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陈
作者:茶碗的彼岸 | 分类:历史 | 字数:250.4万
本书由顶点小说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257章 好处
他虽然是穿越众,身份无比尊贵,可是……人家不知道啊,况且祝修远也不可能让他们知道,不然还不得被当成妖怪烧了才怪。
祝修远快走两步,迎了上去,拱手一礼。
“处置使大人,王爷,两位大人可真是折煞下官了,有事只需召唤一声即可,下官自会亲自上前,劳烦处置使大人和王爷亲自走一趟,下官之过大矣!”
“诶,祝司马不用多礼,也不用多想。”杨廷玉那张苍老的脸上带笑,皱纹沟壑,犹如山峦。
“你既然不愿作诗一首,那本官和王爷只好亲自走一趟了,呵呵。”杨廷玉笑道,言语轻和。
可是,这轻和的话听在围观众人耳中,就犹如晴天霹雳,轰然炸响!
杨廷玉和鄱阳王的“段位”实在太高了,他们的一言一行都会被下面的人过分解读……那么杨廷玉和鄱阳王此举,代表的是什么意思呢?
以杨廷玉杨老和鄱阳王地位之尊,竟然亲自来请祝修远,只为让他作诗一首,这也太……太不可思议了吧。
董诚等脑袋晕乎乎,总感觉不太真切,犹如梦中。
“这……下官……”祝修远也是无语了,他实在不知道该说什么。
“哈哈!”杨廷玉仰天长笑,“祝司马,你是不是觉得本官身为江南西道观察处置使,却屈尊来此见你,只为让你作诗一首,甚是无理,也甚是糊涂?”
“下官不敢!”
“呵呵,祝司马啊,本官为官四十几载,如何看不出,你乃是在藏拙!”杨廷玉笑道。
“额……处置使大人慧眼如炬,下官敬佩!”
“哈哈!”杨廷玉得意一笑,又说:“祝司马,今日乃重阳佳节,登高赋诗,乃是历代以来的传统,如果你已有了好诗,不妨诵读出来,让大家乐呵乐呵。”
杨廷玉说着,忽然凑近祝修远,低语道:“少年之人,懂得藏拙,本是一件好事,不过在合适的时机,该显露锋芒就当显露锋芒。”
杨廷玉嘴角上扬,“祝司马,相信本官,你在此次诗会上大方光彩的话,将为你带来想象不到的好处!”
杨廷玉说完,已经退回原位,脸上笑眯眯,皱纹如沟壑,一双眼睛苍老而明亮。
“祝司马,大人这是为你好,还不快谢过大人,将那什么劳什子的诗念出来?”鄱阳王也笑道。
祝修远猛然回神,尽管他心中想不明白杨廷玉所言的“想象不到的好处”究竟是什么,但祝修远选择相信鄱阳王,相信杨廷玉。
况且,他就算抄诗一首的话,如果这个世界上本无此诗,也只不过增加他那“江州司马好诗才”的名头而已。
如果这个世界上已有了那诗,也不过给他盖上一顶“祝抄诗”的帽子而已。
变好或变坏,影响的不过是他在“诗坛”上的名声而已,而祝修远本就不想在诗坛或文坛上立足,变好或者变坏也无妨。
“下官明白了,多谢大人的栽培,多谢王爷的点拨!”祝修远假装明白了杨廷玉的“良苦用心”,分别对两位大佬拜道。
两位大佬点头,遂退回座椅,先吩咐那书吏将刘文彩的诗作念出,再请祝修远写出他的重阳诗作。
刘文彩喜好钻研诗词歌赋,他的确有两把刷子,他的诗作一经念出,顿时引发一番轰动。
刘文彩红光满面,团团拱手,笑笑呵呵,似乎被巨大的幸福击中。
“好了,接下来请祝司马作出他的重阳诗,司马大人,纸笔已经备好,请!”那书吏说道。
“夫君,加油!夫君,一定要将重阳诗魁夺回来啊!”董淑贞跳着脚大叫,这话顿时让刘文彩陷入呆滞。
“贤婿,老夫看好你!”董诚也出言打气。
“祝司马,祝司马……”
祝修远的视线依次扫过董淑贞、董诚等众人,点头道:“我尽量吧,不过诸位,丑话我可说在前头,这首诗……乃是前人旧作,我今日将之誊抄出来,只为博大家一乐……”
“司马大人太谦虚了!”
“是啊,上次鄱阳王五十寿宴,司马大人也说是誊抄的前人旧作,不过实际上哪是什么前人旧作哟,分明就是司马大人亲自作的……”
“司马大人勿需谦虚,我等皆看好你……”
祝修远一一扫视过众人,最后停留在一处,与董漱玉对视了一秒钟。祝修远从董漱玉眼神中看到了“鼓励”、“期待”、“激动”等神色。
祝修远暗中点了点头,往那小桌几走去。
然而祝修远才刚走出两步,就止住了身形,大声说道:“写出来就不用了吧,在下当众诵读出来即可!”
“好,司马大人加油!”
“别吵了,别吵了,大家安静,不然都听不见司马大人的声音……”
现场吵闹之声渐止,人人都盯着祝修远,无人开口发出声音,就连咳嗽之声都不闻,只能听见风吹树叶的沙沙声,以及远处林中鸟儿的鸣啼。
祝修远原地转动,见杨廷玉、鄱阳王在座椅上认真关注着他。
董诚、董淑贞、董漱玉等也瞪圆了眼睛盯着他,其余士子百姓等,也纷纷看向他,脸上带着期待之色。
“咳咳,哼哼!”
祝修远清了清嗓子,将姿态做足,充分调动所有人的好奇心后,他才开口,缓缓而高声念出一首诗来。
诗曰: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全场安静片刻后。
“好诗!”
杨廷玉哈哈大笑着拍案而起,又说:“本次重阳诗会的诗魁之位,当属祝司马!”
鄱阳王虽然不怎么懂诗词歌赋,但仔细一品此诗,倒也品咂出了一点味道,不由捋须点头,笑个不停。
“贤婿……”
“祝兄……”
“司马大人……”
董诚、刘文彩,还有在场围观的士子百姓们,全都陷入了一种疯狂状态。
董诚和刘文彩等是真正懂得诗词歌赋的人,自然能品出此诗之妙。
那那些百姓,纯粹是为了烘托气氛,或为了杨廷玉那句“本次重阳诗魁之位,当属祝司马”的话而激动兴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