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从浑河血战开始
作者:凝暮黄云 | 分类:历史 | 字数:90.8万
本书由顶点小说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一百二十七章 回岛过年(下)
时间一转眼就来到了天启元年的十二月月二十三日,这一天也是农历的小年,由于还在等着王辅的船队来龙川接石城军的将士们回家,所以此时严亦飞等人还在龙川附近滞留,好在此次严亦飞带来了足够吃一个月的粮食以及不少银两,这才能够保证石城岛的将士们在异国他乡吃好喝好。
由于时间临近过年,张松岩的骑兵们又传来了鸭绿江对岸并无异动的情报,所以严亦飞在这一天宣布,除了一队执勤的战兵外,所有人都放假一天,严亦飞也找了几个会说朝鲜话的辽东百姓作为通译,这样士兵们就可以前往龙川采买年货,不过到登船时都要自行搬上海船。
从加入石城军到现在,战兵们一共发了两次月饷,这些人平时也没时间花钱,一般都还有一两多银子。严亦飞又给战兵们预支了正月的月饷,同时虽然朝廷的奖赏银子还没有下来,不过严亦飞还是提前给每个参战士兵又发了一两银子作为提前的奖励。
得到了银子的石城岛军士们,都是喜笑颜开,所有军士都穿戴崭新的鸳鸯战袄,在通译的带领下,与相熟的人约了同去了龙川城去采买年货。
这龙川城并不大,规模大概和大明朝内陆的县城相仿,不过由于朝鲜的各项风俗与大明基本一样,所以此时的龙川也是一派过年的氛围,街上的人流也比平时多了不少。
一个熟识龙川附近风土人情的通译向严亦飞介绍,这龙川的集市是逢三和逢八日才有,逢三日在东城,逢八日在西城街,不过由于临近过年,腊月二十三日之后几乎天天都是集市。
石城岛的官兵们到了东城的集市之上,这朝鲜百姓虽然也过得贫苦,不过因为临近过年,街上行人都把家里最好最新的衣服找了出来,所以每个人都比平日要穿得好些,一些城内有钱的大户家女眷把最漂亮的衣服穿上,又戴好了首饰,直把不少单身的军士看得眼睛发直。看书溂
等到士兵们都出门去采买年货之后,严亦飞就看到李泽坤、刘大江、张松岩等三人不断的在自己身边徘徊,似是有什么话要和严亦飞说,严亦飞已经在心中猜了个八九不离十,不过他也不点破,就静静的看着几人如同热锅上的蚂蚁乱转。
最终还是李泽坤忍耐不住,壮着胆子向严亦飞问道:"大人,我们几个都自己凑了点,想今日去龙川城内找个酒楼吃点喝点,不知道大人您是否准许。”
严亦飞闻言笑了笑,就答应了,平日军中禁酒,这些辽东的百姓因为生活的环境天气寒冷,原来大都喜欢喝几口酒,现在已经憋了好久,难怪迫不及待。
几人见严亦飞点头,都是露出喜不自胜的神情,向严亦飞告了个罪就头也不回的向龙川城杀去。
等他们都走了,整个营地都静下来,严亦飞又去四处查看了执勤的士兵之后,留下孤家寡人,不需要买什么年货的卢庆瑜值班,自己则寻了军需官张文斌,又寻了一个通译,三人一起出发。
严亦飞今日也要去龙川,一方面是和张文斌一起去采购军需物资,另一方面也是放假休息一下,顺便买些年货。
在龙川的大街上逛了一圈,严亦飞也不知道该买点什么,只是给梁然买了一个鎏金的金凤钗,估计那个小丫头能喜欢,除此之外又买了点吃的。
那随行的通译看严亦飞并没有多少东西,于是好言提醒对他道:“严大人,你也快买点祭品和果品吧,好给大人的祖先拜祭。”
严亦飞闻言先是一愣,他父母都在,不过是在另一个时空,他也不知道在这里自己算不算有祖先,这实在没办法和旁人解释,只好多少也买了一些祭祖的东西。
看着眼前熙熙攘攘的人流,他又想起自己的父母,虽然他还活着,但对于另一时空的父母,却已经算不在了,只有一个独生子的他们该如何度过后面的岁月,那边是否也该过春节了,想着这些,他的眼睛慢慢有点模糊。
腊月二十七那天一早,来接严亦飞等人的王辅船队终于姗姗来迟,严亦飞依依惜别了毛文龙、陈继盛等人,又经过一段漫长的海上航行,终于在腊月二十八下午,到达了他们温暖的家——石城岛。
