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当海盗很紧张
作者:浊酒当歌 | 分类:历史 | 字数:175万
本书由顶点小说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275章 背后的玄机
福建都指挥使司本是福建一省的最高军事机关,与设在建宁的福建行都指挥使司共同管辖全省卫所军队,俞咨皋当上福建总兵后,为了便于调动指挥,把总兵衙门也设在了都指挥使司的官署里头,有事能随时把指挥使等具体军官呼来喝去。
陆文衡在官署前的拒马跟前落了轿,却不下去,只是让亲随过去拍门,递了名帖。
守门的小军一脸的不耐烦,他们还是头回见到二更天还来拜见总兵大人的客人,按例是要打将出去的,不过一看名帖,立马就收了懒洋洋打哈欠的动作,忙不迭地进去报信。
过不了多时,就有中军出来,开了大门请陆文衡进去,陆文衡很低调地下了轿子,跟着中军走进总兵衙门的后堂。
虽然是半夜,后堂里却烛火通明,俞咨皋就站在檐前台阶上等着,他后面的堂屋里忙忙碌碌,好几个书生模样的赞画正在伏案疾书。
“陆大人大驾光临,有失远迎,实在对不住啊。”俞咨皋宽面带笑,一边作揖,一边向陆文衡说道。
陆文衡同样笑得灿烂,眼珠子不住地朝俞咨皋身后窥探:“深夜造访俞军门,陆某深感歉意,原本还惶恐会不会打扰军门休息。不过观军门屋里的光景,似乎也在忙碌公事啊,那陆某可不算叨扰了。”
“陆大人来得正好,你若不来,我也要去找你。”俞咨皋咧嘴大笑时露出一口黄牙,他亲热地伸手示意陆文衡进屋,还呵斥手下人去看茶来:“我等候陆大人可等很久了。”
“哦?”陆文衡眨巴着眼睛:“听口气,军门好像知道我会来?”
“呵呵。”俞咨皋不置可否,顾左右而言他:“我正有一件大事,非陆大人这样学富五车的高人才能指点,旁的人可帮不了我。”
陆文衡朝坐在后堂大屋几张桌子旁、面露尴尬之色的军中秀才赞画看了几眼,含笑道:“军门哪里话,军中藏龙卧虎,军门身边能者辈出,岂有非我不行的道理。”
俞咨皋把嘴一撇,请陆文衡进入后堂里间,嘴里道:“那些酸才文人,哪里及得上陆大人?写个奏折写到半夜都写不出来,不是这里不对就是那里不行,气死人了!啊,陆大人请坐。”
他说酸才文人的时候,陆文衡明显脸色都变了变,但稍纵即逝,依旧带着欢欣的笑容,在俞咨皋指向的一张圈椅上就坐。
福建总兵在他旁边坐下,刚落定屁股,就迫不及待地凑过去问:“陆大人过来,所为何事?”
陆文衡瞪他一眼,心想你他妈明知故问啊。
口中却道:“无事不登三宝殿,这么晚过来,是因为不跟军门通通气说说话,陆某睡不着觉啊。”
“呵呵,陆大人这就抬举我了。”俞咨皋开始摸长长的白胡子,矜持起来:“俞某可不会哄人睡觉。”
“会不会哄人睡觉没关系,但军门神通天地,能替人解忧去惑才是王道。”陆文衡笑眯眯地说道。
“陆大人指的是……”
看着俞咨皋揣着明白装糊涂的脸,陆文衡就像给他一拳,心中大亮:俞咨皋这老狐狸,他是在等着自己把话说出口。
“当然是白天里俞军门带回来的那封信了。”陆文衡也不拐弯抹角,直截了当地挑明了:“剿灭福建十六家海盗,生擒若干匪首,这泼天一样的功劳,堪比去年的澎湖大捷,军门连升三级都是理所应当的。”
“陆大人不能这么说。”俞咨皋嘴上说不要,身体却很诚实地得意的左右摇摆,像个乐呵呵的不倒翁:“大明以文制武,若不是朱巡抚策划有方,哪里能有什么大捷?再说朱大人镇福建,陆大人你镇福州,都是一方宪臣,若说功劳,先是你俩的,然后才轮得到我。就连报捷奏折,也得巡抚衙门来呈报朝廷才合乎规矩。”
“军门,你我同僚,在福州也同事好几年了,一向合得来,就别为这功劳的事绕弯子了,实不相瞒,我知道军门在京里很有门路,这捷报报上去,若没有军门的首功,是得不到上头肯定的,所以我想过了,报捷奏折,就该交给军门你来上奏。”
陆文衡把手指朝门外指了指,意味深长地道:“这可不止是我一个人的意思,军门懂的。”
俞咨皋哈哈一笑:“原来陆大人和朱大人商量了大半夜,就是商量这个。”
陆文衡低头笑了笑,正想说什么,突然抬头睁大了眼睛:“军门怎么知道的……你派人跟踪我?!”
“福州城门禁不严,加上最近海盗厉害,我身为镇帅,派几个人保护诸位大人安全是合情合理的。”俞咨皋平心静气的答道,淡然得像在说很正常的事:“陆大人两个时辰前进的朱大人的门,不久前才出来,商量的时间好长啊。”
“你!!!”陆文衡怒不可遏,徒然站了起来,涨红了脸指着俞咨皋手都在抖,颤悠悠地叫道:“你、你这是……太过分了!岂有此理!”
