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九朝元老,就是活的长
作者:封侯书生 | 分类:历史 | 字数:209.2万
本书由顶点小说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184章 人比人得死,货比货得扔
叽叽咕咕一通议论后,刘翰文、蔡徐、丁镇鼎、伍超风四人决意暂时观望一番,保留有用之身,不必急着为朱允炆守节赴死,甚至暂时忘掉太祖高皇帝临终前的遗命。
如果先帝真的留有遗腹子的话。
……
而在牢房另一边的齐泰和方孝孺,也议论上了。
“方大人,你怎么看?”
“我……脑袋有点混乱,齐大人你呢?”
“七牛不会在这种事情上骗我的,我相信他。”
“所以呢?”
“按理说就算朱允炆是阴谋篡位,只要他当了皇帝,就是我等的君父,这跟他的在位时间长短没关系。
我们又是他提拔上来的,他对我们全身心的信任,是我们的伯乐,我们该为他慷慨赴死才对。
可……七牛不止一次说过我迂腐,所以这次我想试着不按照原来的习惯去做事。
或许听从他的意见,好好活下去,为大明继续发光发热才是更好的选择。
不然的话,若是我选择赴死,将来到了地底下看着今后的大明越发繁荣富强,我想我一定会后悔的。
事实是,虽然很不想承认,但我其实已经后悔很多次了,七牛他……真的比我看得长远。”
方孝孺考虑了一番,说道:“或许你是对的。”
“那我们……?”
“便屈服一次吧。”
“好。”
二人商量完,无视了离得更近的黄子澄,直接朝着看守的衙役喊道:“速速取来纸笔,我们要向皇帝上书。”
黄子澄:(⊙o⊙)…
……
既然确认了朱七牛的心态,朱棣的方向也就明确了。
就在跟姚广孝会面的第二天,朱棣连发数十道圣旨,召回了当初被朱允炆逼走的万三重、周光、孟毓崇、余钱、孔十七等人,统统官复原职。
就连朱七牛的老丈人黄育才也被朱棣派人请进了京城,任命了一个太子少师的虚衔,专职负责教导朱高炽、朱高煦、朱高燧三兄弟。
万三重等人还没全都来京呢,一个好消息传到了朱棣这里。
乃是朱允炆一朝时的重臣齐泰、方孝孺、蔡徐、伍超风、丁镇鼎、刘翰文联名上了一道认罪并请求痛改前非疏。
在这道奏疏里,几人除了认罪伏法、后悔不迭外,虽然不至于特拍大拍朱棣的马屁,但也属实说了不少光亮话,看的朱棣老怀安慰。
对于这几人,他本就不太想杀。
对于他们的才华,尤其是蔡徐的眼光和手段,朱棣那是十分欣赏的。
只不过他们先前打死不降,而他贵为皇帝,忍不下这口气,这才打算把他们杀光拉倒。
如今他们自己服软了,朱棣都恨不得巴巴跑上去亲自放他们出牢房。
当然了,朱棣也不免疑惑他们为何突然就改性子了,于是喊来了新一任锦衣卫指挥使纪纲,从他这里调取了朱七牛跟齐泰等人的谈话。
一看之下,朱棣彻底了然,对朱七牛也更理解了。
他对于齐泰等人的投诚自然也就彻底相信了,于是下令将他们放了出来,只各自降了一品官,小惩大诫,继续留任。
等到万三重等人全部到京城后,好家伙,哪怕大明有十二部、都察院等文官衙门,能任命十二个尚书和其他一些二品职位,竟也有些安排不开这些人才了。
朱棣不得不在朱高炽的建议下优先让周光、余钱、孔十七等老一辈高官去当各部尚书,而齐泰等新一代高官呢,则只能加封太子少师、太子少傅之类的虚衔,然后屈居侍郎及其他低一些品级的官职了。
另有一部分燕王潜邸时的官员坐上了高位。
毕竟皇帝哪怕是再信任外人,也得给自己人留一些位置,不然难以让人心服口服,也容易被人蒙蔽、结党。
这些人的就位,好家伙,一下子就让大明朝廷这个机器高速运转起来。
哪里需要调钱,哪里要惩治贪腐,哪里要兴修水利,哪里要扩建农场林场,要印制新皇头像的钱币,要兴建新铁路……等等政务,处理的那叫一个飞快且全面,就像是拉车的小毛驴换成了火车头一样。
这些人都太能干了,因此解决事情的观念、方法、节奏等竟然颇有些高度重合,便连争吵都很少,大家各司其职,各自配合,不需言语就极有默契,更不需皇帝操心调和。
关键是这些人都还挺有性格和原则,像周光、万三重,做事风格、速度等跟在太祖太宗高宗时期并无两样,一点都没有敷衍了事的趋势。
而像是余钱、孔十七等,对新皇帝也没有半分意见的样子,既不结党,也不营私。
皇帝……简直不要太放心太舒心哦。
也是从这个时候开始,朱棣彻底体会到当一个皇帝的乐趣了。
却也不止是朱棣觉得不错,群臣也都觉得他这个皇帝很不错,有高宗武皇帝之风,敢于对臣下放手,做事情也够果决。
尤其是那些被迫在朱允炆手下当官的官儿,体会过另一种体验,他们才更能对比出朱允炆的不足与废物。
锦衣卫调查到官员们对皇帝的评价和看法后,呈递到朱棣这里。
朱棣看完,那叫一个高兴,随即直接就是大量钱财物品赏赐,继续散发着自己圣主明君的魅力。
同时,官员们也不得不再次佩服斌王看人的眼光,并惊叹于他为了匡扶大明而废立皇帝的决绝和手段。
……
就在大明的事业蒸蒸日上之际,黄子澄及其九族十分低调的被砍了个精光。
那日齐泰他们喊来衙役要认罪服软后,正赶上蔡徐等四人也有此意,于是几人一起上书。
黄子澄见大家都投诚了,只剩自己一人还在嘴硬,不免心慌。
他有心凑上去一起,可齐泰他们都不想搭理他,搞得他很没面子。
又想到自己把斌王和当今皇帝都得罪死了,就算自己肯服软,人家也未必愿意接受,黄子澄又心慌又害怕。
偏偏当今皇帝朱棣还真是个记仇的性子,且对黄子澄的能力也不咋看中,在齐泰等人被放出牢房后,根本就没心思再搭理黄子澄了,直接勾了个诛灭九族的判罚。
于是就有了今日这一幕。
临死之际,黄子澄老后悔了,也终于不再记恨斌王,甚至有些怀念那个安静的边陲小县城。