这一天,石城岛上的居民几乎全部出动,前来迎接征战归来的将士们。不过各人心情却无法相通。
有的人开开心心的迎回了自家的男人或者儿子,而与此同时,却有五十几个家庭,迎回来的却是一坛几斤重的骨灰。
不过无论各家心情如何,年都是要过的。
到了腊月三十这一天,严亦飞的石城堡中,各家门前都贴了桃符和春联,屋里挂了福神、钟馗的画像,除了一队执勤的战兵外,所有人全都放假,全体石城岛民们都快快乐乐过了一个除夕。
腊月三十这一天,是真正意义上的过年,基本上到了这一日,只要是力所能及,无论男女老少都尽量打扮的干净、体面。
在明末,到了年三十这天,大家又要早起,因为这一天玉皇大帝要回到天上,所以以就要在五更天焚香烧纸,恭送玉皇上界,并迎接灶君回家。
这一天大早起,家家户户都会用芝麻秸插在门窗的缝隙之间,这不是后世所谓的"
芝麻开花节节高"的讨彩头,而是一种祛病消灾的符咒、因为,当时的民间信仰认为芝麻秸可以封印住恶鬼,使之无法出来为害人间。同时,窗户也会贴上葫芦形的窗花,据说可以收伏瘟鬼。
之后就要悬挂祖宗容像,在除夕这一天到来的时候,明朝的百姓先是要举行祭祖的仪式。
在明代之前,每家每户想要祭祀几代先人都是可以的,但是到了明朝,太祖朱元璋对于祭祀的范围做出了明确的规定,他自己在南京城内建了祭祀自己祖上四代的太庙,而民间便开始效仿他的这一做法,开始祭祀自己的四代先祖。
除了祭祖之外,明朝的百姓也会在除夕这一天祭祀各路神明,其中最重要的有包括灶神在内的五祀,除了在小年离开,在除夕归来的灶神之外,这里面还包括了户神、土神、门神和行神。
明朝百姓认为这些神明和自己的生活息息相关,因此对于祭祀他们的仪式也格外重视,一般会事先准备好全新的神像,以显示自己的恭敬。
除了这五祀之外,明朝百姓还会在除夕迎财神,和现在不同,明朝时迎接财神是需要特殊的贡品的,即羊头和鲤鱼,这是取吉祥和年年有余的意思。
在进行完祭神仪式之后,明朝的孩子们便可以早领取压岁钱了。这压岁钱最早可以追溯到汉魏时期,不过当时给孩子的是上面刻有“万岁千秋",“去殃除凶"字样的类似钱币的饰物。
而到了明朝的时候,这就变成真真正正的钱了,给孩子压岁钱的用意是让他们在新的一年里能够免受邪崇的祸害,因此也被叫做"压崇钱",当时这些铜钱大多用红线串在一起。
在完成了这些仪式之后,除夕夜的重头戏才真正登场,明朝的百姓们会在除夕的夜晚和家人共进团圆饭,然后一起守岁,等待新年的到来。
在守岁之前,明朝的百姓会在除夕的夜晚和家人们一起吃一个团圆饭,和现在的年夜饭相同,这顿饭也是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丰盛的,而且人们还会食用一些特定的食物。其中主食一般为年糕和饺子,菜肴则是鱼、肉、鸡等为主,其中鱼要做而不食,以此来象征年年有余。
在年夜饭之后,守岁便正式开始了。相对于之前的朝代,明朝百姓守岁有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要在庭院里点燃篝火,这个篝火一般是用柴火和秸秆堆积起来的,也被人们称为旺火,这个火烧的越旺,就说明这户人家在新的一年里运势越好。
而在石城堡中的人家因为地方有限,没有办法点燃大型的篝火,人们就会在将松柏和杂柴放在盆里点燃,因此也被称作烧松盆。
在点燃旺火之后,人们便开始投入到多种多样的娱乐活动中,来度过这个漫漫长夜了。他们会点燃明亮的灯火,然后一边吃着食物,一边进行一些小游戏。其中比较受欢迎的有打纸牌,推牌九等等,而小朋友们也会进行老鹰抓小鸡,骑竹马等游戏,通宵达旦,热闹非常。
而和现在不同的是,人们并不会在除夕晚上燃放爆竹,爆竹是要在新年到来之后才能燃放的,因此才会有“爆竹声中一岁除“这样的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