
赵云上前,笑着拱手:“先生,别来无恙!”
审配笑脸回迎,见了往日搭档,分位高兴。
“子龙将军别来无恙!”而后转向刘擎,“主公,请入城。”
刘擎望了望天色,回道:“免了,我就途经此地,你送本王一程。”
“喏!”审配应声,随后前来马匹,加入了刘擎的队伍,顺着官道,直接向北而行。
“正南,本王数次来安平,皆未入城,你不会埋怨本王吧。”
“大王要务在身,仍然记得配,配已感激涕零,焉能不识抬举,埋怨大王。”
刘擎笑了笑,指了指官道,问道:“我入安平后便发现,为何此地官道,毫无积雪?可是你派人清扫掉了?”
第一百零三章 刘擎北巡冀幽,黄巾西进兖豫
程昱突然顿住了。
曹操眉头一皱,突然望着中断程昱。
程昱没有继续说,这下半句,可不兴说。
曹操脸上闪过一丝不耐烦,他最讨厌的感觉,就是犹疑。
“趁机取琅琊?”曹操猜道。
“美其名曰,襄助陶谦。”程昱连接口都找好了。
你看你,陶恭祖,连黄巾都打不过了,我来替你打,你将琅琊借我驻一下兵。
“呵呵呵!”曹操一阵轻笑,“如此,岂不是叫作,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昔日陶谦就是借机平乱,占据郡县,将泰山郡占了大半,还不知足,四处乱窜,这下好了,后院起火,徐州各地皆有黄巾身影,他不得不速战速决,回师徐州,如此,相当于给了曹操一个天大的破绽。
“仲德此计甚好!夏侯惇,我命你为先锋,率兵五千,进兵朱虚,曹仁大军随后,切记,到了朱虚,只需防守,静观其变!”
“喏!”夏侯惇与曹仁齐声说道。
曹操转而又问,“仲德,青徐兖豫天翻地覆,为何独不见渤海王所有行动,那朱灵依旧驻守奉高,似乎毫无进取之意。”
程昱摇头,道:“非是朱将军不思进取,而是朱将军补给线,已至极限,若进入青州乱局,补给中断,便危矣!渤海王仁德治军,军纪严明,一路所见,与民秋毫无犯,甚至多次将军粮分予饥民,此乃仁义之师,非是开拓之师。”
曹操听着,还挺有道理。
不过整个青徐兖豫都乱成了一锅粥,渤海王不介入一下,似乎不是他的风格啊。
是不是在憋着什么大招?曹操想。
“主公,探子来报,青州黄巾,多有西进之意,已有不少越过泰山郡,进入东平国山阳郡一带了。”于禁突然前来,上情报。
“西进?黄巾欲意何为?”曹操困惑道。
……
(PS:求书友们推荐票,月票支持一下,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