“陆大人稍安勿躁,要不是派人跟着你,我怎么知道你和朱大人是什么心意呢?”俞咨皋漠然地看着他,冷言道:“毕竟,你俩可是差一点上了《点将录》的人物,京里的一些人可惦记你得很呢。”
此话一出,气得发抖的陆文衡瞬间就不抖了。
非但不抖,还浑身发僵,如坠冰窖,皮肤上每个毛孔都感到了寒意。
“俞将军,是要跟阉党厮混在一起吗?”他嗓子发哑地问道,艰难地吞了口唾沫。
“我不知道什么阉党,也不知道东林党,我只是个武夫,当兵打仗、吃粮领饷罢了。”俞咨皋摇摇头,否认陆文衡的指控:“而且我快六十的人了,已知天命,不想再趟党争的浑水,只要陆大人不搞我,我也不会害陆大人。”
陆文衡这才感到身体里的血脉重新流动起来,刚才的几秒钟里,他感到自己像个石头一样已经凝固了。
“既然陆大人和朱大人已经想通了,陆大人你还主动上我的门,也免去了我去单独拜访你们的麻烦,说实在的,聂尘的那封信,京里的一些人物是同意的,甚至连厂臣也同意了他的条件,只要奏折报上去,就一定能批准。”
“什么?”今晚上的事一件比一件令人吃惊,陆文衡简直感到脑袋不够使唤了,他吃吃的开始结巴起来:“魏、魏忠贤那个阉党,竟、竟然早就有了安排?!”
“要称呼他为厂臣,不要直呼其名,你们东林党就是这么不注意细节。”俞咨皋忙起身过去关上房门,埋怨道:“若是被东厂的番子听了去,我也会受连累的。”
“军门,请详细说说,刚才的话是什么意思?”
“你就不要多问了,总之内情很复杂,我也是从夷州回到福州之后,才接到京里的消息的。”俞咨皋苦笑一下:“具体的我也说不清楚,反正按上面的意思办就不会错。”
陆文衡站在那里,脸色一连数变,脑子里不知转了多少个念头,仿若一个个火花绽放,又一朵朵地别泯灭在脑海里。
鸡笼设不设县,已经不重要了。
他始终想不明白,一个福建沿海的海盗,怎么会引起大明朝中枢里的关注,还特意安排俞咨皋这样的军中人物来交办,里面有什么阴谋,又有什么深意,关系到哪些人,哪些群体,会引发什么样的后果,他不明白。
俞咨皋盯着陆文衡面如死灰的面孔,同情地叹了口气:“陆大人,个中原因,我觉得就不要去想了,你和朱大人在福建好好待着,比什么都强,京里那么多能人死的死、散的散,你们又何必去逞强?保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啊。”
陆文衡眼前一亮,他想起了自己过来的原因了。
“俞军门说的是,是我愚钝了。”他朝俞咨皋行了个礼:“一语惊醒梦中人,陆某过来,正是想向俞军门讨个人情,望军门把这份剿灭海盗的大功劳,匀一份给我。朝中局势变幻,我想多一层护身符。”
这话就太直白了,简直是毫无廉耻,不过俞咨皋也不是要脸皮的人,闻言不怒反喜,笑道:“我正有此意!下面的那些酸才写不出妙笔生花的文章,我想陆大人来亲自执笔,好好润色,把这场匪乱写得严重一些,将我们的功劳写得更大一点。”
陆文衡微微一笑,伸手道:“笔来,我立即写!天亮时就能成文!”
两人相视大笑,笑声洪亮,就连后堂的烛火都在笑声中动摇,那些咬着笔杆子的秀才赞画们纷纷侧头张望,不知总兵大人因何事这么高兴。
同样的夜色里,辽东山海关城头,一面临海,一面临山,右耳听海,左耳听山,正面往北,一条通途直至暮色深沉的远方。
城头上燃有几堆明火,将这数丈见方的城楼照得通明敞亮,灯火辉煌处,两人面北而立,数名精壮卫士站在稍远处,警惕地看着四周。
站着的两人,一人形容枯瘦,年约六旬,但目光炯炯,须发皆白却眼露精光,一身凛然之气将显得肥大的蟒袍撑得饱满,有不怒而威的气势,当风吹动身后的大氅时,腰间的御赐犀带就露了出来。
另一人就要年轻许多,大概四十出头的样子,面色白净身材中等,看起来像个读书人,却偏偏穿了一身窄袖圆领武士服,一脸英气,若是在平时一定是个器宇轩昂的不凡汉子,但是此时此刻,却拧着眉头带着浓郁的愁容。
年老的,是大明辽东经略孙承宗,年轻的,是宁前道袁崇焕。
“经臣大人,难道真的事不可为吗?”寂寥的山风中,年轻一点的袁崇焕沉不住气了,他担忧地向居前半个身位的孙承宗问道:“辽东战局经过这三四年苦心经营,刚刚稍有改观,朝廷难道就要调你回京?这等于飞鸟未尽良弓先藏啊,朝中诸位大人真的就看不到您对辽东如泰山般的重要吗?”
“你这话说的不对,辽东大局岂有系在我一人身上的道理?”孙承宗却没有认可袁崇焕的话,反而凝神看着远方,摇头道:“把千千万万为了国家赤胆忠心的军民置于何地?”
“千军易得一将难求,经臣上任于危难,救辽东于险境,要不是您,辽东哪有这几年的太平?”袁崇焕固执已见,丝毫不肯改口:“经臣您在辽东,人心才会安定,你一走,一切又会乱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